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客运专线无碴轨道路基工程与站后工程的各类接口,探讨了施工时的技术要点及可采取的控制措施,确保接口工程施工质量,以满足站后工程相关设备的安装要求和系统保护接地的需要。
关键词: 接口 综合接地 过轨管道
中图分类号:P135 文献标识码:A
路基接口工程作为站前工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涉及专业多,交叉施工难度大,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与站后四电集成等构成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客运专线路基施工,应确保不因各种接口的施工而损坏或危及路基的稳固与安全。路基接口施工管理是站前工程与站后工程顺利交接的重要部分,在路基接口工程实施过程中,需明确有关设计标准,掌握施工技术与要点,规范接口作业,科学有序的全过程控制好接口质量,系统、完整地实现站前站后无缝衔接。
1、路基工程接口相关专业及主要内容
站前站后接口工程是一项多方参与、多专业协调的系统工程。与路基接口有关的专业主要有:通信、信号、电力、接触网、环境工程等。按照土建施工顺序,路基预留接口主要包括:综合接地、接触网支柱及拉线基础、线路预埋横向过轨管及电缆井、信号、电力电缆槽及手孔等。
各类接口工程应与路基主体工程同步施工,在铺轨以前全部完成。接口施工大部分属于隐蔽工程,如果现场施工不当,将带来质量隐患,同时影响到站后四电施工的顺利进行。返工处理势必会影响到路基工程的外观质量、长期稳定性和耐久性,因此必须在施工时高度重视,严格控制,确保质量。
2.综合接地系统
2.1技术要求
综合接地系统沿线路两侧分别敷设贯通地线,并充分利用沿线桥梁、隧道、路基地段构筑物设施内的接地装置作为贯通地线的接极,形成等电位综合接地平台。路基地段接地极利用接触网支柱基础作为自然接地体。
路基地段综合接地系统中贯通地线、分支引接线的埋设应与路基工程同步实施。路基综合接地线埋设位置:路基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外侧内壁正下方基床底层内,埋深距轨顶面1.805m,距每侧线路中线4.2m,两侧各设一根。在敷设贯通地线时,在接触网支柱基础处预留分支引接线,一端与贯通地线C型压接,另一端与接触网支柱基础上预留的接地端子栓接,同时各种接地可通过该引接线就近接入贯通地线电缆。
长度超过1000m的路基地段,每间隔500m左右将上下行贯通地线横向连接一次,长度为500~1000m的路基地段,在中间将上下行贯通地线横向连接一次。横向连接线的材质、规格及埋设深度、工序与工艺应与贯通地线相同,横向连接与贯通地线同步埋设。
2. 2施工要点
2. 2.1贯通综合接地线埋设于信号电缆槽的正下方,施工时要注意避开接触网支柱基础位置。
2. 2.2 综合接地贯通地线可采取预埋或切割开槽方式。在基床底层填筑压实至倒数第二层时,采取压痕方式预埋贯通地线;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压实、采用机械切割后,安装电缆槽之前,在基床底层项面切割开槽(宽度0.2m),敷设贯通地线。
2. 2.3 敷设贯通地线的同时,在相关接地需求的里程位置引出引接线和引接端子,槽内回填相同填料并人工夯实。回填时加强防护,尤其是对分支电缆的保护,并保证不损坏、不危及路基的稳固与安全。
2. 2.4贯通地线的引接线须与贯通地线同材质、同截面。分支接引线应当预留足够长度与接触网接地系统连接,C型压接稳固,引出的路基型接地端子应采取明显的标示及防护措施。
2. 2.5 施作过程中按要求进行贯通性和电阻测试。综合接地电缆埋设后,进行接地电阻测设,确保综合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Ω。电阻测试按500m检测一点。在达到接地电阻要求、并完成地线分支引出后,及时覆盖中粗砂。
2. 2.6 接续保护操作要点:引接线及横向连接线与路基综合贯通地线接头采用环氧树脂冷浇注剂或采用自紧防腐胶带缠裹进行防腐处理。
