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课程标准》认为:“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英语文化的了解与理解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传授文化知识、培养文化意识和世界意识。”语言是反映特定国家、特定民族文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的一面镜子,是文化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念,这些差异往往成为中国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出错的重要原因。学生学习一门外国语,不仅要掌握语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应熟知特定国家的文化系统。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以扩大语言学习视野,培养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教育的策略谈几点浅见。
一、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教材中的语言文化知识与文化特点,尤其是英语国家的典型文化背景知识
结合教材内容,介绍外国的习俗、典故、历史、风土人情等。如在教学初中《英语》课本第8单元“Merry Christmas”时,教师通过详尽地讲解第30课“Christmas Day” 和第32课“ Jesus Christ”的语言材料,让学生了解圣诞老人的故事以及耶稣基督教诞生的历史。在教学第15单元第58课“The Man Who Loved Dogs”中,教师通过给学生介绍西方人爱宠物的有关轶事以及课文中主人公James Herriot献身兽医的高尚人生,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 To help animals is to help people”(帮助动物就是帮助人类)。教师除了对教材中出现的有关社会文化背景的知识进行详细介绍外,还要经常补充介绍一些英语国家的当代社会背景知识以及科学技术发展情况,从而积极引导学生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材料。
二、教师要善于分析比较东西方人语言的不同逻辑思维和表达习惯,加深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见面时打招呼方式,中国人往往会说:“你去哪里?”“你吃饭了吗?”等等,而英美人士一般说:“How are you?”“ How do you do?”“What’s the weather like?”等等。又如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如在JEFC Book 1 Lesson 16中有这样的对话:“How old are you, Mrs Read? ”“Ah, it's a secret!”为什么Mrs Read不肯说出自己的年龄呢?因为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问话:“你去哪儿?”(Where are you going?)“你在干什么?”(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很容易发现两种文化的差异,从而在学到丰富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三、教师可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让学生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
教师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 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教唱英文歌曲也是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有效手段。比如学生在演唱《Click Go the Shears》时,可感受到澳大利亚牧民欢快的生活场面,在演唱《Old Black Joe》时,可了解到美国黑人奴役的悲惨历史,而《Yankee Doodle》则可让学生学到很多美国独立战争轶事及有关的历史知识,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四、教师可通过招呼语、称呼、谦虚、赞扬、道歉等方面的对比,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
例如,在赞美与谦逊方面,中国人生性以谦逊为美德,对别人的赞扬常常会谦虚地谢绝,否则会被认为狂妄自负;然而英美等国家的人却非常乐意接受赞美,因此当对方赞扬说“You speak English very well”,你的回答应是“thank you.”而非“No,my English is very poor.”还有,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上课时同学们齐声喊“Good morning teacher.”这句话语法毫无错误,但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却是错误的。因为,在英语国家中teacher是不可以作为称呼语的,而应该说“Cood morning,Miss xxx.”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是单纯地注重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应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的影响,加强语言的跨文化教育。唯其如此,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正确运用语言,在实际交流中具备多元文化的包容性,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世界意识。
◆(作者单位:江西省永丰中学)
责任编辑:许雅健
一、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教材中的语言文化知识与文化特点,尤其是英语国家的典型文化背景知识
结合教材内容,介绍外国的习俗、典故、历史、风土人情等。如在教学初中《英语》课本第8单元“Merry Christmas”时,教师通过详尽地讲解第30课“Christmas Day” 和第32课“ Jesus Christ”的语言材料,让学生了解圣诞老人的故事以及耶稣基督教诞生的历史。在教学第15单元第58课“The Man Who Loved Dogs”中,教师通过给学生介绍西方人爱宠物的有关轶事以及课文中主人公James Herriot献身兽医的高尚人生,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 To help animals is to help people”(帮助动物就是帮助人类)。教师除了对教材中出现的有关社会文化背景的知识进行详细介绍外,还要经常补充介绍一些英语国家的当代社会背景知识以及科学技术发展情况,从而积极引导学生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材料。
二、教师要善于分析比较东西方人语言的不同逻辑思维和表达习惯,加深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见面时打招呼方式,中国人往往会说:“你去哪里?”“你吃饭了吗?”等等,而英美人士一般说:“How are you?”“ How do you do?”“What’s the weather like?”等等。又如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如在JEFC Book 1 Lesson 16中有这样的对话:“How old are you, Mrs Read? ”“Ah, it's a secret!”为什么Mrs Read不肯说出自己的年龄呢?因为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问话:“你去哪儿?”(Where are you going?)“你在干什么?”(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很容易发现两种文化的差异,从而在学到丰富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三、教师可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让学生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
教师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 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教唱英文歌曲也是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有效手段。比如学生在演唱《Click Go the Shears》时,可感受到澳大利亚牧民欢快的生活场面,在演唱《Old Black Joe》时,可了解到美国黑人奴役的悲惨历史,而《Yankee Doodle》则可让学生学到很多美国独立战争轶事及有关的历史知识,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四、教师可通过招呼语、称呼、谦虚、赞扬、道歉等方面的对比,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
例如,在赞美与谦逊方面,中国人生性以谦逊为美德,对别人的赞扬常常会谦虚地谢绝,否则会被认为狂妄自负;然而英美等国家的人却非常乐意接受赞美,因此当对方赞扬说“You speak English very well”,你的回答应是“thank you.”而非“No,my English is very poor.”还有,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上课时同学们齐声喊“Good morning teacher.”这句话语法毫无错误,但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却是错误的。因为,在英语国家中teacher是不可以作为称呼语的,而应该说“Cood morning,Miss xxx.”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是单纯地注重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应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的影响,加强语言的跨文化教育。唯其如此,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正确运用语言,在实际交流中具备多元文化的包容性,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世界意识。
◆(作者单位:江西省永丰中学)
责任编辑:许雅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