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高校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普及化的背景下已显露出诸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往往是繁杂的、结构化较差的。文章提出了以软系统方法论来研究如何改进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观点,并以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为例,系统地介绍了软系统方法论在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改进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软系统方法论;教学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7)01-0113-06
一、 引 言
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普及化阶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高等教育的目的正从过去单一的社会本位向兼顾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方向转变。[1] 面对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这种巨大变化,中国高校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暴露出诸多矛盾与问题,从而影响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改进当前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已是当前高等教育管理领域改革中的一个十分急迫地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 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改进的软系统思考
所谓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在一定的教学管理理念指导下形成的较为稳定的体系和样式。纵观国内外对中国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改进的研究,似乎对问题的认识缺乏系统的思想,系统地对目前高校教学管理理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建议;研究的内容大多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实证研究的比较少;即使有些学者提出了改进教学管理的举措,但对这些举措的提出也缺乏结构化的论述。
如果从系统的角度来分析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问题具有如下特性:
1. 从系统的要素来看,高校教学管理中不仅涉及事(教学计划、课程等)、物(教室、实验室、多媒体设备等)、信息(教学文件、学生成绩、课表、考试安排等)等诸多要素,还涉及人(学生、教师和教学行政管理人员),是一个典型的人类活动系统(Human Activity System)。正是由于系统中涉及人这一要素,而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世界观、文化背景和工作经历,因此人们对教学管理中同一个问题的认识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2. 从系统的结构来看,当前教学管理中的这些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的,因此问题之间的关系复杂,即问题的结构化较差(illstructured)。
3. 从系统的运行过程来看,对上述教学管理中的问题的描述大多采用定性的方式,也就是说我们想用定量的方法来研究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困难。
面对具有上述特征的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繁杂(messy)、结构化较差的问题,用传统的硬系统方法论(Hard System Methodology)来研究如何改进就显得力不从心。英国兰卡斯特大学(Lancaster University)的切克兰德(P. Checkland)教授于1981年首次提出软系统方法论(Soft Systems Methodology,以下简记为SSM)。30多年来,软系统方法论已显示出其对人类活动系统中的非结构化、复杂问题研究与解决极具针对性与有效性,因而本研究试图用SSM来分析与改进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三、 基于软系统方法论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之改进
1. SSM的基本思想
SSM是一项运用系统思考来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定性研究技术。它主要用以解决那些包含有大量社会的、政治的以及人为因素的人类活动系统的非结构化的问题。[2]
SSM有七个逻辑步骤(见圖1),即:步骤一:感知一个看似有问题的情况或情境 →步骤二:用种种直觉的方法来表达出这一看似有问题的情况或情境 → 步骤三:设想出与上述情况或情境相关的“概念性”系统并用所谓的“根定义”(Root Definition)来抽象地准确地描述(即定义)这些“概念性”系统(称为“相关系统”)→ 步骤四:作出相关系统的概念模型 → 步骤五:用概念模型与现实的问题情境作比较 → 步骤六:寻找可行的合乎需要的变革 → 步骤七:采取改革现实问题情境的行动。
其中,步骤一与步骤二说明此类问题是无结构的, 只能通过直觉与感知来了解它的情境;步骤三回答了“与改善问题情境有关的人类活动系统是什么” 的问题;步骤四回答了“相关系统做什么的”问题;步骤五通过比较步骤二与步骤四,在与问题情境有关的人员中引起一场讨论, 以便在步骤六中确定需要且可行的变革;步骤七实施步骤六中确定的那些变革。步骤一、二、五、六、七是在现实世界中进行的,步骤三、四是对现实世界的系统思维, 即在切克兰德所说的“系统思考”的世界中进行的。[3]在这样的世界中,我们不制肘于现实,而只依据系统概念来构筑我们的理想系统。
2. 基于软系统方法论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改进的一般分析过程
按照上述软系统方法论分析的七个逻辑步骤,改进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可遵循的一般步骤为:
