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有人问我,夏季的国内去哪里休闲最好。我会向他推荐北疆。绵延千里的天山山脉将偌大的新疆分为南疆和北疆,要想玩遍这里,恐怕数十天的时间还显得不够。这里的美,是那么的自然,那样的浑然天成,鬼斧神工,甚至让你不能用语言准确的描述。我利用暑期时间,走入北疆,近距离的感受这里的高山和草原,聆听喀纳斯和那拉提草原带给我内心的呼唤,触摸图瓦人恬淡自然、淡泊宁静、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
上帝的调色板:喀纳斯湖
喀纳斯湖是一个座落于阿尔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位于喀纳斯自然景观保护区中心。湖状如弯月,海拔在1374米,比天山天池还要大,是古冰川刨蚀,高山河流扩展而成,是我国内陆最深的湖泊。
喀纳斯湖四周群山环抱、峰峦叠嶂,森林密布、草场繁茂,山坡一片葱绿,湖面碧波荡漾,群山倒映湖中,使蓝天、白云、青山与绿水浑然一体,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据说湖水颜色随阳光和季节的变化也变幻莫测,红、蓝、绿、白,交相辉映,所以又有变色湖之美称。
游览喀纳斯湖,可从山庄湖畔登上游艇,观赏湖上及岸东西两侧风光,湖湾两侧小岛;也可登岸观赏战国至元代的岩画,参观原始林区被称为“森林居民”的图瓦人居民点。在湖的北端还可见到“浮木长堤”的奇景。湖岸苍松古树,有伟岸挺拔、有附岩抱石、有五杉拥松,形态各异。
喀纳斯景区哈拉开特峰顶观鱼亭海拔2048米,可鸟瞰喀纳斯湖下游的鸭泽湖、神仙湾、喀纳斯湖三道湾,喀纳斯湖水就像一个多情的少女不断变换色彩,白色的云雾沙巾飘飘渺渺,睫毛一样的树木令人心动,油然觉得喀纳斯湖不愧是人类永远的情人,真是一步一景、如痴如醉,不得不发出由衷的感慨:“不到观鱼亭,不知喀纳斯湖之美。”但是,在观鱼亭还不能看到喀呐斯湖的全貌,因为湖确实有点大!人们就曾在这里发现过 “湖怪”。
从观鱼亭下山的路上风景如画,引人入胜。这里绿树成荫,片石筑景,花香争艳,走在其中如醉如痴,有欣赏不完的美景,有拍摄不尽的风光。在高原骄阳的普照下,山河壮丽,人亦豪爽,一草一木,尽享远离喧嚣凡尘的宁静……
喀纳斯河有九道湾,其中最著名的景点是卧龙湾和月亮湾。卧龙湾是河中央的一块弯弯曲曲的沙洲地带,形状似龙,月亮湾则是有两块酷似脚印的小沙滩。据说这是嫦娥奔月时留下的,现在是喀纳斯湖景区的代表性景点,也是游人来此的必经取景地。
图瓦人的俗世:白哈巴村
如果说喀呐斯是一块调色板,那号称中国西北第一村白哈巴则是自然环境中的世外桃源。
从喀纳斯湖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在渺无人烟的山间中穿行近两个小时来到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边境界碑。5号石碑虽小,它却象征着祖国的神圣与尊严,上面工整地书写着鲜红醒目的“中国”二字。不远处就是素有“西北第一哨”之称的白哈巴边防连。在这里能俯视白哈巴村,放眼望去,木屋和圈养牲畜的栅栏错落有致地散布在松林和桦林之中,安宁、祥和。那里的图瓦人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世世代代守在这片美景中,他们完整地保留了原始风貌,生活习惯像哈萨克,语言是突厥语。也许对故乡对家园热爱到了极致,至今不离不弃守侯在这快土地上。
