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看一点古人笔记,常常会被里面的一些小故事引起很大的兴趣和感触,与那些大部头的历史著作不同的,它们篇幅小却常常能讲出一些大道理,生动、有趣,又发人深省,这种小文字,某种意义来讲,才是真正的“大文章”,大的不是篇幅,而是大的内涵,大的格局,大的道理。
《官场现形记》的作者李宝嘉在《南亭笔记》中講了一个关于晚清名臣曾国藩的故事。作为理学大家的曾国藩,以善于发现使用人才著称于世,并且有一套专门的识人方法,负责洋务工作的容闳说:“聚于曾文正之大营者……几乎举国人才之精华,汇集于此。”中国近代史上,不少人才出自曾国藩幕府。据统计,官至巡抚、总督的有左宗棠、郭松焘、李鸿章、沈葆祯、丁日昌、刘蓉、唐训方、陈士杰等30余人出自曾国藩幕府,一时之间曾国藩成了以知人识人用人的清代最大伯乐。
然而下面的一个故事,却生动讲述了曾国藩被人用奉承、阿谀拍马而捧晕,以至于把曾国藩气得顿足叹息的故事。当时曾国藩在对抗太平军的前线,紧张作战之余也不忘招揽各种人才,尤其对有才能的读书人更是以礼相待。有一天,有客人来拜谒,曾文正公立即接见他,那个人衣冠古朴,谈论的言辞精警。曾国藩很是倾心,引为奇士。这个客人滔滔不绝地谈论当代人物说:“胡润芝(胡林翼)办事精明,人不能欺;左季高(左宗棠)执法如山,人不敢欺;公虚怀若谷,爱才如命,而又待人以诚,感人以德,非二公可同日语,令人不忍欺。”
曾国藩听了非常受用,挽留这人留在军营,帮办军务,不久把巨额资金交给他,托他代为购买军火的肥差。那个人拿到大笔金银,离开之后,无影无踪。曾文正公顿足叹息说:“令人不忍心欺骗,令人不忍心欺骗!”真可谓终日弯弓打大雁,反被大雁啄了眼。
无独有偶,清代大学者俞樾讲了一个捧晕的笑话:有个京官外放地方官员,去和他老师告辞,并要听几句训勉。老师说:“外官不易为,宜慎之。”这个京官说:“某备有高帽一百,逢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龌龊也。”他老师听了很不高兴说:“我们这样的读书人是应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对人要以诚相待,何须要虚伪逢迎!”京官回答说:“天下有几个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人?”老师听后很高兴地点点头说:“嗯,你说的话倒也不是没有道理。”分别后,这个京官跟别人说:“我一百顶高帽,现在就剩下九十九顶了。”原本不苟言笑的老师听了学生两句美言后,顿时转变了态度,可谓学生捧晕老师的经典对白。
《大唐新语》中也记载了这样一个片段:有一次唐太宗累了在一棵树下休息,随口说了句“此嘉树”,站在一旁的宇文士及马上接过话头赞叹起这棵树来。唐太宗忽然很不开心地说,“过去魏征劝我远离奸佞的人,我当时还不知道什么谁是佞人,倒是怀疑过你,今天看来果然没错。”宇文士及赶忙跪倒谢罪说:“魏征他们经常犯言直谏,经常弄得陛下非常被动,甚至尴尬无地。如今我有幸在您身边,不稍微顺从您,陛下虽然贵为天子,又有什么乐趣呢?”李世民忽然觉得很开心,由此一直重用宇文士及。以唐太宗的英明,却扛不住几句好话,便被捧得晕晕乎乎,更何况他人。
逢迎说好话,把人捧得高高的,所谓巧言令色,能说会道常常怀着目的对于有用的人加以阿谀、拍马,从而达到个人的目的。众所周知,乾隆宠臣和珅就是由于会说话、会看颜色不断获得乾隆欢心,以至于靠着能说会道做到了文官所能做的最大级别。下面的一个小故事,颇能反应出和珅如何用花言巧语俘获乾隆心思。有一天,乾隆皇帝和一个大臣来到一个庙里,迎面是一个大肚子弥勒佛,乾隆便问和珅,弥勒佛为什么对着我笑啊。和珅说,这是“佛见佛笑”。乾隆听了很是高兴,当他往佛的侧面走几步之后,又回头一看,见弥勒佛正对着和珅笑呢,于是又问说:“弥勒佛为什么也对你笑呢?”和珅赶忙回答说:“他笑我今生不能成佛。”乾隆或许是戏问,和珅的回应也是戏答,却完整表现了和珅揣摩乾隆心思之透。
类似这样的故事很多,旨在说明,说好话、拍马屁能够获得一定的欢心,古往今来多少英明伟大的人物都往往被几句好听的话所迷惑,作为普通人更要有自知之明,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才好,如果谁故意夸了自己,则不妨当作一个笑话听听,笑过之后,更能保持一颗清澈的心地。
