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古丝绸之路在中西文明的沟通和交流、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具有深远意义。在21世纪的今天,“丝绸之路”被新亚欧大陆桥这一象征现代化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概念所发展。宝鸡作为这一节点上的重要一站,丝绸之路的中枢地段,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艺术和宗教在这里接触、碰撞,创造出了具有本区域独特的历史文明和灿烂的地域文化特质。
关键词 丝绸之路 宝鸡 历史文化
中图分类号:K875 文献标识码:A
On Baoji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on the Silk Road Inn
SUN Fei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Baoji, Shaanxi 721013)
Abstract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of the ancient Silk Road in Western civilization, the history of China has left a deep imprint,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In the 21st century, "Silk Road" w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urasian Continental Bridge, a symbol of the modernization level of th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vity. Baoji as an important stop on the node, the central location of the Silk Road, the ancient East-West economic, cultural, artistic and religious contacts here, collision, has created a uniqu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in the region and splendid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Silk Road; Baoji; historical culture
1 厚重的文明史底蕴
(1)仰韶文化遗址。宝鸡渭水流域有700余处石器时代遗址,其中在市区2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就有80余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以关桃园、北首岭和福临堡三处遗址最具有代表性。这一时期人类从氏族公社时期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公社两个阶段。
(2)炎黄故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帝、炎帝时代大概属于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公社时期。黄帝姓公孙,因生长在姬水之滨(今陕西岐山),又改姓姬。曾住在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县西北)取名轩辕。又因祖籍有熊(今河南新郑)乃号有熊氏。炎帝部落最先活动在宝鸡偏南姜水附近,与黄帝族是近亲。黄、炎兄弟两部落之间先后打了三次大仗,最终黄帝获胜,组成了炎、黄部落联盟,统称为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雏形。
(3)周原遗址——初具规模的国家形成地。故公亶父为周王朝的首领,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县东北,定居下来。用自己的族名命名这块土地为“周原”,自己称为“周人”。周原从广义上说,包括凤翔、岐山、扶风、武功四县的大部分,但周人由豳(今彬县)迁至岐山后的活动中心——周原,则指的是今岐山县东北的京当乡、扶风县北的法门乡和黄堆乡的交界处。周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王朝。故公亶父的孙子周文王继位时,周部落已强大起来。周文王死后他的儿子周武王继位,拜太公望为师(传说中的姜太公)。周武王于公元前1057年完成了灭商的事业,建立了周王朝,史称西周。周公是周文王侄子,周武王之弟,周成王的叔父。周公帮助周成王执政了7年,到周成王满二十岁时还政成王。周公死后,后人在今岐山城西北凤凰山南麓建周公庙,来纪念这位著名的政治家。
