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帮助人类缩短必要睡眠时间的洞穴鱼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k710867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和动物都需要睡眠,睡眠几乎是所有动物共有的行为,如果破坏睡眠就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和行为方面的缺陷。尽管可能有很多因素导致睡眠缺失,但是我们对睡眠和感官处理间相互作用的神经基础还知之甚少。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的神经系统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墨西哥洞穴鱼,以期弄清其调节睡眠缺失的进化原理。他们在研究睡眠是如何进化的,实验以墨西哥洞穴鱼为模型,试图搞懂人类的大脑如何能像洞穴鱼一样进化得只需要一点点睡眠时间。
  最近他们在《实验生物学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认为对睡眠环境进行特定控制是减少必要睡眠的有效方法之一。该研究还提供了一个模型,通过观察各种动物的睡眠持续时间的差异,以了解大脑的感觉系统如何调节睡眠。
  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查尔斯·E.施密特理学院生物科学系的副教授、本研究的主持者亚历克斯·C.基恩博士说:“动物间的睡眠差异很大,有的需要睡眠20小时,有的却仅睡2小时,没人知道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我们的研究认为感觉系统的差异可能造成了这种睡眠差异。有可能是进化驱使感觉系统变化、而后引起睡眠变化,或者进化选择了感觉加工的变化以改变睡眠。”
  因为洞穴环境与普通鱼类生存的河流有很大不同,洞穴鱼在觅食及摄食方面演变出了巨大的不同,從而产生了营养供给的差异,这种营养差异使洞穴鱼类逐渐形成了睡眠减少的进化结果。另外,多种洞穴鱼类的进化中都出现睡眠大幅度减少、感觉系统强化的现象,这就说明睡眠减少在进化和功能方面与感觉和代谢变化有关。本研究的研究成果显示,感官能力的增强可使洞穴鱼睡眠减少,而且洞穴鱼的睡眠是弹性的,随着食物供应的季节变化或可被调整。洞穴鱼类有29类
  之多,许多都是独立进化的。这就使研究者能够确定进化的发生是通过相同或不同种类机理进行的。他们研究的帕琼洞穴鱼的睡眠减少似乎是由于增加感官输入造成的,其他洞穴鱼类并非如此。
  首席作者詹姆斯·扎格德是与基恩博士一起工作的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的研究生,他说:“我们很吃惊地发现不同种类的洞穴鱼有多种不同机理调节睡眠减少,这是研究的一大进步。这就意味着有许多种方法可以减少睡眠,或者进化出一种睡眠少的大脑,我们将努力去找到这些机理。”
  基恩、扎格德和同事用墨西哥洞穴鱼做研究是因为它们是研究性状进化的强大系统。在早期的研究中,他们在这些鱼中观察到了睡眠缺失的进化趋同。然而,这种明显的行为转变的神经机制还仍然不清楚。因为他们已经知道洞穴鱼也进化出了一条高度敏感的体测线(贯穿鱼体的一组感觉神经元),因此他们就怀疑来自神经元的感觉输入增加导致了睡眠减少。
  在这个研究中,研究者在每个水池的红外光下记录洞穴鱼的行为。他们使用自动视频跟踪软件记录鱼的静止状态,把一分钟以上的静止定义为睡眠,因为这与唤醒阀的变化相对应。基恩说:“人类进入睡眠状态时就会封闭感官暗示。譬如,闭眼是大脑听觉输入减少的机制。这就是为什么当你睡着了的时候,一个人进入你房间这样的感官刺激都不大可能引起你的注意。我们认为,洞穴鱼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这种闭眼就能减少听觉输入的能力,因此导致睡眠时间减少。”
  研究人员最近生成了转基因鱼系,他们将能够成像墨西哥洞穴鱼类的大脑活动,并从遗传学角度绘制其解剖差异。
其他文献
“暗能量巡天”項目由多国天文学家携手进行,主旨是利用可见/近红外波段,对南方天空3亿个星系进行巡天观测,从而厘清宇宙膨胀机制。日前,该团队首次发表了有关暗物质的重要声明:宇宙暗物质的分布或与人们的预期不同。  该团队将当前4种观测方法有效结合起来,大幅度改进了旧有观测精度。此次,他们观测了与地球4个不同距离上的2600万个星系的样本,并对所有星系图像的扭曲进行了细致分析,从而绘制出了“隐形”暗物质
期刊
