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智慧课堂激发和培养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动机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n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慧课堂是一种基于信息化视角的新型教学平台,它具有高效性,智慧性和智能性等特点。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教师可利用智慧课堂的优势,通过以下三方面策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正面评价,提高附属内驱力
  在课堂评价中,除了传统的教师口头表扬和班级鼓掌外,教师能够给表现优秀的同学虚拟“小红花”奖励,得到小红花的同学能够在平板上看到自己的名字,并能在课堂结束时展示自己的小红花排名,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同时,在阶段性和总结性评价中,智慧课堂会显示班级和学校“总排名榜”,对课堂和作业表现优秀的同学进行表彰,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科学习。学生除了能获知学科考试成绩和排名外,还能在“总排行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很多学生为了能榜上有名,获得老师、其他同学和家长的赞扬,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展示自己,从而激发其学习的附属内驱力。
  二、理解意义,增强自我提高内驱力
  随着信息化技术发展,各大视频网络平台影响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很多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是无用之科,流量视频才是主流思想,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念让他们容易对道德与法治学科产生错误的理解。为此,教师可发挥智慧课堂的优势,在平板上推送积极向上,符合学生兴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的小视频资料,定期推送给学生,潜移默化对学生思想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当学科影响力大于网络媒介的影响力时,学生会慢慢偏向于学科的主流思想,从而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科自我提高内驱力的激发和培养。
  三、培养兴趣,激发认知内驱力
  1.课前推送,先学后教
  教师可利用平板进行课前推送,让学生对相关概念有所了解,做到先学后教,先认后理。以《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为例,该章节属于起始章节,在整本书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因“国家性质”和“宪法”等概念比较生涩难懂,离学生日常生活比较遥远,学生往往难以理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这种抵触情绪不利于后续课堂学习。要有效地从课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在课前利用平板推送相关辅助资料,可以是阅读文字资源,或是相关新闻时事,或是视频资源。教师在选取资源时应贴近学生的元认知,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尽量选取积极向上,生动有趣的资源作为辅助学习材料。同时,教师也可制作3~5分钟的课前微课,以时政新闻作为背景材料,简单介绍时政新闻,并提出1~2个与“公民权利”“宪法”“国家性质”等概念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预习书本内容。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政治学科素养,还可以讓他们带着好奇心进行自主预习,激发学习的积极情绪。通过课前对相关知识的先知先认,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对重难点概念的抵触情绪,对知识产生好奇和兴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
  2.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基于智慧课堂背景下的课堂模式有了较大的改进,教师可在课堂中选用多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可参与各个教学环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道德与法治》讲评课为例,智慧课堂的讲评课给予了教师更多新的教学选择,教师可以在平板中展示整个班级的答题情况,每道题目的正确率和答对人数,并给予正确率高的同学虚拟“小红花”奖励;同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随机抽答”,在平板上滚动班级同学的名字并从中随机抽取一名进行题目分析和讲解,这有利于解决教师一言堂的讲评模式,加深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在讲授简答题答题思路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快速问答”的方式,让每位学生把自己的答案拍照并上传至云端,教师同时展示多名同学的答案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优秀答案和常见错误答案,这有利于在课堂中生成答题思路,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
  责任编辑    李少杰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迎合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让小学语文课堂具有了内涵,在帮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真正在新时期的教学过程中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一、创设德育教学情境  只有在语文课堂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强化德育的渗透效果。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在语文课堂中为学生构建相应的德育学习情境来强化教学效果,德育情境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
期刊
小学语文学科中蕴涵着大量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在语文科教学中对学生施以正确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巧妙渗透思政因子,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境界,让思政之花于语文教学中绽放,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呢?  一、思政教育因子渗透于课文品读中  语文教材,有着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丰富资源,厚实的底蕴,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蕴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
期刊
学习≠课堂学习;教学≠师教生学,数学课堂给学生打开一扇门,让学生走出更宽广的路。那怎样使个性化教育落到实处,如何在探究学习中激发创造力?本文探讨在数学课堂开展个性化教学的做法。  一、探究中体验“再创造”  探究式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使之主动积极学习。因此,我们的教学应努力尝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使数学探究课堂成为学生不断发挥创造力的舞台。如在“小数”的单元学习中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包含精纯的思想、深刻的道理、优美的语言的文章。这些文情并茂的美文不仅是语言文字训练的佳作,更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优秀材料,它们在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有着别的学科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此,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结合现实实际,打破传统的德育框框,对学生进行春风化雨般的思想教育。  1.在课文导入中渗透德育  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得好,能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
期刊
一、朗读式,培养学生语感  1.共读,获取閱读期待  在共读的过程中,学生跟随着家长,拿同一本书、看同一篇文章,念同一行字,学生有了“帮手”,帮着扫除生僻的新字、帮着理解难懂的词语、帮着理顺难读的长句,渐渐地,那种读书感就会变得很强烈,快乐感也能油然而生,就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励学生进行持续阅读。  2.互读,放飞自由想象  阅读教学着重于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主动学习
期刊
心理韧性,有学者称之为“复原力”或是“抗逆力”,是指一个人在遭受到挫折、失败或是困难时,能够忍受挫败状态并积极应对, 在逆境中快速恢复健康、 正常的心理和行为的能力.
期刊
任何学科的教学目的都应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前提,而不仅只是进行知识的传授。对于小学体育教学而言,在运动的过程中融入德育内容,可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小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可以通过语言或者肢体行为进行相互交流以及配合等,这能够让其進行情感的沟通,从而改善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结合教师对其进行德育方面的引导,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好的作用。  1.德育融入小学体育教育的现实意义  
期刊
新课标明确指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加强初中学生的互动探究能力,对于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很重要。  一、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很重要的,这对学生学好物理特别是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起着重要作用。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互动探究能力,
期刊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亲身参与观察、试验、模拟然后经过思考、交流并进行正确理解做出推断,最后形成知识体系的一种探索和思维过程。在立体图形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依托问题及学具等让学生参与体验式教学,能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一、技术辅助体验,活跃思维  数学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与教学充分整合,可使数学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让数学课堂变得更有趣更有吸引力。如在《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的教
期刊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2012年秋季修订版)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引导学生利用物理学科气压知识、数学学科定量计算知识、化学变化观念去探究身边物质的经典实验。实验者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涉及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五氧化二磷烟尘的环节,对空气造成污染。如果让学生分组进行该实验,对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伤害极大。因此,笔者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既能实现实验分组,又能让学生体验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