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很多教育界人士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十分符合新课标所说的“在教学中注重过程与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东西”的要求。因此,作者所在学校及周围很大范围内的学校对此学习方法十分青睐,纷纷效仿,评价颇高。
通过一年多来对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的教学实践,在此作者就《鲁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一节资源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就如何实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同行共勉。
一、紧扣课标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前提
教师组织课堂教学首先应体现在教案设计中。高中新课程改革一大特色是原则性的课标、多版本的教材,这给老师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同时也给老师带来选择的难度,需要教师付出更多创造性的劳动。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教师应该结合课标,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相关地理原理与规律,明确其所要达到的要求,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顺着学生的思路来设计教学,理清层次,使学生的学习始终是处于有序的状态。
以水资源的调配——南水北调为例,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课标包含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基本内容有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目的)、资源地及其原因、具体的资源调配方案(路线)、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有何有利或不利影响,那么,针对南水北调这一具体的资源调配案例而言,首先要确定调水的原因、水源地及其原因、调水方案、调水后对水源地和用水区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是学生要学习的基础知识,其次,南水北调这一案例蕴含了很多资源调配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即资源分布和社会经济分布不协调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原因、资源地要选择资源丰富、能持续稳定供应地区且地理位置靠近以减少投资、具体工程方案设计要充分考虑沿线有利及不利的自然环境,将工程难度降到最低,对一资源调配的影响从调入区、沿线区、调出区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方面评价其影响有利还是不利。在基础知识学习基础上,归纳总结这些原理及规律是学生进行层次学习及提高分析问题、迁移应用知识等学科能力所必须的,也是小组合作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根据教师的备课设计方案,应体现两部分主要内容,一是南水北调的基础知识,这部分是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完成,在课堂上展示自主学习效果,主要看其对课本资料的阅读是否认真,对基本知识归纳是否完整有序。二是通过南水北调总结的一般资源调配的知识内容和一些规律或原理,这部分是能力提升,是重点,是需要合作讨论的,在课堂完成的。但要特别强调学生在预习时要先思考,然后到课堂上交流研讨。此外,根据课标要求,还有必要追加其他资源调配工程案例,让学生应用南水北调中的一般规律及原理合作探究分析、巩固,以提升学生的分析、迁移能力。因此也要在学案、教案中有所体现。
二、合作探讨问题的有效设计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小组合作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心理学认为,思维通常与问题联系在一起,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好的问题往往是贴近生活、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教学围绕情景展开,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提出问题的有效性、提出问题的优劣,往往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
以水资源的调配——南水北调为例,对课本案例的基础知识部分,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做为学生的课前预习问题:我国为何要实施南水北调?从哪里调水呢?怎样把南方的水调到北方?调水后,对南北方及沿线地区各有何影响?在上课开始可以每个问题点击一组的学生进行自主展示,这样可以促使每位学生对课本最基础的内容掌握到位。然后,老师再提问一些问题进入深层次的学习,如:什么情况下需要对资源进行调配?如何选择资源调出地?具体如何实施呢?如何分析资源调配后的影响呢?在成功的、详细的了解了一个资源调配案例后,学生就会以此案例为模板,通过已知的其他案例,和组内人员交流,获得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当然最后,还需老师引领学生进行总结归纳,以强化规律和方法。
三、有效的课堂实施过程也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条件
好的教学设计也要在课堂上有效的实施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与很多同仁交流过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也深入课堂观摩过很多老师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发现许多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教师的备课工作都做得很好,但课堂实施却大打折扣,表现在课堂上学生不是沉默,自顾自的看书思考,不参与小组交流;就是看起来很热闹,但展示不出结果。结合本人的学习、实践及与同仁的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操作做好以下几方面:
首先,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是创造良好教学气氛的重要条件。它会消除学生紧张、害怕回答问题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学习主动。而严厉、冷漠、刻板的态度,会导致学生紧张。师生关系紧张,气氛冷淡,学生自然不愿意回答问题,也就不愿意思考了。所以,上课时提问要亲切,用目光饱含期望的鼓励学生,以缩短师生距离,让学生感到被尊重、被信任。提问时,多用试一试、试试看、试着回答、勇敢点等语言,让学生体会自己的信心和能力;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倾听、不打断、不插话,可以不时的点点头、并给予不错不错、可以等简短的评价激发他坚持回答下去。学生回答后,对回答对的要口头表扬,回答错的要捕捉闪光点,恰当的肯定、奖赏。这样良好的教学氛围就相当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使学生愿意说、敢说、不怕回答错。
其次,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探讨的时间。如果不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问题提出后,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思考,或出现思考障碍,或出现答案不一,此时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好时机。不可问题一抛出就小组合作。
第三,教师要巡导。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监控。教师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注意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提高课堂探究的有效性。
第四,即使后面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也要发挥教师的应变能力,来保证本次的小组合作学习取得实际的效果。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虽然,我们在具体的实施过程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与不足,但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就会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范水高级中学)
