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道损伤的再手术处理体会。方法:选择我科2012年2月至2013年11月的3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病人,对手术方式和效果进行探讨。结果:有28例患者在术中发现并得到处理,再手术方式包括胆管修补+T管引流10例,胆管修补4例,胆管端端吻合+T管引流10例,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4例。术后有5例因胆漏行腹腔引流,有2例患者因术后出现黄疸症状。所有35例患者再次手术后均恢复良好,住院时间8~15d,平均住院时间为(10.3±1.2)d,未有患者死亡。1例Rouxen-Y吻合术患者在术后出现轻微腹痛症状。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道损伤较为常见,再手术治疗的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发现时间、损伤部位、腹腔炎症反应情况进行对应处理,确保手术安全和修复效果。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再手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在临床上应用多年,但近年来报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所致医源性胆管损伤(iatrogenic bile duct injury,IBDI)的文献也逐年增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导致的胆管损伤,均发生于手术中,其发生比例为0.5~1.0%,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1]。若不加以早期的预防和及时的处理,则会酿成严重的结果,甚至导致患者死亡[2]。本文对我科2012年2月至2013年11月的3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患者进行再次手术,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将治疗体会汇报如下。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2年2月至2013年11月的3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病人,其中13例为外院转诊到我院治疗。男17例,女18例,年龄31~65岁,平均(45.8±6.3)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年份为(2.5±0.8)年。患者原发疾病类型为胆囊结石28例,胆囊腺瘤样息肉7例。根据Bismuth分型,Ⅰ型7例,Ⅱ型11例,Ⅲ型5例,Ⅳ型12例。临床症状主要有巩膜黄染、腹胀、腹痛、发热等,伴或不伴发热。8例患者经腹腔穿刺,经引流管得到胆汁液。患者在再手术前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MRCP)、B超、CT、十二指肠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皮经肝胆道造影(PTC)确诊。
1.2 治疗方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道损伤的再手术方法包括剖腹探查、肝总管空肠吻合术、胆总管修补+T管引流、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复查,对手术效果评价评价。T管引流的患者在术后6~9个月拔出T管,对恢复情况进行评价。
1.3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EXCEL2000软件进行资料整理和统计运算,计量资料以( )表示。
2 结果
有28例患者在术中发现并得到处理,再手术方式包括胆管修补+T管引流10例,胆管修补4例,胆管端端吻合+T管引流10例,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4例。术后有5例因胆漏行腹腔引流,术后随访半年,炎症反应得到消退,再行胆管损伤修复吻合术处理痊愈。有2例患者因术后出现黄疸症状,采用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引流处理。所有35例患者再次手术后均恢复良好,住院时间8~15d,平均住院时间为(10.3±1.2)d,未有患者死亡。1例Rouxen-Y吻合术患者在术后出现轻微腹痛症状,未行特别处理。T管引流患者在术后随访显示恢复良好。
3 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发生胆管损伤,主要与医生对此病发病的临床特点缺乏足够的认识等因素有关。Calot三角区致密粘连,在手术中若操作粗暴,强行分离粘连,则会导致胆管损伤,造成胆汁泄露。胆管壁在电灼后受到损伤,可导致胆管狭窄。术中牵拉胆囊管过度,在夹闭胆囊管时可损伤胆总管壁。另外,对病理特征认识不清,或患者发生病理性解剖变异,错误的将胆总管认为是胆囊管(见于Mirrizzi综合征),会造成胆总管缺损。
治疗胆道损伤的主要方式是手术,但是再次行手术治疗的风险较高、手术创伤大,容易导致胆道再狭窄等并发症,因此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十分重要[3]。笔者认为应根据胆管损伤的发现时间是在术中或者是术后,以及是否有胆漏来进行判断。本组患者有28例患者在术中发现,均进行及时的修复处理,以减少术后不良结局的发生,并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有5例患者在术后28~39h经MRI检查发现有胆漏,因患者胆汁侵蚀造成的炎症反应已较为严重,出现局部水肿情况,故采用行腹腔引流处理。术后经随访观察,炎症反应均得到消退,然后再行胆管损伤修复吻合术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组有2例患者在术后胆管发生梗阻,经判断为胆管横结扎,因患者出现黄疸症状,故采用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引流处理。 4例胆管横断患者因考虑对端吻合较为困难,故采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处理,术后采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未发生胆道感染,并采用保肝药物治疗,随访未发生肝脏损伤。笔者认为,應充分认识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发生胆管损伤的危害,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探讨手术时机,分析再次手术的方式,以重建胆道和确保胆汁畅通引流为再次手术的目标。术后要注意随访,查看胆道狭窄情况,对手术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估[4]。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道损伤较为常见,再手术治疗的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发现时间、损伤部位、腹腔炎症反应情况进行对应处理,确保手术安全和修复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继国,陈建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诊治与预防(附44例报告)[J].中国综合l临床,2003,19(11):1025-1026.
