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重庆 400712
摘要 为明确22%吡虫啉·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对柑橘黑刺粉虱的防治效果,开展了2年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2%吡虫啉·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对柑橘黑刺粉虱2~3龄若虫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柑橘叶片和果实安全,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吡虫啉·噻嗪酮;黑刺粉虱;药效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鄄ferus)是柑橘树上的重要害虫之一[1],除为害柑橘外,还为害茶、香樟、桂花、天竺桂、火棘、葡萄、槟榔、八角等多种植物[2-6]。以若虫聚集在嫩叶背面吸食汁液造成为害,分泌物还诱发烟煤病,使枝叶发黑,影响光合作用[1]。若虫虫体小,生活隐蔽,不易被发现,长大后虫体外覆盖一层蜡质蜕皮壳,则不易防治。吡虫啉属于新烟碱类内吸性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等特点,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口器害虫。噻嗪酮属于几丁质合成抑制剂,使幼虫无法正常蜕皮,从而导致害虫死亡[7]。22%吡虫啉·噻嗪酮可湿性粉剂目前登记上用于水稻上防治稻飞虱,为了检验其对柑橘黑刺粉虱的防治效果,开展了该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2年均设在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试验场同一地块。果园为缓坡地,壤土,肥力中等,肥水管理水平基本一致,园内栽植品种为锦橙。试验区域面积约0.33 hm2,树龄11~12年生,砧木为枳,株行距2.5 m×4.0 m,栽植密度990株/hm2。
1.2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有22%吡虫啉·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广东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河北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江苏丰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3试验设计
试验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进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22%吡虫啉·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 000、2 500、3 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空白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小区),每小区用柑橘树2株,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间留保护株。
1.4试验方法
用药时间分别为2018年9月2日秋梢期、黑刺粉虱处于第3代2龄若虫期,2019年6月3日夏梢期、黑刺粉虱处于第1代2~3龄若虫期。分别将各处理药液稀释后,均匀周到地对叶片正、反面进行喷雾,侧重喷施叶背。用水量为1 000 L/hm2。
1.5调查方法
药前(施药当天)和药后14 d进行调查。施药前每小区的每株树在树冠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标记黑刺粉虱发生较多的当年生秋梢或夏梢叶片,用20倍手持放大镜调查其上的2龄和3龄若虫,每小区共查20张叶片。药后采回每小区每株树所标记的叶片,双筒解剖镜下查死虫和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显著性测定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
虫口减退率(%)=(药前活虫数-药后活虫数)/药前活虫数×100(1)
防治效果(%)=(1-对照区药前活虫数×处理区药后活虫数/对照区药后活虫数×处理区药前活虫数)×100
2结果与分析
2.1安全性
试验期间观察各处理区柑橘树嫩梢叶片,未发现药剂对柑橘叶片及果实产生药害,也未发现对天敌有不利影响,表明供试药剂对柑橘树安全。
2.2田间防效
第1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2%吡虫啉·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对黑刺粉虱若虫防治效果很好,在95%以上;10%吡蟲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和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对黑刺粉虱若虫防效均为100.00%。经方差分析,22%吡虫啉·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防效极显著优于22%吡虫啉·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和3 000倍液(表1)。
第2年田间试验结果显示,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防效最佳,为95.28%;22%吡虫啉·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对黑刺粉虱若虫防治效果很好,在85%以上;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防效则仅为74.28%。经方差分析,22%吡虫啉·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 000和3 000倍液防效极显著不及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极显著优于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22%吡虫啉·噻嗪酮2 500倍液与2 000、3 000倍液不存在差异显著性,但在0.05水平上不及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极显著优于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表2)。
3结论与讨论
通过2年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2%吡虫啉·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对黑刺粉虱2~3龄若虫防治效果很好。2年试验结果差异较大,笔者认为与气温和降雨量有关,第1年试验期间平均温度为26.8℃,总降雨量为2.8 mm,试验当日平均温度28.0℃,第2年试验期间平均温度为23.4℃,总降雨量为39.8 mm,试验当日平均温度25.7℃。一般来说,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气温越高,药效会相应提高,同时,降雨量大又会影响气温,从而影响药效的发挥[8-9]。此外,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药剂对柑橘产生药害,对天敌也没有不利影响,可以在生产上用于柑橘黑刺粉虱的防治。建议使用22%吡虫啉·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 500~3 000倍液较为经济。
黑刺粉虱幼虫每次蜕皮后将皮留在体背上,末龄幼虫皮壳硬化后化为蛹,进入蛹期有这层硬壳保护则不易防治,因此防治适期为各代2~3龄若虫盛期,应抓住关键防治时期进行防治,施用方法一般采用喷雾法。由于黑刺粉虱喜欢荫蔽环境,在叶片背面发生较多,因此喷雾时喷头朝上,着重喷施叶背,均匀喷雾。
参考文献
[1] 朱伟生,黄宏英,黄同陵,等.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06-109.
