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的快速发展,往往带来人才短缺。离职率高、加薪挖人、企业招不到人已成芯片行业的常态。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集成电路专业正式被教育部设置为一级学科,我国芯片人才储备也将全面提速。
芯片,半导体元件产品的统称。芯片犹如一个人的大脑,几乎是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前沿技术,以及农业、制造业、医疗、交通、国防等所有部门实现数字化转型不可或缺的“转换器”,对一个国家在未来数字化革命中的竞争力和国家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芯片产业是整个信息产业的核心部件和基石,是国家信息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缺芯少魂”是制约我国科技发展的一个“卡脖子”问题,能否真正意义上突破这一核心技术,关涉国家利益。因此,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芯片产业的发展,相继发布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为芯片行业建立了优良的政策环境,促进芯片行业的发展。
随着芯片的研发进入“深水区”,从研发人员到技术专利布局的“底层技术”竞逐开始呈现白热化趋势。
“冷板凳”变成了“香饽饽”
“干半导体的不如干互联网的”,芯片圈很长一段时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过,现在风向已经明显发生改变。在多重因素影响下,芯片行业如今从曾经的“冷板凳”变成了“香饽饽”,初创公司、互联网公司、手机厂商等纷纷入局。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暴增,产业的快速发展,往往带来人才短缺。离职率高、加薪挖人、企业招不到人已成芯片行业的常态。
BOSS直聘发布的《芯片人才数据洞察》显示,2019年,芯片人才平均招聘月薪仅为10420元,而有10年工作经验的芯片人才平均招聘工资为19550元,仅为同等工作年限的软件人才薪资的一半。但随着2020年“缺芯”局势的出现,芯片人才的薪资开始水涨船高了。
2021年9月8日,手机芯片设计公司联发科启动大规模招聘计划,其中硕士毕业生年薪约人民币46.68万元,博士年薪约人民币58.35万元。
而另一家国产手机厂商vivo为ISP芯片总监提供的月薪高达到15万元,年薪甚至高达144万元~180万元。
但即便抛出“诱人”的薪资,在过去两年中,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公司在优秀人才招聘上的难度却越来越大。数据显示,2021年前后,我国集成电路行业人才需求规模约为72.2万人,人才缺口达26.1万人。领军和高端人才尤其紧缺。
华南师范大学工学部执行部长、半导体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李京波表示,如果只算集成电路一类人才,缺口可能就有二三十万人。“如果把所有的领域都加起来,我们国家芯片的人才缺口可能有60万人左右。每个环节都缺,从芯片设计,到芯片的流片(芯片制造的一个主要制造工艺),制造业环节可能最缺。我国的封装能力已经在全球领先了,技术含量也相对低一些,这个环节的人才缺口则不那么严重。”
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王志华曾表示,如果把全球芯片总产值的一半(约合2100亿美元)作为目标,就需要35万人~80万人规模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虽然,这不是需要三十几万人才全部立刻到岗,但我国培养人才的速度也还远不达标。
有专业人士认为,我国芯片行业主要缺乏有实际经验的工程师,特别是工艺工程师和设备工程师。目前制约芯片产业的最大挑战是芯片制造。芯片制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一步都需要做到极致,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整个流程就失败了。这就需要大量有经验、有责任心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投入到这个产业来。这方面的人才目前比较缺乏,国内各公司只好相互挖人才。
为了组建自研芯片团队,甚至有不少手机公司把招聘的面试地点安排到了这些芯片公司的办公室旁边。“从公司离开的员工有跳槽去OPPO、vivo,甚至去寒武纪、地平线这样的AI企业,有些人薪水直接翻倍。”展锐的一名工程师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表示,外部机会的增多为行业的从业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权。
一方面是人才紧缺,一方面是高离职率。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9-2020年版)》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的主动离职率为12.51%。而中芯国际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显示,该公司2019年员工流失率是17.5%。
“半导体产业是一个高投入才会有高产出,且高投入不一定有高产出的行业。”微源半导体总经理戴兴科称,无论是数字芯片还是模拟芯片,均属于资本及人才高度密集型,只有重视人才,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事实上,芯片人才其实不仅中国紧缺。欧美国家、日本、韩国也都非常缺。
據《韩国时报》报道,三星和SK海力士目前共占据全球70%以上的存储芯片市场。同时,三星在晶圆代工领域排名仅次于台积电。尽管如此,招聘技术熟练的人力资源变得越来越困难,因为年轻人更倾向于外科医生等职业,而不是工程师。另外,来自中国的竞争对手提供的高薪也吸引着关键职位的人才。
从留住人才到培育人才
为了留住人才,各地方政府首先吹响了号角。例如安徽合肥出台《合肥高新区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对集成电路企业新招聘员工(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分别按照高层次人才3万元/人,博士、正高职称2万元/人,35岁以下硕士或高级职称、毕业3年内“双一流”本科、技师职业资格1万元/人的标准给予一次性人才奖励。
