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作者分析了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确保水利工程质量过关,是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每一个部门与组织的责任和义务。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的管理,要从机械设备、环境、操作人员、施工单位、监管部门等各方面严格考虑,仔细把关,重视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细节,实现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尽可能的节约社会资源。
1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对施工质量不够重视
很多企业都没有足够的质量意识,为了追求效益,缩短工期,使得工程的质量出现问题,直接导致了很多“豆腐渣工程”,对国家财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质量意识的淡薄,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不高,把关不严,对施工质量的管理较差。
1.2 工程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
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复杂而细致,包括考察施工环境、对水利工程作出规划书,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调研。这对整个工程的顺利展开能够提供很多帮助。但是,很多施工企业为了减少各项开支,节约成本,对工程的前期准备不到位,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
1.3 监理市场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完善,监管工作不到位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给施工单位有机可乘。监管力度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监管队伍不正规,大部分监管人员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做不到持证上岗,其责任心也相对较差。要想对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把好关,监管部门的监理能力必须提高。
1.4 施工人员能力不强
在一些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复杂的问题。现场施工环境的改变对施工技术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而有些施工队伍技术含量不够,大多是凭借自身的经验做出判断。这些不合理的判断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要想取得良好的施工质量,施工人员的技术含量和工作能力必须得到相应的提升。
2 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水利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极为重要,优良的施工质量需要业主、监理和施工方共同努力去争取,各尽其责方能确保工程质量。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公益性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发挥基础设施功能,将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2.1 全面加强和提高质量管理的意识
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意识,是水利工程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要在施工企业内部学习各种工程施工的知识,加强员工的思想意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施工”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原则,在安全的环境中将工程提高质量的完成。应该加强施工单位各部门和监理单位之间的协调合作能力,全面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和检测问题,注重施工过程中的细节。在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加强施工质量的控制,将隐患和问题扼杀在摇篮中,使得最后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2.1.1 实行工程质量追究制
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领导,进行全程施工追究制。单位领导必须对施工质量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管理,明确工程领导、项目负责人、技术操作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的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将责任落实到人身上,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进行安全施工,避免了出现问题无人问责、无人可查的现象。
2.1.2 施工质量管理
在施工前期要對整个工程做好细致的分析研究,切实预测到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经过对施工过程中用到的经济、自然环境、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充分的研究后,合理利用,对整个工程的质量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作用。
施工质量管理主要包括:施工准备控制、施工过程控制、竣工验收控制
(1)施工准备控制
在施工之前,要切实检查好施工的各种材料和机械设备是否妥善。优质的材料是良好的工程质量的基础。在材料的采购上,一定要严格把关,确保进入仓库的是三证齐全的优质材料;在材料的检测上,要实现施工单位、政府质量监理机构和社会舆论共同监管;在材料的使用过程中也要严格控制,本着“低能耗,合理使用”的原则,合理使用材料,减少损失。
同时要对施工环境作出正确的分析。施工环境对整个工程的质量问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要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特点对环境影响性因素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不因环境的问题使工程的质量受到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应尊重当地习俗,搞好关系,还要注意不能再施工过程中影响到当地的自然环境。
在施工机械的选择上也应当予以重视,因为机械设备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注意资金的合理分配,合理利用资源,根据工期和工程量合理安排机械数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且在机械的使用过程中做好定期的维护与检查,做好防微杜渐的工作;另外,在机械设备的购买方面,也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尽量购买技术先进的产品,便于操作与维护。
(2)施工过程控制
施工过程中就在严格执行作业技术交底、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包括巡视、旁站、检查,专业施工交接检查、隐蔽工程质量控制)中间产品质量控制、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工程变更的审查。
(3)竣工验收控制
竣工质量检验(包括联运试车、竣工文件审核、竣工检查)工程质量评定、技术质量文档审核
2.2 建立健全规范化的质量保障体系
2.2.1 完善管理制度,强化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性。规范水利工程管理,完善并修订原有水利工程管理制度,继续推行水利工程护管理责任制度,签订责任状,提高各级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从市到各县都对水利工程机构进行了强化和完善,成立了以单位一把手为组长的水利工程管理领导小组或相应组织机构,并按“事权一致、责任明确”的原则,责任到人一抓到底。同时,为确保水利工程安全,坚持水利工程突发病害上报制度。
2.2.2 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一是施工单位领导应提高并加强质量控制意识,把质量控制作为工程施工中的首要任务。各级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水利工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对建设全过程实施坚强有力的领导和指挥,形成齐抓共管、真抓实干的工作局面。二是各参建单位继续做好原材料质量控制、试验管理及测量管理,从源头开始做好工程质量控制。三是要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各种交底要贯彻至施工班组,交底内容要详细、全面,并做好文字记录。承包人的技术交底会,应有监理工程师参加。四是对于工程重要部位的施工,要求各合同段安排专人负责,确保各项质量保证措施得到切实落实。五是施工中若发生质量问题,严禁承包人擅自修补,必须制定整改方案。
3 结束语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水利工程施工也越来越多。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水利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并没有跟上发展的节奏,安全事故屡有发生,工程质量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接连不断地出现建筑质量事故,更成为人们谈论的一个焦点。
参考文献:
[1] 唐荣桂,张友明.浅析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目标[J].水利发展研究,2010,(5).
[2] 刘柏青.水利工程管理自动化[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3] 张楠,裴宗爱.浅谈提高水利工程管理安全管理水平对策[J].治淮,2011,(1).
[4] 王炳梅.抓改革转机制拉动水利经济的增长[J].水利经济,,2009,(4).
