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的稳定器,是凝聚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各民族团结友爱的定海神针。在民族地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由传播学介入,信息只有在传播中才能发挥其价值,观念与思想也只有在傳播中才得以壮大而深入人心。在此背景下,必须寻找传播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概念的契合之处,打通二者之间的潜在关联,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播学助力下在民族地区走的更远,更加深入。
【关键词】 传播学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契合度
一、传播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概念阐述
所谓传播,就是社会中各种纷繁复杂信息的传递,传播无时不在,无时不有。小到蚂蚁间的碰碰撞撞,大到激烈动荡的国际风云都可能传播到受众的身边,这就是传播的魔力,信息只有在传播中才能发挥其价值,也只有在传播中才有生命和意义,传播就是信息的共享,传播就是人类活动信息交流的过程。
所谓传播学,是关于传播的一种学问,为传播提供了一种视角,传播学主要理论包括:子弹论、传播流、有限效果论、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知沟理论等。本文在研究传播学与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度时,主要用到了沉默的螺旋理论以及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是指一个人与其他大多数人意见相左时,他不会表达出来,而会选择沉默或者倾向于跟随大多数人发表同样的观点,传播媒体可能会恶意迎合极左思想人群的心理,发表激进的危言耸听的文章,有的还是国际视野的长篇大论,赢得相当多极左网民的关注。这就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中的传播造成威胁。“议程设置理论”就是可以通过传播方设置议题来有效左右人们讨论的方向,来达到预期想达到的效果。在正确议程的设置下,可以加强受众对于相关信息的认可度与接受度。
传播过程可以简要概述为“5w模式”,第一是谁传播的问题(who),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要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其他主体相互协作,共同推动。第二是说什么的问题(says what),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必须活灵活现,不能死板教条,否则会让人不易接受且产生厌恶。第三是通过什么渠道传播的问题(In Which Channel),当今社会传播渠道五花八门,必须找到大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在无声中传播与接受。第四是受众的问题,即对谁传播(To whom),对于受众群体需做到对症下药,针对不同受众采取不同方式。第五是取得什么效果的问题,即(With what effects),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需取得入人心、入头脑的良好效果。合理掌握这五个部分的内容,就掌握了传播的基本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思想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普遍适用、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它是衡量是非的准则,是区分善恶的尺度,它反对特权、追求公平正义,反对故步自封、强调和平发展,反对落后腐朽、促使繁荣富强,反对低俗文化、弘扬先进文化,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动、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反对人治而坚决支持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百家众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凝固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组成了各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构筑了各民族沟通交流的精神桥梁,形成了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
二、传播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关系研究
(一)特征契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哲学范畴,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相互之间信息传递活动以及普遍规律的科学。本质上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播学都属于社会科学范畴。传播学以其实践性、互动性、开放性著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严密的逻辑性、缜密的理论性著称,二者之间就好似螺栓与螺钉互补而天衣无缝。
(二)作用互补
价值观要发挥一定作用,必须真正融入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去,要让人们实践活动中领悟它,茶余饭后吸收它。要利用各种手段与方法,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与环境,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弥漫在空气中,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而传播学则恰恰可以通过其传播媒介以“潜网”的形式揭露某些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重塑正确的价值观,对价值观起到控制作用而这类控制往往是在潜移默化、悄无声息的过程中进行的,这就是“隐性传播”过程。以传播学手段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新解构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有边界,实现了传播学与哲学的互补、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三)传播学视域下民族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同心同德,共同建设了祖国的大好前程。但是随着改革开放进入了攻坚时期,各方面不稳定因素纷纷浮出水面。在经济状况方面我国呈现出各地区间贫富差距较大的状况,东部地区大大发达于西部地区,汉族大大发达于少数民族地区,不少人对所处环境产生偏差观念,出现了威胁社会和谐的确定性以及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会直间或者间接地对祖国的繁荣富强造成一定隐患。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促进社会稳定,有利于我国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搞社会主义建设,意义深远而又重大,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艳,赵飞.论核心价值观在西部民族地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经济研究导刊,2020(14)
[2] 秦抗抗.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融入的传播学策略[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31(10)
