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中青年冠心病猝死的原因及特点,以便进一步提高预防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内科2001年3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28例青壮年冠心病猝死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青年猝死发生前多有诱因、先兆,以急性广泛性前壁心梗、心律失常为主。结论:加强相关医学常识的普及宣传,完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是预防冠心病猝死基础,正确识别猝死先兆、加强监护、及时干预治疗以减少猝死发生率。
关键词青壮年;冠心病;猝死;预防
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作节凑的加快和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青壮年人作为社会、家庭的中坚力量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体质、心理、免疫、内分泌功能日趋下降。临床监测表明,近年来青壮年心血管疾病导致猝死的比例逐年增高[1],故青壮年猝死问题在医学界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就我院内科2001年3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28例中青年冠心病猝死病例进行分析,探讨青壮年冠心病猝死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预防及抢救水平。
1临床资料
1.1 基本定义与诊断标准
所谓猝死是指未能预期的、非创伤性的、非自杀性的突然死亡。根据WHO的规定,从症状体征出现后6~24h内死亡者为猝死(sudden death)[2],也有把1~24h内死亡者归类为猝死的。本组以从症状体征出现后1~24h内死亡作为猝死诊断标准。
1.2一般资料
28例中青年冠心病猝死病例中,男性21例,女性7例,男女比例为3:1,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47岁,平均年龄36岁。
1.3 发病与猝死时间
白天发病11例,其中上午发病8例,下午发病3例,夜间发病17例。发病后2h内死亡者6例,占本组21.4%;发病后2~6h内死亡者14例,占本组50%;发病后6~24h内死亡者8例,占本组28.6%。
1.4既往病史
28例病例中,冠心病史9例,高血压病史13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1例,慢支病史2例,糖尿病史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猝死前1~2周有感冒不适症状2例,猝死前有急性胃肠炎症状2例,猝死发生前有过度疲劳史4例。
1.5猝死前心电图表现
急性广泛性前壁心梗4例,急性下壁心梗2例,急性前间壁心梗2例,陈旧性前间壁心梗2例,急性前侧壁心梗1例,急性下间壁心梗1例,房性早搏8例次,房颤6例次,频发性室性早搏3例次,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次,束支传导阻滞2例次。
1.6并发症
本组28例中,每例均并发心律失常,其中有13例并发了一种以上心律失常。此外,尚有7例并发了心衰,3例休克。
2讨论
2.1青壮年冠心病猝死的特点
本组多数患者在发病前并无特异症状,甚至常规体检亦无异常,常被认为是“健康人”,而发病起来都比较突然、凶悍。从本组调查情况看,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往往是青壮年冠心病猝死的重要诱因。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凑的加快、工作压力加重,过度劳累和紧张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痉挛,心肌急性缺氧,造成局部电生理紊乱,引起暂时性的严重心律失常,从而发生猝死或出现急性广泛性心肌梗死而猝死。从临床观察看,青壮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前往往无心绞痛史,心电图检查多呈正常,运动试验也多属阴性,而且急性心肌梗死多有明显促发因素或诱因,如劳累、紧张、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酗酒等,这些促发因素常引起冠状动脉持续性痉挛或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出血或急性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而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2.2 青壮年冠心病病例猝死分析
理论上认为,导致冠心病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痉挛、血栓等,造成心肌急性缺血缺氧,引起细胞外钾离子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导致细胞静息膜电位下降、不应期、兴奋期及传导性发生明显变化等局部电生理紊乱,从而引起暂时性的严重心律失常,包括室速和室颤[3]。另外,心室排血量骤减如肺栓塞、心房粘液瘤等,急性左心衰,心脏破裂,以及由于神经反射导致的神经源性心脏骤停亦是猝死的重要原因。本组资料显示,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心衰、休克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心律失常,而且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2.3青壮年冠心病猝死的救治与预防
本组资料显示,28例中心电图表现有心梗的12例,以急性广泛性前壁心梗为多见。心律失常累计32例次,以室早为多见,房早次之。每例病人均有心律失常发生,部分病例还发生了多种心律失常。可见,控制心律失常应作为临床救治青壮年冠心病猝死的关键。一旦出现心律失常,必须加强监护并送入CCU病房,监测心电变化,尽快改善心肌缺血,并纠正心肌代谢异常,对缺血同时合并复杂性心律失常尽早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有房室传导阻滞者尽快安装人工起搏器等及时干预治疗。
对于青壮年冠心病猝死的预防,主要还是加大宣传力度,对高危人群加强预防指导。如今心血管病呈年轻化趋势,除遗传因素外,还与中青年人工作压力过大、生活方式不良等高危因素有关。因此,应大力提倡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酗酒,注意休息,适当锻炼,识别发生猝死的高危信号,身边随时准备好急救药物。同时,应该熟悉和关注冠心病猝死前的先兆现象,如胸闷、心前区疼痛、极度乏力等,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就医,以博取抢救时机,挽救生命。
参考文献
[1] 成建定、陈玉川、竟花兰 等.青壮年猝死综合征的若干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2.29(6):241.