步骤一、二:问题情境的感知与表达。通过对教学管理中的相关利益者(主要包括教师、学生、教学行政主管与教学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形式,了解现有教学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不足与问题,并采用丰富图(Rich Picture)来形象勾画出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情境,列出需要改进的主要问题。丰富图是用来感知和表达人类活动系统中非结构化的问题情境的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一般包含问题情境中的人、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基本要素。
步骤三:相关系统的根定义。组织教师、学生、教学行政主管与教学管理人员讨论步骤一中所列出需要改进的主要问题,并从各自的认识角度定义出阐述与解决这些主要问题的相关系统。该系统应包含CATWOE六大要素, 即顾客(Customer)、行动者(Actor)、变换(Transformation Process)、世界观(World-view)、拥有者(Owner)和环境约束(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步骤四:概念模型的建立。按照步骤二中所定义的相关系统,设计出解决这些主要问题的技术路径,即建立相关系统的概念模型,以实现根定义中所定义的变换功能。
步骤五:概念模型与现实问题情境的比较。组织教师、学生、教学行政主管与教学管理人员比较概念模型与现实问题情境,列表明示当前教学管理模式中有必要改进的问题。
步骤六:广泛征求与有必要改进问题密切相关人员的意见,并结合教学管理内外部环境的实际,明确哪些问题的改进是需要且可行的。
步骤七:组织相关人员实施步骤六中明确的各项需要且可行的改进。
3. 案例分析
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是一所地方性商科院校,在北京市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新背景下,其教学管理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诸如人才培养目标难以适应雇主需求、课程设置不够优化、课堂教学学生参与不够、教学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人本化,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在平时的日常接触与交流中,师生和教学管理人员都切身地感受到这些问题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也都认为这样的问题情境迫切需要改进。
根据现实需求和理论支持,本文运用SSM对该院教学管理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寻找需要解决的关键因素,从而确立改进学院教学管理模式的思路和举措。
(1) 问题情境感知与表达
为了获取人们对学院教学管理中问题情境的感知,笔者围绕课程体系、核心课程教学规范、课堂教学方法、学习评价方式以及教学管理信息化等教学管理中的主要议题,分别组织开展了面向学生、教师、教学行政管理人员的分类访谈,并以丰富图的形式勾画出了学院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情境(见图2)。图中涉及的“人”包括教师、学生、教学行政主管与管理人员,“事”主要包括课程体系、教学计划、课堂教学文件(例如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试卷等)、课表等,“物”主要包括教室和实验室。 在图中,箭头线表示上述因素之间的关系,而剪刀符号则表示两个要素之间存在较大冲突。
通过这张组图,我们不难发现学院教学管理中存在的如下五大主要问题:
问题一:现有课程体系中设置的课程数量偏多,一方面导致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比较大,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时间少;另一方面也使学院现有教室、实验室等教学设施的数量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问题二:平台课程的教学缺乏规范性,同一门课程的不同讲台之间没有统一的课程教学大纲和期末试卷,从而出现同一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对课程教学质量标准的把握不一致。
问题三: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比较单调,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内容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问题四: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往往是通过一次以检测学生知识再现能力为主的期末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导致大部分学生重考前临时突击死记硬背,轻平时学习过程。
问题五:教学管理中纸质文档数量巨大,一些教学数据难以及时统计和随时共享,教学管理的效率低下。
因篇幅有限,下面以问题二为例来介绍SSM的主要分析过程。
(2) 相关系统的根定义
基于对上述问题二的把握,笔者组织专业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以及教学行政管理人员代表开展分组讨论,并整理各组提出的建议,用CATWOE法定义了下述系统作为阐述与解决问题二的相关系统。
相关系统:规范核心课程课堂教学进程的系统。此相关系统的CATWOE要素的内容描述见表1。
其根定义为:一个主要由教学行政主管所掌控的、核心课程任课教师起主要作用的规范核心课程课堂教學进程的系统,虽然受到学院现有具有资质的任课教师数量、学院相关的人事激励政策的限制,但仍可通过实施课程负责人制度,以规范化的课程教学管理流程来建立核心课程统一的课程教学质量标准,以确保课程教学质量。
(3) 相关系统的概念模型建立
在完成上述相关系统的根定义后,本阶段的任务是建立起与相关系统一一对应的概念模型,完成相关系统根定义中所定义的转换功能。相关系统对应的概念模型如图3所示。
(4) 概念模型与现实问题状态的比较
在明确相关系统概念模型中的主要活动后,笔者再次面向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管理人员就相关系统中的这些活动在学院现实教学管理中的开展状况进行广泛地访谈,得出比较结果(见表2)。
通过上述相关系统概念模型与现实问题状态的比较,我们比较清晰地发现在学院现有的核心课程教学中,迫切需要改变的两大问题状态。
问题状态一:核心课程的教学团队建设还十分薄弱,课程负责人的责权利不清。
问题状态二:同门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缺乏统一的规范,包括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考试评分标准。
(5) 寻求必需且可行的改革行动
至此,通过前述的问题情境感知与表达、相关系统根定义与概念模型建立、相关系统概念模型与现实问题状态的比较,我们已经系统地梳理出当前学院核心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值得去做出改变的两个问题状态。那么,这两个问题状态的改变在现实情境中是否可行呢?