而企业也主动出击,使出浑身解数留住人才。
2020年12月,中芯国际的联合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梁孟松在董事会上提出辞职,在半导体行业引起轩然大波。为了留住梁孟松,中芯国际使出了赠房、提薪、股票激励等一系列手段。仅一年时间,不包括工资,梁孟松就获得了接近4000万元的激励。
2021年5月19日,中芯国际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2021年科创板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及其相关议案。根据这个计划,此份股票激励计划拟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总量不超过7565.04万股,约占总股本的0.96%。其中,首次授予数量不超过6808.52万股,约占总股本的0.86%;预留756.52万股,约占总股本的0.10%。激励对象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中高级业务管理人员、技术与业务骨干人员,总数不超过4000人,约占公司2020年年底员工总数17354人的23.05%。中芯国际认为,此次激励计划的实施将稳定核心团队,实现员工利益与股东利益的深度绑定。
培训机构也嗅到了商机,近两年芯片培训班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有培训机构工作人员透露:“2020年前11个月的招生人数是2019年全年的5倍多。”
同时,各高校也掀起了成立集成电路或芯片学院的热潮。2020年8月,国务院发布《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要求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一级学科设置工作。同年12月30日,“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正式被设立为一级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作出设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为一级学科的决定,就是要构建支撑集成电路产业高速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从数量上和质量上培养出满足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型人才。
随后,安徽大学、中山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相继在2021年成立集成电路学院。除此之外,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也先后成立了“芯片学院”。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集成电路专业正式被教育部设置为一级学科,我国芯片人才储备也将全面提速。
芯片,半导体元件产品的统称。芯片犹如一个人的大脑,几乎是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前沿技术,以及农业、制造业、医疗、交通、国防等所有部门实现数字化转型不可或缺的“转换器”,对一个国家在未来数字化革命中的竞争力和国家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芯片产业是整个信息产业的核心部件和基石,是国家信息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缺芯少魂”是制约我国科技发展的一个“卡脖子”问题,能否真正意义上突破这一核心技术,关涉国家利益。因此,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芯片产业的发展,相继发布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为芯片行业建立了优良的政策环境,促进芯片行业的发展。
随着芯片的研发进入“深水区”,从研发人员到技术专利布局的“底层技术”竞逐开始呈现白热化趋势。
“冷板凳”变成了“香饽饽”
“干半导体的不如干互联网的”,芯片圈很长一段时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过,现在风向已经明显发生改变。在多重因素影响下,芯片行业如今从曾经的“冷板凳”变成了“香饽饽”,初创公司、互联网公司、手机厂商等纷纷入局。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暴增,产业的快速发展,往往带来人才短缺。离职率高、加薪挖人、企业招不到人已成芯片行业的常态。
BOSS直聘发布的《芯片人才数据洞察》显示,2019年,芯片人才平均招聘月薪仅为10420元,而有10年工作经验的芯片人才平均招聘工资为19550元,仅为同等工作年限的软件人才薪资的一半。但随着2020年“缺芯”局势的出现,芯片人才的薪资开始水涨船高了。
2021年9月8日,手机芯片设计公司联发科启动大规模招聘计划,其中硕士毕业生年薪约人民币46.68万元,博士年薪约人民币58.35万元。
而另一家国产手机厂商vivo为ISP芯片总监提供的月薪高达到15万元,年薪甚至高达144万元~180万元。
但即便抛出“诱人”的薪资,在过去两年中,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公司在优秀人才招聘上的难度却越来越大。数据显示,2021年前后,我国集成电路行业人才需求规模约为72.2万人,人才缺口达26.1万人。领军和高端人才尤其紧缺。
华南师范大学工学部执行部长、半导体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李京波表示,如果只算集成电路一类人才,缺口可能就有二三十万人。“如果把所有的领域都加起来,我们国家芯片的人才缺口可能有60万人左右。每个环节都缺,从芯片设计,到芯片的流片(芯片制造的一个主要制造工艺),制造业环节可能最缺。我国的封装能力已经在全球领先了,技术含量也相对低一些,这个环节的人才缺口则不那么严重。”