2. 2.7 路基与桥梁、隧道过渡段贯通地线连时,在邻近过渡段的路基通信信号电缆槽侧壁处预留接地端子,并预埋分支引接线将接地端子与贯通地线连接。桥隧地段的贯通地线沿通信信号电缆槽敷设至路基段,采用 L 形连接器将贯通地线与路基段通信信号电缆槽预留接地端子连接。
3接触网支柱及拉线基础
3. 1技术要求
接触网立柱位于电缆槽内侧,立柱基础中心距线路中心有砟区段为3.25m、无砟区段为3.15m,立柱基础宽度70cm。接触网基础施工要求严格,预埋螺栓、槽道精度高。基础预埋件误差要求如下:
序号 项目 误差要求
1 螺栓组中心距线路中心线的距离 +50mm/-0mm
2 螺栓组中心顺线路方向偏移 ±50mm
3 基础预埋件应牢固可靠,螺栓外露长度及螺纹长度 +10mm/-0mm
4 螺栓相邻间距 ±1mm
5 螺栓对角线间距 ±1.5mm
6 预埋钢板应与基础面齐平或略高 +5mm/-0mm
7 预埋钢板中部预留孔中混凝土略高于预埋钢板顶面 +5mm/-0mm
8 预埋钢板应水平,高低偏差 <5mm
9 螺栓应垂直于水平面,每个螺栓的中心偏差在顶端偏移 <1mm
10 靠近线路侧螺栓连线的法线应垂直线路中心线,一组螺栓的整体扭转 ±1.5°
11 基础面至轨面距离(以内轨为标准);基础面高出路基面距离;基础平台尺寸;预埋钢板尺寸 ±5mm
12 基础断面尺寸;钢筋保护层厚度 +20mm/-0mm
路基段正线接触网拉线基础一般设置在距下锚支柱基础7m处。支柱基础面标高为线路内轨面标高下450mm,轨道侧预留接地端子为支柱基础面下100mm处,电缆槽侧支柱基础面下550mm处预留接地端子。
3.2施工要点
3. 2.1接触网基础应先于通信、信号电缆槽施工。施工接触网基础时,应根据接触网基础的型号预埋对应类型的接触网基础螺栓。螺栓的固定采用钢筋定位加固。对施工完成的接触网支柱基础螺栓要进行防锈处理,并采取设置警示标识牌等措施防止后续施工对接触网基础螺栓的撞伤。
3. 2.2接触网基础施工时,可能与铺设于基床底层内的两布一膜土工布或土工格栅发生干扰,施工开挖至靠近土工材料时,应采用人工切割,避免对领近的土工膜产生撕扯,拉伸等破坏。
3. 2.3测量定位:按接口预留工程设计里程,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放样,精确定出接触网基础中心十字线。
3. 2.4桩基施工。根据路基填料和基地地质条件,选用螺旋钻机或人工挖孔。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是无水条件成孔,人工清底,确保孔底无虚碴。成孔后,检查孔深、垂直度及断面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验收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3. 2.5下锚螺栓预埋及定位:客运专线(高速铁路)的接触网基础螺栓间距要求十分严格,达到1mm,人工控制比较困难。其操作要点为:按接触网基础类型预埋下锚螺栓,螺栓用螺栓定位板进行准确定位,确保混凝土捣固时螺栓不移位,定位板用槽钢制作,上面设两排螺栓定位孔,孔间距严格按H型支柱基础螺栓间距尺寸设定,定位板固定在钢模板上,通过调节定位板位置及标高使地脚螺栓按设计要求精确定位。螺栓下部按设计要求用三道Φ16的钢筋环箍定位。螺栓与钢筋环箍采用焊接连接。
澆筑过程中,若不将基础螺栓准确定位或在浇筑过程中定位钢板发生偏移,而未进行校验,浇筑完成的预留接触网基础可能发生整体偏移、螺栓弯曲以及螺栓间距过大等情况。
3.2.6 接地端子采用双面焊接,焊接长度不小于100mm;采用单面焊接,焊接长度不小于200mm。接地端子表面与混凝土面平齐,接地端子表面进行封堵,防止水泥砂浆等进入端子内。
3. 2.7 接地端子在预埋完成后,要对接地端子的螺栓孔采取塑料帽封堵和透明胶带缠绕保护,以防止在施工过程中水泥浆等异物进入或异物碰撞损坏。基础上外露的螺栓采取内涂黄油,外用黄胶带缠裹措施进行保护。
3. 2.8对接触网基础螺栓进行预制加工时,要用游标卡尺对螺栓直径和长度进行严格逐根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严禁使用。当螺栓长度出现不一致,使用前进行比选,保证同一接触网基础上选用长度一致的螺栓。
