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期人类先祖居住的世界为大型哺乳动物所支配。约六千五百万年前恐龙灭绝,原因普遍被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尤卡坦半岛,造成毁灭性的后果,此后只有少数幸存的小型哺乳动物继续繁衍。许多新物种的出现,取代了一度被恐龙占据的空间,其中有些物种变得巨大。在美洲,这种“大型动物群”包含了巨型树懒、骆驼与骆马,以及多种野牛、麋鹿、牛、巨河狸、猛犸象与乳齿象。在这些草食动物出现前,过去的六千五百万年间,地球上曾存在着某些极可怕的捕食者,包括重达两吨的巨型短面熊、一种狮子、几种剑齿虎和巨大的恐狼。而在欧洲则曾出现毛茸茸的猛犸象,以及象、原牛、狮子、洞熊、洞鬣狗、巨型麋廘、几种犀牛(包括十吨重的巨犀,至今所发现最大型的陆地哺乳动物)等数不清的物种,至于其他大陆,也出现了壮观的多毛巨兽。
想象一下你是九万年前离开非洲的首批智人之一。你们正在探索一个确有怪兽存在的世界。你所越过的每条河流、所深入的每座山谷,都可预期地会碰见许多长有又长又尘的牙、犄角和利爪的新形态巨兽。周游期间,你也可能遇上其他的人类先祖,例如浓眉高大、强而有力的尼安德特人,以及有如哈比人的弗罗勒斯人。古代传说中总是描绘不完的龙、怪兽、精灵、妖精和巨人并非虚构,我们的确曾生活在充满这些惊奇事物的世界中。
那么,这些奇异生物的下场如何?为何它们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全都灭绝了?答案几乎是肯定的——它们被人类杀掉吃下肚。
人类为期八万年的旅程可谓一趟漫长的美食历险。我们的先祖是猎人,在团队合作下,用矛和箭就能轻易杀死最大型的哺乳动物,一次的猎杀就足以让一个小型部落吃上好几个星期。猎人们散布在西伯利亚等地球上最遥远荒凉的角落,可能是为了跟踪大群的猛犸象或野牛。人类族群在扩散期间,所遇到的动物是天真的——这些动物以往未曾遭遇过人类,根本不知道应该逃命。许多动物无法有效防御投射武器的攻击,沦为容易被捕获的猎物。超大型生物的繁殖尤其缓慢,得花上许多年才达能到性成熟阶段(就像现今的象),所以数量迅速减少,使我们的先祖得继续移动以找寻新的猎场。
有些科学家觉得这样的解释不够体面,认为是全球气温下降或疾病大规模流行才消灭了大型动物群,然而此说法与事实不符,而且难免有点一厢情愿的味道。在全世界的不同地区,大型动物灭绝的时间点紧跟在人类到达之后,这让人类定居后有几千年的时间可以顺利扩展人口的数量。人类约于六万年前抵达澳大利亚,并在当地发现许多难以置信的生物。连同现今发现的物种,澳洲曾出现过如犀牛般大小、重达两吨的袋熊;至少十七种短面袋鼠,其中一种站立起来竟有三米高。还有一种绵羊大小的巨针鼹,这是目前存在过最大型的产卵哺乳动物。此外还有可怕的捕食者,包括尺寸与豹相当的袋狮;具备锋利钩喙的巨型捕食性鸟类,如半吨重的食肉鸟“雷鸟”,以及体型略小但仍有二点五米高的牛鸟,被澳洲古生物学家起了“末日恶魔鸭”的绰号。
目前科莫多龙是现存最大型的蜥蜴种类,长三米、重约七十公斤,堪称令人畏惧的猛兽,然而相较于澳大利亚早期探险者所必须对付的七米长、半吨重的蜥蜴怪兽,科莫多龙只能算是小虾一只。另外,古代还有七米长的陆生鳄鱼,据称能快速奔跑追逐猎物,想必也食用早期人类当点心,而初次(大概也是最后一次)遭遇时人类时,肯定非常吓人。
尽管有些野兽凶猛无比,但在人类到达后的数千年内,它们已经全数灭绝。即便是七米长的鳄鱼,比起一群配备锋利武器、会爬树避开攻击的聪明猎人,也不足为道。人类广泛用火将动物从灌木丛驱赶出来面对他们的矛尖和武器,也让大量树林毁于一旦,彻底改变了澳大利亚的地上景观。由于先民未能从澳大利亚南部渡越汹涌冰寒的巴斯海峡,塔斯马尼亚岛上的大型动物暂时得以幸免于难。但约四万三千年前海平面下降形成一座陆桥,让人类因此能跨越海峡,结果在两千年之内,塔斯马尼亚所有大型动物全数消失,只剩下狗一般大小、行踪飘忽的袋狼(也称塔斯马尼亚狼),成为岛上最大型的哺乳动物。
