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缺失,谁之过?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mx198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15日,湖南常德7岁女孩贝贝(化名)中秋节在芦荻山桑场社区附近走失,当地警方随后通报,经查,嫌疑人熊某某与贝贝在玩耍过程中产生口角,并发生肢体冲突,后将贝贝掐死,而事后11岁熊某某却相当镇定,照常去上学、出去玩耍。 (京华时报讯)
  一个幼小的花蕾就这样无奈地凋落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就这样残缺不全了。触目惊心的事实一再警示我们:问题是出在孩子身上,但是实质板子该打在父母身上,打在学校教育方式上。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拥有一颗美好而又纯洁的心灵,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自自然然的慢过程,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正如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可是,反思我们当前的教育,长期以来,无论是社会、家庭还是学校都把智力、分数看得过重,急功近利,从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包括同情心、怜悯心、关怀、爱心等在内的人格教育,忽视青少年学生做人的基础道德教育。学校德育课被挤占,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家长娇惯、溺爱孩子,老师关注分数、升学,只要学习好,一俊遮百丑,导致一些学生缺乏道德底线,表现为自私任性、缺乏爱心和责任感、唯我独尊,没有感恩之心,对动物不爱护,对生命不珍惜,对他人漠不关心。
  世间最宝贵的是生命,让孩子从小学会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应该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丰子恺先生曾经劝告孩子,不要肆意用脚去踩蚂蚁,他对此进一步解释到:“那样做不仅仅出于怜悯之心,更是怕小孩子那一点点残忍心以后扩大开来,以致驾着飞机装着炸弹去轰炸无辜的平民。”大家试设想一下,与一群对生命缺乏敬畏的人生活在一起,会是怎样的情境?能有安全感吗?事实证明,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培养,忽视了孩子健全人格的教育,漠视了个性和心灵的发展,是不健康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更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童年是人生最稚嫩、最脆弱,同时也是成长最迅速的阶段,因此也是最需要呵护、关爱和引导的阶段。作为他们的监护者和教育者,我们应该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要尽快引入“三生教育”的课程,从“生命·生存·生活”三个方面带领孩子全方位体验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孩子认知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提高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生活能力和创造能力。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课堂主阵地、专题教育和课外活动等载体,以游戏法、表演法、讨论法、辩论法、讲座法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方法,以活泼感人的教育形式,以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为主导,帮助孩子去体味生命、感知生命、理解生命、保卫生命、绚烂生命,提升生命价值。
  每一个孩子的生命都弥足珍贵,每一个孩子的离去都是一场灾难,其仓促离世不仅仅是父母之痛,也是社会之殇,足以让为人父母、为人师长者警醒!
  上天把孩子给到我们身边,就要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愿美好的生命情怀在每个家庭荡漾,愿生命因教育的温暖而灿烂!
其他文献
