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主任是天底下最小的主任,但是对于一个刚刚接过班主任聘书的我来说,却是“最大”的“官”。班集体的核心就是班主任,一个班主任的管理模式,直接影响着一个班集体三年中职习惯的养成,甚至会影响以后的生活,本文浅谈作为新入职的一位教师的三年带班经验。
关键词:班主任;经验;班集体;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8.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17-0052-02
人人都说教学苦,在古代有“家有五斗米,不做孩子王”的说法。确实,做一个老师挺苦挺累的,做一个好教师就更苦更累了,做一个好的新生班主任就难上加难了。这种苦、累、难,不仅仅是“教书”上的备课、授课、批改作业、开展课外活动等方面,还是“育人”上的学生心理调整、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觀)的正确引导等,最大困难之处莫过于我的“权威”与学生的“逆反”之间的抗衡。从2014年9月至2017年7月,带了第一届学生,这段历程,说起来就是由原来的“盲人摸象”到“窥一叶而知秋”。三年所做所思所想,觉得对学生进行管理,班主任须犹如一棵树般,责任与爱是大树之根,稳稳扎在学生心中;班主任的权威须像大树主干一样坚定,出现纷扰之际才能控住学生;班主任的心要像树枝一样,融入学生群体中,班主任的情怀与内涵就如葱郁的叶子般,随风而动,可活泼,遇狂风暴雨,可遮挡,遇风和日丽,可共浴。我把它归纳为“大树管理法”。
1 大树之根:责任与爱
冰心曾说过“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爱”与“责任”是教育的主旋律,而这句话恰恰诠释了教育的根本。年纪尚轻如我,即使无法用父亲般的心去把我的学生看做自己的孩子,但我愿用兄长的照顾、朋友的相知理解,用如此相处之道去履行我作为一名班主任的职责。
我带的14级电气2班,共45个学生,全部是男生,俗称为“和尚班”,刚入学时,面对着讲台下一张张青涩的脸庞,虽然有着些许手足无措,但一种作为班主任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接下来的三年,尽管他们自我意识强烈,缺乏学习动机,偶尔还失去自控力,惹事生非,但同时他们是一群思想意识活跃、时刻表现自己并渴望得到认可的学生。他们给过我很多惊喜:几乎全体通过电工证考试,自发组织了一场又一场的班会活动,宿舍卫生评比优良等等,也带给我不少麻烦:旷课、打架、吸烟等等。作为他们的班主任,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自然心中高兴不已,对他们犯的错,我坚持“不抛弃、不放弃”。弟弟们犯错了,朋友们惹麻烦了,作为兄长和朋友的我,有责任去引导他们,给予他们真诚的爱。中职生的生源构成比较特殊,大多数学生是基础教育中被忽视的弱势群体,他们不仅在学校承受了老师的指责和同学的歧视,还承受了家长对他们“恨铁不成钢”的责骂,甚至有家长对我说过:我的孩子学习成绩不行,人非常调皮,不指望你这个班主任带出个优秀成绩,只要帮我在学校管住他就好。对这些态度不端正的家长,我经常对他们说起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好学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班主任这份责任,必须取得家长的认同和合作,形成教育的合力,学生才会有信心和动力。
作为班主任,老师的责任与爱还要渗入到学生理想与职业的指导与规划中。开学伊始,我就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对将来从事的专业要有明确的目标。没有目标,如有帆船没有帆,就容易在大海中失去方向与动力。新生入学班会课上,我就对他们提到过一个调查报告:哈佛大学曾经在某一年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做了一份调查,看学生是否有目标,57%的学生有着模糊的目标,40%的学生没有确立目标,只有3%的学生有着清晰长远的目标。25年过去了,哈佛大学在对这些学生回访的时候,他们发现这3%有着清晰长远目标的学生,这25年时间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另外97%学生创造的价值总和,这其中就包括比尔·盖茨。这些学生,考入中职学校,因为社会的偏见,有着不易察觉的自卑感,我们要给学生希望和机会,让学生张扬个性,体验成功——这对我们教师只是一瞬,但对学生却是一种永恒。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是我们用青春和誓言浇筑在职业中的——“爱与责任”。
