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风险治理 国家治理效能 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这一目标建立在“十三五”时期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显著成就的基础上,是进一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方面。提升国家治理效能,既要把有效推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高线”作为治理目标,也要注重更有效地保障发展“底线”,把强化风险治理作为重要维度。
“十四五”规划《建议》稿起草过程中注意把握的重要原则之一,是“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有效防范和应对可能影响现代化进程的系统性风险。”顺利推进“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在防范和应对各类风险危机中,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升各方面现代化建设的质量水平。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发展所面临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做好风险治理工作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国际状况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力量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环境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各类风险呈现多发态势。在重大风险危机面前没有任何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新冠肺炎疫情就是风险全球化的典型事例。而且,疫情的影响仍在持续加深,除了造成生命健康和经济发展上的直接损失,还正在衍生出影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次生灾害”,进一步发生全球性重大风险的可能性不容忽视。随着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实行,中国的发展正在更加深刻复杂地与各种国际局势因素、包括区域性或领域性变动交织在一起,全球范围内的各类风险都有可能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从国内状况看,我国当前发展依旧存在多方面的矛盾问题和短板弱项,特别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有时也会以产生各类风险的方式體现出来。比如,科技积累和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无法充分保障国民经济特别是尖端产业平稳发展;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薄弱之处和“断链”风险,一些关键环节、核心部件供应还存在瓶颈;农业生产的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现代化程度不够,保障粮食安全的压力还很大;城乡不平衡、收入差距的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民生保障、社会治理上还有短板弱项,有可能造成社会矛盾的积累甚至集中爆发;生态建设方面,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生态产品供应等方面还有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一些自然灾害、偶然事件、意外因素等,都有可能产生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风险。
面对上述多方面的风险,只有进行有效的风险治理,才能防止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发生巨大波折,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预期目标。风险治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风险潜伏期、爆发时及发生后的一系列应对处理措施以及相应的制度机制建设。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示出了强大的风险治理能力,成功应对了流行病疫情、经济金融危机、地震自然灾害等重大风险事件,显示出我国国家治理在面对风险冲击时的强大韧性。不过,实践中也暴露出我国在风险治理上的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在构建系统协调、专业高效的风险治理体系上还有明显差距。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在对“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的阐释中明确提出,要实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强化风险治理,是保持国家社会基本秩序平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的保障,也是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治理效能新提升的重要内容。
风险治理效能作为国家治理效能在应对风险上的具体体现,是一项涉及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系统性工程。当代中国提升风险治理的主要依托,是理论指导、制度优势和物质保障共同构成的可靠基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强化风险治理的有力理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许多场合反复强调防范风险挑战的重要性,对做好有关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风险治理的丰富内容。特别是在2018年1月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列举了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可能发生的多方面具体风险,强调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2019年1月,专门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对防范化解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重大风险进一步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国家治理各方面工作的指导思想,其中关于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内容,既有原则要求,也有具体方针,为强化风险治理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托和明确的行动指南。
不断健全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提升风险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抗击疫情等许多生动事例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为了多数人、依靠多数人的制度,对防范重大风险高度重视,在应对风险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以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有效有力地做好风险治理各项工作。我国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面对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政治、思想、组织力量,能够快速反应、科学决策、高效落实,而且作为有力的领导核心,能够发动全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和广大人民群众,形成面对风险打赢“人民战争”的巨大力量。
日益增长的综合国力为做好风险治理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状况,根本地取决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所构成的经济基础。我们坚持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多年来,国家的经济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构成了不断强化风险治理的基础依托。一方面,积累丰富的物资储备、建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形成强大的生产能力,直接为应对风险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应对风险冲击的韧性在发展中不断增强,特别是人民群众生活保障水平的提高,以及在社会发展中日益充实的安全感,为从容应对风险提供了社会心理基础。面临风险挑战时,及时生产和供应各类抢险救援物资与生活保障物资的能力,长期以来的发展成就所积累的充足信任,为有效开展风险治理工作提供了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理论指导起到明方向、聚人心的作用,制度体系为有效协调调动各方面因素提供了保证,国力基础为风险治理提供了底气和力量,共同形成了提升风险治理效能的可靠依托。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中,强化风险治理是具有突出必要性和现实性的重大任务,是实现国家治理效能新提升的重要维度,内在包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各项工作之中。