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肝脏巨大肿瘤精准切除30例分析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20090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近3年开展的30例小儿肝脏巨大肿瘤精准切除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小儿外科共实施肝脏巨大肿瘤精准切除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个月~14岁,平均(5.04±3.50)岁.其中肝母细胞瘤13例,肝脏局灶性增生5例,肝血管瘤3例,肝错构瘤3例,其他6例.所有病例术前进行肝脏储备功能及影像学的仔细评估,术中采用先进的手术方法及器械精细断肝,并将其治疗效果与传统肝切除法进行比较.结果 精准肝切除组失血量(193.00±103.76) ml及输血量(210.83±133.66)ml显著少于传统肝切除组的(358.60±192.56)ml和(436.80±282.75)ml(P<0.01);谷丙转氨酶及总胆红素平均恢复时间分别为(8.13±1.74)d和(6.50±1.87)d,明显短于传统肝切除组的(10.80±2.81)d和(8.96±3.21)d(P<0.01);ICU滞留时间及住院时间为(2.12±0.68)d和(11.43±1.92)d,也短于传统肝切除组的(2.56±1.36)d和(14.52±3.94)d(P<0.05).精准肝切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率33.3%,低于传统肝切除组76.0%,术后无死亡、肝功能衰竭、腹腔内大出血及腹腔感染发生,仅有10例患儿出现轻度胆漏、胸腔积液及肺部感染.结论 精准肝切除是治疗小儿巨大肝脏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出血量少,肝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率低,住院时间短。

其他文献
目的 总结新生儿胃穿孔合并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我院诊治的12例新生儿胃穿孔合并肠旋转不良病例,着重将年龄、出生体重、性别、早产、首发症状、穿孔部位、病死率与23例不合并肠旋转不良的胃穿孔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合并肠旋转不良的新生儿胃穿孔组(NGPM)平均年龄、平均体重、穿孔发生于胃大弯的比例、病死率、首发症状为呕吐比例分别为(4.92±1.08)d、(3.04±0.70) kg、
目的 比较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肾盂尿液不同引流方式的术后短期并发症及优缺点.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在我科完成的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术90例(97侧),分为肾造瘘体外引流组(61侧)、长时间双J管体内引流组(23侧)及短时间J管体内引流组(13侧).比较三组术后短期并发症及术后疗效的差异.结果 肾造瘘体外引流组术后短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1.3%,低于长时间双J管体内引流组的73
目的 总结分析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PFIC)的非移植外科治疗的不同手术方式及其治疗现状.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Scopus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非移植外科治疗PFIC的所有相关文献,提取临床资料,总结分析.结果 20项个案或病例系列报道纳入本研究,共144例患儿接受非移植外科治疗,其中108例(75%)预后良好.疾病进展,脏纤维化或硬化,往往提示预后不良.结论 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