3. 2.9 接触网支柱和拉线基础预埋的主要问题:基础限界不满足规范要求、基础面标高达不到设计要求;基础螺栓变形、锈蚀、不垂直,螺栓间距超标、螺栓外露长度不够;螺栓未涂油、未做包扎防护;拉线基础打错方向。
客运专线的接触网土建接口工程施工,在保证全面技术交底的条件下,只有全面掌握施工标准,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施工工艺流程,才能达到接口预留施工的质量要求,保证接触网相关设备的安装精度。
4 线路预埋横向过轨管及电缆井、信号、电力电缆槽及手孔等
4.1技术要求
4.1.1电力电缆过轨从路基基底过轨,采用直径15cm的镀锌钢管,镀锌钢管两端与电缆井相连,电缆井采用现浇C25钢筋混凝土,内净尺寸:长×宽×高一般为2.3m×1.5m×1.4m。
4.1.2从路基中过轨的通信、信号电缆采用镀锌钢管防护,过轨镀锌钢管外径不大于11cm,过轨管道的顶面距轨面997mm。过轨管道与路基两侧手孔相连。通信、信号手孔一般采用现浇C25钢筋混凝土,内净尺寸:长×宽×高一般为1.0m×1.0m×0.9m。
4.1.3 有横向过轨需求的电缆包括通信、信号、电力、接地电缆及接触网PW线,在路堤基底或路基基床通过开槽或预埋穿管敷设实现过轨目的。过轨钢管及手孔的设置位置必须避开线间集水井、接触网立柱基础及其下锚基础的设置位置。为避免电磁干扰,在同一里程位置强电电缆(电力及接触网PW线)与弱电电缆(通信、信号和接地电缆)原则上不能同时过轨或共沟(槽)埋设,间距至少不小于1.Om。
4.1.4 所有区间公路跨铁路路基处,均设置2根过轨钢管(φ100 mm、管壁厚度不小于3mm),以解决视频监控通道线路过轨。
4.1.5 过轨钢管采用热镀锌钢管。所有过轨管道预埋时,管内应预留两根φ2.0mm镀锌铁线,以便后续电缆铺设;同时两端穿入电缆槽或手孔(电缆井),管内无异物,过轨钢管无变形,管口应暂时封堵完好。
4.1.6在路桥、路隧过渡段,均须设置电缆井,贯通地线引入后与电缆槽内的贯通地线相连。
4.1.7路基电缆槽采用通信信号共槽、电力分槽形式,均设置于路肩上。电缆槽过渡,路基电缆槽与桥梁、隧道电缆槽采用现浇一定长度的混凝土槽在平面及纵断面上线性顺接,如需拐角不能大于120°,区间路基与车站路基电缆槽采用电缆井连接。
4.2 施工要点
路基过轨管线在AB组填料填筑2~3层或级配碎石填筑完成后,采用人工或小型挖掘机反开挖的方法,将过轨管线准确埋设于设计位置,再回填AB组料或级配碎石,并采用小型打夯设备分层夯实,压实指标与本体填料一致,且不得在雨天施工。
修筑于路基上的连通管道与路基同步施工,根据各连通管道设计的埋设高程,在基床表层(底层)填筑压实到高于钢管顶部高度后,用小型轮胎式挖掘机在基床内挖出槽道,槽宽与槽长满足安放管道的要求。安放前采用打夯机对槽底土进行夯实且平整,经检测满足压实标准后,安放管道,回填与路基相同的A、B组填料,采用打夯机夯实并经检测满足路基相应部位的压实标准,必要时回填料中可掺入5%的水泥。安放管道时应将管道固定,以便与手孔或集水井对接。施工完后在过轨钢管两端用麻布进行堵塞封口,防止杂物进入管内。
电力电缆过轨从路基基底過轨,在路基填筑前预埋,当路基基底有复合地基加固桩时,施工时不得破坏复合地基加固桩。
每处预埋管道的开挖到完成回填碾压,以及每段接地电缆的埋设到完成回填碾压,均应尽量在一个工作日内施工完成。要避免雨天施工,以防雨水浸泡,确保路基的填筑强度不变。
5 结语
路基地段的接口大部分是隐蔽工程,预留接口施工应遵循“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检查复核”的原则,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尽可能避免在施做之后处理。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管理上从严要求,技术上讲求精度,并不断健全管理体系,落实施工责任,接口工程质量才能得到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 王兴利. 武广客运专线四电接口工程技术管理[J].铁道标准设计,2009,(07)
[2] 张家旭. 客运专线接触网土建接口工程分析[J].山西建筑,2009,(05)