[2]施艳,赵洁.1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病人再次手术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265):2599.
[3]张永杰.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再手术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173-176.
[4]俞文隆,顾宗庭,张永杰.胆道损伤一期修复的要点[J].肝胆外科杂志,2011,19(2):134-135.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再手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在临床上应用多年,但近年来报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所致医源性胆管损伤(iatrogenic bile duct injury,IBDI)的文献也逐年增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导致的胆管损伤,均发生于手术中,其发生比例为0.5~1.0%,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1]。若不加以早期的预防和及时的处理,则会酿成严重的结果,甚至导致患者死亡[2]。本文对我科2012年2月至2013年11月的3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患者进行再次手术,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将治疗体会汇报如下。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2年2月至2013年11月的3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病人,其中13例为外院转诊到我院治疗。男17例,女18例,年龄31~65岁,平均(45.8±6.3)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年份为(2.5±0.8)年。患者原发疾病类型为胆囊结石28例,胆囊腺瘤样息肉7例。根据Bismuth分型,Ⅰ型7例,Ⅱ型11例,Ⅲ型5例,Ⅳ型12例。临床症状主要有巩膜黄染、腹胀、腹痛、发热等,伴或不伴发热。8例患者经腹腔穿刺,经引流管得到胆汁液。患者在再手术前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MRCP)、B超、CT、十二指肠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皮经肝胆道造影(PTC)确诊。
1.2 治疗方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道损伤的再手术方法包括剖腹探查、肝总管空肠吻合术、胆总管修补+T管引流、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复查,对手术效果评价评价。T管引流的患者在术后6~9个月拔出T管,对恢复情况进行评价。
1.3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EXCEL2000软件进行资料整理和统计运算,计量资料以( )表示。
2 结果
有28例患者在术中发现并得到处理,再手术方式包括胆管修补+T管引流10例,胆管修补4例,胆管端端吻合+T管引流10例,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4例。术后有5例因胆漏行腹腔引流,术后随访半年,炎症反应得到消退,再行胆管损伤修复吻合术处理痊愈。有2例患者因术后出现黄疸症状,采用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引流处理。所有35例患者再次手术后均恢复良好,住院时间8~15d,平均住院时间为(10.3±1.2)d,未有患者死亡。1例Rouxen-Y吻合术患者在术后出现轻微腹痛症状,未行特别处理。T管引流患者在术后随访显示恢复良好。
3 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发生胆管损伤,主要与医生对此病发病的临床特点缺乏足够的认识等因素有关。Calot三角区致密粘连,在手术中若操作粗暴,强行分离粘连,则会导致胆管损伤,造成胆汁泄露。胆管壁在电灼后受到损伤,可导致胆管狭窄。术中牵拉胆囊管过度,在夹闭胆囊管时可损伤胆总管壁。另外,对病理特征认识不清,或患者发生病理性解剖变异,错误的将胆总管认为是胆囊管(见于Mirrizzi综合征),会造成胆总管缺损。
治疗胆道损伤的主要方式是手术,但是再次行手术治疗的风险较高、手术创伤大,容易导致胆道再狭窄等并发症,因此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十分重要[3]。笔者认为应根据胆管损伤的发现时间是在术中或者是术后,以及是否有胆漏来进行判断。本组患者有28例患者在术中发现,均进行及时的修复处理,以减少术后不良结局的发生,并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有5例患者在术后28~39h经MRI检查发现有胆漏,因患者胆汁侵蚀造成的炎症反应已较为严重,出现局部水肿情况,故采用行腹腔引流处理。术后经随访观察,炎症反应均得到消退,然后再行胆管损伤修复吻合术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组有2例患者在术后胆管发生梗阻,经判断为胆管横结扎,因患者出现黄疸症状,故采用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引流处理。 4例胆管横断患者因考虑对端吻合较为困难,故采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处理,术后采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未发生胆道感染,并采用保肝药物治疗,随访未发生肝脏损伤。笔者认为,應充分认识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发生胆管损伤的危害,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探讨手术时机,分析再次手术的方式,以重建胆道和确保胆汁畅通引流为再次手术的目标。术后要注意随访,查看胆道狭窄情况,对手术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估[4]。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道损伤较为常见,再手术治疗的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发现时间、损伤部位、腹腔炎症反应情况进行对应处理,确保手术安全和修复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继国,陈建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诊治与预防(附44例报告)[J].中国综合l临床,2003,19(11):1025-1026.
[2]施艳,赵洁.1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病人再次手术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265):2599.
[3]张永杰.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再手术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173-176.
[4]俞文隆,顾宗庭,张永杰.胆道损伤一期修复的要点[J].肝胆外科杂志,2011,19(2):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