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讲评

来源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wei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题】(2018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一模)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诗歌除外。
  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鲁迅(《无声的中国》)
  【写作指导】
  本次作文材料指出中国人性情中具有调和与折中的特点,然后通过开窗这一事例对此进行阐释说明。我们可以采用材料作文常见的审题方法,即抓关键词句来审题立意。因为关键词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作文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或总起总、结句等。此次作文材料审题立意的重点在“中国人的性情总是调和、折中的”这句话,要求我们围绕“调和”与“折中”进行判断和分析。
  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审题立意:
  反对:否定中国人性格中的妥协性,抨击调和将中国文化折中成不分黑白的酱缸文化。提出为人处世要有一定的原则与操守,要有准确的判断和坚定的立场,更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赞成:调和是中国传统的中和思想的具体表现,可以兼容并包、调节矛盾、促进和谐。这是一种交流策略,可以更快地排解纠纷达成目标。中庸即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适度妥协,可以兼顾各方利益。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容易找到典型事例来论证。
  在《舌尖上的中国3》热度不减,风头犹盛的关头,如能结合中国菜来谈,也很形象。其他类似的选材范围还有中医药等领域,也是我们写作很好的源头。
  还可以联系现实,围绕主题,结合自身,编故事,写人叙事,发表议论等。
  存在问题:
  有的同学作文观点不明,不知所云何物,搞不懂他是赞成还是反对;有的同学的作文认识太肤浅,还不会作深入分析,只会一味堆砌素材;也有的同学用错事例,如认为屈原不会调和,这是认知的错误。
  另外,还有些作文中有常见问题出现。如在开头提出“调和”的话题,结尾再扣题点一下“调和”,文章的主体部分却在谈其他问题,此种写法有套作之嫌。更有甚者,竟然没有多少审题意识,撇开话题,脱离材料自说自话,所写内容跟“调和”“折中”毫无关系。
  【作文示例】
  学会调和
  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中写道:“群体极易富有感受性,因而在受到外部刺激时往往会急于寻找平衡点。”勒庞所指的平衡点便是群众的盲目调和、折中,好比荀子所言之蟹,用心躁也,迫于寻找思想与灵魂的临时归属。
  调和本褒,象征中华民族的中庸智慧,但过度演绎调和,甚至曲解,那调和便成了妥协与怯懦,成了万事皆需调和的代名词。
  若是孙文未想借袁世凯之力调解昔日中华乱象,怕也是不会有“果实”遭窃的悲剧了吧!
  如此说来,调和不应是妥协后的皆大欢喜,而应是在自己的思想高地上稳打稳扎,秉烛自明,始终带着观照的佛性思维与批判的剑气锋芒,剖去劣根下存在的无知与怯懦,扫尽病态中的淡泊,切中肯綮。
  鲁迅先生在《与幼者》中说:“走罢,勇猛者!幼者呵!”这显然是对中国的先驱者与先行者寄予了尊重与期望。我既是幼者,而幼者应有的是无畏与直率;我既是勇者,而勇者应有的是坚定与信念。只有将两者兼而有之,在问题的核心之中停留,在荒谬的安乐之中徘徊,才能在众说纷纭的调和之理中跳脱出来,秉着一个春智而坚毅的针砭者的鹰眼与利爪。
  只有如此,中国才为中国,才不至于沦为丧文化的乐土,才不会成为孟实先生笔下鲁莽喧嚣的十字街头,破落却狂热,浅薄却自恃。
  朱光潜先生有文:“人们都知自己不是宙斯,有着洞察人心的本事,便总成为狄修斯,将自己沉沦在大众的声乐里。”失去了思考,便失去了人的意义,用虚伪自饰来处理问题,那矛盾终究是矛盾,何须他人吃力解决?