[3] 赵翠萍. 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高安安(1996-),男,汉族,山西吕梁,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传播学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契合度
一、传播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概念阐述
所谓传播,就是社会中各种纷繁复杂信息的传递,传播无时不在,无时不有。小到蚂蚁间的碰碰撞撞,大到激烈动荡的国际风云都可能传播到受众的身边,这就是传播的魔力,信息只有在传播中才能发挥其价值,也只有在传播中才有生命和意义,传播就是信息的共享,传播就是人类活动信息交流的过程。
所谓传播学,是关于传播的一种学问,为传播提供了一种视角,传播学主要理论包括:子弹论、传播流、有限效果论、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知沟理论等。本文在研究传播学与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度时,主要用到了沉默的螺旋理论以及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是指一个人与其他大多数人意见相左时,他不会表达出来,而会选择沉默或者倾向于跟随大多数人发表同样的观点,传播媒体可能会恶意迎合极左思想人群的心理,发表激进的危言耸听的文章,有的还是国际视野的长篇大论,赢得相当多极左网民的关注。这就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中的传播造成威胁。“议程设置理论”就是可以通过传播方设置议题来有效左右人们讨论的方向,来达到预期想达到的效果。在正确议程的设置下,可以加强受众对于相关信息的认可度与接受度。
传播过程可以简要概述为“5w模式”,第一是谁传播的问题(who),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要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其他主体相互协作,共同推动。第二是说什么的问题(says what),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必须活灵活现,不能死板教条,否则会让人不易接受且产生厌恶。第三是通过什么渠道传播的问题(In Which Channel),当今社会传播渠道五花八门,必须找到大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在无声中传播与接受。第四是受众的问题,即对谁传播(To whom),对于受众群体需做到对症下药,针对不同受众采取不同方式。第五是取得什么效果的问题,即(With what effects),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需取得入人心、入头脑的良好效果。合理掌握这五个部分的内容,就掌握了传播的基本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思想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普遍适用、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它是衡量是非的准则,是区分善恶的尺度,它反对特权、追求公平正义,反对故步自封、强调和平发展,反对落后腐朽、促使繁荣富强,反对低俗文化、弘扬先进文化,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动、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反对人治而坚决支持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百家众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凝固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组成了各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构筑了各民族沟通交流的精神桥梁,形成了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
二、传播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关系研究
(一)特征契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哲学范畴,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相互之间信息传递活动以及普遍规律的科学。本质上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播学都属于社会科学范畴。传播学以其实践性、互动性、开放性著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严密的逻辑性、缜密的理论性著称,二者之间就好似螺栓与螺钉互补而天衣无缝。
(二)作用互补
价值观要发挥一定作用,必须真正融入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去,要让人们实践活动中领悟它,茶余饭后吸收它。要利用各种手段与方法,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与环境,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弥漫在空气中,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而传播学则恰恰可以通过其传播媒介以“潜网”的形式揭露某些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重塑正确的价值观,对价值观起到控制作用而这类控制往往是在潜移默化、悄无声息的过程中进行的,这就是“隐性传播”过程。以传播学手段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新解构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有边界,实现了传播学与哲学的互补、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三)传播学视域下民族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同心同德,共同建设了祖国的大好前程。但是随着改革开放进入了攻坚时期,各方面不稳定因素纷纷浮出水面。在经济状况方面我国呈现出各地区间贫富差距较大的状况,东部地区大大发达于西部地区,汉族大大发达于少数民族地区,不少人对所处环境产生偏差观念,出现了威胁社会和谐的确定性以及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会直间或者间接地对祖国的繁荣富强造成一定隐患。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促进社会稳定,有利于我国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搞社会主义建设,意义深远而又重大,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艳,赵飞.论核心价值观在西部民族地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经济研究导刊,2020(14)
[2] 秦抗抗.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融入的传播学策略[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31(10)
[3] 赵翠萍. 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高安安(1996-),男,汉族,山西吕梁,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