大型动物群的灭绝稍晚也发生在北美洲,在首批人类从西伯利亚跨海而来后不久。短短几百年间,几乎所有大型哺乳动物都已绝迹,剩下野牛作为最大型的幸存者。人类是否刻意猎杀例如剑齿虎等大型捕食者不得而知,但我们或可猜想,正如非洲马塞族的文化,猎杀可怕生物也许是年轻猎人迈向成年的一种“通过仪式”。无论如何,由于猎物被人类杀光,剑齿虎也注定走上灭亡之路。几百年后当人类向南迁移,南美洲的大型动物群同样遭到灭绝。人类定居新西兰是相当晚的事,约发生在一千年前。当时那里除了蝙蝠没有其他哺乳动物,因此演化出巨型鸟类,包括至少十一种恐鸟,最大的一种站立高度达三点六米,是有史以来最高大的鸟类。恐鸟必定極度容易追踪和猎杀,因为从毛利人贝冢的放射碳定年结果显示,在人类到达仅一百年内,这十一种恐鸟全数灭绝。这些研究也说明一种情况:一开始毛利人在杀死这些无助的巨鸟后,只费心取走上选部位的肉,然后就地弃置它们的尸体。有意思的是,非洲是地球上还幸存不少大型动物的地方,例如象、长颈鹿、狮子等,但当地也正是最早出现人类的地方。我们永远无法知道确切原因,不过有个可能的解释:人类并非突然抵达非洲。人类在非洲慢慢地演化,历经数百万年后,从体型较小的树栖人猿逐渐变成更聪明、更擅长制作武器的人种,也更有组织地进行狩猎,因此非洲野生生物才有时间学习害怕人类,它们一看见或闻到古怪的直立猿接近,就知道得逃之夭夭。相反的,南美洲的地懒和澳洲的巨袋熊在人类抵达时全然天真,还来不及适应就被人类给彻底消灭了。
当智人从非洲往外扩散时,不仅动物消失,跟着遭殃的还有同为人属的其他种类——也就是我们的表亲。虽然缺乏明确的证据证明是我们杀光他们,不过这似乎是我们常做的事。在有纪录可考的历史上,我们对待比较原始民族的方式是多么的骇人(想想美洲印第安人和澳洲原住民的下场——特别是在塔斯马尼亚的——或者西非的贩奴行为),因此我们在史前的德性大概也好不了多少,而我们的先祖比起现在的我们,暴力、侵略、好战和排外程度可谓不遑多让。我们可能也吃掉不少人类先祖,现今西非丛林野味的交易中,通常包含我们血缘关系最近的表亲——人猿——尽管它们已经严重濒危。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以为早期人类会对直立人或弗罗勒斯人的肉不屑一顾,那些没被我们杀死的人种大概一路遭到驱赶,最后被逐出最好的猎场,人口数逐渐减少。
想象一下你是九万年前离开非洲的首批智人之一。你们正在探索一个确有怪兽存在的世界。你所越过的每条河流、所深入的每座山谷,都可预期地会碰见许多长有又长又尘的牙、犄角和利爪的新形态巨兽。周游期间,你也可能遇上其他的人类先祖,例如浓眉高大、强而有力的尼安德特人,以及有如哈比人的弗罗勒斯人。古代传说中总是描绘不完的龙、怪兽、精灵、妖精和巨人并非虚构,我们的确曾生活在充满这些惊奇事物的世界中。
那么,这些奇异生物的下场如何?为何它们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全都灭绝了?答案几乎是肯定的——它们被人类杀掉吃下肚。
龙、怪兽和巨人都被人类吃掉了
人类为期八万年的旅程可谓一趟漫长的美食历险。我们的先祖是猎人,在团队合作下,用矛和箭就能轻易杀死最大型的哺乳动物,一次的猎杀就足以让一个小型部落吃上好几个星期。猎人们散布在西伯利亚等地球上最遥远荒凉的角落,可能是为了跟踪大群的猛犸象或野牛。人类族群在扩散期间,所遇到的动物是天真的——这些动物以往未曾遭遇过人类,根本不知道应该逃命。许多动物无法有效防御投射武器的攻击,沦为容易被捕获的猎物。超大型生物的繁殖尤其缓慢,得花上许多年才达能到性成熟阶段(就像现今的象),所以数量迅速减少,使我们的先祖得继续移动以找寻新的猎场。