[2] 邱宁宏,詹宗文,姚莉,等.粘虫板对樟树黑刺粉虱成虫的诱杀效果[J]. 中国植保导刊,2017,37(8):45-47.
[3] 龙承鹏,戴小华,郭青云,等.天竺桂叶片上黑刺粉虱的空间分布格局[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7):99-101.
[4] 吕文彦,秦雪峰.观赏植物火棘黑刺粉虱生物学特性探究[C]. 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5:569-571.
[5] 孔繁芳,刘永强,王忠跃.黑刺粉虱在葡萄上的为害特点及其防控技术初报[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5(4):42-44.
[6] 王缉健. 八角新害虫—柑桔黑刺粉虱[J]. 广西林业,1990(3):38.
[7] MACBEAN C. The pesticide manual[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122-124,574-575.
[8] 马芝平,石素平,席蔚,等. 农药施用的气象条件[J]. 现代农业,2009(8):33.
[9] 盛龙. 农药施用与气象条件[J]. 现代农药科技,2009(20):205.
责任编辑:郑丹丹
摘要 为明确22%吡虫啉·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对柑橘黑刺粉虱的防治效果,开展了2年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2%吡虫啉·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对柑橘黑刺粉虱2~3龄若虫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柑橘叶片和果实安全,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吡虫啉·噻嗪酮;黑刺粉虱;药效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鄄ferus)是柑橘树上的重要害虫之一[1],除为害柑橘外,还为害茶、香樟、桂花、天竺桂、火棘、葡萄、槟榔、八角等多种植物[2-6]。以若虫聚集在嫩叶背面吸食汁液造成为害,分泌物还诱发烟煤病,使枝叶发黑,影响光合作用[1]。若虫虫体小,生活隐蔽,不易被发现,长大后虫体外覆盖一层蜡质蜕皮壳,则不易防治。吡虫啉属于新烟碱类内吸性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等特点,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口器害虫。噻嗪酮属于几丁质合成抑制剂,使幼虫无法正常蜕皮,从而导致害虫死亡[7]。22%吡虫啉·噻嗪酮可湿性粉剂目前登记上用于水稻上防治稻飞虱,为了检验其对柑橘黑刺粉虱的防治效果,开展了该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2年均设在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试验场同一地块。果园为缓坡地,壤土,肥力中等,肥水管理水平基本一致,园内栽植品种为锦橙。试验区域面积约0.33 hm2,树龄11~12年生,砧木为枳,株行距2.5 m×4.0 m,栽植密度990株/hm2。
1.2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有22%吡虫啉·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广东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河北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江苏丰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3试验设计
试验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进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22%吡虫啉·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 000、2 500、3 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空白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小区),每小区用柑橘树2株,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间留保护株。
1.4试验方法
用药时间分别为2018年9月2日秋梢期、黑刺粉虱处于第3代2龄若虫期,2019年6月3日夏梢期、黑刺粉虱处于第1代2~3龄若虫期。分别将各处理药液稀释后,均匀周到地对叶片正、反面进行喷雾,侧重喷施叶背。用水量为1 000 L/hm2。
1.5调查方法
药前(施药当天)和药后14 d进行调查。施药前每小区的每株树在树冠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标记黑刺粉虱发生较多的当年生秋梢或夏梢叶片,用20倍手持放大镜调查其上的2龄和3龄若虫,每小区共查20张叶片。药后采回每小区每株树所标记的叶片,双筒解剖镜下查死虫和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显著性测定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
