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新时期新形势下,鄂尔多斯市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动能转换、质量效益提升,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以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形成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全力推动现代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经济结构调整 现代能源 现代产业新体系 对策建议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是资源富集地区,煤炭探明储量2100亿吨,占全国的1/6,年产销量均达到6亿吨以上;天然气探明储量4.95万亿立方米,占全國的1/3,年产量稳定在300亿立方米左右。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鄂尔多斯依托能源资源优势,持续加强能源产业发展,推进能源清洁开发利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国家十四个大型煤炭基地、九个煤电基地、四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和“西气东送”的重要气源地之一。目前,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依靠传统产业拉动增长的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要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目标,既要完成经典工业化的任务,又要迎接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挑战,把新型工业化、再工业化、继续工业化、绿色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结合起来,在鄂尔多斯市率先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和竞争力。
一、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的重要意义
改变产业结构“四多四少”状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要求。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杨臣华主任有关鄂尔多斯市的发展短板和关键的阐述切中要害:内蒙古能源经济结构单一化、重型化矛盾突出,现代电网、能源互联网、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等新产业新业态培育不足,能源转化利用水平低,特别是煤炭深加工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所以,鄂尔多斯市要想补短板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应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创新工业化模式,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工业化是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发达的必由之路。我国“一五”计划及“三线”建设时期是鄂尔多斯市大规模能源重工业建设的开创时期,为此后的工业化建设在交通、工业体系、资源开发、科技和人才方面奠定了基础。进入21世纪,鄂尔多斯工业化进程逐渐加速,工业总量不断增长,产业结构日益优化,以能源及化学工业、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业为代表的特色优势产业组成了经济加速发展的引擎。然而,鄂尔多斯市工业发展存在生产粗放、增长放缓等问题,与先进地区工业化发展水平仍有差距,亟需转变发展方式。
二、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需坚持的原则
(一)产业现状与规律结合的原则
第二产业快速发展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在构建鄂尔多斯市现代产业新体系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其仍处于工业化中前期的客观现实,又要遵循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客观规律。高、中、低技术产业合理共存是一个地区产业发展的合理状态应,鄂尔多斯市如果片面强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发展重点,可能会脱离西部发展的实际,工业产业结构的超前调整固然可以加速经济发展,但有时也会带来一些后遗症。鄂尔多斯市要科学认识和有效利用产业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地,以特色优势产业为发展重点,坚持轻工业与重工业发展并重,把新型工业化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根据产业发展的规律,稳步推动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创造空间。
(二)产业优势与特色互补的原则
鄂尔多斯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而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明晰自身产业发展的优劣势,特别是自身的资源、区位和要素集聚特征等。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如果无视自身资源禀赋、工业基础、人力资源和科教实力,忽视已有优势和特色,一味求“新”追“高”、贪“大”求“全”,很可能导致地区经济邯郸学步、得不偿失,不恰当地推动多元化发展在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中无疑是以短击长,背离客观规律。因此鄂尔多斯市要立足优势、突出特色,以求在国内、国际经济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产业融合与耦合配合的原则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四化”互动的过程,新型工业化是连接三次产业融合的强大助推器,是1+1+1+1﹥4的高能发动机。鄂尔多斯市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要高度重视产业融合和耦合,通过新型工业化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推动二、三产业间的融合发展,促进资源性产业与非资源性产业的融合以及新型工业与第一产业的融合,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四化”互动。
(四)产业承接与自主研发并重的原则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律,自主创新和承接产业转移是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力量。从社会发展趋势看,技术创新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科技进步不仅驱使资本的流动超越“看不见的手”的支配,更会对生产部门的生产行为产生决定性影响,最终导致工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产业转移是指基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产业在地区间或国家间的转移活动,是区域产业分工的重要成因,转变鄂尔多斯市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要采取“转移”与“创新”并重的策略。特别是当前,由于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日益稀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新一轮的先进制造工业跨国、跨地区转移浪潮正在兴起,随着开放程度的提高,鄂尔多斯市将成为发达国家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选择,应紧抓这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主动沟通对接发达国家和地区,扩大和深化经贸合作,积极承接先进制造业转移。
(五)区域规划与国家战略对接的原则
鄂尔多斯市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以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来思考和谋划发展,将地区发展纳入到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上。应立足资源,将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新能源产业基地纳入到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的建设中,提升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城市地位。应立足生态,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发挥沿黄优势,打造高质量沿黄生态和产业带,推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对策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但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的时代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新型工业化,既是对过去所提新型工业化的继承,又赋予其新的内涵,这条道路是相对于发达国家以往走过的和我国过去走过的以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增长的传统工业化老路而言的,鄂尔多斯市应当围绕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作出相应的战略安排和调整,率先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领跑鄂尔多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把推进科技创新作为关键