  由是观之,学会调和首要的应是揭穿社会上人溜须与妥协的面具,将平凡与虚伪褪尽,方能成为原始的自己,在霎时间回归大我,这样调和便有了坚不可摧的底线,人便有了難以磨灭的信仰,踏着逆流与铁蒺藜向前进。
  可为此还尚显不足,学会调和还必须有对于问题核心本质的思考能力,而这来自于对阴暗面与阳光面的双面领悟,不为表象以及妥协调和后的一团和气所满足,以理性的逻辑与感性的性情去称量这座天平,才不至于将自己埋没在调和的大潮里,才不至于将这演变成无休的狂热与沉寂。
  当修炼成了一种智慧,便有了选择与判断的火眼金睛。我想,在众人妥协调和,得出“正确结论”时,你必能于其中亮剑,带着坚毅的脸庞与使命,迈过十字街头。
  [点评]
  这是一篇考场优秀作文,文章纵横捭阖,赋予“调和”以更深广的内涵,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文章开头由《乌合之众》引出一种肤浅的观点,庞勒所言平衡点便是群众的盲目调和、折中,是思想与灵魂的临时归属,紧接着在第二段,作者又进一步论及过度调和的弊端,还信手拈来袁世凯的例子佐证,然后才旁征博引提出自己所认同的调和是一种在众说纷纭中跳脱出来的睿智与坚毅,观点新颖。最后,作者还在问题解决上下足了功夫,表明了学会调和要具备的两个条件,既要能透过面具看清自我与社会,更要具有一种对核心问题的思考能力。如此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调和,坚实地迈过十字街头。
  (以上刘忠供稿)
  【写作指导】
  本次作文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指出中国人性情中有“调和折中”的特点。第二部分通过“开窗”这一事例对前面的观点进行说明。因此立意的依据在第一句,即对“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心理学上对此有一个术语一一拆屋效应:先提出较高的要求,接着再提出较低的要求,这样,较低的要求就比较容易得到满足。   能对“中国人的兴趣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的进行判断,并符合基本立意方向的,即可认定为审题准确,为四类卷基本条件。如果有清晰的理性分析,即可认定为符合三类卷基本要求。如果能从文化、心理角度进行深刻的理性分析,即可认定为符合一、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如果忽略中心句“中國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只关注“无声”等非关键词则视为五类卷,与材料无关、文体混乱且思想低俗的视为六类卷。
  议论文在确认主旨的基础上,要看例证是否成为观点的有力支撑,是否能进行理性分析,结构是否完整、语言是否得体等情况进行评判。有两个方面比较突出,就可提升一个评分等级;有三个方面比较突出,就可提升两个评分等级:四个方面都比较突出,就可提升三个评分等级。
  记叙文要看能否将主旨蕴含于故事的叙述之中,细节描写、环境描写、侧面描写、叙事波澜等基本的记叙文写作方法运用是否贴切自然。
  鼓励文体多样,感性表达和理性分析并重,对于故事设计合理、描写饱满细腻者,可鼓励;对于文体创新应该鼓励,对于宿构、套作,文化类散文结构混乱、无病呻吟者,可严控判分。坚决制止胡编乱造、内容空洞、情感虚浮的不良文风。
  【作文示例】
  “作揖主义”与中庸之道
  鲁迅先生以开窗与拆屋顶的故事,辛辣讽刺了国人的爱折中的性情。同样,巴金笔下的觉新也因其“作揖主义”而遭到兄弟的嘲讽、时代的淘汰。可见,现代智慧的中国人对“作揖主义”深恶痛绝。(开宗明义,指出国人对折中和作揖都是否定的)
  这种厌弃是因为“作揖主义”的巨大危害。“作揖主义”是一种毫无原则的退让妥协,它并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这些问题日积月累,最终将会引发个人、家庭乃至社会的悲剧。《家》中的觉新作为高家的长房长孙,为了调和大家族的矛盾而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与爱情。但他的牺牲只换来了更大的悲剧——妻子瑞珏难产而亡,高家分崩离析,走向没落。假如觉新能像觉民、觉慧一样奋起反杭,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假如更多人早日摒弃“作揖主义”,或许旧中国就可早日摆脱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的压迫。(对《家》里觉新的作揖主义进行批评,指出危害)