强化风险治理、实现国家治理效能新提升的实践路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和加强党在风险治理上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我国强化风险治理的核心优势所在。风险治理所需要的前瞻性考量,有时可能与一定的短期利益相冲突,需要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风险治理所涉及的范围,常常超出传统治理格局下功能与区域的边界划分,需要不同“条”与“块”之间的有效配合。提升实现风险治理所需要的战略协调性和强大组织力,关键就在于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充分发挥党在风险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夯实风险治理的根本制度保证。同时,也要着眼于不断提高党的自身建设质量,提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治理风险的政治担当、忧患意识和专业能力,持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面对风险时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有效治理风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是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也是强化风险治理的目标和方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需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避免造成巨大风险隐患的短期行为;同时,要直面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源头上和根本上实现对风险的化解与治理。特别是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更高效率同时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才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带来的风险隐患,实现更为安全的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才能够在应对风险挑战时拥有人民群众的可靠支持。在风险治理的具体工作中,只有做到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激发来自人民的巨大力量。
三是针对治理短板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途径,也是强化风险治理的必要举措。一方面,风险的发生以及应对处理的过程中,往往会暴露出国家治理在一些领域或体制机制上的短板漏洞。对于这些显现出来的治理效能相对不足之处,需要及时以体制机制改革的方式进行弥补与完善,增强应对可能发生同类风险挑战的能力。另一方面,风险治理的重要内容在于对潜在风险隐患的防范,特别是有些隐蔽性较强但可能会在长期积累后造成严重后果的风险,要通过全面系统地推进深化改革,以充分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实现对深层次、根本性矛盾的排查化解,做到抓住先机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实现国家社会的长治久安。
四是以系统观念不断完善风险治理体系。坚持系统观念是做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明确原则。完善风险治理体系,要注重增强风险治理各方面工作的系统性,使各部门的防风险工作不是简单叠加,而是相互衔接配合,形成研判评估、快速反应、支持保障各方面有效联动协同的工作整体。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将防范化解风险融入国家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工作之中,把风险治理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各方面工作有机统一起来,在统筹推进中实现风险治理体系的协调运行,从而实现国家治理效能的整体提升。
(作者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之治’的世界意义研究”(项目编号:20ZDA01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人民日报》,2020年11月4日。
②习近平:《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日报》,2018年1月6日。
③习近平:《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稳定》,《人民日报》,2019年1月22日。
④习近平:《在全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9月9日。
责编/谷漩 美编/陈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这一目标建立在“十三五”时期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显著成就的基础上,是进一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方面。提升国家治理效能,既要把有效推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高线”作为治理目标,也要注重更有效地保障发展“底线”,把强化风险治理作为重要维度。
我国现阶段强化风险治理的重要意义
“十四五”规划《建议》稿起草过程中注意把握的重要原则之一,是“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有效防范和应对可能影响现代化进程的系统性风险。”顺利推进“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在防范和应对各类风险危机中,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升各方面现代化建设的质量水平。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发展所面临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做好风险治理工作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国际状况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力量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环境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各类风险呈现多发态势。在重大风险危机面前没有任何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新冠肺炎疫情就是风险全球化的典型事例。而且,疫情的影响仍在持续加深,除了造成生命健康和经济发展上的直接损失,还正在衍生出影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次生灾害”,进一步发生全球性重大风险的可能性不容忽视。随着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实行,中国的发展正在更加深刻复杂地与各种国际局势因素、包括区域性或领域性变动交织在一起,全球范围内的各类风险都有可能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从国内状况看,我国当前发展依旧存在多方面的矛盾问题和短板弱项,特别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有时也会以产生各类风险的方式體现出来。比如,科技积累和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无法充分保障国民经济特别是尖端产业平稳发展;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薄弱之处和“断链”风险,一些关键环节、核心部件供应还存在瓶颈;农业生产的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现代化程度不够,保障粮食安全的压力还很大;城乡不平衡、收入差距的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民生保障、社会治理上还有短板弱项,有可能造成社会矛盾的积累甚至集中爆发;生态建设方面,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生态产品供应等方面还有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一些自然灾害、偶然事件、意外因素等,都有可能产生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风险。
面对上述多方面的风险,只有进行有效的风险治理,才能防止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发生巨大波折,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预期目标。风险治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风险潜伏期、爆发时及发生后的一系列应对处理措施以及相应的制度机制建设。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示出了强大的风险治理能力,成功应对了流行病疫情、经济金融危机、地震自然灾害等重大风险事件,显示出我国国家治理在面对风险冲击时的强大韧性。不过,实践中也暴露出我国在风险治理上的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在构建系统协调、专业高效的风险治理体系上还有明显差距。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在对“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的阐释中明确提出,要实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强化风险治理,是保持国家社会基本秩序平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的保障,也是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治理效能新提升的重要内容。