虫口减退率(%)=(药前活虫数-药后活虫数)/药前活虫数×100(1)
防治效果(%)=(1-对照区药前活虫数×处理区药后活虫数/对照区药后活虫数×处理区药前活虫数)×100
2结果与分析
2.1安全性
试验期间观察各处理区柑橘树嫩梢叶片,未发现药剂对柑橘叶片及果实产生药害,也未发现对天敌有不利影响,表明供试药剂对柑橘树安全。
2.2田间防效
第1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2%吡虫啉·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对黑刺粉虱若虫防治效果很好,在95%以上;10%吡蟲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和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对黑刺粉虱若虫防效均为100.00%。经方差分析,22%吡虫啉·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防效极显著优于22%吡虫啉·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和3 000倍液(表1)。
第2年田间试验结果显示,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防效最佳,为95.28%;22%吡虫啉·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对黑刺粉虱若虫防治效果很好,在85%以上;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防效则仅为74.28%。经方差分析,22%吡虫啉·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 000和3 000倍液防效极显著不及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极显著优于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22%吡虫啉·噻嗪酮2 500倍液与2 000、3 000倍液不存在差异显著性,但在0.05水平上不及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极显著优于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表2)。
3结论与讨论
通过2年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2%吡虫啉·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对黑刺粉虱2~3龄若虫防治效果很好。2年试验结果差异较大,笔者认为与气温和降雨量有关,第1年试验期间平均温度为26.8℃,总降雨量为2.8 mm,试验当日平均温度28.0℃,第2年试验期间平均温度为23.4℃,总降雨量为39.8 mm,试验当日平均温度25.7℃。一般来说,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气温越高,药效会相应提高,同时,降雨量大又会影响气温,从而影响药效的发挥[8-9]。此外,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药剂对柑橘产生药害,对天敌也没有不利影响,可以在生产上用于柑橘黑刺粉虱的防治。建议使用22%吡虫啉·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 500~3 000倍液较为经济。
黑刺粉虱幼虫每次蜕皮后将皮留在体背上,末龄幼虫皮壳硬化后化为蛹,进入蛹期有这层硬壳保护则不易防治,因此防治适期为各代2~3龄若虫盛期,应抓住关键防治时期进行防治,施用方法一般采用喷雾法。由于黑刺粉虱喜欢荫蔽环境,在叶片背面发生较多,因此喷雾时喷头朝上,着重喷施叶背,均匀喷雾。
参考文献
[1] 朱伟生,黄宏英,黄同陵,等.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06-109.
[2] 邱宁宏,詹宗文,姚莉,等.粘虫板对樟树黑刺粉虱成虫的诱杀效果[J]. 中国植保导刊,2017,37(8):45-47.
[3] 龙承鹏,戴小华,郭青云,等.天竺桂叶片上黑刺粉虱的空间分布格局[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7):99-101.
[4] 吕文彦,秦雪峰.观赏植物火棘黑刺粉虱生物学特性探究[C]. 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5:569-571.
[5] 孔繁芳,刘永强,王忠跃.黑刺粉虱在葡萄上的为害特点及其防控技术初报[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5(4):42-44.
[6] 王缉健. 八角新害虫—柑桔黑刺粉虱[J]. 广西林业,1990(3):38.
[7] MACBEAN C. The pesticide manual[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122-124,574-575.
[8] 马芝平,石素平,席蔚,等. 农药施用的气象条件[J]. 现代农业,2009(8):33.
[9] 盛龙. 农药施用与气象条件[J]. 现代农药科技,2009(20):205.
责任编辑:郑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