白哈巴村分蒙古族的支系图瓦人居住区、哈萨克族居住区和边防站三部分,是新疆阿勒泰地区图瓦人最集中的一个村子,具有浓郁的图瓦人风情。全村所有建筑均由木头筑成,是典型的欧式村寨。白哈巴村子不太,但比较干净整齐。村中有一条小溪,溪水清澈。涉溪而过,一片木屋子静静地迎候在道旁,没有什么人,只有几个骑马的孩童在我们身边转悠。下车后,温暖的空气和静谧的气氛让我觉得似乎到了一片私家的庄园。穿行在村庄里,四处散发着泥土和草儿的味道,浓浓的乡情油然而生。在村庄里,没有人问我们从哪里来,也没有人问我们向哪里去。不远处是一片不大的牧场,上面有些牛儿在悠闲地吃草,有车辙在上面清晰地印着,旁边的山坡上有一群羊,白色的一片,点缀着黄绿色的大山,牧羊人骑着马,走在山梁上,英姿飒爽。
清澈的哈巴河水穿过白桦林潺潺流过,在蓝天的映衬下也是蓝色的,蓝得晶莹而纯净,林边的草原是天然的牧场,散落着星星点点的牛羊,错落的小木屋连成村庄,升起了袅袅炊烟……夕阳下,一派只在画中出现的北欧风光,就这样真实的摆在眼前,除了惊叹,恐怕就只能用相机来说话了。
神的后花园:禾木村
有一种地方,风景是在路上;有一种旅行,风景是在心中。被称为“神的后花园”的禾木村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在风光摄影爱好者中,可能很少人不知道禾木的。禾木乡有“摄影家天堂”之称,不少获大奖的摄影作品都来自这里。这里有驴友和摄友梦想中的纯净,是他们心目中的天堂。在这个如同童话梦境般的小山村里,色彩的丰富达到了让眼球应接不暇的程度,而宁静的生活则洗却了都市人的烦躁。多个少数民族的多彩多姿的生活习俗,是禾木乡在自然景观之外,另一处等待着探求的神秘宝藏。
精彩的风景一路展开,引领着我们来到了黄昏时分的禾木村。禾木村呈长方形,两边都是白桦树林,屏障一般。桦树成行成列,密密麻麻,一眼看上去很像人工园林。禾木村的房子都是原木的,房顶是尖的。院子也是用长条的木头钉着圈起来,那围栏仿佛就是用来给我这样的闲人趴在那上面聊天的。这里住着蒙古族图瓦人,民风是路不拾遗,院子都没有门。
禾木村前面是一片草原,草原沿着小河分成高低两层,同伴选择了骑马去山坡,我却游荡在山谷中。山谷很宁静,半天都见不到一个人影。草原上长着各种小花,空旷的草地上间或能看到离群独处的木屋一间,孤树一棵。云层在山谷上空徘徊,山谷里时而阳光明媚,时而云影蹒跚。往河边走,穿过了一片长满鲜红野草莓的灌木丛,走进一片白桦林中,潺潺的禾木河就从林中穿过,流往喀纳斯湖,流向北冰洋。河水湍急清澈,颜色蓝中带绿,哗哗的流水声单调而干净,像新鲜的草垛子一样的干净。跨过河上的木桥,沿着布满鹅卵石的河边走,穿行在白桦林中,在一堆乱石前停住脚步,这里有天然的石凳石床。我躺在上面,想想自己就在中国版图的鸡尾巴上,头枕河水的低吟声,身披中国最西北黄昏的柔和阳光,看天空飘云,听林间风啸,感受着一份慵散的时光,已不知今夕是何夕,今年是何年。世间的纷扰,人生的名利仿佛被崇山峻岭和层层茂林所过滤,已经留在了这山谷外面,心头的浮躁也被这河水所冲洗掉,已不知为何物。
爬上村前的山坡,可俯视禾木村以及禾木河的全景,远观日出与溪流,近览图瓦人家,是拍摄日出、晨雾、木屋、禾木河的绝佳取景地。
此刻,夕阳下的禾木素净如同一幅水粉画。牛儿悠闲地吃草,牧童愉快地欢笑,蜿蜒的溪边还有三三两两的村民打水;暮归的羊群在外辛苦的觅食一天后也在主人的驱赶下,庸懒的,悠悠的走过禾木桥,漫步回圈;村里的小路卷起阵阵尘土,远远的,十几匹马飞驰而来,图瓦村民们骑着高头大马,如一群绿林好汉在尘雾间撑起云天;一间间小小的、白色的木屋,如玩具般被上帝之手巧妙的摆放在山坳里,腾起的袅袅炊烟,围绕着小木屋慢慢缭绕、漂移,似雾非雾。山谷里不时传来牛鸣马嘶,鸡叫狗吠之声,让人觉得更加宁静,而且充满了生机。
