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硬化的分布特征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浦东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硬化的分布特征。方法:对浦东新区2240名40岁以上脑卒中高危人群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并调查其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职业、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信息。结果: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41.56%,颈动脉IM7增厚发生率为50.31%;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随年龄段的增加而升高,斑块发生率从40-49岁的28.75上升到≥80岁的73%,IMT增厚发生率从40-49岁的37.25%升高到≥80岁的83%。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能够检测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硬化分布特征,年龄是颈动脉斑块形成以及颈动脉颈动脉IMT增厚危险因素。
  [关键词]脑卒中;颈动脉超声;分布特征;高危人群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8-0197-02
  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神经系统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近年来,随着我国入口老龄化数量不断增长,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患者首位死亡原因,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颈部动脉硬化(CAS)可预测心脑血管事件,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生理病因之一。在本研究中,我们对浦东新区2240名40岁以上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颈动脉硬化的分布特征。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制定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技术方案”,以浦东新区沪东社区年龄大于40岁的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具有上海市户籍的常住居民;(2)居住时间≥6个月/年;(3)符合以下至少三项或三项以上标准的入定义为脑卒中高危人群:①高血压史或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②脑卒中家族史;③既往有过脑卒中病史和(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④血脂异常;⑤糖尿病;⑥吸烟史;⑦心房颤动和心脏辦膜病;⑧缺少运动或轻体力劳动者;⑨明显超重或肥胖。最终纳入40岁以上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常住居民共2240名进行后续研究。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 对研究人群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填写《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医疗机构名称、筛查人员姓名、联系电话、被筛查人员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职业、联系方式、联系地址等相关信息,并备注填写受试者的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信息。
  1.2.2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的10GIQ F5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使用L6-12线阵变频探头结合4C凸阵变频探头,记录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的形态、大小、部位,狭窄闭塞情况。根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制定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形成的超声诊断标准,以IMT≥1.0.mm为颈动脉IMT增厚,IMT≥1.5.mm为颈动脉斑块形成。
  1.3统计学处理应用R-3.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240例脑卒中高危人群入口学特征比例调查的2240名浦东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常住居民中,男性1365名,占60.94%,女性875名,占39.06%;平均年齡为(59.23±4.56),其中40-49岁共706名,占31.52%,50-59岁共623名,占27.81%,60-69岁共545名,占24.33%,70-79岁共266名,占11.88%,≥80共100名,占4.46%;已婚1881名,占83.97%,未婚359名,占16.03%;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和高中(中专)的占比相对较高,分别为32.28%和28.44%;职业方面,农,林,牧,鱼,水利业人员共670名,占29.91%,商业,服务业人员共533名,占23.79%,占比相对较高。
  2.2.2240例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分布2240名受试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41.56%,男性斑块发生共736名,为41.56%,女性斑块发生共195名,为22.29%;各个年龄段斑块发生率占比分别为40-49岁共203名,占28.75%,50-59岁共229名,占36.76%,60-69岁共264名,占48.44%,70-79岁共162名,占60.90%≥80岁共73名,占73%;已婚受试者的斑块发生共811名,发生率为43.12%,未婚共120名,发生率为33.43%;受教育程度由低到高的斑块发生率分别为37.50%,36.54%,42.07%,46.33%,41.07%,11.32%;受试者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的斑块发生率最高,为61.64%,农、林、牧、鱼、水利业人员的斑块发生率次之,为53.13%。具体数据见表1。
  2.3.2240例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IMT增厚的分布2240名受试者颈动脉IMT增厚发生率为50.31%,男性共发生892名,为65.35%,女性共235名,为26.86%;40-49岁IMT增厚发生共263名,占37.25%,50-59岁共270名,占43.34%,60-69岁共296名,占54.31%,70-79岁共215名,占80.83%≥80岁共83名,占83%;已婚IMT增厚发生共944名,发生率为50.19%,未婚共183名,发生率为50.97%;受教育程度由低到高的IMT增厚发生率分别为56。25%,52.20%,40.82%,52.56%,59.40%,43.40%;受试者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的IMT增厚发生率最高,为64.15%,商业,服务业人员的IMT增厚发生率排第二,为55.72%,农,林,牧,鱼,水利业人员的IMT增厚发生率排第三,为55.22%,见表2。
  3. 讨论
  随着我国入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致残率、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的脑卒中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前期表现,是导致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主要病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无创、技术简便、准确性高、重复性好,可清楚显示斑块的形态和结构,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主要检查方法。本研究发现浦东新区40岁以上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41.56%,颈动脉IMT增厚发生率为50.31%,表明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较高。
  本研究显示年龄是颈动脉斑块形成以及颈动脉颈动脉IMT增厚危险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随年龄段的增加而升高,斑块发生率从40-49岁的28.75%上升到≥80岁的73%,IMT增厚发生率从40-49岁的37.25%升高到)80岁的83%。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会发生病理性改变,包括内膜损伤、脂质、复合碳水化合物和血液成分沉积、内膜增厚、平滑肌细胞增生、胶原纤维增多等,最终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饮食习惯会发生改变、加上缺乏锻炼、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几率升高等,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在高年龄人群中比例更高,这和罗慧等入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本研究即对浦东新2240名40岁以上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较高,因此,加强对相关危险因素早期干预,可减缓脑卒中的发生进展,对防治脑卒中发生,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显得十分重要。
其他文献
【摘要】古人有云:“阴贵乎凝,阳贵乎通”,通阳一法源远流长,《金匮要略》一书中就有诸多论述,其虽未明确提出“通阳”二字,但诸多方药理法均体现了通阳之思想。现笔者将《金匮要略》中“通阳”思想的应用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金匮要略》;通阳;外;内;发散;温经散寒;豁痰;活血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8)02-157-02  《黄帝内经·生气通
自1990年以来,我院施行635例胃癌切除手术,经病理证实11例为早期胃癌,即癌灶仅局限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浸润。现报告如下。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推广应用使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有增长活力的部门和重要的支柱产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秘书工作也发生着相应的改变。本文意在分析传统秘书商务活动与现代秘书商务活动之间存在的异同之处,并在此基础上为秘书商务活动在未来的发展提出具有科
患者男,50岁,因胸闷、憋喘、心前区疼痛2个月,加重伴不能平卧、浮肿3天,于去年11月18日入院.查体T36.7℃.半卧位.面部轻度浮肿,颈静脉怒张.双肺底可闻及少许湿罗音,心界向两
现将近年来我们治疗60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体会介绍如下。 老年糖尿病大多为非胰岛素依赖性型,其症状多不典型,且年龄越大,三多症状越不明显,而并发症表现突出,因此不能仅以三
一、生物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于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知识学习方面。生物学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并有可能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新知。2.技能训练方面的发展
西门子认为数字化企业是通向"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必由之路,这一策略需要持续在管理层和员工层普及和培训,并在财务上予以支持,让应用工具和企业数字化水平同步发展。
患者,45岁,因腹胀、盆腔包块及少量阴道流血15天入院,患者无腹痛及阴道溢液,以往月经规律,G1P1L1A0,查体:一般状况好,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子宫右后方可触及1个10cm&#215;8cm&#215;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