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华(1910—l980),原名邓多华,字实秋,郴州市北湖区鲁塘镇陂副村人。他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随朱德、陈毅到井冈山,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0年指挥渡海作战解放海南岛,后奉命率军入朝,协助彭德怀指挥抗美援朝作战,取得伟大胜利。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分岔路口的生死选择
邓华18岁参加湘南起义,成为一名光荣的革命军人。在军中,他勤勤恳恳,勇创佳绩,很快成为工农革命军第七师政治部的一名组织干事。井冈山会师后,邓华所在的第三十三团奉命开往桂东山区打游击战。部队途经水口镇时,遇上了分岔路口,向西南走通往郴州,向东南走则是去桂东。由于郴州是不少战士的老家,很多战士认为回家乡环境熟悉,有利于作战,但是邓华却并不认同,他认为敌人肯定也会想到三十三团的将士会回家乡,必然在路上设下埋伏,而且由于农军家乡观念重,回家后部队有可能散掉。他毅然作出决定,争取部分人员前往桂东。后来果然如他所料,回郴州家乡打游击的人,大都在途中牺牲了。在返回井冈山途中,邓华面对敌军的“车轮战”进攻,不退缩,不放弃,严防死守,坚持了三天三夜,终于将敌军击退,和三十三团没有回家乡的人员重返井冈山,受到毛泽东的欢迎。在这次战斗中,邓华的军事才华得到初步展露。
两次参与攻打四平
抗日战争胜利后,邓华担任东北保安副司令兼沈阳卫戍司令,随后任辽吉军区司令员。他带领群众,在当地剿灭土匪,建立人民政权。
1947年6月,邓华率辽吉纵队(后改称“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简称“第七纵队”)协同一纵进攻四平。到达四平后,他侦察得知敌军守城部队有3万余人。邓华不畏强敌,指挥所部浴血奋战十几个昼夜,歼敌4800余人,活捉了敌将陈明仁的胞弟、特务团团长陈明信。9个月后,由于东北战局的变化,四平守敌减少至1个师左右。1948年3月12日,邓华再次率第七纵队参加攻打四平的战斗。东北人民解放军以两个纵队的绝对优势兵力,3月13日便全歼守敌,迅速解放四平。
连下辽西五城
1947年8月,蒋介石为挽救国民党在东北的败局,委任参谋总长陈诚为国民党军东北最高指挥官。陈诚到任后,调兵遣将,企图“确保北宁,打通锦承,维护中长,保护海口”。为打破敌人的企图,1947年9月底,邓华奉命指挥辽吉纵队向辽西地区挺进,担负破坏北宁铁路并阻断敌新六军北返的任务。当时,辽西地区有敌人5个师,分别驻守在法库、彰武、新立屯、阜新、黑山等地。为完成破坏和阻断任务,邓华召开作战会议进行讨论。会上,一种意见主张避开法库之敌,绕道而行,其理由是上级命令中没有明确要求攻打法库;一种意见主张先歼灭法库之敌,理由是法库之敌是我军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并且危害我军后方。邓华最后果断采用后一种意见,以一部兵力去执行破路任务,以纵队主力去歼灭法库之敌。邓华立即组织部队进行远距离奔袭,一昼夜强行军90公里将法库围住,发起猛攻,一举全歼守敌一七七师。随后,趁着突然来临的降雪天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彰武、取新立屯、克黑山、占新邱、下阜新,连战连捷,拿下5城1镇、歼灭敌军3个师。辽吉纵队接连两次受到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通令嘉奖。邓华这次率部作战,机动灵活,充分显示了其积极求战、审时度势、大胆果断的指挥才能。
献计解放锦州
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邓华率第七纵队南下北宁线,与兄弟部队一起执行包围锦州的任务。攻克锦州是整个辽沈战役的关键,攻克锦州就掌握了整个战局的主动权。锦州怎么打?林彪的部署是围城打援,以7个纵队阻击南北增援之敌,以4个纵队直接攻打锦州。邓华当时负责指挥城南进攻方向的两个纵队,只是一个战役组成部分的指挥员,但他综观全局,认为夺取锦州是第一阶段的关键,应该部署6个纵队攻打锦州,在敌人援军未到之时,迅速拿下锦州。经过郑重考虑,他将自己的想法作为正式建议,呈报东北野战军总部,后被采纳。此役开始后,我军仅用31个小时即攻破锦州,全歼守敌范汉杰10万余人。