(4)雍城遗址——秦国的崛起地。秦襄公为秦国的开国君主,封地在岐山。秦襄公战死疆场后,秦文公取得了伐戎的胜利,控制了岐山以西的地方。秦宁公时,迁都平阳(今宝鸡县东阳平村)。秦穆公时,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有很大的进步,国势日盛。攻灭西戎12国,开辟疆域千里,使秦的西部领土延伸到今日的甘肃、青海等地,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穆公时代,秦在西方建立了统一政权。当时秦的都城,以在都雍的时间最久,先后有12公,历时294年。公元前677年,秦德公迁都雍城(雍在今凤翔县南5华里的南谷城一带)。雍城在地理位置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处于千渭河流的交汇处,是关中文化与巴蜀文化(以四川为中心)、氐羌文化(以天水为中心)的连接点,是控制东西交通的枢纽和通往巴蜀的咽喉。春秋战国的几百年中,雍城一直是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后,秦都从雍城迁到栎阳(今陕西临潼)。自此离开雍地。
(5)五丈原遗址。创建于元朝至元初年(1246年)。诸葛亮六出祁山,与宝鸡有关的有三次。第一次北伐,228年春,诸葛亮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扬言由斜谷(眉县南)攻取眉县城。当魏将曹真被吸引去驰援眉县城时,诸葛亮却率军从汉中北上进攻祁山(今甘肃西和县东北)。第二次228年冬,诸葛亮率军北上,出大散关,围攻陈仓,双方激战20天,因蜀兵粮尽退回。第三、四、五次北伐走的是甘肃天水。第六次北伐,是234年春,诸葛亮率领10万大军,出斜谷(眉县南),进军到五丈原,与司马懿率领的魏军在渭水南岸对峙。诸葛亮为了长期作战,用“木牛”、“流马”运粮,在渭河南岸双方相持了一百多天。诸葛亮终因积劳成疾,病发身亡在五丈原。给蜀汉政权造成了巨大损失。人们为了纪念诸葛亮,在五丈原修建了“诸葛亮庙”。 (6)张载祠与关学。张载祠建于元代元贞元年(1285年)。张载是眉县横渠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因他住在关中,他的学派被称为关学。他是宋代理学四大派之一,关派的首领。他的哲学思想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著作主要有《正蒙》、《西铭》、《易说》、《语录》等。他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传颂至今。
(7)宗教文化活动遗址:①法门寺,位于扶风县法门镇。始创于东汉末年,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法门寺地宫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佛塔地宫。珍藏着藏于八重宝函之内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也是已知世界上仅存的佛指舍利。法门寺出土的多种形制的琉璃器,花色绚丽,具有西亚风格,反映了唐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情形。②金台观,始建于元末明初。明代著名道士、太极宗师张三丰修真传道处,传奇的遗迹有,手书“瓜皮书”,“翻耳瓦罐”、“神锄定柱”。③龙门洞,位于陇县景福山北侧。元代“七真人”之一的丘处机,在此栖居7年,创建了道教“龙门派”。《道教志》记载“龙门洞”为天下第一洞,始于春秋,闻名金元,兴于明清。“丘祖磨性石”传为丘处机练功修炼的遗物。
(8)陈仓古道遗址。沟通南北的褒斜古道,南起汉中褒城的褒谷,北至宝鸡眉县的斜谷,沿谷凿路,全长250公里。褒斜道最早在商周时代已有人行走。到战国时期,秦惠王为了出兵伐蜀,在峰峦叠嶂的山地凿石架木,修筑栈道,褒斜道就成为南北交往的要冲。褒斜道的建成,便利了南北交往,促进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经济、文化的联系。历史上有名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事情,就发生在这里。
2 沉淀的历史遗产文化
(1)宝鸡民俗博物馆。于2012年12月开馆。馆内收藏的民俗文物展品1249件。利用现代的展陈手法,浓缩了大量的民俗事象。抢救收集了大量的民俗用品,生活器具和从上古演绎传承下来的遗风礼俗、乡规民约、俚语俗容,真实的再现了宝鸡历史文化的变迁。
(2)青铜器博物馆。于2010年9月开馆。现有文物15000多件,其中一级文物110多件,二级文物4700多件。目前是中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青铜器博物馆。宝鸡历年先后出土的毛公鼎、史墙盘、何尊、大盂鼎、利簋、兽首鋬等青铜器及镌铸于青铜器上的“钟鼎文”真实地记载下了周人在周朝创业、贡献业绩和社会历史。
(3)石鼓阁。现存于宝鸡石鼓阁的十面石鼓(复制),最早在唐代初出土于宝鸡陈仓。石鼓上所刻石鼓文是秦代刻石的代表作,被称为刻着一篇有韵的诗。1790年清高宗为了更好地保护石鼓,曾令人仿刻了十鼓,现存于北京国子监。历代文人墨客对石鼓都有吟颂。郭沫若同志出《石鼓文研究》专著。今人《话说石鼓文》一书对石鼓的历史沿革、流转、沧桑变化和文人墨客、书法、金石学家的研究,做了详细的揭示。
(4)周原博物馆。出土有大量青铜器、甲骨文骨片等珍贵文物。尤以青铜器数量最多,种类最全。有目前所发现最长铭文(493字)的青铜器——毛公鼎;有最大的青铜簋——厉王害簋(重30千克多)。此外,还有各式各样的西周板瓦、筒瓦、瓦当,以及西周甲骨文、陶窑遗址等。出土的陶器、蚌器、原始陶器、生产生活用具、建筑材料等珍贵文物,全面地反映了三千年以前周人的生产、生活习俗和政治、经济状况。
参考文献
[1] 孙葛.对丝绸之路(新疆段)遗产廊道文化景观进行视觉建构意义的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6(2).
[2] 高伟江,徐新荣.基于经济合作的丝绸之路开发[J].丝绸,2005(3).