打破传统“三高一低‘的粗放型增长模式,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西部工业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基本方式。与已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我国东部和东北地区相比,鄂尔多斯市可以说整体刚步入工业化中期。若不借助高新科技力量,仅靠走传统工业化道路,根本不可能短期内实现工业化。而不论是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调整优化能源工业布局、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工业,还是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或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都离不开科技支撑和自主创新。科技创新是鄂尔多斯市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鄂尔多斯市应当充分提高对科技重要性认识,加大对科技创新在财政、金融、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大引进海外区外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力度,依托重大科研项目、科研基地,使人才来了能留住,留住能用好。鄂尔多斯市应当有效发挥工业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设立创新机构,增加科技投入,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联合协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协同发展态势,从而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鄂尔多斯市要进一步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纽带作用,成立由相关专家组成的科技创新咨询机构,为地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高层次的指导服务。
(二)把改造传统产业作为重点
信息技術和知识经济是现代化的突出标志。信息化主导着工业化的方向,使之向高科技、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度节能环保方向发展。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为其发展提供了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以及市场支持。鄂尔多斯市就是要用信息化武装起来的自主和完整的工业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原材料加工、农畜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采加工、棉毛纺织等传统产业在西部工业经济中占有绝对份额。鄂尔多斯市应当采用高新技术、新型设备,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着力发展轻纺工业、食品工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等传统轻工业,对各类生产要素重新组合,提高鄂尔多斯市轻工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立足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鄂尔多斯市应当引进高新科技,培育发展煤液化、精细化工、生物制药等资源深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要鼓励和引导工业企业在投资决策、生产经营和市场营销等环节采用信息化技术,塑造企业形象、了解经济动态、把握市场机遇,转变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要推广电子商务和应用型商务软件,用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技进步成果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三)把创造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作为载体
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是鄂尔多斯市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战略重点。鄂尔多斯市应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改革投融资体制,推动工业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依照地区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加快城镇和工业园区建设,转变以往分散布局、孤立生产、效率低下的工业经济发展态势,形成资源综合利用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专业装备制造业基地等示范性新型工业化产业园区。要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工业化老路,培育具有良好成长性、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将本地区有限的资产向优势企业集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同时,要明确产业定位,合理规划,引导布局分散的中小企业逐步集中到统一规划的园区内,改善空间布局,形成聚集优势,使园区内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应当培育优势重点产业集群,打造名牌,做大做强,形成市场竞争优势。
(四)把深化企业改革、促进民营经济作为动力
企业是市场经济最活跃的因素,激活企业发展潜能、提高企业素质,在壮大公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同时,加强对非公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的扶持,实现”国进民进“、共同发展。这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动力。应当鼓励企业间进行强强联合或资产重组,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的工业企业群,避免分散发展的劣势。充分发挥现代企业制度开放性功能,实现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的多层次提升。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民营经济是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主体,对鄂尔多斯市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和城乡二元结构的战略转型产生重大的影响,对鄂尔多斯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民营经济发展实践中,政府要发挥积极作用,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公有企业重组,在投资核准、财税政策、融资贷款、土地使用等方面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实现同等待遇,使非公有制经济尽快成长为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有生力量。避免出现对发展初期的民营经济不愿意扶持,但对已经步入发展轨道的民营经济却“积极干预”的做法。
参考文献:
[1]梅光燕.日照市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困境与对策研究[D]. 青岛大学硕士论文,2019,(5).
[2]牟思璇.丹东市东汤镇休闲农业发展策略研究[D]. 大连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19,(5).
[3]陈东,杨平宇.新时代我国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9,(9).
[4]陈丽.产业融合视角下三瓜公社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9.
[5]张豪.胶东地区临港水产产业集群升级与空间优化研究[J].浙江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19.
[6]刘金.淮阳县农民增收潜力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9.
[7]刘腾烨.鄂尔多斯市产业结构转型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内蒙古大学硕士论文.2012.
[8]张辰.“三化”互动 发展壮大内蒙古县域经济[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3,(11).
[9]涂妍,陈文福.新型工业化内涵的理论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3,(9).
[10]王成勇.西北地区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断与分析[J].甘肃理论学刊,2010,(11).
[11]彭志强.论工业化的内涵及发展模式[J].岳阳职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
[12]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二卷:E~J).[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861.