通过一年多来对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的教学实践,在此作者就《鲁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一节资源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就如何实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同行共勉。
一、紧扣课标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前提
教师组织课堂教学首先应体现在教案设计中。高中新课程改革一大特色是原则性的课标、多版本的教材,这给老师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同时也给老师带来选择的难度,需要教师付出更多创造性的劳动。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教师应该结合课标,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相关地理原理与规律,明确其所要达到的要求,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顺着学生的思路来设计教学,理清层次,使学生的学习始终是处于有序的状态。
以水资源的调配——南水北调为例,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课标包含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基本内容有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目的)、资源地及其原因、具体的资源调配方案(路线)、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有何有利或不利影响,那么,针对南水北调这一具体的资源调配案例而言,首先要确定调水的原因、水源地及其原因、调水方案、调水后对水源地和用水区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是学生要学习的基础知识,其次,南水北调这一案例蕴含了很多资源调配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即资源分布和社会经济分布不协调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原因、资源地要选择资源丰富、能持续稳定供应地区且地理位置靠近以减少投资、具体工程方案设计要充分考虑沿线有利及不利的自然环境,将工程难度降到最低,对一资源调配的影响从调入区、沿线区、调出区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方面评价其影响有利还是不利。在基础知识学习基础上,归纳总结这些原理及规律是学生进行层次学习及提高分析问题、迁移应用知识等学科能力所必须的,也是小组合作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根据教师的备课设计方案,应体现两部分主要内容,一是南水北调的基础知识,这部分是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完成,在课堂上展示自主学习效果,主要看其对课本资料的阅读是否认真,对基本知识归纳是否完整有序。二是通过南水北调总结的一般资源调配的知识内容和一些规律或原理,这部分是能力提升,是重点,是需要合作讨论的,在课堂完成的。但要特别强调学生在预习时要先思考,然后到课堂上交流研讨。此外,根据课标要求,还有必要追加其他资源调配工程案例,让学生应用南水北调中的一般规律及原理合作探究分析、巩固,以提升学生的分析、迁移能力。因此也要在学案、教案中有所体现。
二、合作探讨问题的有效设计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小组合作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心理学认为,思维通常与问题联系在一起,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好的问题往往是贴近生活、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教学围绕情景展开,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提出问题的有效性、提出问题的优劣,往往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
以水资源的调配——南水北调为例,对课本案例的基础知识部分,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做为学生的课前预习问题:我国为何要实施南水北调?从哪里调水呢?怎样把南方的水调到北方?调水后,对南北方及沿线地区各有何影响?在上课开始可以每个问题点击一组的学生进行自主展示,这样可以促使每位学生对课本最基础的内容掌握到位。然后,老师再提问一些问题进入深层次的学习,如:什么情况下需要对资源进行调配?如何选择资源调出地?具体如何实施呢?如何分析资源调配后的影响呢?在成功的、详细的了解了一个资源调配案例后,学生就会以此案例为模板,通过已知的其他案例,和组内人员交流,获得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当然最后,还需老师引领学生进行总结归纳,以强化规律和方法。
三、有效的课堂实施过程也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条件
好的教学设计也要在课堂上有效的实施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与很多同仁交流过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也深入课堂观摩过很多老师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发现许多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教师的备课工作都做得很好,但课堂实施却大打折扣,表现在课堂上学生不是沉默,自顾自的看书思考,不参与小组交流;就是看起来很热闹,但展示不出结果。结合本人的学习、实践及与同仁的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操作做好以下几方面:
首先,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是创造良好教学气氛的重要条件。它会消除学生紧张、害怕回答问题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学习主动。而严厉、冷漠、刻板的态度,会导致学生紧张。师生关系紧张,气氛冷淡,学生自然不愿意回答问题,也就不愿意思考了。所以,上课时提问要亲切,用目光饱含期望的鼓励学生,以缩短师生距离,让学生感到被尊重、被信任。提问时,多用试一试、试试看、试着回答、勇敢点等语言,让学生体会自己的信心和能力;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倾听、不打断、不插话,可以不时的点点头、并给予不错不错、可以等简短的评价激发他坚持回答下去。学生回答后,对回答对的要口头表扬,回答错的要捕捉闪光点,恰当的肯定、奖赏。这样良好的教学氛围就相当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使学生愿意说、敢说、不怕回答错。
其次,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探讨的时间。如果不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问题提出后,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思考,或出现思考障碍,或出现答案不一,此时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好时机。不可问题一抛出就小组合作。
第三,教师要巡导。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监控。教师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注意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提高课堂探究的有效性。
第四,即使后面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也要发挥教师的应变能力,来保证本次的小组合作学习取得实际的效果。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虽然,我们在具体的实施过程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与不足,但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就会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范水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