在解放锦州的战役中,邓华指挥所部第一个打进核心阵地,把敌人指挥部捣毁,使敌军指挥部首脑与作战部队失去联系,指挥官和警卫部队被分割,给敌人以致命打击,对迅速攻克锦州起到很大作用。攻克锦州,体现了邓华已经具有战略全局的胸怀,军事指挥艺术不断成熟。
一举解放天津
1948年11月,平津战役开始。邓华率第七纵队同兄弟部队向塘沽方向集结,准备按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只要塘沽(最重要)、新保安两点攻克,就全局皆活了”的指示夺取塘沽,封锁敌人从海上逃跑的去路。通过侦察和试探进攻,邓华发现塘沽地区河沟纵横,地势开阔,且国民党军的军舰摆在海上,军舰炮火随时可以增援,若我军强攻,必将损失惨重,而打天津同样可以切断北平敌军的海上逃亡之路。思考再三,邓华毅然向平津“前总”提出夺取天津的建议,后中央军委派刘亚楼来实地考察。刘亚楼采纳了邓华建议,两人一起向中央报告实情。毛泽东代中央军委回电林彪、刘亚楼:“放弃攻击两沽(塘沽、大沽——引者注)计划,集中五个纵队准备夺取天津是完全正确的。”
1949年1月4日,邓华指挥第七纵队等部,突破国民党军防御阵地,会合3个兄弟纵队,与敌激战29个小时,全歼守敌13万余人,一举解放天津。天津之战,体现了邓华善于调查研究,敢于从实际出发提出建议的军事品格。而天津解放,使北平之敌陷入孤立与绝境,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创造了条件。
指挥解放海南岛战役
1950年初,时任第四野战军十五兵团司令员兼广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的邓华,受命统一指挥解放海南岛的渡海作战。同期,第四十军和第四十三军开进雷州半岛,进行解放海南岛的准备。在邓华的指挥下,解放军作了两个方面的准备:一是作了渡海工具准备。通过两個月努力,征集到2000多只小木帆船。二是作了海上练兵准备。通过3个月航海实习和登陆演习,部队克服了不熟悉水性和晕船的困难,学会了划桨、掌舵、识风向、辨潮汐涨落的技术,达到了海上作战的基本要求。面对海南岛上10万装备精良的守军,邓华采取偷渡方式,分几个批次将1万多兵力运入岛内与琼崖纵队会合,作为呼应。 1950年4月16日至17日,邓华指挥大军乘木船扬帆渡海,成功摧毁了敌军海陆空“立体防御体系”,登上海南岛。随即,我军不失时机迅速组织了美亭决战,粉碎敌人趁解放军立足未稳进行围歼的阴谋,率先解放海口市,迫使国民党守军将领薛岳在23日下达总撤退的命令。解放军乘胜追击,于4月30日解放榆林和三亚,于5月1日宣告海南岛全境解放。
海南岛解放,开创了人民解放军渡海作战胜利的先例,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也充分展现了邓华敢于担当、富于创造性的军事才能,其智慧与勇气令后人折服。
抗美援朝展雄才
抗美援朝战争中,邓华的综合军事才能得到集中体现。1950年7月,中央组建东北边防军,邓华任司令员。他密切关注朝鲜局势,研究对付美军的战术。在边防军一次高级将领会议上,他提出了“大胆渗透,向敌侧翼背后穿插,分割包围,各个击破”、近战、夜战的战术。之后,这些行之有效的战术被广泛用于朝鲜战场。
1950年8月,邓华同洪学智、解方等人研究,由邓华执笔向四野提出了美军将从朝鲜侧后登陆的预判。后美军果然从仁川登陆。入朝后,他协助彭德懷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开展了第一次、第二次战役,粉碎了敌人迅速侵占朝鲜的妄想,扭转了朝鲜战局。接着,他又协助彭德怀指挥了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战役,历经进攻、防御、阵地战,打出了志愿军的顽强和威风,迫使美军转入战略防御,开始停下来谈判。
