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政治课教学中通过运用问题教学策略,可以引导学生去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新课改对政治教学的要求。本文结合高中政治课的教学实践,探讨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政治;问题教学策略;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8-0101-01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教学中去。而在教学中通过问题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那么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具体运用问题教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呢?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策略。
一、提出的问题要具有趣味性
一堂成功的政治课必须要体现手段和目的的统一、形式和内容的统一、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思想性和教育性的统一。高中政治活动教学的开展也只有这样,才能突出政治课的学科特色,更好发挥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政治课缺乏趣味性,就会成为枯燥无味的说教课。而风趣幽默的故事对学生而言总是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在高中政治课的教学中,本人尝试着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内容时引入故事导入的教学方法。如:在讲关于人与客观的关系的时候,采用“拔苗助长”的寓言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便于理解、记忆。
把需要解决的课题,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宜围绕教学目的,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且难度适中。在教学中,要求各个小组提交一份"台湾为什么不能加入联合国?"小的论文报告。国家与地区的区别在于是否拥有主权;台湾"加入"联合国的图谋之所以不能得逞的根本原因是,台湾不拥有独立的主权,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联合国是主权国家参与的政治性国际组织。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究,学生明确主权在国家构成要素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他们被鼓励归纳出成为国际社会的成员的组成即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和地区。
二、设计的问题要有整体性安排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领导力首先体现在教师对课堂的整体把握,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问题的步步深入,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设问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方面。要对教学过程作出整体性安排,集中在关键点上,以利突破重、难点,既符合逻辑,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学生从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到无疑。强调了问题设计的重要地位,使高一学生加快在心理上、学习方法上尽快适应高中政治理论研究的要求。如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时,我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1)同学们早餐都吃的是什么?(2)有没有剩饭现象?剩饭你是怎么处理的?你为什么要这么处理?(3)你所用的是什么餐具?餐具怎么处理的?(4)其他同学如何看待该同学的行为?(5)你身边还有那些不合理的消费习惯?(6)我们该怎么办?这样一堂课从学生身边的小事谈起,引发他们的思考,我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知识的充实和心灵的感应,那么我们的三维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
高中政治日常教学应基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结合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和激励学生,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树立人文精神;应以漫画、表格、照片、示意图等多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所传授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要不失时机地以能代表人类的、民族的先进文化的传说、诗歌、故事、歌曲、美文等感染学生,进而产生一种文化与情感的张力,使学生树立正
确、健康的价值理念,从而产生知识、能力、精神和人格的飞跃;应创设轻松自然的生活情境,如模仿《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等电视节目,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发挥;应结合革命故事、图片展览、艺术表演、英雄模范人物介绍、优秀影片等进行讨论评议、比较对照、分析判断,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启发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如向学生介绍优秀电视剧《忠诚》,引导学生认识主人公的高贵品质。多元化的情景设计和生活化的人文教育把学科知识融人生活,把价值理念融人情景,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所以,问题探究的设计首先应坚持生活化的原则。问题设计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有切身感受的熟悉案例和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有生活价值的探究活动,能指导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去参与探究。
四、创设宽松民主氛围,强化问题意识的生成
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以强化和生成,需要从多种层面入手。要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民主学习空间,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空间中,学生的心态才能得以放松,思维才能得到自由施展的时机,在民主的学习空间中,学生个性化的观点才有了生长的基础,问题的产生便有了可能。要致力于挑战性、竞争性学习环境的营造,让学习产生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激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设置思维障碍或打破学生定势,营造一种对话、交流和质疑的课堂交流环境,让学生的对话研讨成为可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往往以提出问题为主要外在形式,他们之间的对话、交流越多,产生的问题也就越多,由此会生发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
总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思维特点,高度重视“问题”在探究活动中的意义,力求掌握课堂设问的技巧,发挥问题的导火线作用,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促成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吴秋云,思想品德教学策略初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17)。
[3]孙琳,关于主体性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的认识[J].新疆教学,2002,(12)。
[4]邝丽湛,谈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趋势[J].课程教材教法,1997,(04)。
