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学习主动性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22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来辅助中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成为转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手段。巧妙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将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化难为易,增强了课堂的直观性和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越来越频繁,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上出现了两种极端:一种是没有信息技术不能上语文课,整堂课都是借助多媒体的展示;一种则是完全不用,仍然是粉笔加黑板的教学。前者容易导致教师对文本研读不深入,后者则会让学生听课不能持续专注。这两种最终结果都会使学生课堂听课效率不高。
  那么信息技术到底改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占据怎样的地位和作用呢?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定位:“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基于这种表述,我认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本质是工具,不应成为教学中的亮点,真正的亮点应该是运载的内容,真正的目的是学生的学习。即初中语文信息技术化与语文教学整合中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此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做法。
  一、信息教学方式灵活化,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任何教学媒体所含带的信息只有被学习者活跃地接受,它的潜在教学功能才能充分体现。实现这种转化的必要条件,是要与学生的状态相适应。绝大多数的学生初次接触信息技术时非常好奇、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等到习以为常之后注意力便开始下降,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探索革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使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以多种方式融入学习活动。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的《羚羊木雕》时,我要求全班同学每人上网申请一个电子邮箱,然后将自己对《羚羊木雕》的读后感,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笔者的邮箱中。我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批改邮件后分别发回学生的邮箱,第二天语文课改在微机室上,学生在网上阅读到教师发给自己的作业批改非常高兴,学习兴趣大增。这个方法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效果很好。
  二、“自主、合作、探究”化,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在教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在网上查资料、探究、讨论,从而自己掌握教材,提高了分析鉴赏能力,这种学习方法是一种多层面立体的学习活动。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各异,所以,不同的学生会搜集到不同的资料,提出不同的问题,而且往往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见解。
  例如,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散步》一课。文章写了一家三代人一起去散步这样一件非常平常的小事。但就在这平常的家庭琐事的叙述和描写中,作品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尊老爱幼的感人故事,字里行间荡漾着一股浓浓的人间亲情。这样一篇课文,如果采用教师一味的讲解分析的授课方式,势必让学生感到乏味枯燥,失去参与的激情。
  于是课前我让学生利用微机课在网上搜集与“家”有关的素材,然后整理归类并在素材后附上自己的见解,保存到预先设定的文件夹中。上课时,我先让他们对搜集的材料自己评价自己的收获,从而自然导入亲情浓郁的《散步》一文。由于学生自己在课前曾用心搜集并分析了资料,又进行了筛选和分类,并且在课上得到了展示,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很是高涨,对课文的分析自然水到渠成。
  三、师生关系平等化,鼓动学生走上讲台
  新課标要求教师转换角色,这就要求教师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当中,同时鼓励学生走上讲台,与教师在一种亲切平和的氛围中一起探究,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我上八年级区级作文公开课《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走上讲台将自己搜集的资料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并加上自己的解说词。之后我也将自己搜集到的世界大战画面和美国“九一一”录像展示给学生,在这个环节,我听到了学生对战争的愤怒和控诉,以及他们对和平的向往。然后让他们将自己对战争的理解变成文字。
  刚开始我也担心初二的学生写这样的题材难度过大,不太合适。但随着课堂的深入,我欣喜地看到:已经有一部分学生初步具备了写议论文的能力,作文中观点鲜明,有理有据,结构完整。之前学生们交流的材料,有很多被应用到了习作之中,还有的学生将名言运用得恰到好处,使文章大为增色。
  四、真实情景再现化,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其中
  信息技术教学最大的优势是视觉、听觉等的感官刺激,能够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仅能开阔学生地视野,而且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能够熟练地掌握它,就能与语文教材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如六年级《山川之美》这篇课文,陶弘景笔下的景色层次丰富意境悠远。如果教师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制成课件展示给学生,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陷学生于被动,使学生的精力只能放在欣赏美丽的画面上。为此,我课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课文配上插图,课上让学生利用投影仪展示和欣赏自己的作品,同时用自己的语言去翻译课文,赏析山川的美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在生动的画面中变成了有声有色的活教材,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课也上得份外精彩。
  当然,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思考是个漫长的话题,有待于我们不懈地去探索、去创造。只要教师靈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融入广阔无比的大语文殿堂,必然能培育出学生勤于动手动脑、乐于自主探索学习的智慧之花。
其他文献
當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早已成为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头戏。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正确地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能使抽象的数学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还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有利于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新知识,有利于发展思维,有利于小学生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许多优势。本文就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教学改革的层层推进,这种理念已渗透到了数学教学的各个层面。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而练习却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的全面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教学训练活动。那么,设计一节高效的数学课堂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技巧。因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
期刊
数学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是直觉思维和时间逻辑思维二者密切结合,而传统教学往往忽略了直觉思维,变教学为一门纯粹运用逻辑思维的学科,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的广泛应用,便解决了这一问题。  所谓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我认为是指在教学过程,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以实现教学目标,完成相应教学任务的一种新教学方式。作为一种现代化
期刊
在全国发展全民体育健身,提高青少年身體素质的今天,学校体育作为全民健身的前沿阵地已日趋重要,特别是体育课,更是重中之重。因为我们的体育课,它要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仅仅要提高学生体质、教会学生各项运动的技术技能,还要培养其自觉锻炼的好习惯。所以,每节体育课以及“每天锻炼一小时”必须有一定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这是对体育课的基本要求。没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学生就无法掌握运动技能,提高体质。 
期刊
[摘要] 作文难教,作文难写,这是长期困扰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本文针对存在问题,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寻求作文教学对策,就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探讨,强调了农村中学生并非生活在“真空”,努力挖掘生活资源,提高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是有路可“寻”的。  [关键词] 农村 中学 作文 教学 策略 研究 思考  中学作文教学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总是困扰着我们,尤其是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更是困難
期刊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具有能够感性的展现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等优势。因此,
期刊
一、案例描述  1.问题背景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旨在坚持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学校根据自身性质、特点和条件,将国家层面上规划和设计的面向全国所有学生的书面的计划的学习经验转变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实践的学习经验的创造性实践。其中包括教材的校本化处理、学校本位的课程整合、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个性化加工及差异性的学生评价等多样化的行动策略。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的核心词是“实
期刊
随着教学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因它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课堂教学引入了全新的世界,深受广大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喜爱。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亲身经历,深入剖析了如何有效借助“盒子鱼”进行多媒体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一、多媒体教学的定义  多媒体教学,也叫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CAI),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而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是围者教科书打转的:每天读着教科书,作业写着教科书,考试考着教科书。学生学习语文变成了学习“语文书”。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很难接触到社会“大语文”素材,“课堂”几乎
期刊
兴趣指人经常趋向于某事物,力求认识参与某种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有机结合,是提高物理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提高學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