切克兰德建议可通过“三种分析”来评估这些改变在现实情境中的可行性,这“三种分析”就是干预分析、社会分析和政治分析(表3)。
干预分析:在被干预的问题情境所含的人群中识别出其中的受益者、实施者与决策者,便于组织开展分类的、有针对性的讨论,确定未来实施改进行动的基本人员。
社会分析:通过对问题情境中所含人群在现实中所呈现的各种社会角色、规范与价值的定义以及他(她)们与概念模型如何相关,来获得具有各自经历和世界观的他(她)们对那些需要改变的问题状态的社会感受。社会分析是切克兰德提出的“在文化上可行的”一个重要分析。
政治分析:这是切克兰德提出的“在文化上可行的”另一个重要分析。它遵循亚里士多德著作中关于“通融”(Accommodating)的基本观念,通过发现问题情境中存在哪些势力以及这些势力是如何起作用的,从而协调各方利益。 笔者又一次组织教师、教学行政管理人员代表就上述两大问题状态改变进行了广泛的访谈,听取各个群体代表对这些改变的感受和态度。下表列出了这两个问题状态改变的干预分析、社会分析和政治分析情况。
(6) 采取行动改善问题状态
通过上述对两个问题状态改变的干预分析、社会分析和政治分析,我们已经明确了学院核心课程教学中哪些问题状态是需要改变的,且这些改变“在文化上是可行的”。为此,学院制定并实施了“课程负责人”制度,以改进核心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课程负责人”制度是学院在充分借鉴与消化英国高校“课程协调人”(Module Coordinator)制度的基础上,设计的一种基于教学过程管理的以课程负责人为核心的教学团队运行管理制度。 这个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在主要的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的授课教师中,每门课程遴选出一位业务知识和能力強,爱岗敬业、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课堂教学水平高、勇于教学改革实践的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该门课程的负责人。课程负责人负责组建本门课程的教学团队,并牵头组织教学团队成员进行本课程教学的全过程管理,包括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实施、评估和改进,初步形成了一个基于教学过程管理的、以课程负责人为核心与主导的、责权利一致的课程教学团队的运行机制。
通过“课程负责人”制度实施三年来,有效地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保证了稳定的核心课程教学质量。学院核心课程的学生评教成绩、学生考试成绩以及其他教学标志性成果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这也减轻了授课教师的教学负担。
同理,问题情境感知与表达中的其他四个问题的分析与改进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四、 结束语
对于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那些复杂的、非结构性的问题,采用软系统方法来加以分析和不断改善无疑是适合的而且是有效的。通过SSM的七个逻辑步骤的循环,可以感知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概念模型与现实状况的比较,识别出系统内需要改进的问题。然后经过各利益相关者的讨论,充分考虑文化和环境对改进问题的影响,从而明确系统内需要改进且能够改进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行动。软系统方法帮助我们通过“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持续不断地认识、驾驭和改善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教育部高教司[1998]33号文件
[2] Checkland, P.B. Systems Thinking, Systems Practice [M], Chichester:John Wiley & Sons, 1981.
[3] 杨建梅.对软系统方法论的一点思考[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8):91-95.
(责任编辑:柯 平)
Abstract: Soft Systems Methodology (SSM) is regarded a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deal with messy and ill-structured problems in the human activity system. This paper declares a research method of using SSM on improving learning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demonstrates procedures of a case study on how to improve it in one Chinese College.