[5]王生,人的自主学习发展与中学教育[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l)。
【关键词】高中政治;问题教学策略;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8-0101-01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教学中去。而在教学中通过问题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那么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具体运用问题教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呢?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策略。
一、提出的问题要具有趣味性
一堂成功的政治课必须要体现手段和目的的统一、形式和内容的统一、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思想性和教育性的统一。高中政治活动教学的开展也只有这样,才能突出政治课的学科特色,更好发挥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政治课缺乏趣味性,就会成为枯燥无味的说教课。而风趣幽默的故事对学生而言总是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在高中政治课的教学中,本人尝试着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内容时引入故事导入的教学方法。如:在讲关于人与客观的关系的时候,采用“拔苗助长”的寓言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便于理解、记忆。
把需要解决的课题,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宜围绕教学目的,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且难度适中。在教学中,要求各个小组提交一份"台湾为什么不能加入联合国?"小的论文报告。国家与地区的区别在于是否拥有主权;台湾"加入"联合国的图谋之所以不能得逞的根本原因是,台湾不拥有独立的主权,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联合国是主权国家参与的政治性国际组织。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究,学生明确主权在国家构成要素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他们被鼓励归纳出成为国际社会的成员的组成即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和地区。
二、设计的问题要有整体性安排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领导力首先体现在教师对课堂的整体把握,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问题的步步深入,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设问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方面。要对教学过程作出整体性安排,集中在关键点上,以利突破重、难点,既符合逻辑,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学生从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到无疑。强调了问题设计的重要地位,使高一学生加快在心理上、学习方法上尽快适应高中政治理论研究的要求。如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时,我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1)同学们早餐都吃的是什么?(2)有没有剩饭现象?剩饭你是怎么处理的?你为什么要这么处理?(3)你所用的是什么餐具?餐具怎么处理的?(4)其他同学如何看待该同学的行为?(5)你身边还有那些不合理的消费习惯?(6)我们该怎么办?这样一堂课从学生身边的小事谈起,引发他们的思考,我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知识的充实和心灵的感应,那么我们的三维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
高中政治日常教学应基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结合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和激励学生,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树立人文精神;应以漫画、表格、照片、示意图等多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所传授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要不失时机地以能代表人类的、民族的先进文化的传说、诗歌、故事、歌曲、美文等感染学生,进而产生一种文化与情感的张力,使学生树立正
确、健康的价值理念,从而产生知识、能力、精神和人格的飞跃;应创设轻松自然的生活情境,如模仿《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等电视节目,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发挥;应结合革命故事、图片展览、艺术表演、英雄模范人物介绍、优秀影片等进行讨论评议、比较对照、分析判断,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启发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如向学生介绍优秀电视剧《忠诚》,引导学生认识主人公的高贵品质。多元化的情景设计和生活化的人文教育把学科知识融人生活,把价值理念融人情景,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所以,问题探究的设计首先应坚持生活化的原则。问题设计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有切身感受的熟悉案例和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有生活价值的探究活动,能指导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去参与探究。
四、创设宽松民主氛围,强化问题意识的生成
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以强化和生成,需要从多种层面入手。要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民主学习空间,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空间中,学生的心态才能得以放松,思维才能得到自由施展的时机,在民主的学习空间中,学生个性化的观点才有了生长的基础,问题的产生便有了可能。要致力于挑战性、竞争性学习环境的营造,让学习产生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激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设置思维障碍或打破学生定势,营造一种对话、交流和质疑的课堂交流环境,让学生的对话研讨成为可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往往以提出问题为主要外在形式,他们之间的对话、交流越多,产生的问题也就越多,由此会生发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
总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思维特点,高度重视“问题”在探究活动中的意义,力求掌握课堂设问的技巧,发挥问题的导火线作用,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促成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吴秋云,思想品德教学策略初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17)。
[3]孙琳,关于主体性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的认识[J].新疆教学,2002,(12)。
[4]邝丽湛,谈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趋势[J].课程教材教法,1997,(04)。
[5]王生,人的自主学习发展与中学教育[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