让我们想象一下,一个人感觉有段时间精神不太好,去看医生。医生说:“你现在需要服用一些药物。”他同意了。然后医生回应说:“这个药很有效,但会有一些副反应,可能会增加体重,可能会感到头晕,也可能会出现像帕金森一样手抖的现象。”他瞥了一眼桌子上的处方,医生还没有说完:“有些人会出现性功能障碍的问题,还有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  这个场景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实际上却正是精神分裂症病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1
期刊
心理咨询市场经历了多年的曲折发展,大众对心理服务的偏见已经有所转变。咨询师培训市场火热,咨询机构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心理咨询,无论大众需求、专业资源供给,都呈现出一片“繁荣”,但“繁荣”的背后却是咨询资源结构性的不平衡。  1大众并不清楚什么是合适的咨询时机,往往拖到十分严重后才主动或被动求助;  2咨询的分级服务观念未渗透,来访者一味追求找最好的咨询师,咨询师一味追求长程咨询等“小病大
期刊
原来国企做宣传的大赵是单位的“另类”,他党辦宣传一肩挑,文笔很好,日常工作就是为书记写形势报告,出黑板报宣传国家的大政方针,隔月出一期内刊,报道单位的经营动态,树先进典型。这些他做起来轻车熟路,也属于那种悠闲不能创造大的价值的人。  由于闲暇多,大赵生出了一种特殊爱好,对铁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一次,单位调房,放着三四楼优势二居室不要,大赵专门挑了底层宽敞的三室一厅。后来大家才明白,大赵把其中
期刊
单位新招进两个大学毕业生,小于做事情比較“毛糙”,常常会出现一些小的纰漏。不过,大家会原谅他,因为毕竟他还是“新人”。而同为“新人”的小王则显得“老到”多了,每一件事情他都谨慎认真地对待,做得干净漂亮。有一天,小于向小王“取经”,没想到,小王却出人意料地讲了个“白挽袖”的故事。  出生在偏远乡村的小王,小时候家境很贫苦,一件棉衣穿一个冬天都没有换洗的。为了防止把棉衣弄脏,妈妈给他的衣袖上缝了一层挽
期刊
老李是单位的“一支笔”,公司一些重要的通讯报道以及领导的工作报告和总结等都出自他的笔下。  我对老李一向崇拜有加,甚至幻想,将来也能像他那样,做一个拿笔杆的文秘工作者,即闲适又高雅。  一天,下班后,我上楼去办公室找老李,想向他请教一些写网讯的事儿。老李正在电脑前忙活,他说他在写一个重要的网讯报道,可是,大半天过去了,却不见老李的手敲打键盘,只是不停地拖曳着鼠标,在一个个页面之间游走。  或许看出
期刊
近日,读到一篇题为《我们真的不了解老人》的文章,文章说,从心理学角度看,人性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老年人也不例外。也许很多人都觉得,一家人一起生活没必要客套,没必要说好听话。真的是这样吗,先看看下面的两个小故事。  故事一  由于老公常年跑长途运输,在家时间少,刘女士常年和年迈的公婆生活在一起。她说,自己与老人处得如此和谐,其中就得益于“嘴上功夫”。  刘女士夸奖老人“火候”掌握得
期刊
同学小蒙的父亲是个风趣健谈、充满活力的花甲老人,特别爱在朋友圈里和大家分享他在生活中遇到的趣事、乐事。在众人眼中,他就像一棵沐浴在春风中的大树,生机盎然。可是有一天,小蒙的父亲却像“隐形人”一样,在朋友圈里再也看不到他的任何信息。后来向小蒙打听,才知老人家今年年初得了一场“脑中风”,经治疗后遗留下了左腿乏力的毛病,极大地影响了老人的生活质量。“我和我妈每天都对我爸嘘寒问暖,他竟然还说我们不够关心他
期刊
以我的中考成绩,是很难分到学校“火箭班”的,还是动用了父母的一些关系,我才如愿进了“火箭班”。“火箭班”是全校的尖子生班,只有3个班,学校非常重视,几乎动用了全校的优势资源,配置了最好的老师。上了“火箭班”,等于离理想中的大学更进了一步。  进入高中后,一切以学习为主,生活特别枯燥。尽管这样努力,我的学习成绩还是上不去,排在班上中游水平,我把这一切归咎于没有投入更多时间学习。事实上,我无法再投入了
期刊
在学校为学生做心理辅导已经十多年了,每年都会碰上一两个心理上有特殊状况的孩子。在与他们父母沟通后,绝大多数父母能够立即帮助孩子,也有少部分父母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给予孩子及时的帮助,致使孩子的情况更加严重。下面三个个案中父母们的表现让我记忆深刻。  薇妈:  我以为薇过一段时间就会好的  打开微信,看到好久不联系的薇妈发消息给我。她说:我好后悔啊,当初怎么就不听你的话,早点带薇去看病呢?原来,薇在当
期刊
4月份的一个晚上,我回办公室值班,看到有六个女生围着她们的班主任在反映问题,其中一个还在抹眼泪。当我巡完校园时几个学生还在,而且都表示出很委屈的样子,我觉得这个事情不简单,于是把班主任和同学们叫到辅导室了解情况。我校是住宿制的中学,这六个女生都是同一个宿舍的住宿生,当时小L被宿舍的其他同学孤立,下午学校节目表演化妆时,有人把粉饼滑落到小床上,她以为是大家一起故意欺负她,所以感觉很受伤,哭了起来。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