Key words: Soft Systems Methodology; learning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关键词〕 软系统方法论;教学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7)01-0113-06
一、 引 言
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普及化阶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高等教育的目的正从过去单一的社会本位向兼顾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方向转变。[1] 面对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这种巨大变化,中国高校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暴露出诸多矛盾与问题,从而影响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改进当前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已是当前高等教育管理领域改革中的一个十分急迫地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 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改进的软系统思考
所谓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在一定的教学管理理念指导下形成的较为稳定的体系和样式。纵观国内外对中国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改进的研究,似乎对问题的认识缺乏系统的思想,系统地对目前高校教学管理理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建议;研究的内容大多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实证研究的比较少;即使有些学者提出了改进教学管理的举措,但对这些举措的提出也缺乏结构化的论述。
如果从系统的角度来分析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问题具有如下特性:
1. 从系统的要素来看,高校教学管理中不仅涉及事(教学计划、课程等)、物(教室、实验室、多媒体设备等)、信息(教学文件、学生成绩、课表、考试安排等)等诸多要素,还涉及人(学生、教师和教学行政管理人员),是一个典型的人类活动系统(Human Activity System)。正是由于系统中涉及人这一要素,而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世界观、文化背景和工作经历,因此人们对教学管理中同一个问题的认识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2. 从系统的结构来看,当前教学管理中的这些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的,因此问题之间的关系复杂,即问题的结构化较差(illstructured)。
3. 从系统的运行过程来看,对上述教学管理中的问题的描述大多采用定性的方式,也就是说我们想用定量的方法来研究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困难。
面对具有上述特征的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繁杂(messy)、结构化较差的问题,用传统的硬系统方法论(Hard System Methodology)来研究如何改进就显得力不从心。英国兰卡斯特大学(Lancaster University)的切克兰德(P. Checkland)教授于1981年首次提出软系统方法论(Soft Systems Methodology,以下简记为SSM)。30多年来,软系统方法论已显示出其对人类活动系统中的非结构化、复杂问题研究与解决极具针对性与有效性,因而本研究试图用SSM来分析与改进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三、 基于软系统方法论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之改进
1. SSM的基本思想
SSM是一项运用系统思考来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定性研究技术。它主要用以解决那些包含有大量社会的、政治的以及人为因素的人类活动系统的非结构化的问题。[2]
SSM有七个逻辑步骤(见圖1),即:步骤一:感知一个看似有问题的情况或情境 →步骤二:用种种直觉的方法来表达出这一看似有问题的情况或情境 → 步骤三:设想出与上述情况或情境相关的“概念性”系统并用所谓的“根定义”(Root Definition)来抽象地准确地描述(即定义)这些“概念性”系统(称为“相关系统”)→ 步骤四:作出相关系统的概念模型 → 步骤五:用概念模型与现实的问题情境作比较 → 步骤六:寻找可行的合乎需要的变革 → 步骤七:采取改革现实问题情境的行动。
其中,步骤一与步骤二说明此类问题是无结构的, 只能通过直觉与感知来了解它的情境;步骤三回答了“与改善问题情境有关的人类活动系统是什么” 的问题;步骤四回答了“相关系统做什么的”问题;步骤五通过比较步骤二与步骤四,在与问题情境有关的人员中引起一场讨论, 以便在步骤六中确定需要且可行的变革;步骤七实施步骤六中确定的那些变革。步骤一、二、五、六、七是在现实世界中进行的,步骤三、四是对现实世界的系统思维, 即在切克兰德所说的“系统思考”的世界中进行的。[3]在这样的世界中,我们不制肘于现实,而只依据系统概念来构筑我们的理想系统。
2. 基于软系统方法论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改进的一般分析过程
按照上述软系统方法论分析的七个逻辑步骤,改进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可遵循的一般步骤为:
步骤一、二:问题情境的感知与表达。通过对教学管理中的相关利益者(主要包括教师、学生、教学行政主管与教学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形式,了解现有教学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不足与问题,并采用丰富图(Rich Picture)来形象勾画出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情境,列出需要改进的主要问题。丰富图是用来感知和表达人类活动系统中非结构化的问题情境的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一般包含问题情境中的人、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基本要素。