1952年4月,彭德怀回国养病,不久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邓华被任命为志愿军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全面主持志愿军工作。此时,邓华独当一面,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敌我相持阶段,邓华预判敌人会发动重点进攻,提出了全线战术反击的方针,经过两个阶段的战斗,歼敌2.7万余人。对此,毛泽东给予了高度评价:“此种作战方法,继续实行下去,必能制敌死命,必能迫使敌人采取妥协办法结束朝鲜战争。”也就在这期间,面对敌人蓄谋已久的金化攻势,邓华指挥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阵地不足4平方公里,美军却集中3个多师6万余人实行进攻,并配备170余辆坦克、300余门火炮、3000余架次飞机,向志愿军阵地倾泻炮弹190万发、重磅炸弹5000余枚。上甘岭山头被削低了2米多,整个战斗持续了43天,但597.9高地和537.7高地仍然在志愿军的控制下。志愿军取得上甘岭战役最终胜利,歼敌2.5万余人。这次作战,在如此狭小的地域内,双方参战兵力之多、作战持续时间之长、炮火之猛烈、战斗之惨烈,中外罕见。这也是作战双方信心、力量、意志和指挥艺术的较量。上甘岭战役之后,美军在正面战场突破志愿军防线的希望彻底破灭。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充分展现了邓华的运筹帷幄、指挥有方。
文武兼备的名将
邓华十分注重作战经验的总结和提高,彭德怀曾经称赞“邓华同志既善于打仗,又善于总结经验”。邓华亲自执笔撰写了一系列军事著作,如《对美军作战的初步经验》《论朝鲜战争之持久性》《反登陆作战战术问题的研究》,被视为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全过程和学习抗美援朝战争经验的第一手资料。
1956年8月,邓华和沈阳军区政委周桓在中央军委会上作了《关于如何贯彻积极防御作战方针问题》的联合发言,强调加强防空是我们当前建军、作战的头等任务,指出“现代战争,没有强大的空军,没有掌握制空权,可不行”。
1977年邓华重返军队后,抓紧学习军事科学,深入边防、海防调查研究,写作了《关于我军装备现代化的问题》一文。他在军事会议上指出“国防现代化,首先是军事装备现代化”,“根据未来战争的需要和我军过去作战经验,我们装备上的重点是飞机、导弹和防空、反坦克武器,以及侦察通讯设备等”,体现了他的真知灼见。
战火的洗礼,铸就了邓华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艺术,使他成为一位胸怀全局、军政俱优、驰名中外的名将。
分岔路口的生死选择
邓华18岁参加湘南起义,成为一名光荣的革命军人。在军中,他勤勤恳恳,勇创佳绩,很快成为工农革命军第七师政治部的一名组织干事。井冈山会师后,邓华所在的第三十三团奉命开往桂东山区打游击战。部队途经水口镇时,遇上了分岔路口,向西南走通往郴州,向东南走则是去桂东。由于郴州是不少战士的老家,很多战士认为回家乡环境熟悉,有利于作战,但是邓华却并不认同,他认为敌人肯定也会想到三十三团的将士会回家乡,必然在路上设下埋伏,而且由于农军家乡观念重,回家后部队有可能散掉。他毅然作出决定,争取部分人员前往桂东。后来果然如他所料,回郴州家乡打游击的人,大都在途中牺牲了。在返回井冈山途中,邓华面对敌军的“车轮战”进攻,不退缩,不放弃,严防死守,坚持了三天三夜,终于将敌军击退,和三十三团没有回家乡的人员重返井冈山,受到毛泽东的欢迎。在这次战斗中,邓华的军事才华得到初步展露。
两次参与攻打四平
抗日战争胜利后,邓华担任东北保安副司令兼沈阳卫戍司令,随后任辽吉军区司令员。他带领群众,在当地剿灭土匪,建立人民政权。
1947年6月,邓华率辽吉纵队(后改称“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简称“第七纵队”)协同一纵进攻四平。到达四平后,他侦察得知敌军守城部队有3万余人。邓华不畏强敌,指挥所部浴血奋战十几个昼夜,歼敌4800余人,活捉了敌将陈明仁的胞弟、特务团团长陈明信。9个月后,由于东北战局的变化,四平守敌减少至1个师左右。1948年3月12日,邓华再次率第七纵队参加攻打四平的战斗。东北人民解放军以两个纵队的绝对优势兵力,3月13日便全歼守敌,迅速解放四平。
连下辽西五城
