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作(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体现作文与生活的真实联系,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弊病;分析;对策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作文水平本应该“升”一下,可是大部分学生的作文仍停留在小学的作文水平,始终念念不忘那“小学的作文生活”——小学的作文习惯。
初中生的作文有哪些常见弊病呢?
弊病一:作文结构三段式。无论是写人、记事、写景的作文,都只有三段(三个自然段),也就是学生认为的“总——分——总”结构。该弊病具体体现在:写人的作文,先总写这个人品格(品质)怎样怎样好(坏),是值得我们(他们)学习(憎恨、讨厌、热爱)的人;接下来就具体写这个人的有关事情(有关人物)是第二部分;第三自然段就概括这个人的品格(品质),发表自己的观点、态度,与第一自然段形成鲜明的照应或呼应。写事的作文,学生更容易落入套路:第一段总写这件事的印象或意义;第二段详写事情发生的经过;第三段再对这件事的感受、认识,与第一段相呼应。写景的作文更是如此。造成这种弊病的原因,是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的观念——作文只有这样写结构才完整,这与小学语文所选取的许多课文的结构大体相似,学生就误认为作文结构应该就是这个样子。初中教师遇到这样的问题,应正面引导学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作文的内容,选取不同的结构形式,可以一事一段,一人一段,一景一段,用具体内容去决定作文可以写成几段或几部分,不能拘泥于形式,突出作文结构形式的多样性,正所谓“内容决定形式”。
弊病二:作文内容表述程序化,用词呆板,表意模糊。如果是写人的作文,很多同学一定要把这个人眼、耳、口、鼻,从头到脚逐一介绍,姓名、年龄、衣着,一个不落下,高矮、胖瘦面面俱到,简直就是把这个人物“流水作业”了一遍,当然,学生也不管与作文主题或要表现的东西有关无关;如果是写事的作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一定会按套路出牌,平铺直叙,就像坛子里倒豆子一样,滚滚而出,绝不放弃任何东西。这种弊病,与学生读小学时教师过分强调作文内容上的完整、内容是的具体、内容上的真实有必然联系。初中教师遇到这样的问题,应该从主题与内容的需要方面去引导学生,要让学生明白对人物的描写,要突出人物重点,主要是性格特点和人物形象,至于外貌特征也是在为突出人物形象打基础的,不是单纯的外貌描写,而是选择与主题联系紧密的外貌描写,如《老王》中对老王的外貌描写就是为了突出主题——老王贫穷病困而写的。对事件的叙述,要根据主题,对六要素要抓住重点,突出重点,突出事件本身的内涵。
弊病三:遣词造句格式化,直接呈现式。也就是说,学生在作文时,所用词语、语句大都是“那个样”,仿佛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对人物外貌描写,学生通常使用一些模棱两可或点到为止的词语:写头发要么花白,要么青黑,要么长长的,要么短短的,仅几个词语而已;写眉毛要么弯弯的,要么直直的,要么浓浓的,要么淡淡的,仅此描绘而已;对人物其他方面的描写,绝大多数同学喜欢用“大大的”“小小的”“方方的”“圆圆的”等词语去刻画人物,给读者的感觉是作文不是写人,而是在“造人”,“造”出一個程序化的“人”,“造”出一个不是“人”的“人”;如果是对事件的叙述,学生更是千篇一律的把事件干巴巴的陈述一遍,如某年某月某时某地,某人在干某事,一定要用上“认认真真”或“马马虎虎”或“三心二意”或“聚精会神”等词语,一定用上“经过……的努力……某某终于……了这件事”这样的句式,一定要附上总结性的语句“他(她)们的这种品质(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或其他口号性的语句,把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弄得像经文,读着味同嚼蜡,或有“与老朋友见面”的感觉。