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王志华曾表示,如果把全球芯片总产值的一半(约合2100亿美元)作为目标,就需要35万人~80万人规模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虽然,这不是需要三十几万人才全部立刻到岗,但我国培养人才的速度也还远不达标。
有专业人士认为,我国芯片行业主要缺乏有实际经验的工程师,特别是工艺工程师和设备工程师。目前制约芯片产业的最大挑战是芯片制造。芯片制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一步都需要做到极致,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整个流程就失败了。这就需要大量有经验、有责任心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投入到这个产业来。这方面的人才目前比较缺乏,国内各公司只好相互挖人才。
为了组建自研芯片团队,甚至有不少手机公司把招聘的面试地点安排到了这些芯片公司的办公室旁边。“从公司离开的员工有跳槽去OPPO、vivo,甚至去寒武纪、地平线这样的AI企业,有些人薪水直接翻倍。”展锐的一名工程师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表示,外部机会的增多为行业的从业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权。
一方面是人才紧缺,一方面是高离职率。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9-2020年版)》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的主动离职率为12.51%。而中芯国际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显示,该公司2019年员工流失率是17.5%。
“半导体产业是一个高投入才会有高产出,且高投入不一定有高产出的行业。”微源半导体总经理戴兴科称,无论是数字芯片还是模拟芯片,均属于资本及人才高度密集型,只有重视人才,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事实上,芯片人才其实不仅中国紧缺。欧美国家、日本、韩国也都非常缺。
據《韩国时报》报道,三星和SK海力士目前共占据全球70%以上的存储芯片市场。同时,三星在晶圆代工领域排名仅次于台积电。尽管如此,招聘技术熟练的人力资源变得越来越困难,因为年轻人更倾向于外科医生等职业,而不是工程师。另外,来自中国的竞争对手提供的高薪也吸引着关键职位的人才。
从留住人才到培育人才
为了留住人才,各地方政府首先吹响了号角。例如安徽合肥出台《合肥高新区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对集成电路企业新招聘员工(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分别按照高层次人才3万元/人,博士、正高职称2万元/人,35岁以下硕士或高级职称、毕业3年内“双一流”本科、技师职业资格1万元/人的标准给予一次性人才奖励。
而企业也主动出击,使出浑身解数留住人才。
2020年12月,中芯国际的联合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梁孟松在董事会上提出辞职,在半导体行业引起轩然大波。为了留住梁孟松,中芯国际使出了赠房、提薪、股票激励等一系列手段。仅一年时间,不包括工资,梁孟松就获得了接近4000万元的激励。
2021年5月19日,中芯国际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2021年科创板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及其相关议案。根据这个计划,此份股票激励计划拟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总量不超过7565.04万股,约占总股本的0.96%。其中,首次授予数量不超过6808.52万股,约占总股本的0.86%;预留756.52万股,约占总股本的0.10%。激励对象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中高级业务管理人员、技术与业务骨干人员,总数不超过4000人,约占公司2020年年底员工总数17354人的23.05%。中芯国际认为,此次激励计划的实施将稳定核心团队,实现员工利益与股东利益的深度绑定。
培训机构也嗅到了商机,近两年芯片培训班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有培训机构工作人员透露:“2020年前11个月的招生人数是2019年全年的5倍多。”
同时,各高校也掀起了成立集成电路或芯片学院的热潮。2020年8月,国务院发布《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要求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一级学科设置工作。同年12月30日,“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正式被设立为一级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作出设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为一级学科的决定,就是要构建支撑集成电路产业高速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从数量上和质量上培养出满足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型人才。
随后,安徽大学、中山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相继在2021年成立集成电路学院。除此之外,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也先后成立了“芯片学院”。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集成电路专业正式被教育部设置为一级学科,我国芯片人才储备也将全面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