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无庸置疑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但是,语文又是文化的载体,人学习、掌握语文的过程就是人掌握文化的过程,就是人成为社会的人、全面发展的人的过程。人是一个整体,人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及文化素养及其整体素质之间,是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离开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文化素养的提高,孤立地谈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不合乎语文学习的规律、不可能收到预期效果的。语文教学愈来愈趋向于“综合”。就作文教学而言,所谓趋向于“综合”就是不再把作文训练看成是单纯的写作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把作文训练与写作兴趣、生活观察、逻辑思维、想象等认知能力、审美能力的训练有机集合起来,与学生的整个生活实践集合起来。这才是中学语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必由之路。
一、激发兴趣,培养情感
目前我们都在提倡素质教育,语文素质分为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而语文能力的培养,重在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这些能力的综合反映,在语文教学中即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
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丰富多彩的文学画廊,异彩纷呈的人物世界,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面较窄,而课外阅读所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事物展现在眼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解开心中的疑团,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不断探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又反过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就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作文情感。
二、观察生活,打好基础
2.1 注意平时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源泉,就象罗丹所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只有生活丰富多彩,热爱生活的人,他的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2.2 留心观察,善于捕捉事物特征。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一棵树的叶子,看上去是大体相同的,但仔细一看,每片叶子都有不同。有共性,也有个性,有相同的方面,也有相异的方面。”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使他们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善于找出同类事物千差万别的个性和特征。
2.3 注重阅读,丰富间接生活积累。生活的直接积累对写作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但人的精力和经验总是有限的,而且往往受着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任何生活都直接参与、直接体验。因此,要培养学生善于阅读的好习惯,因为大量的知识要从书本中来获得。同时,使学生养成写阅读笔记的学习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要大量阅读,善于积累,同样可以从中获得对生活的丰富感受,提高生活的认识。
三、分析题意,提炼素材
没有材料或材料不足,自然写不好文章。但有了材料如果不精心选材或选材不当,仍然也写不出好文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能力。
3.1 审明题意,选取材料。材料是为主题服务的,因此,在选择材料前,必须要明确文章的体裁及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我们有些学生往往不舍得割舍材料,有用没用一起上,这样就会造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结果。所以,在写作文章时,首先要明确主题。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注意分析课文题目,培养审题技能以外,还可采用一些具体方法,培养学生概括、提炼的能力。如,让学生把自己作文的中心思想浓缩为一句简短的文字,即提炼出“主题句”。采用这种浓缩法,对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的技能,是十分有益的。其次,要选取典型材料,即那些反映事物本质、有代表性有说服力的材料。同时,还应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3.2 立意要深刻,创意要新颖。无论何种体裁的文章,都需要通过材料烘托主题。因此,看一篇文章是否成功,首先就要看作者是否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对生活是否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地,即立意要深刻。其次,在立意深刻的基础上,还要看作者的创意是否新颖,即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见解,所抒发的感受,不落俗套,否则人云亦云,则没有新意。因此,在写作训练中,应拓宽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文章中体现自己的独特性,这样就会抓住读者,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要做到创意新颖,关键是写作的角度要新。因为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人物千姿百态,即使是同一生活现象,同一人物或同一景物,只要是观察者的角度不同,就会表现出不同的侧面。因此,角度新也就是立意要新,观点要新,构思要新。
四、注重表达,培养能力
作文能力应包括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两方面的能力。认识生活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分析能力,而反映生活则需要准确的表达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4.1 课堂上进行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体现,首先表现在是否有敏捷的思维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是不能忽视的。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讲提纲,可让学生口述自己作文的提纲大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构思能力,而且可以了解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再如,可采用讲故事、谈感想等方法培养学生不仅言而“有物”,还要言而“有序”。否则七嘴八舌,前后无序,虽训练了说的能力,却不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就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或辩论,这样可以锻炼学生“言之成理”、“出口成章”的本领。
4.2 采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书面写作能力。写作训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哪种方法,目的都是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它包括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因此,我们应首先让学生养成写日记和记笔记的好习惯,这样有益于学生积累作文的素材,有效地解决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写真事、说实话的好文风,以及快速准确的文字表达能力。因此,它一向是中学语文教师作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
其次,可进行模仿性写作练习。因为我们的课文就是很好的范文,在学习了文章的写作技法、特点后,可以让学生模仿范文自行命题。如,学习了抒情散文《白杨礼赞》可让学生模仿其笔法,写一些抒情性文章《烛火赞》、《粉笔赞》、《雪》等等。如学习了说明文《景泰蓝的制作》,可以让学生模仿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介绍一下自己的小制作、小发明或对某一事物进行观察后,写成说明文。像这样类型的写作训练,既结合了教材、范文,又可跳出教材范文的框框,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对所学的文体能做到较好的掌握和训练。