步骤三:相关系统的根定义。组织教师、学生、教学行政主管与教学管理人员讨论步骤一中所列出需要改进的主要问题,并从各自的认识角度定义出阐述与解决这些主要问题的相关系统。该系统应包含CATWOE六大要素, 即顾客(Customer)、行动者(Actor)、变换(Transformation Process)、世界观(World-view)、拥有者(Owner)和环境约束(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步骤四:概念模型的建立。按照步骤二中所定义的相关系统,设计出解决这些主要问题的技术路径,即建立相关系统的概念模型,以实现根定义中所定义的变换功能。
步骤五:概念模型与现实问题情境的比较。组织教师、学生、教学行政主管与教学管理人员比较概念模型与现实问题情境,列表明示当前教学管理模式中有必要改进的问题。
步骤六:广泛征求与有必要改进问题密切相关人员的意见,并结合教学管理内外部环境的实际,明确哪些问题的改进是需要且可行的。
步骤七:组织相关人员实施步骤六中明确的各项需要且可行的改进。
3. 案例分析
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是一所地方性商科院校,在北京市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新背景下,其教学管理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诸如人才培养目标难以适应雇主需求、课程设置不够优化、课堂教学学生参与不够、教学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人本化,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在平时的日常接触与交流中,师生和教学管理人员都切身地感受到这些问题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也都认为这样的问题情境迫切需要改进。
根据现实需求和理论支持,本文运用SSM对该院教学管理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寻找需要解决的关键因素,从而确立改进学院教学管理模式的思路和举措。
(1) 问题情境感知与表达
为了获取人们对学院教学管理中问题情境的感知,笔者围绕课程体系、核心课程教学规范、课堂教学方法、学习评价方式以及教学管理信息化等教学管理中的主要议题,分别组织开展了面向学生、教师、教学行政管理人员的分类访谈,并以丰富图的形式勾画出了学院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情境(见图2)。图中涉及的“人”包括教师、学生、教学行政主管与管理人员,“事”主要包括课程体系、教学计划、课堂教学文件(例如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试卷等)、课表等,“物”主要包括教室和实验室。 在图中,箭头线表示上述因素之间的关系,而剪刀符号则表示两个要素之间存在较大冲突。
通过这张组图,我们不难发现学院教学管理中存在的如下五大主要问题:
问题一:现有课程体系中设置的课程数量偏多,一方面导致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比较大,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时间少;另一方面也使学院现有教室、实验室等教学设施的数量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问题二:平台课程的教学缺乏规范性,同一门课程的不同讲台之间没有统一的课程教学大纲和期末试卷,从而出现同一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对课程教学质量标准的把握不一致。
问题三: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比较单调,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内容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问题四: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往往是通过一次以检测学生知识再现能力为主的期末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导致大部分学生重考前临时突击死记硬背,轻平时学习过程。
问题五:教学管理中纸质文档数量巨大,一些教学数据难以及时统计和随时共享,教学管理的效率低下。
因篇幅有限,下面以问题二为例来介绍SSM的主要分析过程。
(2) 相关系统的根定义
基于对上述问题二的把握,笔者组织专业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以及教学行政管理人员代表开展分组讨论,并整理各组提出的建议,用CATWOE法定义了下述系统作为阐述与解决问题二的相关系统。
相关系统:规范核心课程课堂教学进程的系统。此相关系统的CATWOE要素的内容描述见表1。
其根定义为:一个主要由教学行政主管所掌控的、核心课程任课教师起主要作用的规范核心课程课堂教學进程的系统,虽然受到学院现有具有资质的任课教师数量、学院相关的人事激励政策的限制,但仍可通过实施课程负责人制度,以规范化的课程教学管理流程来建立核心课程统一的课程教学质量标准,以确保课程教学质量。
(3) 相关系统的概念模型建立
在完成上述相关系统的根定义后,本阶段的任务是建立起与相关系统一一对应的概念模型,完成相关系统根定义中所定义的转换功能。相关系统对应的概念模型如图3所示。
(4) 概念模型与现实问题状态的比较
在明确相关系统概念模型中的主要活动后,笔者再次面向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管理人员就相关系统中的这些活动在学院现实教学管理中的开展状况进行广泛地访谈,得出比较结果(见表2)。
通过上述相关系统概念模型与现实问题状态的比较,我们比较清晰地发现在学院现有的核心课程教学中,迫切需要改变的两大问题状态。
问题状态一:核心课程的教学团队建设还十分薄弱,课程负责人的责权利不清。
问题状态二:同门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缺乏统一的规范,包括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考试评分标准。
(5) 寻求必需且可行的改革行动
至此,通过前述的问题情境感知与表达、相关系统根定义与概念模型建立、相关系统概念模型与现实问题状态的比较,我们已经系统地梳理出当前学院核心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值得去做出改变的两个问题状态。那么,这两个问题状态的改变在现实情境中是否可行呢?
