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春风的吹拂和洗礼下,在新课程理念和精神的启迪与引领下,在课程改革的征程中,我们实践着、探索着、追问着、成长着,我们的教学行为发生着新的嬗变,我们的内心萌发着新的冲动。一路走来,走过了迷茫,走出了困惑,看到了新的希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践中,许多同仁在新的征程中前进着、播种着、收获着、喜悦着,课改的百花园中有其含苞之韵、芬芳之香。那么怎样才能让思想品德课高效呢?结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践,对于新型的课堂教学探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让思想品德课所讲的道理通俗化
每每提到思想品德课,学生都撇嘴:谁喜欢它?太枯燥了!因而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时我们就该多想想办法,尽量适应学生的口味。语文学科中的古诗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内容,名诗常常寓意深刻,给人启迪,令人深思,把这些诗句运用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深奥的政治道理。比如在学习“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这一知识点时,我选用了学生熟悉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并设问我们彼此天各一方,却能了解相互之间的信息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再请学生回答,最后总结出原因——网络信息的发展有利于我们交往圈的扩大。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该知识点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而且扩大了知识面,做到了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
2 让思想品德课所讲的理论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所讲的内容比较深刻,学生有时难于理解,怎么办呢?这时就该我们动脑子了。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是学生的个体行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教师就要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原给学生,让他们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而在思想品德课上构建活动课,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在讲授“法律护我健康成长”时,我组织了一场擂台赛。将全班学生四小组分成红、黄、蓝、绿四个方阵:红色——家庭保护队,黄色——学校保护队,蓝色——社会保护队,绿色——司法保护队。让各队学生阐述各种保护的重要性,并列举社会存在的不良现象加以证实。整个过程井井有条,学生的思维也异常活跃。
思想品德课的基本理论,若从正面讲解,学生有时难以接受,但若采用“辩论会”的形式,通过辩论让学生得出结论,效果会更好,因为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我在讲解“与诚信结伴而行”时,采用了辩论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围绕“人无信不立”搜集相关的材料,在课堂上辩论交流。事实证明,通过辩论,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论,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又完成了政治理论的传授。通过课堂授课方式的调整,使政治道理生活化,学生接受知识变被动为主动,思想品德课自然受欢迎了。
3 让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活泼化
我们上课时大都数情况下都是开门见山:提问上节所讲的重点,然后直奔主题。学生的思维模式定位了,也就没积极性可言了,这时老师就应该想策略来活跃课堂气氛,音乐是首选。如在讲完“相亲相爱一家人”一课后,我在小结中说道:“为了感谢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我提议将时下一首流行的网络歌曲——《天下父母心》送给我们的父母。”很多学生是带着感情欣赏完这首歌的,真正达到了让学生心灵上有那么一点触动、情绪上有那么一点感染、情感上有那么一点体验的效果。
例如在讲“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些知识点时,让学生熟悉并吟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啊,亲爱的妈妈》、《走进新时代》等歌曲,并及时补充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光辉业绩,同学们听得严肃认真,群情激昂,其豪迈心情也是油然而生。在歌声中,党的形象高大起来了,神圣起来了。
4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手段现代化
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否会有长足的进步,常常取决于我们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条件。在过去教学中,多数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是讲讲、写写,学生只是听听、记记,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的提高,很多都是抽象的、模糊的,很难真正搞清楚,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媒体也逐渐走入课堂,广泛用于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动画、图像、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在讲《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一知识点时,我先给学生播放电视记录片,让学生欣赏山川河流的迷人,草原美景的空旷,沙漠戈壁的荒凉,草原沙漠化的加剧,牧区经济的腾飞,牧民的抱怨与无奈的画面,让学生比较自然之美、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再让学生欣赏配乐朗诵《卜算子·咏梅》、《望庐山瀑布》、《三峡》、《钱塘湖春行》等,最后再结合画面的内容,充满激情地向学生讲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认知,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境界,从而提高了课堂效果。
1 让思想品德课所讲的道理通俗化
每每提到思想品德课,学生都撇嘴:谁喜欢它?太枯燥了!因而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时我们就该多想想办法,尽量适应学生的口味。语文学科中的古诗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内容,名诗常常寓意深刻,给人启迪,令人深思,把这些诗句运用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深奥的政治道理。比如在学习“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这一知识点时,我选用了学生熟悉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并设问我们彼此天各一方,却能了解相互之间的信息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再请学生回答,最后总结出原因——网络信息的发展有利于我们交往圈的扩大。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该知识点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而且扩大了知识面,做到了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
2 让思想品德课所讲的理论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所讲的内容比较深刻,学生有时难于理解,怎么办呢?这时就该我们动脑子了。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是学生的个体行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教师就要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原给学生,让他们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而在思想品德课上构建活动课,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在讲授“法律护我健康成长”时,我组织了一场擂台赛。将全班学生四小组分成红、黄、蓝、绿四个方阵:红色——家庭保护队,黄色——学校保护队,蓝色——社会保护队,绿色——司法保护队。让各队学生阐述各种保护的重要性,并列举社会存在的不良现象加以证实。整个过程井井有条,学生的思维也异常活跃。
思想品德课的基本理论,若从正面讲解,学生有时难以接受,但若采用“辩论会”的形式,通过辩论让学生得出结论,效果会更好,因为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我在讲解“与诚信结伴而行”时,采用了辩论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围绕“人无信不立”搜集相关的材料,在课堂上辩论交流。事实证明,通过辩论,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论,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又完成了政治理论的传授。通过课堂授课方式的调整,使政治道理生活化,学生接受知识变被动为主动,思想品德课自然受欢迎了。
3 让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活泼化
我们上课时大都数情况下都是开门见山:提问上节所讲的重点,然后直奔主题。学生的思维模式定位了,也就没积极性可言了,这时老师就应该想策略来活跃课堂气氛,音乐是首选。如在讲完“相亲相爱一家人”一课后,我在小结中说道:“为了感谢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我提议将时下一首流行的网络歌曲——《天下父母心》送给我们的父母。”很多学生是带着感情欣赏完这首歌的,真正达到了让学生心灵上有那么一点触动、情绪上有那么一点感染、情感上有那么一点体验的效果。
例如在讲“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些知识点时,让学生熟悉并吟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啊,亲爱的妈妈》、《走进新时代》等歌曲,并及时补充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光辉业绩,同学们听得严肃认真,群情激昂,其豪迈心情也是油然而生。在歌声中,党的形象高大起来了,神圣起来了。
4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手段现代化
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否会有长足的进步,常常取决于我们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条件。在过去教学中,多数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是讲讲、写写,学生只是听听、记记,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的提高,很多都是抽象的、模糊的,很难真正搞清楚,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媒体也逐渐走入课堂,广泛用于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动画、图像、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在讲《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一知识点时,我先给学生播放电视记录片,让学生欣赏山川河流的迷人,草原美景的空旷,沙漠戈壁的荒凉,草原沙漠化的加剧,牧区经济的腾飞,牧民的抱怨与无奈的画面,让学生比较自然之美、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再让学生欣赏配乐朗诵《卜算子·咏梅》、《望庐山瀑布》、《三峡》、《钱塘湖春行》等,最后再结合画面的内容,充满激情地向学生讲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认知,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境界,从而提高了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