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鼢鼠成纤维细胞长期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来源 :动物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ya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鼢鼠(Eospalax fontanierii)为蒙古高原代表性动物遗传资源,本研究采集中华鼢鼠心、肝、脾、肺、肾、肌肉、气管、剑状软骨和尾尖皮肤共9种组织用于实验,其中气管、肺和剑状软骨3种组织成功建立成纤维细胞系,传了8代,并分析了这些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主要实验方法是通过细胞计数法计算细胞的贴壁率、冻存前及复苏后的存活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制备常规染色体标本分析染色体核型。实验结果显示,中华鼢鼠气管、肺、软骨3种组织在体外条件下培养,第3~4天出现成纤维样细胞,原代细胞分别在培养第11天、第16天、第17天,达到90%以上汇合。3种组织来源体细胞均显示成纤维细胞特征,气管成纤维细胞贴壁能力最强,24 h贴壁率最高能达到98.10%,肺成纤维细胞与剑状软骨成纤维细胞贴壁能力较弱,24 h贴壁率最高,分别为95.28%和94.88%。3种来源成纤维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气管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最强、肺成纤维细胞次之、剑状软骨成纤维细胞最弱。气管成纤维细胞和肺成纤维细胞在接种后的第6~7天,进入对数生长期。剑状软骨成纤维细胞在接种后第2~3天进入对数生长期。3种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曲线均呈"S"型,其中气管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最强,在24孔板的每个孔中,其最大增殖数目为2.435×10~4个,肺成纤维细胞最大增殖数目为1.813×10~4个,剑状软骨成纤维细胞最大增殖数目为1.521×10~4个。核型分析结果显示,中华鼢鼠的成纤维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62,30对为常染色体,1对为性染色体。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中华鼢鼠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并揭示了该物种成纤维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为深入研究中华鼢鼠适应低氧高二氧化碳洞道生境的分子生物学和生理学机制提供了条件,为进一步研究其遗传及物种进化提供了实验材料和参考。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配网电路的经济性及故障情况下快速恢复供电的能力,提出将智能电网大数据发掘和模拟退火算法相结合,即通过模拟退火算法中Metropolis准则的设定来避免在寻优过程中陷
野外生存类项目能够较好的把现在体育课程内容中的跑、跳、投、攀、跨等教学内容拓展到学校之外的野外环境当中,不仅是对现行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的丰富,同时能够借助野外
对河豚毒素及其代谢产物的理化性质、分析方法、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及产生来源等进行了简单的概述,旨在为研究含毒动物体内积累河豚毒素的机制提供一些理论根据。
网络媒体新闻写作个性化的阐释,作为新闻学研究的一个范畴,为促进新闻学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一种维度和范式,同时,还可以促进新闻写作本身内涵和外延的提升与拓展,丰富新闻写
本文较全面地总结了理论力学中用运动参照系求解运动学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其中着重举例说明了复合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求解过程。
南海被动大陆边缘洋陆转换带与典型洋陆转换带相比有其特殊性,南海共轭被动陆缘的构造运动、火山活动以及海底地形的差异表明南、北洋陆转换带具有不同的构造特征。本文利用
第一条 凡以食粮资敌者依本条例治罪.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食粮为谷米麦面杂粮及其他可充食粮之物品.
与小说家王刚同游新疆,正忘情于如奔马的流云,王刚冒出一句:“自古以来游历山水的知识分子,大多是失败者享受着他们的失败。”此话让我心动,惊奇而后感动。回望中国历史,有两
期刊
在水温为(17.5±0.5)℃的条件下,研究了泥沙悬浮物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幼贝(壳长为7.28 mm±0.40 mm)存活、生长和滤水率的影响。急性试验结果表明,悬浮物浓
紫花苜蓿作为“牧草之王”,饲用功能优点突出,生态功能丰富多样,在调整优化农牧产业结构、推动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具有十分重要而又独特的作用。在当前国产苜蓿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