当代中国提升风险治理效能的主要依托
风险治理效能作为国家治理效能在应对风险上的具体体现,是一项涉及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系统性工程。当代中国提升风险治理的主要依托,是理论指导、制度优势和物质保障共同构成的可靠基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强化风险治理的有力理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许多场合反复强调防范风险挑战的重要性,对做好有关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风险治理的丰富内容。特别是在2018年1月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列举了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可能发生的多方面具体风险,强调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2019年1月,专门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对防范化解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重大风险进一步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国家治理各方面工作的指导思想,其中关于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内容,既有原则要求,也有具体方针,为强化风险治理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托和明确的行动指南。
不断健全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提升风险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抗击疫情等许多生动事例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为了多数人、依靠多数人的制度,对防范重大风险高度重视,在应对风险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以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有效有力地做好风险治理各项工作。我国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面对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政治、思想、组织力量,能够快速反应、科学决策、高效落实,而且作为有力的领导核心,能够发动全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和广大人民群众,形成面对风险打赢“人民战争”的巨大力量。
日益增长的综合国力为做好风险治理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状况,根本地取决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所构成的经济基础。我们坚持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多年来,国家的经济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构成了不断强化风险治理的基础依托。一方面,积累丰富的物资储备、建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形成强大的生产能力,直接为应对风险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应对风险冲击的韧性在发展中不断增强,特别是人民群众生活保障水平的提高,以及在社会发展中日益充实的安全感,为从容应对风险提供了社会心理基础。面临风险挑战时,及时生产和供应各类抢险救援物资与生活保障物资的能力,长期以来的发展成就所积累的充足信任,为有效开展风险治理工作提供了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理论指导起到明方向、聚人心的作用,制度体系为有效协调调动各方面因素提供了保证,国力基础为风险治理提供了底气和力量,共同形成了提升风险治理效能的可靠依托。
强化风险治理、实现国家治理效能新提升的实践路径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中,强化风险治理是具有突出必要性和现实性的重大任务,是实现国家治理效能新提升的重要维度,内在包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各项工作之中。强化风险治理、实现国家治理效能新提升的实践路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和加强党在风险治理上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我国强化风险治理的核心优势所在。风险治理所需要的前瞻性考量,有时可能与一定的短期利益相冲突,需要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风险治理所涉及的范围,常常超出传统治理格局下功能与区域的边界划分,需要不同“条”与“块”之间的有效配合。提升实现风险治理所需要的战略协调性和强大组织力,关键就在于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充分发挥党在风险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夯实风险治理的根本制度保证。同时,也要着眼于不断提高党的自身建设质量,提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治理风险的政治担当、忧患意识和专业能力,持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面对风险时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有效治理风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是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也是强化风险治理的目标和方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需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避免造成巨大风险隐患的短期行为;同时,要直面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源头上和根本上实现对风险的化解与治理。特别是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更高效率同时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才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带来的风险隐患,实现更为安全的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才能够在应对风险挑战时拥有人民群众的可靠支持。在风险治理的具体工作中,只有做到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激发来自人民的巨大力量。
三是针对治理短板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途径,也是强化风险治理的必要举措。一方面,风险的发生以及应对处理的过程中,往往会暴露出国家治理在一些领域或体制机制上的短板漏洞。对于这些显现出来的治理效能相对不足之处,需要及时以体制机制改革的方式进行弥补与完善,增强应对可能发生同类风险挑战的能力。另一方面,风险治理的重要内容在于对潜在风险隐患的防范,特别是有些隐蔽性较强但可能会在长期积累后造成严重后果的风险,要通过全面系统地推进深化改革,以充分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实现对深层次、根本性矛盾的排查化解,做到抓住先机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实现国家社会的长治久安。
四是以系统观念不断完善风险治理体系。坚持系统观念是做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明确原则。完善风险治理体系,要注重增强风险治理各方面工作的系统性,使各部门的防风险工作不是简单叠加,而是相互衔接配合,形成研判评估、快速反应、支持保障各方面有效联动协同的工作整体。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将防范化解风险融入国家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工作之中,把风险治理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各方面工作有机统一起来,在统筹推进中实现风险治理体系的协调运行,从而实现国家治理效能的整体提升。
(作者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之治’的世界意义研究”(项目编号:20ZDA01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人民日报》,2020年11月4日。
②习近平:《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日报》,2018年1月6日。
③习近平:《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稳定》,《人民日报》,2019年1月22日。
④习近平:《在全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9月9日。
责编/谷漩 美编/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