这种弊病是初中生作文中最为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弊病的首要原因是学生的词汇或语句的储备少,更谈不上遣词造句,写出更好的好词佳句,只能停留在常有词句上;其次是因为学生不善于观察人物或不善于分析事件,不知道怎样抓住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外貌、动作描写,不知道事件本身的前因后果与人物的因果关系,只能大致如此了了。教师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可引导学生从不同人物、不同性格入手,分片段、分角色、分情节去让学生练习写作,从三二十字的人物描写到一百字左右的人物刻画,从一二百字的事件叙述到三四百字的事件描述,逐步训练,循序渐进,跳出格式化,写出形式活泼、内容具体的作文。
弊病四:作文语言浅白,没有文采。很多学生认为,看到什么就怎么写,这就是真实。如学生对桃花的描写,几乎都写成“粉红的桃花开了,美丽极了。”这景色是学生看到的,是真实的,学生就这么写了。其实,这也是一大误区。对桃花的描写,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于仔细观察出桃花颜色之外的、与桃花相关的事物——桃树、桃叶、蜜蜂、蝴蝶、其他昆虫以及桃树的生长环境,然后再用这些相关事物去衬托桃花的美丽,并采用恰当的修辞和表达方式去描写桃花的美丽,如把“粉红的桃花开了”写出“穿着粉红衣裳的桃花,像仙子一样飘然站在枝头,看到飞舞的蜜蜂和彩蝶,不禁也翩翩起舞。”或“娇艳的桃花高高的站在枝头,看到其他还没来得及绽放的花苞,洋溢着粉红的微笑。”,这样描写,即抓住了桃花颜色粉红的特点,又侧面衬托了桃花的美丽,语义深化,又有文采。对于情感的抒发,学生只会用“我多么热爱你呀!”或“你是多么美丽啊!”,这种口号式的语句。虽然作文可以直抒胸臆,但在那些不适宜直接抒怀的地方就要引导学生采用借物抒怀、借景抒情的方式,从侧面展现自己的情感态度,把情融入景物描写,达到情景交融的程度。如对祖国的爱,初中课文中把这种爱写成恋人之爱,写成母子之爱,这是多么亲切,多么熟悉的情感,形象的展现了爱的深沉、真切,而不是无病呻吟或干涩的口号。
总之,初中生作文水平要想提高就必须改正这些毛病,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多读、多背、多积累,作文练习要从简到繁,从浅入深,从少到多,让学生明白把作文与生活、作文与情感、作文与环境结合起来,真正达到真实的、创造性的表述认知事件。
关键词:作文;弊病;分析;对策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作文水平本应该“升”一下,可是大部分学生的作文仍停留在小学的作文水平,始终念念不忘那“小学的作文生活”——小学的作文习惯。
初中生的作文有哪些常见弊病呢?
弊病一:作文结构三段式。无论是写人、记事、写景的作文,都只有三段(三个自然段),也就是学生认为的“总——分——总”结构。该弊病具体体现在:写人的作文,先总写这个人品格(品质)怎样怎样好(坏),是值得我们(他们)学习(憎恨、讨厌、热爱)的人;接下来就具体写这个人的有关事情(有关人物)是第二部分;第三自然段就概括这个人的品格(品质),发表自己的观点、态度,与第一自然段形成鲜明的照应或呼应。写事的作文,学生更容易落入套路:第一段总写这件事的印象或意义;第二段详写事情发生的经过;第三段再对这件事的感受、认识,与第一段相呼应。写景的作文更是如此。造成这种弊病的原因,是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的观念——作文只有这样写结构才完整,这与小学语文所选取的许多课文的结构大体相似,学生就误认为作文结构应该就是这个样子。初中教师遇到这样的问题,应正面引导学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作文的内容,选取不同的结构形式,可以一事一段,一人一段,一景一段,用具体内容去决定作文可以写成几段或几部分,不能拘泥于形式,突出作文结构形式的多样性,正所谓“内容决定形式”。
弊病二:作文内容表述程序化,用词呆板,表意模糊。如果是写人的作文,很多同学一定要把这个人眼、耳、口、鼻,从头到脚逐一介绍,姓名、年龄、衣着,一个不落下,高矮、胖瘦面面俱到,简直就是把这个人物“流水作业”了一遍,当然,学生也不管与作文主题或要表现的东西有关无关;如果是写事的作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一定会按套路出牌,平铺直叙,就像坛子里倒豆子一样,滚滚而出,绝不放弃任何东西。这种弊病,与学生读小学时教师过分强调作文内容上的完整、内容是的具体、内容上的真实有必然联系。初中教师遇到这样的问题,应该从主题与内容的需要方面去引导学生,要让学生明白对人物的描写,要突出人物重点,主要是性格特点和人物形象,至于外貌特征也是在为突出人物形象打基础的,不是单纯的外貌描写,而是选择与主题联系紧密的外貌描写,如《老王》中对老王的外貌描写就是为了突出主题——老王贫穷病困而写的。对事件的叙述,要根据主题,对六要素要抓住重点,突出重点,突出事件本身的内涵。