[3] 孙登攀. 高铁四电集成系统接口管理常见问题分析[J].山西建筑,2012,(02)
关键词: 接口 综合接地 过轨管道
中图分类号:P135 文献标识码:A
路基接口工程作为站前工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涉及专业多,交叉施工难度大,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与站后四电集成等构成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客运专线路基施工,应确保不因各种接口的施工而损坏或危及路基的稳固与安全。路基接口施工管理是站前工程与站后工程顺利交接的重要部分,在路基接口工程实施过程中,需明确有关设计标准,掌握施工技术与要点,规范接口作业,科学有序的全过程控制好接口质量,系统、完整地实现站前站后无缝衔接。
1、路基工程接口相关专业及主要内容
站前站后接口工程是一项多方参与、多专业协调的系统工程。与路基接口有关的专业主要有:通信、信号、电力、接触网、环境工程等。按照土建施工顺序,路基预留接口主要包括:综合接地、接触网支柱及拉线基础、线路预埋横向过轨管及电缆井、信号、电力电缆槽及手孔等。
各类接口工程应与路基主体工程同步施工,在铺轨以前全部完成。接口施工大部分属于隐蔽工程,如果现场施工不当,将带来质量隐患,同时影响到站后四电施工的顺利进行。返工处理势必会影响到路基工程的外观质量、长期稳定性和耐久性,因此必须在施工时高度重视,严格控制,确保质量。
2.综合接地系统
2.1技术要求
综合接地系统沿线路两侧分别敷设贯通地线,并充分利用沿线桥梁、隧道、路基地段构筑物设施内的接地装置作为贯通地线的接极,形成等电位综合接地平台。路基地段接地极利用接触网支柱基础作为自然接地体。
路基地段综合接地系统中贯通地线、分支引接线的埋设应与路基工程同步实施。路基综合接地线埋设位置:路基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外侧内壁正下方基床底层内,埋深距轨顶面1.805m,距每侧线路中线4.2m,两侧各设一根。在敷设贯通地线时,在接触网支柱基础处预留分支引接线,一端与贯通地线C型压接,另一端与接触网支柱基础上预留的接地端子栓接,同时各种接地可通过该引接线就近接入贯通地线电缆。
长度超过1000m的路基地段,每间隔500m左右将上下行贯通地线横向连接一次,长度为500~1000m的路基地段,在中间将上下行贯通地线横向连接一次。横向连接线的材质、规格及埋设深度、工序与工艺应与贯通地线相同,横向连接与贯通地线同步埋设。
2. 2施工要点
2. 2.1贯通综合接地线埋设于信号电缆槽的正下方,施工时要注意避开接触网支柱基础位置。
2. 2.2 综合接地贯通地线可采取预埋或切割开槽方式。在基床底层填筑压实至倒数第二层时,采取压痕方式预埋贯通地线;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压实、采用机械切割后,安装电缆槽之前,在基床底层项面切割开槽(宽度0.2m),敷设贯通地线。
2. 2.3 敷设贯通地线的同时,在相关接地需求的里程位置引出引接线和引接端子,槽内回填相同填料并人工夯实。回填时加强防护,尤其是对分支电缆的保护,并保证不损坏、不危及路基的稳固与安全。
2. 2.4贯通地线的引接线须与贯通地线同材质、同截面。分支接引线应当预留足够长度与接触网接地系统连接,C型压接稳固,引出的路基型接地端子应采取明显的标示及防护措施。
2. 2.5 施作过程中按要求进行贯通性和电阻测试。综合接地电缆埋设后,进行接地电阻测设,确保综合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Ω。电阻测试按500m检测一点。在达到接地电阻要求、并完成地线分支引出后,及时覆盖中粗砂。
2. 2.6 接续保护操作要点:引接线及横向连接线与路基综合贯通地线接头采用环氧树脂冷浇注剂或采用自紧防腐胶带缠裹进行防腐处理。
2. 2.7 路基与桥梁、隧道过渡段贯通地线连时,在邻近过渡段的路基通信信号电缆槽侧壁处预留接地端子,并预埋分支引接线将接地端子与贯通地线连接。桥隧地段的贯通地线沿通信信号电缆槽敷设至路基段,采用 L 形连接器将贯通地线与路基段通信信号电缆槽预留接地端子连接。
