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属于高校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一个校园微因子。简述了文化的精神内涵和现实意义,分析了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根本任务,在文化安全的视角下,从主体建设与客体建设的融合、载体建设与内涵建设的融合、体制建设与机制建设的融合等四方面论述了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
关键词: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总体框架;文化安全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94(2015)01-0081-04
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属于高校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一个校园微因子。依据当前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生活园区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阵地的重要性。因此,在文化安全视角下探讨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的战略,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的新论题。
一、文化安全的精神内涵和现实意义
(一)文化安全的精神内涵
文化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者是民族区域内,自身发展及传承下来的民族特色,民族文化(包括语言、文字、民间艺术、文化景观等)的独立性特征。文化安全既是一种具有系统价值理念的表达,又是一种具有民族主体思维的表达。它作为一种历史范畴则实质是民族生存的全球性框架内对其相互关系的表达。它作为一种总体战略则实质是核心文化在多重维度和多层面的全方位表达。“我国文化安全的基本内涵包括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独立性、方向性和主导性”[1]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文化安全的精神内涵是指国家或民族文化通过自身功能、机制的健全,强化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进而增强抵御不良文化的能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呈现独立性、系统性、主体性、继承性和历史范畴的核心文化,文化安全的核心是主权国家的文化价值体系的安全。
(二)文化安全的现实意义
1.保障意义:对高校主流精神文化的保障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互联网时代和新媒体时代的环境中,信息传播更加快速和多样化,我国高校主流精神文化安全面临多重考验和危险。一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文化对高校主流精神文化的“演变”;[2]二是非主流文化对高校主流精神文化的“围困”;三是市场经济文化对高校主流精神文化的“溶化”;四是网络文化对高校主流精神文化的“占领”。
2.实践意义:对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的引领
一是对价值取向的引领。基于文化安全的战略选择,高校必须重视主流文化价值对大学生的核心引领作用,大学生面临着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当前,大学生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在逐步增强,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如部分大学生存在政治信仰的缺失、理想信念的模糊、价值取向的失衡、社会责任感的缺乏等问题。[3]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坚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取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对教育阵地的引领。基于文化安全的战略高度,高校大学文化建设必须具有能起到典型引领作用的重要阵地,学生生活园区作为学校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都是在生活园区进行的,因此,学生生活园区文化氛围的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养成。三是对教育机制的引领。以文化安全作为的价值指导,就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自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主管部门需要思考和重视如何推进教育机制的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生活园区文化的育人作用。[4]
二、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现状与根本任务
(一)现状分析
1.物质环境改善与文化内涵提升并存
国内高校加大投入,加强学生生活园区的物质建设,尤其是学生公寓的建立和环境的改善,如宿舍内设有卫生间、电话、电视、网络等配置。学生食堂就餐条件的改善,使学生生活园区的物质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与此同时,高校生活园区人文环境的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高校在学生生活园区主要场所建立文化长廊或者文化上墙,如名人名言、传统文化等。通过各种硬件设施的建设,并通过丰富内涵,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自我道德修养,用优秀文化培育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有的高校还充分挖掘学生生活园区优秀寝室、先进个人的典型事迹,通过生活园区宣传橱窗、广播、网络等方式开展教育活动,激励大学生勤奋向上。
2.文化活动开展与思想道德教育并存
学生生活园区精神文化是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的核心,各大高校定期精心组织学生生活园区文化节活动,如江苏理工学院已成功举办27届大学生生活园区文化节,丰富了同学文化生活。一些活动已经形成品牌,例如,“灵感空间”宿舍长廊文化作品大赛、“青春之约”公寓十佳歌手大赛、“我的DV我做主”DV视频原创作品大赛、“青春总动员,欢乐大家秀”宿舍才艺大比拼等。当前,高校越来越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通过开展道德讲堂来丰富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如江苏理工学院将“道德讲堂”搬进学生社区,发动同学寻找身边“好舍友”,倡导让宿舍和睦、和气、和顺、和谐的新“舍风”。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社区生活质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营造文明、向上、温馨、安全、健康、感恩、和谐的校园氛围。
3.规章制度完善与行为文明督导并存
当前,国内诸多高校开始重视学生生活园区的教育作用,建立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如学生生活园区宿舍管理制度,对夜不归宿、文明卫生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同时,通过开展社区文化节、文明宿舍评比、文明宿舍行为督导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生活园区文明行为的督导。当前,国内高校管理者认为,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必须有一套健全的、行之有效的生活园区规章制度,才能保证生活园区有一个良好的、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因此,生活园区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坚持科学性、可行性和教育性。一方面,要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严格执行有关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生活园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二)根本任务