弊病三:遣词造句格式化,直接呈现式。也就是说,学生在作文时,所用词语、语句大都是“那个样”,仿佛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对人物外貌描写,学生通常使用一些模棱两可或点到为止的词语:写头发要么花白,要么青黑,要么长长的,要么短短的,仅几个词语而已;写眉毛要么弯弯的,要么直直的,要么浓浓的,要么淡淡的,仅此描绘而已;对人物其他方面的描写,绝大多数同学喜欢用“大大的”“小小的”“方方的”“圆圆的”等词语去刻画人物,给读者的感觉是作文不是写人,而是在“造人”,“造”出一個程序化的“人”,“造”出一个不是“人”的“人”;如果是对事件的叙述,学生更是千篇一律的把事件干巴巴的陈述一遍,如某年某月某时某地,某人在干某事,一定要用上“认认真真”或“马马虎虎”或“三心二意”或“聚精会神”等词语,一定用上“经过……的努力……某某终于……了这件事”这样的句式,一定要附上总结性的语句“他(她)们的这种品质(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或其他口号性的语句,把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弄得像经文,读着味同嚼蜡,或有“与老朋友见面”的感觉。这种弊病是初中生作文中最为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弊病的首要原因是学生的词汇或语句的储备少,更谈不上遣词造句,写出更好的好词佳句,只能停留在常有词句上;其次是因为学生不善于观察人物或不善于分析事件,不知道怎样抓住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外貌、动作描写,不知道事件本身的前因后果与人物的因果关系,只能大致如此了了。教师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可引导学生从不同人物、不同性格入手,分片段、分角色、分情节去让学生练习写作,从三二十字的人物描写到一百字左右的人物刻画,从一二百字的事件叙述到三四百字的事件描述,逐步训练,循序渐进,跳出格式化,写出形式活泼、内容具体的作文。
弊病四:作文语言浅白,没有文采。很多学生认为,看到什么就怎么写,这就是真实。如学生对桃花的描写,几乎都写成“粉红的桃花开了,美丽极了。”这景色是学生看到的,是真实的,学生就这么写了。其实,这也是一大误区。对桃花的描写,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于仔细观察出桃花颜色之外的、与桃花相关的事物——桃树、桃叶、蜜蜂、蝴蝶、其他昆虫以及桃树的生长环境,然后再用这些相关事物去衬托桃花的美丽,并采用恰当的修辞和表达方式去描写桃花的美丽,如把“粉红的桃花开了”写出“穿着粉红衣裳的桃花,像仙子一样飘然站在枝头,看到飞舞的蜜蜂和彩蝶,不禁也翩翩起舞。”或“娇艳的桃花高高的站在枝头,看到其他还没来得及绽放的花苞,洋溢着粉红的微笑。”,这样描写,即抓住了桃花颜色粉红的特点,又侧面衬托了桃花的美丽,语义深化,又有文采。对于情感的抒发,学生只会用“我多么热爱你呀!”或“你是多么美丽啊!”,这种口号式的语句。虽然作文可以直抒胸臆,但在那些不适宜直接抒怀的地方就要引导学生采用借物抒怀、借景抒情的方式,从侧面展现自己的情感态度,把情融入景物描写,达到情景交融的程度。如对祖国的爱,初中课文中把这种爱写成恋人之爱,写成母子之爱,这是多么亲切,多么熟悉的情感,形象的展现了爱的深沉、真切,而不是无病呻吟或干涩的口号。
总之,初中生作文水平要想提高就必须改正这些毛病,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多读、多背、多积累,作文练习要从简到繁,从浅入深,从少到多,让学生明白把作文与生活、作文与情感、作文与环境结合起来,真正达到真实的、创造性的表述认知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