切克兰德建议可通过“三种分析”来评估这些改变在现实情境中的可行性,这“三种分析”就是干预分析、社会分析和政治分析(表3)。
干预分析:在被干预的问题情境所含的人群中识别出其中的受益者、实施者与决策者,便于组织开展分类的、有针对性的讨论,确定未来实施改进行动的基本人员。
社会分析:通过对问题情境中所含人群在现实中所呈现的各种社会角色、规范与价值的定义以及他(她)们与概念模型如何相关,来获得具有各自经历和世界观的他(她)们对那些需要改变的问题状态的社会感受。社会分析是切克兰德提出的“在文化上可行的”一个重要分析。
政治分析:这是切克兰德提出的“在文化上可行的”另一个重要分析。它遵循亚里士多德著作中关于“通融”(Accommodating)的基本观念,通过发现问题情境中存在哪些势力以及这些势力是如何起作用的,从而协调各方利益。 笔者又一次组织教师、教学行政管理人员代表就上述两大问题状态改变进行了广泛的访谈,听取各个群体代表对这些改变的感受和态度。下表列出了这两个问题状态改变的干预分析、社会分析和政治分析情况。
(6) 采取行动改善问题状态
通过上述对两个问题状态改变的干预分析、社会分析和政治分析,我们已经明确了学院核心课程教学中哪些问题状态是需要改变的,且这些改变“在文化上是可行的”。为此,学院制定并实施了“课程负责人”制度,以改进核心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课程负责人”制度是学院在充分借鉴与消化英国高校“课程协调人”(Module Coordinator)制度的基础上,设计的一种基于教学过程管理的以课程负责人为核心的教学团队运行管理制度。 这个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在主要的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的授课教师中,每门课程遴选出一位业务知识和能力強,爱岗敬业、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课堂教学水平高、勇于教学改革实践的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该门课程的负责人。课程负责人负责组建本门课程的教学团队,并牵头组织教学团队成员进行本课程教学的全过程管理,包括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实施、评估和改进,初步形成了一个基于教学过程管理的、以课程负责人为核心与主导的、责权利一致的课程教学团队的运行机制。
通过“课程负责人”制度实施三年来,有效地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保证了稳定的核心课程教学质量。学院核心课程的学生评教成绩、学生考试成绩以及其他教学标志性成果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这也减轻了授课教师的教学负担。
同理,问题情境感知与表达中的其他四个问题的分析与改进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四、 结束语
对于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那些复杂的、非结构性的问题,采用软系统方法来加以分析和不断改善无疑是适合的而且是有效的。通过SSM的七个逻辑步骤的循环,可以感知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概念模型与现实状况的比较,识别出系统内需要改进的问题。然后经过各利益相关者的讨论,充分考虑文化和环境对改进问题的影响,从而明确系统内需要改进且能够改进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行动。软系统方法帮助我们通过“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持续不断地认识、驾驭和改善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教育部高教司[1998]33号文件
[2] Checkland, P.B. Systems Thinking, Systems Practice [M], Chichester:John Wiley & Sons, 1981.
[3] 杨建梅.对软系统方法论的一点思考[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8):91-95.
(责任编辑:柯 平)
Abstract: Soft Systems Methodology (SSM) is regarded a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deal with messy and ill-structured problems in the human activity system. This paper declares a research method of using SSM on improving learning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demonstrates procedures of a case study on how to improve it in one Chinese College.
Key words: Soft Systems Methodology; learning and teaching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