1947年8月,蒋介石为挽救国民党在东北的败局,委任参谋总长陈诚为国民党军东北最高指挥官。陈诚到任后,调兵遣将,企图“确保北宁,打通锦承,维护中长,保护海口”。为打破敌人的企图,1947年9月底,邓华奉命指挥辽吉纵队向辽西地区挺进,担负破坏北宁铁路并阻断敌新六军北返的任务。当时,辽西地区有敌人5个师,分别驻守在法库、彰武、新立屯、阜新、黑山等地。为完成破坏和阻断任务,邓华召开作战会议进行讨论。会上,一种意见主张避开法库之敌,绕道而行,其理由是上级命令中没有明确要求攻打法库;一种意见主张先歼灭法库之敌,理由是法库之敌是我军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并且危害我军后方。邓华最后果断采用后一种意见,以一部兵力去执行破路任务,以纵队主力去歼灭法库之敌。邓华立即组织部队进行远距离奔袭,一昼夜强行军90公里将法库围住,发起猛攻,一举全歼守敌一七七师。随后,趁着突然来临的降雪天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彰武、取新立屯、克黑山、占新邱、下阜新,连战连捷,拿下5城1镇、歼灭敌军3个师。辽吉纵队接连两次受到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通令嘉奖。邓华这次率部作战,机动灵活,充分显示了其积极求战、审时度势、大胆果断的指挥才能。
献计解放锦州
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邓华率第七纵队南下北宁线,与兄弟部队一起执行包围锦州的任务。攻克锦州是整个辽沈战役的关键,攻克锦州就掌握了整个战局的主动权。锦州怎么打?林彪的部署是围城打援,以7个纵队阻击南北增援之敌,以4个纵队直接攻打锦州。邓华当时负责指挥城南进攻方向的两个纵队,只是一个战役组成部分的指挥员,但他综观全局,认为夺取锦州是第一阶段的关键,应该部署6个纵队攻打锦州,在敌人援军未到之时,迅速拿下锦州。经过郑重考虑,他将自己的想法作为正式建议,呈报东北野战军总部,后被采纳。此役开始后,我军仅用31个小时即攻破锦州,全歼守敌范汉杰10万余人。
在解放锦州的战役中,邓华指挥所部第一个打进核心阵地,把敌人指挥部捣毁,使敌军指挥部首脑与作战部队失去联系,指挥官和警卫部队被分割,给敌人以致命打击,对迅速攻克锦州起到很大作用。攻克锦州,体现了邓华已经具有战略全局的胸怀,军事指挥艺术不断成熟。
一举解放天津
1948年11月,平津战役开始。邓华率第七纵队同兄弟部队向塘沽方向集结,准备按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只要塘沽(最重要)、新保安两点攻克,就全局皆活了”的指示夺取塘沽,封锁敌人从海上逃跑的去路。通过侦察和试探进攻,邓华发现塘沽地区河沟纵横,地势开阔,且国民党军的军舰摆在海上,军舰炮火随时可以增援,若我军强攻,必将损失惨重,而打天津同样可以切断北平敌军的海上逃亡之路。思考再三,邓华毅然向平津“前总”提出夺取天津的建议,后中央军委派刘亚楼来实地考察。刘亚楼采纳了邓华建议,两人一起向中央报告实情。毛泽东代中央军委回电林彪、刘亚楼:“放弃攻击两沽(塘沽、大沽——引者注)计划,集中五个纵队准备夺取天津是完全正确的。”
1949年1月4日,邓华指挥第七纵队等部,突破国民党军防御阵地,会合3个兄弟纵队,与敌激战29个小时,全歼守敌13万余人,一举解放天津。天津之战,体现了邓华善于调查研究,敢于从实际出发提出建议的军事品格。而天津解放,使北平之敌陷入孤立与绝境,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创造了条件。
指挥解放海南岛战役
1950年初,时任第四野战军十五兵团司令员兼广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的邓华,受命统一指挥解放海南岛的渡海作战。同期,第四十军和第四十三军开进雷州半岛,进行解放海南岛的准备。在邓华的指挥下,解放军作了两个方面的准备:一是作了渡海工具准备。通过两個月努力,征集到2000多只小木帆船。二是作了海上练兵准备。通过3个月航海实习和登陆演习,部队克服了不熟悉水性和晕船的困难,学会了划桨、掌舵、识风向、辨潮汐涨落的技术,达到了海上作战的基本要求。面对海南岛上10万装备精良的守军,邓华采取偷渡方式,分几个批次将1万多兵力运入岛内与琼崖纵队会合,作为呼应。 1950年4月16日至17日,邓华指挥大军乘木船扬帆渡海,成功摧毁了敌军海陆空“立体防御体系”,登上海南岛。随即,我军不失时机迅速组织了美亭决战,粉碎敌人趁解放军立足未稳进行围歼的阴谋,率先解放海口市,迫使国民党守军将领薛岳在23日下达总撤退的命令。解放军乘胜追击,于4月30日解放榆林和三亚,于5月1日宣告海南岛全境解放。