没有预告,这仙境般的美丽出现得太突然了。这童话世界亦幻亦真,表现的淋漓尽致!像深邃的瞳孔,像晶莹的泪,像醇醇的酒,像一块偷落人间的美玉。天堂也不过如此吧!我的心似乎要停止跳动了。此刻,我醉了,醉在小桥、流水、白桦、牛羊、木屋和夕阳构成的禾木美丽的童话世界里了。
上帝的调色板:喀纳斯湖
喀纳斯湖是一个座落于阿尔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位于喀纳斯自然景观保护区中心。湖状如弯月,海拔在1374米,比天山天池还要大,是古冰川刨蚀,高山河流扩展而成,是我国内陆最深的湖泊。
喀纳斯湖四周群山环抱、峰峦叠嶂,森林密布、草场繁茂,山坡一片葱绿,湖面碧波荡漾,群山倒映湖中,使蓝天、白云、青山与绿水浑然一体,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据说湖水颜色随阳光和季节的变化也变幻莫测,红、蓝、绿、白,交相辉映,所以又有变色湖之美称。
游览喀纳斯湖,可从山庄湖畔登上游艇,观赏湖上及岸东西两侧风光,湖湾两侧小岛;也可登岸观赏战国至元代的岩画,参观原始林区被称为“森林居民”的图瓦人居民点。在湖的北端还可见到“浮木长堤”的奇景。湖岸苍松古树,有伟岸挺拔、有附岩抱石、有五杉拥松,形态各异。
喀纳斯景区哈拉开特峰顶观鱼亭海拔2048米,可鸟瞰喀纳斯湖下游的鸭泽湖、神仙湾、喀纳斯湖三道湾,喀纳斯湖水就像一个多情的少女不断变换色彩,白色的云雾沙巾飘飘渺渺,睫毛一样的树木令人心动,油然觉得喀纳斯湖不愧是人类永远的情人,真是一步一景、如痴如醉,不得不发出由衷的感慨:“不到观鱼亭,不知喀纳斯湖之美。”但是,在观鱼亭还不能看到喀呐斯湖的全貌,因为湖确实有点大!人们就曾在这里发现过 “湖怪”。
从观鱼亭下山的路上风景如画,引人入胜。这里绿树成荫,片石筑景,花香争艳,走在其中如醉如痴,有欣赏不完的美景,有拍摄不尽的风光。在高原骄阳的普照下,山河壮丽,人亦豪爽,一草一木,尽享远离喧嚣凡尘的宁静……
喀纳斯河有九道湾,其中最著名的景点是卧龙湾和月亮湾。卧龙湾是河中央的一块弯弯曲曲的沙洲地带,形状似龙,月亮湾则是有两块酷似脚印的小沙滩。据说这是嫦娥奔月时留下的,现在是喀纳斯湖景区的代表性景点,也是游人来此的必经取景地。
图瓦人的俗世:白哈巴村
如果说喀呐斯是一块调色板,那号称中国西北第一村白哈巴则是自然环境中的世外桃源。
从喀纳斯湖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在渺无人烟的山间中穿行近两个小时来到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边境界碑。5号石碑虽小,它却象征着祖国的神圣与尊严,上面工整地书写着鲜红醒目的“中国”二字。不远处就是素有“西北第一哨”之称的白哈巴边防连。在这里能俯视白哈巴村,放眼望去,木屋和圈养牲畜的栅栏错落有致地散布在松林和桦林之中,安宁、祥和。那里的图瓦人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世世代代守在这片美景中,他们完整地保留了原始风貌,生活习惯像哈萨克,语言是突厥语。也许对故乡对家园热爱到了极致,至今不离不弃守侯在这快土地上。
白哈巴村分蒙古族的支系图瓦人居住区、哈萨克族居住区和边防站三部分,是新疆阿勒泰地区图瓦人最集中的一个村子,具有浓郁的图瓦人风情。全村所有建筑均由木头筑成,是典型的欧式村寨。白哈巴村子不太,但比较干净整齐。村中有一条小溪,溪水清澈。涉溪而过,一片木屋子静静地迎候在道旁,没有什么人,只有几个骑马的孩童在我们身边转悠。下车后,温暖的空气和静谧的气氛让我觉得似乎到了一片私家的庄园。穿行在村庄里,四处散发着泥土和草儿的味道,浓浓的乡情油然而生。在村庄里,没有人问我们从哪里来,也没有人问我们向哪里去。不远处是一片不大的牧场,上面有些牛儿在悠闲地吃草,有车辙在上面清晰地印着,旁边的山坡上有一群羊,白色的一片,点缀着黄绿色的大山,牧羊人骑着马,走在山梁上,英姿飒爽。