[5] 陈辉冲.水利建设工程施工中质量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剖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7).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确保水利工程质量过关,是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每一个部门与组织的责任和义务。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的管理,要从机械设备、环境、操作人员、施工单位、监管部门等各方面严格考虑,仔细把关,重视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细节,实现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尽可能的节约社会资源。
1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对施工质量不够重视
很多企业都没有足够的质量意识,为了追求效益,缩短工期,使得工程的质量出现问题,直接导致了很多“豆腐渣工程”,对国家财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质量意识的淡薄,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不高,把关不严,对施工质量的管理较差。
1.2 工程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
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复杂而细致,包括考察施工环境、对水利工程作出规划书,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调研。这对整个工程的顺利展开能够提供很多帮助。但是,很多施工企业为了减少各项开支,节约成本,对工程的前期准备不到位,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
1.3 监理市场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完善,监管工作不到位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给施工单位有机可乘。监管力度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监管队伍不正规,大部分监管人员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做不到持证上岗,其责任心也相对较差。要想对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把好关,监管部门的监理能力必须提高。
1.4 施工人员能力不强
在一些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复杂的问题。现场施工环境的改变对施工技术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而有些施工队伍技术含量不够,大多是凭借自身的经验做出判断。这些不合理的判断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要想取得良好的施工质量,施工人员的技术含量和工作能力必须得到相应的提升。
2 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水利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极为重要,优良的施工质量需要业主、监理和施工方共同努力去争取,各尽其责方能确保工程质量。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公益性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发挥基础设施功能,将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2.1 全面加强和提高质量管理的意识
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意识,是水利工程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要在施工企业内部学习各种工程施工的知识,加强员工的思想意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施工”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原则,在安全的环境中将工程提高质量的完成。应该加强施工单位各部门和监理单位之间的协调合作能力,全面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和检测问题,注重施工过程中的细节。在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加强施工质量的控制,将隐患和问题扼杀在摇篮中,使得最后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2.1.1 实行工程质量追究制
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领导,进行全程施工追究制。单位领导必须对施工质量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管理,明确工程领导、项目负责人、技术操作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的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将责任落实到人身上,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进行安全施工,避免了出现问题无人问责、无人可查的现象。
2.1.2 施工质量管理
在施工前期要對整个工程做好细致的分析研究,切实预测到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经过对施工过程中用到的经济、自然环境、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充分的研究后,合理利用,对整个工程的质量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作用。
施工质量管理主要包括:施工准备控制、施工过程控制、竣工验收控制
(1)施工准备控制
在施工之前,要切实检查好施工的各种材料和机械设备是否妥善。优质的材料是良好的工程质量的基础。在材料的采购上,一定要严格把关,确保进入仓库的是三证齐全的优质材料;在材料的检测上,要实现施工单位、政府质量监理机构和社会舆论共同监管;在材料的使用过程中也要严格控制,本着“低能耗,合理使用”的原则,合理使用材料,减少损失。
同时要对施工环境作出正确的分析。施工环境对整个工程的质量问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要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特点对环境影响性因素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不因环境的问题使工程的质量受到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应尊重当地习俗,搞好关系,还要注意不能再施工过程中影响到当地的自然环境。
在施工机械的选择上也应当予以重视,因为机械设备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注意资金的合理分配,合理利用资源,根据工期和工程量合理安排机械数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且在机械的使用过程中做好定期的维护与检查,做好防微杜渐的工作;另外,在机械设备的购买方面,也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尽量购买技术先进的产品,便于操作与维护。
(2)施工过程控制
施工过程中就在严格执行作业技术交底、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包括巡视、旁站、检查,专业施工交接检查、隐蔽工程质量控制)中间产品质量控制、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工程变更的审查。
(3)竣工验收控制
竣工质量检验(包括联运试车、竣工文件审核、竣工检查)工程质量评定、技术质量文档审核
2.2 建立健全规范化的质量保障体系
2.2.1 完善管理制度,强化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性。规范水利工程管理,完善并修订原有水利工程管理制度,继续推行水利工程护管理责任制度,签订责任状,提高各级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从市到各县都对水利工程机构进行了强化和完善,成立了以单位一把手为组长的水利工程管理领导小组或相应组织机构,并按“事权一致、责任明确”的原则,责任到人一抓到底。同时,为确保水利工程安全,坚持水利工程突发病害上报制度。
2.2.2 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一是施工单位领导应提高并加强质量控制意识,把质量控制作为工程施工中的首要任务。各级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水利工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对建设全过程实施坚强有力的领导和指挥,形成齐抓共管、真抓实干的工作局面。二是各参建单位继续做好原材料质量控制、试验管理及测量管理,从源头开始做好工程质量控制。三是要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各种交底要贯彻至施工班组,交底内容要详细、全面,并做好文字记录。承包人的技术交底会,应有监理工程师参加。四是对于工程重要部位的施工,要求各合同段安排专人负责,确保各项质量保证措施得到切实落实。五是施工中若发生质量问题,严禁承包人擅自修补,必须制定整改方案。
3 结束语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水利工程施工也越来越多。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水利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并没有跟上发展的节奏,安全事故屡有发生,工程质量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接连不断地出现建筑质量事故,更成为人们谈论的一个焦点。
参考文献:
[1] 唐荣桂,张友明.浅析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目标[J].水利发展研究,2010,(5).
[2] 刘柏青.水利工程管理自动化[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3] 张楠,裴宗爱.浅谈提高水利工程管理安全管理水平对策[J].治淮,2011,(1).
[4] 王炳梅.抓改革转机制拉动水利经济的增长[J].水利经济,,2009,(4).
[5] 陈辉冲.水利建设工程施工中质量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剖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