3接触网支柱及拉线基础
3. 1技术要求
接触网立柱位于电缆槽内侧,立柱基础中心距线路中心有砟区段为3.25m、无砟区段为3.15m,立柱基础宽度70cm。接触网基础施工要求严格,预埋螺栓、槽道精度高。基础预埋件误差要求如下:
序号 项目 误差要求
1 螺栓组中心距线路中心线的距离 +50mm/-0mm
2 螺栓组中心顺线路方向偏移 ±50mm
3 基础预埋件应牢固可靠,螺栓外露长度及螺纹长度 +10mm/-0mm
4 螺栓相邻间距 ±1mm
5 螺栓对角线间距 ±1.5mm
6 预埋钢板应与基础面齐平或略高 +5mm/-0mm
7 预埋钢板中部预留孔中混凝土略高于预埋钢板顶面 +5mm/-0mm
8 预埋钢板应水平,高低偏差 <5mm
9 螺栓应垂直于水平面,每个螺栓的中心偏差在顶端偏移 <1mm
10 靠近线路侧螺栓连线的法线应垂直线路中心线,一组螺栓的整体扭转 ±1.5°
11 基础面至轨面距离(以内轨为标准);基础面高出路基面距离;基础平台尺寸;预埋钢板尺寸 ±5mm
12 基础断面尺寸;钢筋保护层厚度 +20mm/-0mm
路基段正线接触网拉线基础一般设置在距下锚支柱基础7m处。支柱基础面标高为线路内轨面标高下450mm,轨道侧预留接地端子为支柱基础面下100mm处,电缆槽侧支柱基础面下550mm处预留接地端子。
3.2施工要点
3. 2.1接触网基础应先于通信、信号电缆槽施工。施工接触网基础时,应根据接触网基础的型号预埋对应类型的接触网基础螺栓。螺栓的固定采用钢筋定位加固。对施工完成的接触网支柱基础螺栓要进行防锈处理,并采取设置警示标识牌等措施防止后续施工对接触网基础螺栓的撞伤。
3. 2.2接触网基础施工时,可能与铺设于基床底层内的两布一膜土工布或土工格栅发生干扰,施工开挖至靠近土工材料时,应采用人工切割,避免对领近的土工膜产生撕扯,拉伸等破坏。
3. 2.3测量定位:按接口预留工程设计里程,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放样,精确定出接触网基础中心十字线。
3. 2.4桩基施工。根据路基填料和基地地质条件,选用螺旋钻机或人工挖孔。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是无水条件成孔,人工清底,确保孔底无虚碴。成孔后,检查孔深、垂直度及断面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验收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3. 2.5下锚螺栓预埋及定位:客运专线(高速铁路)的接触网基础螺栓间距要求十分严格,达到1mm,人工控制比较困难。其操作要点为:按接触网基础类型预埋下锚螺栓,螺栓用螺栓定位板进行准确定位,确保混凝土捣固时螺栓不移位,定位板用槽钢制作,上面设两排螺栓定位孔,孔间距严格按H型支柱基础螺栓间距尺寸设定,定位板固定在钢模板上,通过调节定位板位置及标高使地脚螺栓按设计要求精确定位。螺栓下部按设计要求用三道Φ16的钢筋环箍定位。螺栓与钢筋环箍采用焊接连接。
澆筑过程中,若不将基础螺栓准确定位或在浇筑过程中定位钢板发生偏移,而未进行校验,浇筑完成的预留接触网基础可能发生整体偏移、螺栓弯曲以及螺栓间距过大等情况。
3.2.6 接地端子采用双面焊接,焊接长度不小于100mm;采用单面焊接,焊接长度不小于200mm。接地端子表面与混凝土面平齐,接地端子表面进行封堵,防止水泥砂浆等进入端子内。
3. 2.7 接地端子在预埋完成后,要对接地端子的螺栓孔采取塑料帽封堵和透明胶带缠绕保护,以防止在施工过程中水泥浆等异物进入或异物碰撞损坏。基础上外露的螺栓采取内涂黄油,外用黄胶带缠裹措施进行保护。
3. 2.8对接触网基础螺栓进行预制加工时,要用游标卡尺对螺栓直径和长度进行严格逐根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严禁使用。当螺栓长度出现不一致,使用前进行比选,保证同一接触网基础上选用长度一致的螺栓。
3. 2.9 接触网支柱和拉线基础预埋的主要问题:基础限界不满足规范要求、基础面标高达不到设计要求;基础螺栓变形、锈蚀、不垂直,螺栓间距超标、螺栓外露长度不够;螺栓未涂油、未做包扎防护;拉线基础打错方向。