[13]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1).[M/CD].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M/CD].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10).[M/CD].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鄂尔多斯市能源局)
责任编辑:康伟
关键词:经济结构调整 现代能源 现代产业新体系 对策建议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是资源富集地区,煤炭探明储量2100亿吨,占全国的1/6,年产销量均达到6亿吨以上;天然气探明储量4.95万亿立方米,占全國的1/3,年产量稳定在300亿立方米左右。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鄂尔多斯依托能源资源优势,持续加强能源产业发展,推进能源清洁开发利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国家十四个大型煤炭基地、九个煤电基地、四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和“西气东送”的重要气源地之一。目前,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依靠传统产业拉动增长的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要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目标,既要完成经典工业化的任务,又要迎接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挑战,把新型工业化、再工业化、继续工业化、绿色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结合起来,在鄂尔多斯市率先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和竞争力。
一、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的重要意义
改变产业结构“四多四少”状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要求。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杨臣华主任有关鄂尔多斯市的发展短板和关键的阐述切中要害:内蒙古能源经济结构单一化、重型化矛盾突出,现代电网、能源互联网、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等新产业新业态培育不足,能源转化利用水平低,特别是煤炭深加工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所以,鄂尔多斯市要想补短板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应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创新工业化模式,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工业化是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发达的必由之路。我国“一五”计划及“三线”建设时期是鄂尔多斯市大规模能源重工业建设的开创时期,为此后的工业化建设在交通、工业体系、资源开发、科技和人才方面奠定了基础。进入21世纪,鄂尔多斯工业化进程逐渐加速,工业总量不断增长,产业结构日益优化,以能源及化学工业、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业为代表的特色优势产业组成了经济加速发展的引擎。然而,鄂尔多斯市工业发展存在生产粗放、增长放缓等问题,与先进地区工业化发展水平仍有差距,亟需转变发展方式。
二、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需坚持的原则
(一)产业现状与规律结合的原则
第二产业快速发展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在构建鄂尔多斯市现代产业新体系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其仍处于工业化中前期的客观现实,又要遵循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客观规律。高、中、低技术产业合理共存是一个地区产业发展的合理状态应,鄂尔多斯市如果片面强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发展重点,可能会脱离西部发展的实际,工业产业结构的超前调整固然可以加速经济发展,但有时也会带来一些后遗症。鄂尔多斯市要科学认识和有效利用产业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地,以特色优势产业为发展重点,坚持轻工业与重工业发展并重,把新型工业化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根据产业发展的规律,稳步推动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创造空间。
(二)产业优势与特色互补的原则
鄂尔多斯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而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明晰自身产业发展的优劣势,特别是自身的资源、区位和要素集聚特征等。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如果无视自身资源禀赋、工业基础、人力资源和科教实力,忽视已有优势和特色,一味求“新”追“高”、贪“大”求“全”,很可能导致地区经济邯郸学步、得不偿失,不恰当地推动多元化发展在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中无疑是以短击长,背离客观规律。因此鄂尔多斯市要立足优势、突出特色,以求在国内、国际经济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产业融合与耦合配合的原则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四化”互动的过程,新型工业化是连接三次产业融合的强大助推器,是1+1+1+1﹥4的高能发动机。鄂尔多斯市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要高度重视产业融合和耦合,通过新型工业化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推动二、三产业间的融合发展,促进资源性产业与非资源性产业的融合以及新型工业与第一产业的融合,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四化”互动。
(四)产业承接与自主研发并重的原则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律,自主创新和承接产业转移是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力量。从社会发展趋势看,技术创新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科技进步不仅驱使资本的流动超越“看不见的手”的支配,更会对生产部门的生产行为产生决定性影响,最终导致工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产业转移是指基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产业在地区间或国家间的转移活动,是区域产业分工的重要成因,转变鄂尔多斯市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要采取“转移”与“创新”并重的策略。特别是当前,由于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日益稀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新一轮的先进制造工业跨国、跨地区转移浪潮正在兴起,随着开放程度的提高,鄂尔多斯市将成为发达国家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选择,应紧抓这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主动沟通对接发达国家和地区,扩大和深化经贸合作,积极承接先进制造业转移。
(五)区域规划与国家战略对接的原则
鄂尔多斯市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以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来思考和谋划发展,将地区发展纳入到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上。应立足资源,将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新能源产业基地纳入到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的建设中,提升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城市地位。应立足生态,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发挥沿黄优势,打造高质量沿黄生态和产业带,推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对策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但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的时代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新型工业化,既是对过去所提新型工业化的继承,又赋予其新的内涵,这条道路是相对于发达国家以往走过的和我国过去走过的以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增长的传统工业化老路而言的,鄂尔多斯市应当围绕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作出相应的战略安排和调整,率先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领跑鄂尔多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把推进科技创新作为关键