再者,教师可收集一些材料、漫画、哲理故事等,让学生根据所给的内容进行写作,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又能挖掘出学生的思想深度和认识程度,既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又开发了他们的智力。
语言教学中能力的培养,重在写作能力的培养。因为对学生作文能力的考核,实际上是对其思想认识水平、知识水平、能力与智力的综合性考核,这种考核能在一定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出学生实际的语文水平。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一、激发兴趣,培养情感
目前我们都在提倡素质教育,语文素质分为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而语文能力的培养,重在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这些能力的综合反映,在语文教学中即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
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丰富多彩的文学画廊,异彩纷呈的人物世界,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面较窄,而课外阅读所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事物展现在眼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解开心中的疑团,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不断探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又反过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就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作文情感。
二、观察生活,打好基础
2.1 注意平时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源泉,就象罗丹所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只有生活丰富多彩,热爱生活的人,他的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2.2 留心观察,善于捕捉事物特征。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一棵树的叶子,看上去是大体相同的,但仔细一看,每片叶子都有不同。有共性,也有个性,有相同的方面,也有相异的方面。”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使他们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善于找出同类事物千差万别的个性和特征。
2.3 注重阅读,丰富间接生活积累。生活的直接积累对写作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但人的精力和经验总是有限的,而且往往受着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任何生活都直接参与、直接体验。因此,要培养学生善于阅读的好习惯,因为大量的知识要从书本中来获得。同时,使学生养成写阅读笔记的学习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要大量阅读,善于积累,同样可以从中获得对生活的丰富感受,提高生活的认识。
三、分析题意,提炼素材
没有材料或材料不足,自然写不好文章。但有了材料如果不精心选材或选材不当,仍然也写不出好文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能力。
3.1 审明题意,选取材料。材料是为主题服务的,因此,在选择材料前,必须要明确文章的体裁及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我们有些学生往往不舍得割舍材料,有用没用一起上,这样就会造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结果。所以,在写作文章时,首先要明确主题。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注意分析课文题目,培养审题技能以外,还可采用一些具体方法,培养学生概括、提炼的能力。如,让学生把自己作文的中心思想浓缩为一句简短的文字,即提炼出“主题句”。采用这种浓缩法,对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的技能,是十分有益的。其次,要选取典型材料,即那些反映事物本质、有代表性有说服力的材料。同时,还应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3.2 立意要深刻,创意要新颖。无论何种体裁的文章,都需要通过材料烘托主题。因此,看一篇文章是否成功,首先就要看作者是否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对生活是否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地,即立意要深刻。其次,在立意深刻的基础上,还要看作者的创意是否新颖,即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见解,所抒发的感受,不落俗套,否则人云亦云,则没有新意。因此,在写作训练中,应拓宽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文章中体现自己的独特性,这样就会抓住读者,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要做到创意新颖,关键是写作的角度要新。因为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人物千姿百态,即使是同一生活现象,同一人物或同一景物,只要是观察者的角度不同,就会表现出不同的侧面。因此,角度新也就是立意要新,观点要新,构思要新。
四、注重表达,培养能力
作文能力应包括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两方面的能力。认识生活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分析能力,而反映生活则需要准确的表达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4.1 课堂上进行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体现,首先表现在是否有敏捷的思维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是不能忽视的。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讲提纲,可让学生口述自己作文的提纲大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构思能力,而且可以了解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再如,可采用讲故事、谈感想等方法培养学生不仅言而“有物”,还要言而“有序”。否则七嘴八舌,前后无序,虽训练了说的能力,却不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就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或辩论,这样可以锻炼学生“言之成理”、“出口成章”的本领。
4.2 采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书面写作能力。写作训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哪种方法,目的都是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它包括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因此,我们应首先让学生养成写日记和记笔记的好习惯,这样有益于学生积累作文的素材,有效地解决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写真事、说实话的好文风,以及快速准确的文字表达能力。因此,它一向是中学语文教师作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
其次,可进行模仿性写作练习。因为我们的课文就是很好的范文,在学习了文章的写作技法、特点后,可以让学生模仿范文自行命题。如,学习了抒情散文《白杨礼赞》可让学生模仿其笔法,写一些抒情性文章《烛火赞》、《粉笔赞》、《雪》等等。如学习了说明文《景泰蓝的制作》,可以让学生模仿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介绍一下自己的小制作、小发明或对某一事物进行观察后,写成说明文。像这样类型的写作训练,既结合了教材、范文,又可跳出教材范文的框框,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对所学的文体能做到较好的掌握和训练。
再者,教师可收集一些材料、漫画、哲理故事等,让学生根据所给的内容进行写作,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又能挖掘出学生的思想深度和认识程度,既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又开发了他们的智力。
语言教学中能力的培养,重在写作能力的培养。因为对学生作文能力的考核,实际上是对其思想认识水平、知识水平、能力与智力的综合性考核,这种考核能在一定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出学生实际的语文水平。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