物理学家总是希望将所有物理学的基本定律研究明白,然后就可以对物理世界进行确切的预测。但现在看来,这些希望都过于天真。其中,给人们希望最多的基础理论——弦理论从未做出任何预测。它似乎包含着广泛的解决方案或“空间”,每个“空间”都拥有各自可观测的物理常数。在广阔而无限扩展的多元宇宙中,这些“空间”在物理上皆可实现。  我们遇到的问题归因于多元宇宙中的空间和时间是无限的。    弦理论是否就不可被观测了
期刊
歐洲南方天文台是欧洲多国的天文学家合作创建的国际性机构,建成于20世纪60年代末,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北部的加兴,主要观测设施建在智利圣地亚哥以北600千米处的拉西拉山上。作为天文领域的领导者,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研究领域有恒星、星系、星际物质、星系团、类星体、X射线天文学、伽马射线天文学、射电天文学和天文仪器与技术方法等。  对现代天文学来说,天文望远镜是观测天体的重要工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望远
期刊
光学天文望远镜,例如欧洲南方天文台所属的帕瑞纳天文台望远镜,其尺寸通常指的是主镜面直径。镜面直径越大,分辨率越高,就意味着捕捉细节的能力更强。大气层会对分辨率产生干扰,但适应性光学仪器可以对这种干扰进行部分补偿。然而,即使是用今天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很多天体看起来仍然只是太空中的一个小点,如果想要看清一颗与我们邻近的恒星的表面细节,必须使用1.5千米口径的望远镜。  口径超过几米的望远镜,镜面
期刊
谁都有可能碰上这种事:也许你正在太空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新行星,也许你在地球上走着走着突然滑倒了。不管是什么情况,在某个时刻我们都会面对这样一个古老的问题:如果掉进黑洞会发生什么?  你觉得也许会被压死,也许会被撕成碎片,但事实会更加离奇。  近入黑洞的瞬间,会出现两个事实:一个是你瞬间成为灰烬;另一个是你坠入黑洞,毫发未损。  黑洞是现有物理定律失去作用的地方。爱因斯坦告诉我们,重力会扭曲空间,使
期刊
想一下,如何能抓住一只苍蝇?是的,动作要飞快,因为像大多数昆虫一样,苍蝇可以360°检测到周围的活动。苍蝇眼睛是复眼,由大量微小的光感受器(又称“小眼”)组成。这些  小眼同时工作,可获取一个宽视场马赛克视图。蚂蚁可拥有几个到1000个小眼,苍蝇和蜜蜂有几千个小眼,而蝴蝶和蜻蜓有几万个。小眼数量越多,昆虫的视场越宽,视力就越锐利。  利用类似的原理,科学家研发了一种积分场器件(IFU)。在积分场器
期刊
作为智慧生物,我们时刻感受着时间无情的流逝。鸡蛋可以做成煎蛋卷,但煎蛋卷无法重新变回鸡蛋。玻璃杯掉在地上摔碎之后也不能复原。时间在流逝的最明显证据是我们的衰老:韶华易逝,青春不返。  但时间的本质仍然是科学上的未解之谜。微观层面的自然定理无法确定时间的方向,它们全部具有时间对称性。我们周围的物体在微观层面上的行为遵循著名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即无序性(熵)随时间增加。这就给物理现象加上了时间方向,或者
期刊
一个超级大陆正在形成,它会合并地球上的主要陆地,这意味着你可以从澳大利亚走到阿拉斯加,或者从巴塔哥尼亚走到斯堪的纳维亚——但形成的时间大约是2.5亿年。这样的过程在科学上被称为“终极盘古大陆”,你也许更喜欢称之为“下一个大事件”。  克里斯多福·史考提斯,是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顿西北大学的教师。地球上的大陆在活动这一事实,对他很有诱惑力。他在思考这样的问题:这些大陆在过去是怎样排列的,它们在将来会怎样
期刊
在宇宙中,两个星系通过引力彼此吸引是不可避免的,随着岁月变迁,星系之间逐渐接近,它们之间的碰撞也是无法抑制的。那么,宇宙中两个星系碰撞将会发生什么?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保罗·萨特深度分析了星系碰撞的过程,指出当两个星系抵达非常近的位置时,随着卷须状气体和恒星穿过它们之间稀薄的介质,星系开始逐渐拥抱,之后发生碰撞。这样的星系直径在10万光年,内部拥有数千亿颗恒星,在碰撞合并过程中,大
期刊
19世纪初,弗劳恩霍夫和基尔霍夫在分析阳光时第一次将光谱学应用于天文学领域。起初,他们认为从太阳发出的白光在透过棱镜时会产生纯净的彩虹。但是,他们史无前例地注意到了一组暗线。这些意想不到的线条实际上是由不同化学元素在与光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指纹”,人们称之为吸收线。  这种相互作用的美妙之处在于,每种化学元素或分子在光谱中都能表现出独有的特征,而这种条码明确地将一个元素区别于另一个元素。通过解读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