客运专线的接触网土建接口工程施工,在保证全面技术交底的条件下,只有全面掌握施工标准,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施工工艺流程,才能达到接口预留施工的质量要求,保证接触网相关设备的安装精度。
4 线路预埋横向过轨管及电缆井、信号、电力电缆槽及手孔等
4.1技术要求
4.1.1电力电缆过轨从路基基底过轨,采用直径15cm的镀锌钢管,镀锌钢管两端与电缆井相连,电缆井采用现浇C25钢筋混凝土,内净尺寸:长×宽×高一般为2.3m×1.5m×1.4m。
4.1.2从路基中过轨的通信、信号电缆采用镀锌钢管防护,过轨镀锌钢管外径不大于11cm,过轨管道的顶面距轨面997mm。过轨管道与路基两侧手孔相连。通信、信号手孔一般采用现浇C25钢筋混凝土,内净尺寸:长×宽×高一般为1.0m×1.0m×0.9m。
4.1.3 有横向过轨需求的电缆包括通信、信号、电力、接地电缆及接触网PW线,在路堤基底或路基基床通过开槽或预埋穿管敷设实现过轨目的。过轨钢管及手孔的设置位置必须避开线间集水井、接触网立柱基础及其下锚基础的设置位置。为避免电磁干扰,在同一里程位置强电电缆(电力及接触网PW线)与弱电电缆(通信、信号和接地电缆)原则上不能同时过轨或共沟(槽)埋设,间距至少不小于1.Om。
4.1.4 所有区间公路跨铁路路基处,均设置2根过轨钢管(φ100 mm、管壁厚度不小于3mm),以解决视频监控通道线路过轨。
4.1.5 过轨钢管采用热镀锌钢管。所有过轨管道预埋时,管内应预留两根φ2.0mm镀锌铁线,以便后续电缆铺设;同时两端穿入电缆槽或手孔(电缆井),管内无异物,过轨钢管无变形,管口应暂时封堵完好。
4.1.6在路桥、路隧过渡段,均须设置电缆井,贯通地线引入后与电缆槽内的贯通地线相连。
4.1.7路基电缆槽采用通信信号共槽、电力分槽形式,均设置于路肩上。电缆槽过渡,路基电缆槽与桥梁、隧道电缆槽采用现浇一定长度的混凝土槽在平面及纵断面上线性顺接,如需拐角不能大于120°,区间路基与车站路基电缆槽采用电缆井连接。
4.2 施工要点
路基过轨管线在AB组填料填筑2~3层或级配碎石填筑完成后,采用人工或小型挖掘机反开挖的方法,将过轨管线准确埋设于设计位置,再回填AB组料或级配碎石,并采用小型打夯设备分层夯实,压实指标与本体填料一致,且不得在雨天施工。
修筑于路基上的连通管道与路基同步施工,根据各连通管道设计的埋设高程,在基床表层(底层)填筑压实到高于钢管顶部高度后,用小型轮胎式挖掘机在基床内挖出槽道,槽宽与槽长满足安放管道的要求。安放前采用打夯机对槽底土进行夯实且平整,经检测满足压实标准后,安放管道,回填与路基相同的A、B组填料,采用打夯机夯实并经检测满足路基相应部位的压实标准,必要时回填料中可掺入5%的水泥。安放管道时应将管道固定,以便与手孔或集水井对接。施工完后在过轨钢管两端用麻布进行堵塞封口,防止杂物进入管内。
电力电缆过轨从路基基底過轨,在路基填筑前预埋,当路基基底有复合地基加固桩时,施工时不得破坏复合地基加固桩。
每处预埋管道的开挖到完成回填碾压,以及每段接地电缆的埋设到完成回填碾压,均应尽量在一个工作日内施工完成。要避免雨天施工,以防雨水浸泡,确保路基的填筑强度不变。
5 结语
路基地段的接口大部分是隐蔽工程,预留接口施工应遵循“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检查复核”的原则,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尽可能避免在施做之后处理。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管理上从严要求,技术上讲求精度,并不断健全管理体系,落实施工责任,接口工程质量才能得到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 王兴利. 武广客运专线四电接口工程技术管理[J].铁道标准设计,2009,(07)
[2] 张家旭. 客运专线接触网土建接口工程分析[J].山西建筑,2009,(05)
[3] 孙登攀. 高铁四电集成系统接口管理常见问题分析[J].山西建筑,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