清澈的哈巴河水穿过白桦林潺潺流过,在蓝天的映衬下也是蓝色的,蓝得晶莹而纯净,林边的草原是天然的牧场,散落着星星点点的牛羊,错落的小木屋连成村庄,升起了袅袅炊烟……夕阳下,一派只在画中出现的北欧风光,就这样真实的摆在眼前,除了惊叹,恐怕就只能用相机来说话了。
神的后花园:禾木村
有一种地方,风景是在路上;有一种旅行,风景是在心中。被称为“神的后花园”的禾木村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在风光摄影爱好者中,可能很少人不知道禾木的。禾木乡有“摄影家天堂”之称,不少获大奖的摄影作品都来自这里。这里有驴友和摄友梦想中的纯净,是他们心目中的天堂。在这个如同童话梦境般的小山村里,色彩的丰富达到了让眼球应接不暇的程度,而宁静的生活则洗却了都市人的烦躁。多个少数民族的多彩多姿的生活习俗,是禾木乡在自然景观之外,另一处等待着探求的神秘宝藏。
精彩的风景一路展开,引领着我们来到了黄昏时分的禾木村。禾木村呈长方形,两边都是白桦树林,屏障一般。桦树成行成列,密密麻麻,一眼看上去很像人工园林。禾木村的房子都是原木的,房顶是尖的。院子也是用长条的木头钉着圈起来,那围栏仿佛就是用来给我这样的闲人趴在那上面聊天的。这里住着蒙古族图瓦人,民风是路不拾遗,院子都没有门。
禾木村前面是一片草原,草原沿着小河分成高低两层,同伴选择了骑马去山坡,我却游荡在山谷中。山谷很宁静,半天都见不到一个人影。草原上长着各种小花,空旷的草地上间或能看到离群独处的木屋一间,孤树一棵。云层在山谷上空徘徊,山谷里时而阳光明媚,时而云影蹒跚。往河边走,穿过了一片长满鲜红野草莓的灌木丛,走进一片白桦林中,潺潺的禾木河就从林中穿过,流往喀纳斯湖,流向北冰洋。河水湍急清澈,颜色蓝中带绿,哗哗的流水声单调而干净,像新鲜的草垛子一样的干净。跨过河上的木桥,沿着布满鹅卵石的河边走,穿行在白桦林中,在一堆乱石前停住脚步,这里有天然的石凳石床。我躺在上面,想想自己就在中国版图的鸡尾巴上,头枕河水的低吟声,身披中国最西北黄昏的柔和阳光,看天空飘云,听林间风啸,感受着一份慵散的时光,已不知今夕是何夕,今年是何年。世间的纷扰,人生的名利仿佛被崇山峻岭和层层茂林所过滤,已经留在了这山谷外面,心头的浮躁也被这河水所冲洗掉,已不知为何物。
爬上村前的山坡,可俯视禾木村以及禾木河的全景,远观日出与溪流,近览图瓦人家,是拍摄日出、晨雾、木屋、禾木河的绝佳取景地。
此刻,夕阳下的禾木素净如同一幅水粉画。牛儿悠闲地吃草,牧童愉快地欢笑,蜿蜒的溪边还有三三两两的村民打水;暮归的羊群在外辛苦的觅食一天后也在主人的驱赶下,庸懒的,悠悠的走过禾木桥,漫步回圈;村里的小路卷起阵阵尘土,远远的,十几匹马飞驰而来,图瓦村民们骑着高头大马,如一群绿林好汉在尘雾间撑起云天;一间间小小的、白色的木屋,如玩具般被上帝之手巧妙的摆放在山坳里,腾起的袅袅炊烟,围绕着小木屋慢慢缭绕、漂移,似雾非雾。山谷里不时传来牛鸣马嘶,鸡叫狗吠之声,让人觉得更加宁静,而且充满了生机。
没有预告,这仙境般的美丽出现得太突然了。这童话世界亦幻亦真,表现的淋漓尽致!像深邃的瞳孔,像晶莹的泪,像醇醇的酒,像一块偷落人间的美玉。天堂也不过如此吧!我的心似乎要停止跳动了。此刻,我醉了,醉在小桥、流水、白桦、牛羊、木屋和夕阳构成的禾木美丽的童话世界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