有些科学家觉得这样的解释不够体面,认为是全球气温下降或疾病大规模流行才消灭了大型动物群,然而此说法与事实不符,而且难免有点一厢情愿的味道。在全世界的不同地区,大型动物灭绝的时间点紧跟在人类到达之后,这让人类定居后有几千年的时间可以顺利扩展人口的数量。人类约于六万年前抵达澳大利亚,并在当地发现许多难以置信的生物。连同现今发现的物种,澳洲曾出现过如犀牛般大小、重达两吨的袋熊;至少十七种短面袋鼠,其中一种站立起来竟有三米高。还有一种绵羊大小的巨针鼹,这是目前存在过最大型的产卵哺乳动物。此外还有可怕的捕食者,包括尺寸与豹相当的袋狮;具备锋利钩喙的巨型捕食性鸟类,如半吨重的食肉鸟“雷鸟”,以及体型略小但仍有二点五米高的牛鸟,被澳洲古生物学家起了“末日恶魔鸭”的绰号。
目前科莫多龙是现存最大型的蜥蜴种类,长三米、重约七十公斤,堪称令人畏惧的猛兽,然而相较于澳大利亚早期探险者所必须对付的七米长、半吨重的蜥蜴怪兽,科莫多龙只能算是小虾一只。另外,古代还有七米长的陆生鳄鱼,据称能快速奔跑追逐猎物,想必也食用早期人类当点心,而初次(大概也是最后一次)遭遇时人类时,肯定非常吓人。
尽管有些野兽凶猛无比,但在人类到达后的数千年内,它们已经全数灭绝。即便是七米长的鳄鱼,比起一群配备锋利武器、会爬树避开攻击的聪明猎人,也不足为道。人类广泛用火将动物从灌木丛驱赶出来面对他们的矛尖和武器,也让大量树林毁于一旦,彻底改变了澳大利亚的地上景观。由于先民未能从澳大利亚南部渡越汹涌冰寒的巴斯海峡,塔斯马尼亚岛上的大型动物暂时得以幸免于难。但约四万三千年前海平面下降形成一座陆桥,让人类因此能跨越海峡,结果在两千年之内,塔斯马尼亚所有大型动物全数消失,只剩下狗一般大小、行踪飘忽的袋狼(也称塔斯马尼亚狼),成为岛上最大型的哺乳动物。
大型动物群的灭绝稍晚也发生在北美洲,在首批人类从西伯利亚跨海而来后不久。短短几百年间,几乎所有大型哺乳动物都已绝迹,剩下野牛作为最大型的幸存者。人类是否刻意猎杀例如剑齿虎等大型捕食者不得而知,但我们或可猜想,正如非洲马塞族的文化,猎杀可怕生物也许是年轻猎人迈向成年的一种“通过仪式”。无论如何,由于猎物被人类杀光,剑齿虎也注定走上灭亡之路。几百年后当人类向南迁移,南美洲的大型动物群同样遭到灭绝。人类定居新西兰是相当晚的事,约发生在一千年前。当时那里除了蝙蝠没有其他哺乳动物,因此演化出巨型鸟类,包括至少十一种恐鸟,最大的一种站立高度达三点六米,是有史以来最高大的鸟类。恐鸟必定極度容易追踪和猎杀,因为从毛利人贝冢的放射碳定年结果显示,在人类到达仅一百年内,这十一种恐鸟全数灭绝。这些研究也说明一种情况:一开始毛利人在杀死这些无助的巨鸟后,只费心取走上选部位的肉,然后就地弃置它们的尸体。有意思的是,非洲是地球上还幸存不少大型动物的地方,例如象、长颈鹿、狮子等,但当地也正是最早出现人类的地方。我们永远无法知道确切原因,不过有个可能的解释:人类并非突然抵达非洲。人类在非洲慢慢地演化,历经数百万年后,从体型较小的树栖人猿逐渐变成更聪明、更擅长制作武器的人种,也更有组织地进行狩猎,因此非洲野生生物才有时间学习害怕人类,它们一看见或闻到古怪的直立猿接近,就知道得逃之夭夭。相反的,南美洲的地懒和澳洲的巨袋熊在人类抵达时全然天真,还来不及适应就被人类给彻底消灭了。
当智人从非洲往外扩散时,不仅动物消失,跟着遭殃的还有同为人属的其他种类——也就是我们的表亲。虽然缺乏明确的证据证明是我们杀光他们,不过这似乎是我们常做的事。在有纪录可考的历史上,我们对待比较原始民族的方式是多么的骇人(想想美洲印第安人和澳洲原住民的下场——特别是在塔斯马尼亚的——或者西非的贩奴行为),因此我们在史前的德性大概也好不了多少,而我们的先祖比起现在的我们,暴力、侵略、好战和排外程度可谓不遑多让。我们可能也吃掉不少人类先祖,现今西非丛林野味的交易中,通常包含我们血缘关系最近的表亲——人猿——尽管它们已经严重濒危。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以为早期人类会对直立人或弗罗勒斯人的肉不屑一顾,那些没被我们杀死的人种大概一路遭到驱赶,最后被逐出最好的猎场,人口数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