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对中学生写作的启示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因无“料”可写而发愁。面对写作要求,他们只好编造作文,文章大多成了无病呻吟、空洞无物之作。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把写作视为任务,没有理解“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的奥妙;二是胸中无料,写作成了闭门造车。结果是“假、大、空”成了当代学生写作的通病。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中,我们发现他的散文感情真挚,结构缜密,语言优美,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他作品中“以真示人”和“以小见大”的两个特点,对我们当代中学生克服写作中的“假、大、空”问题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一、取“真”弃“假”,以真示人
  
  无论是记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都讲真话,写真情,绘实景,是朱自清散文创作的核心。因此,教师在学生作文指导中要树立大语文观,带领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注重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走进人的心灵世界去观察、思考、体验,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
  例如,2007年春季开学伊始,我校举办了一次以“春”为话题的作文竞赛。题目公布后,学生议论纷纷:朱先生已经把春写绝了,我们再写春也不过是写春风、春花、春雨、春草?那不是拾人牙慧吗?有的学生干脆瞎编乱造。如有的学生写道:“放眼望去,那池塘中的荷叶,一片连着一片,像一个个大斗笠,那一朵朵粉红色的荷花掩映在碧绿的荷叶中……一阵春风吹来,送来阵阵的稻香……”人们一看就知道这是闭门造车之作,要知道春天哪来的荷花?哪来的稻香?这是典型的假文章。有的学生虽没有瞎编,但文章却写得笼统空洞:“我们走进了春意盎然的大自然,被春的神韵深深地感动着,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美妙的大自然,我深深地被陶醉了,树是那么绿,草是那么的青,天是那么的蓝,水是那么的清……春天啊,可爱的春天,你的形象永远印记在我的脑海里!”表面看来,文采不错,但细细品味,文章却是无情无物,如同嚼蜡。为了让学生有料可写,我决定利用周末带全班学生走出校门体验春天。出发前,我只对他们说:“景靠看,情靠感,意靠悟,请大家记住。”我带着全体学生从学校出发,穿过乡村,路过田野,登上小山,观赏小溪,采摘野花……第二天上课时,我让学生利用一节课时间把文章写出来,但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仍然是无话可写。下课后,我了解了几个写作较好的学生,他们都说:“我们脑子里装满了东西,但就是不知从何写起。”了解清楚后,我决定再拉他们一把,把“水”引出来。我说:“朱先生在《春》中选取了草、花、风、雨、人来写。昨天你都看到了什么景象?这个景象有什么特点,是否春天才特有?在这些景象中,你感受最深的是哪几个?是人还是物,还是两者兼有?你是否准备选择这几个景象来写?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你从这些景象中想到了什么?”经过点拨,学生的写作思路豁然开朗了。
  
  二、化大为小,以小见大
  
  朱先生散文的精妙就在于一草一木寄真情,寻常人寻常事看世界。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一文。作者记述自己亲眼看见的用七毛钱买来的一个小女孩的命运。文章没有描述波澜壮阔的历史,仅摄取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物——一个被卖掉的小女孩来写,通过小女孩的不幸遭遇,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表达了作者对万恶社会的控诉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小见大,立意深远。
  很多学生接到命题时往往无从下手,因为他们想的都是大方向,没有将命题思想缩小到某一件具体事件上。即使勉强写出来,也只是泛泛而谈,干巴空洞。如2008年高考,四川省作文以“坚强“为题。显然这是个针对“汶川大地震”的命题。抗震救灾中表现坚强的事实在太多,如果不懂得化大为小,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件来表現,如此短的时间,如此短的篇幅,是很难将文章写深刻的。一篇题为《地震兄妹》的文章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羸得了评卷教师的青睐,获得了满分。《地震兄妹》没有叙述宏大的救灾场面,没有罗列著名的救灾英雄,作品将镜头对准了一对小兄妹,描写他们在家园被毁、亲人蒙难的大灾大难面前,13岁的哥哥毅然背起2岁左右的小妹妹,满身灰尘,磨破胶鞋,迈着坚毅的步伐从遥远的灾区,踏着坎坷满地的道路,徒步向我们走来……作者通过一对小兄妹的故事来反映了整个灾区人民在大灾大难面前的坚强,可谓独具匠心。一个年龄只有13岁的小男孩已如此坚毅,更何况其他的灾区人民?一叶知秋,“以小见大”的意义就在于此。
  责任编辑黄日暖
其他文献
有人说,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成长.也有人说,阅读可以让我们拥有不同的人生体会.不管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们多少都能从一个人的阅读习惯中窥见他的个性和爱好,都能从一本书的
一、乡村中学生现状(一)价值观趋向务实化、功利化价值观是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与价值取向。正确的世界观能够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而产生无穷无尽的思想动力。而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