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就决定了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必然以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生活园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通过生活园区文化建设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保障,为高等教育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提供坚实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基础。
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
(一)主体建设与客体建设的融合
1.主体建设:创新学生自治体制
在主体建设中,要充分发挥生活园区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管理模式,健全运行机制,发挥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学生生活园区民主管理委员会,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管理目标,加强主体建设。要充分发挥生活园区在学生组织的作用,尤其是楼层长和宿舍长的主体作用。成立学生自律委员会,在学生中建立纵横交错的学生信息传播网,及时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意见、要求反馈到学校,维护学生利益和学生生活园区的稳定。生活园区各类学生组织,在建设民主自治型的生活园区、培养学生参与生活园区管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由“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2.客体建设:树立学生文化自觉
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生,受益者也是学生。学生在创造生活园区文化,也在沐浴着自我创造的园区文化。学生的需求是学生生活园区文化繁荣发展的推动力之一。因此,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的客体建设,根本途径是要树立学生的文化自觉,并慢慢实现文化自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客体的建设要做到与主体建设的互动,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的价值认同,切实尊重学生对主体文化和主导文化的需求,并尊重学生作为文化客体的首创精神。
(二)载体建设与内涵建设的融合
1.载体建设:党建工作进园区
载体建设是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引导形成好的生活园区文化的有利保障。建立、健全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的党团组织可以填补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教育工作的空白,是加强大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的有力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有效引导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的方向。如江苏理工学院,在社区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实行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开展党员示范宿舍评比、学习型宿舍评比等活动作为文化建设的载体。同时,有学院在社区建立特色团支部,作为开展团日活动、团员教育等团建工作的载体阵地。
2.内涵建设:发挥文化的熏陶作用
创新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的建设思路,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充分发挥文化的熏陶作用。开展健康积极的生活园区文化活动,对于提高大学生素质、促进生活园区人际交流、丰富课余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生活园区文化活动要向高品位、高层次和高质量看齐,制定中长期文化活动计划,针对不同年级、专业等特点,组织大学生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社区文化的思想性、教育性、实效性,达到生活园区文化的育人目标。
(三)体制建设与机制建设的融合
1.以科学管理制度为核心的首要机制
科学的管理制度是进一步加强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的首要机制。建立合理高效的管理体制,优化领导机制和管理机制是保障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的必要选择。从完善管理策略、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队伍等方面强化管理。
2.以工作融合机制为核心的常态机制
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的工作融合机制主要从以互动机制为推动增强互动效应、以动力机制为保障提高活力程度、以文化融合为辅助完善发展格局等方面推进常态机制建设。
3.以大学生社区学校为主要载体的创新机制
大学生社区学校指的是设立于高校学生社区的、由高校行政部门认可并接受其督导的,主要为所在社区成员提供学分拓展、职业技术教育或社会性的文化生活教育等方面服务的教育培训实体。
4.以评价督导机制为核心的长效机制
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长效发展必须依靠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涵盖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原则、评价内容等指标体系的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评价体系。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的评价督导体系要做到有目标可循、有指标可做、有原则可依、有措施可行。坚持动态性与创新性相结合、规范性与特色性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性与重点性考评相结合的原则、定性与量化考评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对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的制度建设、目标体系的量化考、学生满意度、硬环境与软环境建设等方面的考评。[5]
四、结语
基于文化安全视角,实现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对于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文化安全的理念下,重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用文化阵地来凝聚大学生,用文化内涵来熏陶大学生,用文化自信来引领大学生,用文化价值来指导大学生,进而培育大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信念。
参考文献:
[1]曲士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角下的文化安全建设[J].理论探讨,2012(6):34-37.
[2]郑永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96.
[3]周兰珍,洪秋姝.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利益协调作用[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4(3):92-95.