[3] 文史知识.中华书局,2009(2).
[4] 霍彦儒.关于宝鸡历史文化地位的思考[J].宝鸡社会科学,2005(2).
关键词 丝绸之路 宝鸡 历史文化
中图分类号:K875 文献标识码:A
On Baoji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on the Silk Road Inn
SUN Fei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Baoji, Shaanxi 721013)
Abstract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of the ancient Silk Road in Western civilization, the history of China has left a deep imprint,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In the 21st century, "Silk Road" w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urasian Continental Bridge, a symbol of the modernization level of th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vity. Baoji as an important stop on the node, the central location of the Silk Road, the ancient East-West economic, cultural, artistic and religious contacts here, collision, has created a uniqu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in the region and splendid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Silk Road; Baoji; historical culture
1 厚重的文明史底蕴
(1)仰韶文化遗址。宝鸡渭水流域有700余处石器时代遗址,其中在市区2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就有80余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以关桃园、北首岭和福临堡三处遗址最具有代表性。这一时期人类从氏族公社时期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公社两个阶段。
(2)炎黄故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帝、炎帝时代大概属于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公社时期。黄帝姓公孙,因生长在姬水之滨(今陕西岐山),又改姓姬。曾住在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县西北)取名轩辕。又因祖籍有熊(今河南新郑)乃号有熊氏。炎帝部落最先活动在宝鸡偏南姜水附近,与黄帝族是近亲。黄、炎兄弟两部落之间先后打了三次大仗,最终黄帝获胜,组成了炎、黄部落联盟,统称为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雏形。
(3)周原遗址——初具规模的国家形成地。故公亶父为周王朝的首领,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县东北,定居下来。用自己的族名命名这块土地为“周原”,自己称为“周人”。周原从广义上说,包括凤翔、岐山、扶风、武功四县的大部分,但周人由豳(今彬县)迁至岐山后的活动中心——周原,则指的是今岐山县东北的京当乡、扶风县北的法门乡和黄堆乡的交界处。周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王朝。故公亶父的孙子周文王继位时,周部落已强大起来。周文王死后他的儿子周武王继位,拜太公望为师(传说中的姜太公)。周武王于公元前1057年完成了灭商的事业,建立了周王朝,史称西周。周公是周文王侄子,周武王之弟,周成王的叔父。周公帮助周成王执政了7年,到周成王满二十岁时还政成王。周公死后,后人在今岐山城西北凤凰山南麓建周公庙,来纪念这位著名的政治家。
(4)雍城遗址——秦国的崛起地。秦襄公为秦国的开国君主,封地在岐山。秦襄公战死疆场后,秦文公取得了伐戎的胜利,控制了岐山以西的地方。秦宁公时,迁都平阳(今宝鸡县东阳平村)。秦穆公时,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有很大的进步,国势日盛。攻灭西戎12国,开辟疆域千里,使秦的西部领土延伸到今日的甘肃、青海等地,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穆公时代,秦在西方建立了统一政权。当时秦的都城,以在都雍的时间最久,先后有12公,历时294年。公元前677年,秦德公迁都雍城(雍在今凤翔县南5华里的南谷城一带)。雍城在地理位置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处于千渭河流的交汇处,是关中文化与巴蜀文化(以四川为中心)、氐羌文化(以天水为中心)的连接点,是控制东西交通的枢纽和通往巴蜀的咽喉。春秋战国的几百年中,雍城一直是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后,秦都从雍城迁到栎阳(今陕西临潼)。自此离开雍地。