  可悲可叹的是,总有一些顽固派甘心为僵死之旧中国而坐以待毙,甚至搬出圣人孔子的“中庸之道”为自己粉饰。殊不知,子曰:“乡愿,德之贼也”。可以说,“乡愿”就是个奉行“作揖主义”的老好人的典型代表,而孔子是反对这种妥协与逢迎的。那么,中庸之道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孔子的中庸最主要体现在政治上,是对“仁”“礼”学说的补充,“仁”与“礼”的调和、并存就是一种中庸。可惜,在那个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的时代,该政治主张未得到施行。(对中庸之道进行批驳,指出这是没有完整理解孔子学说的理论)
  而在古希腊,梭伦的改革却体现出了中庸的智慧,缓和了社会矛盾,对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到了后期,这中庸之道的光辉逐渐演变为政治上的“作揖主义”,最终导致了梭伦的出走与改革的失败。
  可见,“作揖主义”是中庸之道越界发展的“副产品”,但因为它超越了原则底线,其本质已然不同。(再论中庸在国外也不能促进社会进步)
  反观当下,激进分子横行,“乡愿”者泛滥,我们又该如何面对中庸之道呢?
  在我看来,适度奉行中庸之道必不可少。往小处说,它不失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是一门深奥的处世哲学。往大处说,它可以减少政治改革的FIL力,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在处理不涉及原则问题的事情时,我们可以贯彻中庸之道。(一问一答,论述比较全面,指出中庸要运用得当)
  在一定范围内奉行中庸之道,反对无原则的“作揖主义”,我相信这对为人处事与社会的发展大有裨益。(结尾有取有舍,观点鲜明)
  [点评]
  这是一篇取舍有度,观点鲜明的议论文。作者论述事理,很有分寸,开门见山,指出中庸和作揖的不对,然后论述作揖是无原则的退让妥协,而中庸之道造成不良影响,没有国界,也需要合理使用于社会。文章最大优点是,举中外古今事例,论述条分缕析,取舍得当,正反有度,分析有条理,论事有方法。作为学生,能够论述到这样,难得。评分为一类卷中。
  (以上朱步忠供稿)
其他文献
<正>一、中西方老广告艺术风格的同一性1.1构图与框架形式的同一在中西方老广告整体框架结构上出现众多巧合与相似,在新艺术运动广告画和中国20年代月份牌广告中尤为显著。从
农民工是目前人数最多的一个乡城移民群体,随着城市化的深入推进,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乡城移民还将在长期内存在。中国社科院2010年城市蓝皮书统计,到2015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
一、理解并区别&#39;随机现象&#39;、&#39;随机试验&#39;和&#39;随机事件&#39;1随机现象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不断发展的.在它们彼此间的联系和发展中,
一、记叙文的巧妙布局记叙文的谋篇布局可以说是文章的骨架,能够吸引人的谋篇布局贵在巧设计、妙安排,关键是在&#39;巧妙&#39;上做文章。巧妙是来源于对生活的真正体验、深切
文章利用2004-2013年相关数据,以江浙沪地区25个市为研究对象,构建金融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PLS通径模型和耦合模型测度两者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并分析
2010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重点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2014年6月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学学科的&#39;文化价值&#39;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以数学文化为载体的试题,演绎出数学文化的独特魅力,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下面我们
我们大学开学有个入学考试,其中英语摸底据说难得超出天际,尤其是听力部分,我周围的很多同学考完英语真的是一副生无可恋的表情。虽然高中英语我也不是很强,但是至少我长期处
对天津滨海新区医药行业企业有效参与工学交替运行机制方面的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围绕如何提高行业参与工学交替运行机制的有效性进行探讨,提出了政府层面建立激励保障机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