[2] 郭林琨.华北区心血管急症及猝死专题座谈会综合报道[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2.10(4):36.
[3] 郭继鸿.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经验[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6.(2):73.
关键词青壮年;冠心病;猝死;预防
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作节凑的加快和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青壮年人作为社会、家庭的中坚力量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体质、心理、免疫、内分泌功能日趋下降。临床监测表明,近年来青壮年心血管疾病导致猝死的比例逐年增高[1],故青壮年猝死问题在医学界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就我院内科2001年3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28例中青年冠心病猝死病例进行分析,探讨青壮年冠心病猝死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预防及抢救水平。
1临床资料
1.1 基本定义与诊断标准
所谓猝死是指未能预期的、非创伤性的、非自杀性的突然死亡。根据WHO的规定,从症状体征出现后6~24h内死亡者为猝死(sudden death)[2],也有把1~24h内死亡者归类为猝死的。本组以从症状体征出现后1~24h内死亡作为猝死诊断标准。
1.2一般资料
28例中青年冠心病猝死病例中,男性21例,女性7例,男女比例为3:1,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47岁,平均年龄36岁。
1.3 发病与猝死时间
白天发病11例,其中上午发病8例,下午发病3例,夜间发病17例。发病后2h内死亡者6例,占本组21.4%;发病后2~6h内死亡者14例,占本组50%;发病后6~24h内死亡者8例,占本组28.6%。
1.4既往病史
28例病例中,冠心病史9例,高血压病史13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1例,慢支病史2例,糖尿病史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猝死前1~2周有感冒不适症状2例,猝死前有急性胃肠炎症状2例,猝死发生前有过度疲劳史4例。
1.5猝死前心电图表现
急性广泛性前壁心梗4例,急性下壁心梗2例,急性前间壁心梗2例,陈旧性前间壁心梗2例,急性前侧壁心梗1例,急性下间壁心梗1例,房性早搏8例次,房颤6例次,频发性室性早搏3例次,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次,束支传导阻滞2例次。
1.6并发症
本组28例中,每例均并发心律失常,其中有13例并发了一种以上心律失常。此外,尚有7例并发了心衰,3例休克。
2讨论
2.1青壮年冠心病猝死的特点
本组多数患者在发病前并无特异症状,甚至常规体检亦无异常,常被认为是“健康人”,而发病起来都比较突然、凶悍。从本组调查情况看,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往往是青壮年冠心病猝死的重要诱因。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凑的加快、工作压力加重,过度劳累和紧张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痉挛,心肌急性缺氧,造成局部电生理紊乱,引起暂时性的严重心律失常,从而发生猝死或出现急性广泛性心肌梗死而猝死。从临床观察看,青壮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前往往无心绞痛史,心电图检查多呈正常,运动试验也多属阴性,而且急性心肌梗死多有明显促发因素或诱因,如劳累、紧张、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酗酒等,这些促发因素常引起冠状动脉持续性痉挛或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出血或急性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而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2.2 青壮年冠心病病例猝死分析
理论上认为,导致冠心病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痉挛、血栓等,造成心肌急性缺血缺氧,引起细胞外钾离子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导致细胞静息膜电位下降、不应期、兴奋期及传导性发生明显变化等局部电生理紊乱,从而引起暂时性的严重心律失常,包括室速和室颤[3]。另外,心室排血量骤减如肺栓塞、心房粘液瘤等,急性左心衰,心脏破裂,以及由于神经反射导致的神经源性心脏骤停亦是猝死的重要原因。本组资料显示,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心衰、休克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心律失常,而且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2.3青壮年冠心病猝死的救治与预防
本组资料显示,28例中心电图表现有心梗的12例,以急性广泛性前壁心梗为多见。心律失常累计32例次,以室早为多见,房早次之。每例病人均有心律失常发生,部分病例还发生了多种心律失常。可见,控制心律失常应作为临床救治青壮年冠心病猝死的关键。一旦出现心律失常,必须加强监护并送入CCU病房,监测心电变化,尽快改善心肌缺血,并纠正心肌代谢异常,对缺血同时合并复杂性心律失常尽早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有房室传导阻滞者尽快安装人工起搏器等及时干预治疗。
对于青壮年冠心病猝死的预防,主要还是加大宣传力度,对高危人群加强预防指导。如今心血管病呈年轻化趋势,除遗传因素外,还与中青年人工作压力过大、生活方式不良等高危因素有关。因此,应大力提倡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酗酒,注意休息,适当锻炼,识别发生猝死的高危信号,身边随时准备好急救药物。同时,应该熟悉和关注冠心病猝死前的先兆现象,如胸闷、心前区疼痛、极度乏力等,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就医,以博取抢救时机,挽救生命。
参考文献
[1] 成建定、陈玉川、竟花兰 等.青壮年猝死综合征的若干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2.29(6):241.
[2] 郭林琨.华北区心血管急症及猝死专题座谈会综合报道[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2.10(4):36.
[3] 郭继鸿.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经验[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6.(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