[4]付志荣.试论有特质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优良校风的培育[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4(2):73-75.
[5]汤涛.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运行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0):60-62.
责任编辑 孙学通
关键词: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总体框架;文化安全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94(2015)01-0081-04
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属于高校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一个校园微因子。依据当前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生活园区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阵地的重要性。因此,在文化安全视角下探讨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的战略,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的新论题。
一、文化安全的精神内涵和现实意义
(一)文化安全的精神内涵
文化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者是民族区域内,自身发展及传承下来的民族特色,民族文化(包括语言、文字、民间艺术、文化景观等)的独立性特征。文化安全既是一种具有系统价值理念的表达,又是一种具有民族主体思维的表达。它作为一种历史范畴则实质是民族生存的全球性框架内对其相互关系的表达。它作为一种总体战略则实质是核心文化在多重维度和多层面的全方位表达。“我国文化安全的基本内涵包括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独立性、方向性和主导性”[1]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文化安全的精神内涵是指国家或民族文化通过自身功能、机制的健全,强化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进而增强抵御不良文化的能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呈现独立性、系统性、主体性、继承性和历史范畴的核心文化,文化安全的核心是主权国家的文化价值体系的安全。
(二)文化安全的现实意义
1.保障意义:对高校主流精神文化的保障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互联网时代和新媒体时代的环境中,信息传播更加快速和多样化,我国高校主流精神文化安全面临多重考验和危险。一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文化对高校主流精神文化的“演变”;[2]二是非主流文化对高校主流精神文化的“围困”;三是市场经济文化对高校主流精神文化的“溶化”;四是网络文化对高校主流精神文化的“占领”。
2.实践意义:对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的引领
一是对价值取向的引领。基于文化安全的战略选择,高校必须重视主流文化价值对大学生的核心引领作用,大学生面临着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当前,大学生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在逐步增强,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如部分大学生存在政治信仰的缺失、理想信念的模糊、价值取向的失衡、社会责任感的缺乏等问题。[3]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坚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取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对教育阵地的引领。基于文化安全的战略高度,高校大学文化建设必须具有能起到典型引领作用的重要阵地,学生生活园区作为学校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都是在生活园区进行的,因此,学生生活园区文化氛围的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养成。三是对教育机制的引领。以文化安全作为的价值指导,就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自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主管部门需要思考和重视如何推进教育机制的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生活园区文化的育人作用。[4]
二、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现状与根本任务
(一)现状分析
1.物质环境改善与文化内涵提升并存
国内高校加大投入,加强学生生活园区的物质建设,尤其是学生公寓的建立和环境的改善,如宿舍内设有卫生间、电话、电视、网络等配置。学生食堂就餐条件的改善,使学生生活园区的物质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与此同时,高校生活园区人文环境的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高校在学生生活园区主要场所建立文化长廊或者文化上墙,如名人名言、传统文化等。通过各种硬件设施的建设,并通过丰富内涵,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自我道德修养,用优秀文化培育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有的高校还充分挖掘学生生活园区优秀寝室、先进个人的典型事迹,通过生活园区宣传橱窗、广播、网络等方式开展教育活动,激励大学生勤奋向上。
2.文化活动开展与思想道德教育并存
学生生活园区精神文化是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的核心,各大高校定期精心组织学生生活园区文化节活动,如江苏理工学院已成功举办27届大学生生活园区文化节,丰富了同学文化生活。一些活动已经形成品牌,例如,“灵感空间”宿舍长廊文化作品大赛、“青春之约”公寓十佳歌手大赛、“我的DV我做主”DV视频原创作品大赛、“青春总动员,欢乐大家秀”宿舍才艺大比拼等。当前,高校越来越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通过开展道德讲堂来丰富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如江苏理工学院将“道德讲堂”搬进学生社区,发动同学寻找身边“好舍友”,倡导让宿舍和睦、和气、和顺、和谐的新“舍风”。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社区生活质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营造文明、向上、温馨、安全、健康、感恩、和谐的校园氛围。
3.规章制度完善与行为文明督导并存
当前,国内诸多高校开始重视学生生活园区的教育作用,建立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如学生生活园区宿舍管理制度,对夜不归宿、文明卫生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同时,通过开展社区文化节、文明宿舍评比、文明宿舍行为督导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生活园区文明行为的督导。当前,国内高校管理者认为,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必须有一套健全的、行之有效的生活园区规章制度,才能保证生活园区有一个良好的、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因此,生活园区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坚持科学性、可行性和教育性。一方面,要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严格执行有关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生活园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二)根本任务
