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本真教育,共谋学校发展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53670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  波
  哈尔滨市公园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黑龙江省劳动模范、优秀中青年专家、三八红旗手、模范教师,享受省政府津贴专家,哈尔滨市劳动模范、模范教师、优秀教师,中国教育学会理事。
  哈尔滨市教育局、教育研究院在全国率先实施校长发展共同体项目,推动了区域教育向更高层次均衡迈进,实现了学校间的资源共享、校长间的协同互助。作为“杨波校长发展共同体”的领衔专家,我与来自阿城舍利中心小学、道外区民主小学、双城万隆中心校、木兰东兴镇中心校、五常牛家满族镇中心校、依兰达连河镇中心小学、宾县糖坊中心小学、通河第三小学、道外区永源中心小学、延寿县延寿镇东风小学的十名校长共同组成共同体,我们协同共融、群策群力,共谋学校新发展。
  兼容并蓄,科学运作。共同体成立之初,我带领共同体成员齐聚公园小学,共商共议协同发展。虽然十一所学校地域不同、校情不同、文化不同,但校长们有共同的教育情怀与迫切的发展愿望。在共同目标的推动下,我们形成了共同体发展愿景:践行本真教育,谋求多维联动,让共同体成为共同学习的研修平台、办学思想升华的孵化器、学校发展的助推器、办学经验辐射的传播站,以“求学论道、享受教育、追求卓越”为宗旨,共研管理方略的优化、办学品质的提升。
  集聚资源,互联互动。在共同体工作推进中,我们逐渐形成了“一、三三、十”的发展策略。
  “一”,即以公园小学为一个圆点,带动成员学校共同发展。共同体每月一活动,月月有主题。如在去年9月的主题活动中,公园小学追求本真教育的办学目标与办学方法深深触动了共同体成员;我在学校“打造‘根’的文化、推进‘细’的教育、做足‘实’的工作”的教育分享,影响了共同体成员。
  “三三”,即通过实地踏查、问题研究、研学交流的三条路径,进行“校园文化創建与办学理念融合、课堂教学与核心素养落实、学校特色与立德树人策略”的三大问题研究,形成“开放、共享、深研”三个意识,以独特的视角透视教育,以睿智的思维探寻教育的本真。通河第三小学王伟达校长,结合校情开展阳光体育、足球特色课程,带动了学校全面发展和品牌建设;道外区永源中心小学王岩石校长带领学校开展冰雪文化、冰雪民俗运动和农村少年宫课程,促进学科素养落实……
  “十”即解剖十所学校,寻找问题突破创新。共同体成员在领衔专家的带领下,深入一所学校,解剖一所学校,剖析问题,毫不保留,促使了共同体更具凝聚力与战斗力。
  踏石留印,引领辐射。在领衔专家的带领下,共同体确定了以“课堂教学促思维发展,落实核心素养”的课题研究,提升科研能力;以阅读提升为目标,阅读教育教学管理类图书,开展阅读交流活动,提升理论研修水平;以网络平台为载体,互动交流,实现思想的碰撞。共同体学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实现了区域引领辐射作用。公园小学陆续接待了一批批访学、考察的校长,通河第三小学带动了其所属农村小学的发展,永源小学召开的现场会起到了区域示范引领作用……
  校长发展共同体为学校的管理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为学校个性发展和品牌建设带来新思路。
  责任编辑:姜乃强
其他文献
相信你一定听过这样一个问题:一列电车飞驰而来,前方轨道不知为何绑着五个人。你唯一的选择是按下眼前的开关,让电车驶上另一条铁轨,但这条铁轨上也绑着一个同样无辜的人。你是否要按下这个开关呢?这就是著名的轨道电车困境。以它为原型,还产生了许多相似的问题:一列电车飞驰而来,还是那条铁轨,还是那五个莫名其妙被绑在铁轨上的人,但现在你站在轨道上方的天桥上,眼前没有改变铁轨方向的开关,但这次你身边站了一个陌生人
疫情引发了人们对于生命的思考和体悟,是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良好契机。生命教育应该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让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健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上好健康教育这堂“必修课”,让孩子们的头脑和身心受益终生。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善竑:引导中小学生尊重生命,追求健康生活的价值观  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
利用本策可控因素和旅游消费偏好规律.从不同客源国群来看,作为洲内客源市场的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国游客深受东方文化影响,旅游消费行为在很多方面表现出很强的相似性,与接
江西山区丘陵居多,农户以家庭个体经营为主。同时,受土地管属权的不同,农作时间、栽种品种等等的影响,推广使用大中型机械就存在不小难度。而小型农机具不受作业地块的影响,加上购
专家老师:  您好。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和活动中,卡通贴纸、积分换物是用来奖励孩子的主要方式,使用之初效果立竿见影。然而,多次使用后,孩子逐渐对奖励不再那么热衷,或者对奖品本身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得不到奖励的幼儿还会表现出一定的嫉妒、不自信、失落。奖励反而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全面成长,这种情况令作为教师的我们十分担忧。奖励一定要是贴纸吗?在使用奖励手段、频率方面有何需要注意之处呢?对于没能达到奖励标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