打破传统“三高一低‘的粗放型增长模式,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西部工业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基本方式。与已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我国东部和东北地区相比,鄂尔多斯市可以说整体刚步入工业化中期。若不借助高新科技力量,仅靠走传统工业化道路,根本不可能短期内实现工业化。而不论是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调整优化能源工业布局、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工业,还是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或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都离不开科技支撑和自主创新。科技创新是鄂尔多斯市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鄂尔多斯市应当充分提高对科技重要性认识,加大对科技创新在财政、金融、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大引进海外区外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力度,依托重大科研项目、科研基地,使人才来了能留住,留住能用好。鄂尔多斯市应当有效发挥工业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设立创新机构,增加科技投入,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联合协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协同发展态势,从而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鄂尔多斯市要进一步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纽带作用,成立由相关专家组成的科技创新咨询机构,为地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高层次的指导服务。
(二)把改造传统产业作为重点
信息技術和知识经济是现代化的突出标志。信息化主导着工业化的方向,使之向高科技、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度节能环保方向发展。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为其发展提供了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以及市场支持。鄂尔多斯市就是要用信息化武装起来的自主和完整的工业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原材料加工、农畜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采加工、棉毛纺织等传统产业在西部工业经济中占有绝对份额。鄂尔多斯市应当采用高新技术、新型设备,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着力发展轻纺工业、食品工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等传统轻工业,对各类生产要素重新组合,提高鄂尔多斯市轻工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立足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鄂尔多斯市应当引进高新科技,培育发展煤液化、精细化工、生物制药等资源深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要鼓励和引导工业企业在投资决策、生产经营和市场营销等环节采用信息化技术,塑造企业形象、了解经济动态、把握市场机遇,转变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要推广电子商务和应用型商务软件,用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技进步成果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三)把创造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作为载体
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是鄂尔多斯市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战略重点。鄂尔多斯市应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改革投融资体制,推动工业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依照地区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加快城镇和工业园区建设,转变以往分散布局、孤立生产、效率低下的工业经济发展态势,形成资源综合利用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专业装备制造业基地等示范性新型工业化产业园区。要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工业化老路,培育具有良好成长性、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将本地区有限的资产向优势企业集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同时,要明确产业定位,合理规划,引导布局分散的中小企业逐步集中到统一规划的园区内,改善空间布局,形成聚集优势,使园区内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应当培育优势重点产业集群,打造名牌,做大做强,形成市场竞争优势。
(四)把深化企业改革、促进民营经济作为动力
企业是市场经济最活跃的因素,激活企业发展潜能、提高企业素质,在壮大公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同时,加强对非公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的扶持,实现”国进民进“、共同发展。这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动力。应当鼓励企业间进行强强联合或资产重组,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的工业企业群,避免分散发展的劣势。充分发挥现代企业制度开放性功能,实现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的多层次提升。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民营经济是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主体,对鄂尔多斯市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和城乡二元结构的战略转型产生重大的影响,对鄂尔多斯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民营经济发展实践中,政府要发挥积极作用,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公有企业重组,在投资核准、财税政策、融资贷款、土地使用等方面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实现同等待遇,使非公有制经济尽快成长为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有生力量。避免出现对发展初期的民营经济不愿意扶持,但对已经步入发展轨道的民营经济却“积极干预”的做法。
参考文献:
[1]梅光燕.日照市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困境与对策研究[D]. 青岛大学硕士论文,2019,(5).
[2]牟思璇.丹东市东汤镇休闲农业发展策略研究[D]. 大连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19,(5).
[3]陈东,杨平宇.新时代我国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9,(9).
[4]陈丽.产业融合视角下三瓜公社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9.
[5]张豪.胶东地区临港水产产业集群升级与空间优化研究[J].浙江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19.
[6]刘金.淮阳县农民增收潜力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9.
[7]刘腾烨.鄂尔多斯市产业结构转型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内蒙古大学硕士论文.2012.
[8]张辰.“三化”互动 发展壮大内蒙古县域经济[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3,(11).
[9]涂妍,陈文福.新型工业化内涵的理论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3,(9).
[10]王成勇.西北地区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断与分析[J].甘肃理论学刊,2010,(11).
[11]彭志强.论工业化的内涵及发展模式[J].岳阳职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
[12]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二卷:E~J).[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861.
[13]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1).[M/CD].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M/CD].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10).[M/CD].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鄂尔多斯市能源局)
责任编辑: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