《官场现形记》的作者李宝嘉在《南亭笔记》中講了一个关于晚清名臣曾国藩的故事。作为理学大家的曾国藩,以善于发现使用人才著称于世,并且有一套专门的识人方法,负责洋务工作的容闳说:“聚于曾文正之大营者……几乎举国人才之精华,汇集于此。”中国近代史上,不少人才出自曾国藩幕府。据统计,官至巡抚、总督的有左宗棠、郭松焘、李鸿章、沈葆祯、丁日昌、刘蓉、唐训方、陈士杰等30余人出自曾国藩幕府,一时之间曾国藩成了以知人识人用人的清代最大伯乐。
然而下面的一个故事,却生动讲述了曾国藩被人用奉承、阿谀拍马而捧晕,以至于把曾国藩气得顿足叹息的故事。当时曾国藩在对抗太平军的前线,紧张作战之余也不忘招揽各种人才,尤其对有才能的读书人更是以礼相待。有一天,有客人来拜谒,曾文正公立即接见他,那个人衣冠古朴,谈论的言辞精警。曾国藩很是倾心,引为奇士。这个客人滔滔不绝地谈论当代人物说:“胡润芝(胡林翼)办事精明,人不能欺;左季高(左宗棠)执法如山,人不敢欺;公虚怀若谷,爱才如命,而又待人以诚,感人以德,非二公可同日语,令人不忍欺。”
曾国藩听了非常受用,挽留这人留在军营,帮办军务,不久把巨额资金交给他,托他代为购买军火的肥差。那个人拿到大笔金银,离开之后,无影无踪。曾文正公顿足叹息说:“令人不忍心欺骗,令人不忍心欺骗!”真可谓终日弯弓打大雁,反被大雁啄了眼。
无独有偶,清代大学者俞樾讲了一个捧晕的笑话:有个京官外放地方官员,去和他老师告辞,并要听几句训勉。老师说:“外官不易为,宜慎之。”这个京官说:“某备有高帽一百,逢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龌龊也。”他老师听了很不高兴说:“我们这样的读书人是应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对人要以诚相待,何须要虚伪逢迎!”京官回答说:“天下有几个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人?”老师听后很高兴地点点头说:“嗯,你说的话倒也不是没有道理。”分别后,这个京官跟别人说:“我一百顶高帽,现在就剩下九十九顶了。”原本不苟言笑的老师听了学生两句美言后,顿时转变了态度,可谓学生捧晕老师的经典对白。
《大唐新语》中也记载了这样一个片段:有一次唐太宗累了在一棵树下休息,随口说了句“此嘉树”,站在一旁的宇文士及马上接过话头赞叹起这棵树来。唐太宗忽然很不开心地说,“过去魏征劝我远离奸佞的人,我当时还不知道什么谁是佞人,倒是怀疑过你,今天看来果然没错。”宇文士及赶忙跪倒谢罪说:“魏征他们经常犯言直谏,经常弄得陛下非常被动,甚至尴尬无地。如今我有幸在您身边,不稍微顺从您,陛下虽然贵为天子,又有什么乐趣呢?”李世民忽然觉得很开心,由此一直重用宇文士及。以唐太宗的英明,却扛不住几句好话,便被捧得晕晕乎乎,更何况他人。
逢迎说好话,把人捧得高高的,所谓巧言令色,能说会道常常怀着目的对于有用的人加以阿谀、拍马,从而达到个人的目的。众所周知,乾隆宠臣和珅就是由于会说话、会看颜色不断获得乾隆欢心,以至于靠着能说会道做到了文官所能做的最大级别。下面的一个小故事,颇能反应出和珅如何用花言巧语俘获乾隆心思。有一天,乾隆皇帝和一个大臣来到一个庙里,迎面是一个大肚子弥勒佛,乾隆便问和珅,弥勒佛为什么对着我笑啊。和珅说,这是“佛见佛笑”。乾隆听了很是高兴,当他往佛的侧面走几步之后,又回头一看,见弥勒佛正对着和珅笑呢,于是又问说:“弥勒佛为什么也对你笑呢?”和珅赶忙回答说:“他笑我今生不能成佛。”乾隆或许是戏问,和珅的回应也是戏答,却完整表现了和珅揣摩乾隆心思之透。
类似这样的故事很多,旨在说明,说好话、拍马屁能够获得一定的欢心,古往今来多少英明伟大的人物都往往被几句好听的话所迷惑,作为普通人更要有自知之明,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才好,如果谁故意夸了自己,则不妨当作一个笑话听听,笑过之后,更能保持一颗清澈的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