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就决定了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必然以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生活园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通过生活园区文化建设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保障,为高等教育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提供坚实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基础。
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
(一)主体建设与客体建设的融合
1.主体建设:创新学生自治体制
在主体建设中,要充分发挥生活园区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管理模式,健全运行机制,发挥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学生生活园区民主管理委员会,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管理目标,加强主体建设。要充分发挥生活园区在学生组织的作用,尤其是楼层长和宿舍长的主体作用。成立学生自律委员会,在学生中建立纵横交错的学生信息传播网,及时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意见、要求反馈到学校,维护学生利益和学生生活园区的稳定。生活园区各类学生组织,在建设民主自治型的生活园区、培养学生参与生活园区管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由“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2.客体建设:树立学生文化自觉
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生,受益者也是学生。学生在创造生活园区文化,也在沐浴着自我创造的园区文化。学生的需求是学生生活园区文化繁荣发展的推动力之一。因此,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的客体建设,根本途径是要树立学生的文化自觉,并慢慢实现文化自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客体的建设要做到与主体建设的互动,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的价值认同,切实尊重学生对主体文化和主导文化的需求,并尊重学生作为文化客体的首创精神。
(二)载体建设与内涵建设的融合
1.载体建设:党建工作进园区
载体建设是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引导形成好的生活园区文化的有利保障。建立、健全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的党团组织可以填补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教育工作的空白,是加强大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的有力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有效引导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的方向。如江苏理工学院,在社区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实行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开展党员示范宿舍评比、学习型宿舍评比等活动作为文化建设的载体。同时,有学院在社区建立特色团支部,作为开展团日活动、团员教育等团建工作的载体阵地。
2.内涵建设:发挥文化的熏陶作用
创新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的建设思路,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充分发挥文化的熏陶作用。开展健康积极的生活园区文化活动,对于提高大学生素质、促进生活园区人际交流、丰富课余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生活园区文化活动要向高品位、高层次和高质量看齐,制定中长期文化活动计划,针对不同年级、专业等特点,组织大学生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社区文化的思想性、教育性、实效性,达到生活园区文化的育人目标。
(三)体制建设与机制建设的融合
1.以科学管理制度为核心的首要机制
科学的管理制度是进一步加强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的首要机制。建立合理高效的管理体制,优化领导机制和管理机制是保障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的必要选择。从完善管理策略、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队伍等方面强化管理。
2.以工作融合机制为核心的常态机制
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的工作融合机制主要从以互动机制为推动增强互动效应、以动力机制为保障提高活力程度、以文化融合为辅助完善发展格局等方面推进常态机制建设。
3.以大学生社区学校为主要载体的创新机制
大学生社区学校指的是设立于高校学生社区的、由高校行政部门认可并接受其督导的,主要为所在社区成员提供学分拓展、职业技术教育或社会性的文化生活教育等方面服务的教育培训实体。
4.以评价督导机制为核心的长效机制
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长效发展必须依靠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涵盖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原则、评价内容等指标体系的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评价体系。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的评价督导体系要做到有目标可循、有指标可做、有原则可依、有措施可行。坚持动态性与创新性相结合、规范性与特色性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性与重点性考评相结合的原则、定性与量化考评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对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的制度建设、目标体系的量化考、学生满意度、硬环境与软环境建设等方面的考评。[5]
四、结语
基于文化安全视角,实现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对于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文化安全的理念下,重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用文化阵地来凝聚大学生,用文化内涵来熏陶大学生,用文化自信来引领大学生,用文化价值来指导大学生,进而培育大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信念。
参考文献:
[1]曲士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角下的文化安全建设[J].理论探讨,2012(6):34-37.
[2]郑永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96.
[3]周兰珍,洪秋姝.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利益协调作用[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4(3):92-95.
[4]付志荣.试论有特质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优良校风的培育[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4(2):73-75.
[5]汤涛.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运行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0):60-62.
责任编辑 孙学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