(5)五丈原遗址。创建于元朝至元初年(1246年)。诸葛亮六出祁山,与宝鸡有关的有三次。第一次北伐,228年春,诸葛亮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扬言由斜谷(眉县南)攻取眉县城。当魏将曹真被吸引去驰援眉县城时,诸葛亮却率军从汉中北上进攻祁山(今甘肃西和县东北)。第二次228年冬,诸葛亮率军北上,出大散关,围攻陈仓,双方激战20天,因蜀兵粮尽退回。第三、四、五次北伐走的是甘肃天水。第六次北伐,是234年春,诸葛亮率领10万大军,出斜谷(眉县南),进军到五丈原,与司马懿率领的魏军在渭水南岸对峙。诸葛亮为了长期作战,用“木牛”、“流马”运粮,在渭河南岸双方相持了一百多天。诸葛亮终因积劳成疾,病发身亡在五丈原。给蜀汉政权造成了巨大损失。人们为了纪念诸葛亮,在五丈原修建了“诸葛亮庙”。 (6)张载祠与关学。张载祠建于元代元贞元年(1285年)。张载是眉县横渠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因他住在关中,他的学派被称为关学。他是宋代理学四大派之一,关派的首领。他的哲学思想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著作主要有《正蒙》、《西铭》、《易说》、《语录》等。他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传颂至今。
(7)宗教文化活动遗址:①法门寺,位于扶风县法门镇。始创于东汉末年,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法门寺地宫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佛塔地宫。珍藏着藏于八重宝函之内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也是已知世界上仅存的佛指舍利。法门寺出土的多种形制的琉璃器,花色绚丽,具有西亚风格,反映了唐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情形。②金台观,始建于元末明初。明代著名道士、太极宗师张三丰修真传道处,传奇的遗迹有,手书“瓜皮书”,“翻耳瓦罐”、“神锄定柱”。③龙门洞,位于陇县景福山北侧。元代“七真人”之一的丘处机,在此栖居7年,创建了道教“龙门派”。《道教志》记载“龙门洞”为天下第一洞,始于春秋,闻名金元,兴于明清。“丘祖磨性石”传为丘处机练功修炼的遗物。
(8)陈仓古道遗址。沟通南北的褒斜古道,南起汉中褒城的褒谷,北至宝鸡眉县的斜谷,沿谷凿路,全长250公里。褒斜道最早在商周时代已有人行走。到战国时期,秦惠王为了出兵伐蜀,在峰峦叠嶂的山地凿石架木,修筑栈道,褒斜道就成为南北交往的要冲。褒斜道的建成,便利了南北交往,促进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经济、文化的联系。历史上有名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事情,就发生在这里。
2 沉淀的历史遗产文化
(1)宝鸡民俗博物馆。于2012年12月开馆。馆内收藏的民俗文物展品1249件。利用现代的展陈手法,浓缩了大量的民俗事象。抢救收集了大量的民俗用品,生活器具和从上古演绎传承下来的遗风礼俗、乡规民约、俚语俗容,真实的再现了宝鸡历史文化的变迁。
(2)青铜器博物馆。于2010年9月开馆。现有文物15000多件,其中一级文物110多件,二级文物4700多件。目前是中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青铜器博物馆。宝鸡历年先后出土的毛公鼎、史墙盘、何尊、大盂鼎、利簋、兽首鋬等青铜器及镌铸于青铜器上的“钟鼎文”真实地记载下了周人在周朝创业、贡献业绩和社会历史。
(3)石鼓阁。现存于宝鸡石鼓阁的十面石鼓(复制),最早在唐代初出土于宝鸡陈仓。石鼓上所刻石鼓文是秦代刻石的代表作,被称为刻着一篇有韵的诗。1790年清高宗为了更好地保护石鼓,曾令人仿刻了十鼓,现存于北京国子监。历代文人墨客对石鼓都有吟颂。郭沫若同志出《石鼓文研究》专著。今人《话说石鼓文》一书对石鼓的历史沿革、流转、沧桑变化和文人墨客、书法、金石学家的研究,做了详细的揭示。
(4)周原博物馆。出土有大量青铜器、甲骨文骨片等珍贵文物。尤以青铜器数量最多,种类最全。有目前所发现最长铭文(493字)的青铜器——毛公鼎;有最大的青铜簋——厉王害簋(重30千克多)。此外,还有各式各样的西周板瓦、筒瓦、瓦当,以及西周甲骨文、陶窑遗址等。出土的陶器、蚌器、原始陶器、生产生活用具、建筑材料等珍贵文物,全面地反映了三千年以前周人的生产、生活习俗和政治、经济状况。
参考文献
[1] 孙葛.对丝绸之路(新疆段)遗产廊道文化景观进行视觉建构意义的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6(2).
[2] 高伟江,徐新荣.基于经济合作的丝绸之路开发[J].丝绸,2005(3).
[3] 文史知识.中华书局,2009(2).
[4] 霍彦儒.关于宝鸡历史文化地位的思考[J].宝鸡社会科学,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