海南岛解放,开创了人民解放军渡海作战胜利的先例,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也充分展现了邓华敢于担当、富于创造性的军事才能,其智慧与勇气令后人折服。
抗美援朝展雄才
抗美援朝战争中,邓华的综合军事才能得到集中体现。1950年7月,中央组建东北边防军,邓华任司令员。他密切关注朝鲜局势,研究对付美军的战术。在边防军一次高级将领会议上,他提出了“大胆渗透,向敌侧翼背后穿插,分割包围,各个击破”、近战、夜战的战术。之后,这些行之有效的战术被广泛用于朝鲜战场。
1950年8月,邓华同洪学智、解方等人研究,由邓华执笔向四野提出了美军将从朝鲜侧后登陆的预判。后美军果然从仁川登陆。入朝后,他协助彭德懷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开展了第一次、第二次战役,粉碎了敌人迅速侵占朝鲜的妄想,扭转了朝鲜战局。接着,他又协助彭德怀指挥了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战役,历经进攻、防御、阵地战,打出了志愿军的顽强和威风,迫使美军转入战略防御,开始停下来谈判。
1952年4月,彭德怀回国养病,不久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邓华被任命为志愿军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全面主持志愿军工作。此时,邓华独当一面,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敌我相持阶段,邓华预判敌人会发动重点进攻,提出了全线战术反击的方针,经过两个阶段的战斗,歼敌2.7万余人。对此,毛泽东给予了高度评价:“此种作战方法,继续实行下去,必能制敌死命,必能迫使敌人采取妥协办法结束朝鲜战争。”也就在这期间,面对敌人蓄谋已久的金化攻势,邓华指挥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阵地不足4平方公里,美军却集中3个多师6万余人实行进攻,并配备170余辆坦克、300余门火炮、3000余架次飞机,向志愿军阵地倾泻炮弹190万发、重磅炸弹5000余枚。上甘岭山头被削低了2米多,整个战斗持续了43天,但597.9高地和537.7高地仍然在志愿军的控制下。志愿军取得上甘岭战役最终胜利,歼敌2.5万余人。这次作战,在如此狭小的地域内,双方参战兵力之多、作战持续时间之长、炮火之猛烈、战斗之惨烈,中外罕见。这也是作战双方信心、力量、意志和指挥艺术的较量。上甘岭战役之后,美军在正面战场突破志愿军防线的希望彻底破灭。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充分展现了邓华的运筹帷幄、指挥有方。
文武兼备的名将
邓华十分注重作战经验的总结和提高,彭德怀曾经称赞“邓华同志既善于打仗,又善于总结经验”。邓华亲自执笔撰写了一系列军事著作,如《对美军作战的初步经验》《论朝鲜战争之持久性》《反登陆作战战术问题的研究》,被视为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全过程和学习抗美援朝战争经验的第一手资料。
1956年8月,邓华和沈阳军区政委周桓在中央军委会上作了《关于如何贯彻积极防御作战方针问题》的联合发言,强调加强防空是我们当前建军、作战的头等任务,指出“现代战争,没有强大的空军,没有掌握制空权,可不行”。
1977年邓华重返军队后,抓紧学习军事科学,深入边防、海防调查研究,写作了《关于我军装备现代化的问题》一文。他在军事会议上指出“国防现代化,首先是军事装备现代化”,“根据未来战争的需要和我军过去作战经验,我们装备上的重点是飞机、导弹和防空、反坦克武器,以及侦察通讯设备等”,体现了他的真知灼见。
战火的洗礼,铸就了邓华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艺术,使他成为一位胸怀全局、军政俱优、驰名中外的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