2 大树主干:班主任的权威
一棵树欲稳立天地,除了根要扎得深,还需要主干长得端正,这样树才可以长得高、壮,树枝与树叶才可以尽情抽枝发芽。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与学生年纪相仿,是我的优势,可以用同龄人的视觉与心理理解学生,接近他们,同时,也是我的一大劣势,暂且不提工作经验缺少沉淀,“权威”的树立显得尤为困难。中职生性格上有着非常明显的自主性,学生的自主作用过于强烈或(和)班主任的权威核心地位过于低下时,班级的建设管理和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过于担心“和蔼可亲”的态度会造成学生的“目无尊长”,作为新生班级班主任的第一年,我就时刻有意识地树立和保持班主任的权威。当然,班主任权威的树立与发挥,需要一个适当的“度”,把个人权威化在集体权威中,总结有几点:
(1)以德立威。俗话说“德能够服众,威能够摄顽”。班主任以德立威最有效的渠道莫过于“身教”,需严于律己。嘴上说的天花乱坠,一上战场就丢盔弃甲,永远得不到学生的信服与尊重。教师就像一面镜子,学生能够从中看到自己的化身。故,教师必须以自己的遵纪守法来鞭笞学生,以自己崇高的品德去感化学生。
(2)以才增威。班主任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其本质工作就是“授业传道”。教育学家林崇德教授在他的《教学的才智》一书中指出教师必须具备的以下几点:第一,本体性常识,即通晓专业学科知识;第二,文化常识;第三,实习性常识,即教学经历的堆积;第四,条件性常识,即教学心理学常识。在专业上,教师授课若能浅显易懂,做事有条不紊,就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在非专业的其他领域上,班主任才识渊博,可以为学生解惑,与学生在不同的观点上探讨深究;兴趣广泛,课外时间能与学生热烈互动;内涵丰厚,能正确引领学生。 (3)以情育威。马卡连柯的《教学诗》中有一则故事:学员谢苗逃离文工团后返回,马卡连柯让他到离校较远的财务处取两千卢布,谢苗如数取回。两个星期后,马卡连柯又令谢苗再取两千卢布,他们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要是我取了钱不回来呢?”“少说这种傻话,已经委托于你,你尽管去取。”“你不能够这样信赖我。”“你手轻脚健,马又骑得好,我晓得你做人跟我相同诚笃。”最后谢苗再一次忠诚完成任务。谢苗因为马卡连柯的信赖,增强了进步的决心。后来成为了马卡连柯教学事业的接班人。
作为一名班主任,对待每一位学生,首先要摒弃附加在他们身上的家庭背景、才德、品格等枷锁,怀揣关爱与信任,一视同仁,这样即使严厉批评时,也可以让“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
3 大树枝叶:深入学生
一个好的班主任,除了教师的身份,管理者的身份,还需要作为学生家长、兄弟姐妹和朋友的身份。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可以与学生们共享蔚蓝的天空,清甜的空气,缤纷多彩的花草树木,在狂风暴雨来临之际,用淡然的心带领学生学会迎难而上,学会欣赏另一种在失败中不断尝试、收获果实的美。
2014年,我作为新生班主任,底气不足,班上几个调皮的学生刚开学问题就层出不穷,给我这个年轻班主任不少“下马威”,为了震慑,我俨然扮起了不苟言笑的厉害角色,一段时间,学生对我这个班主任心生恐惧,可是,久而久之,我与学生的交流除了班级事务之外,其他就如紧紧闭锁的大门,我站在门外,看不见也听不见门里发生的一切,而这样的后果就是,新的问题如春后之笋陆续冒尖,最突出的就是我和学生们的沟通日益困难,陷入困境。班主任的工作是千头万绪,面对的是几十个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如何才可以深入学生,打入他们的内心“根据地”?掌握一个时机,我先加入了我们班的微信群。在这个群里,我向学生承诺,班主任这个身份不存在。经过学生们轮番试探,总算站稳了脚跟。在这个群里,学生们畅所欲言,了解了他们新颖的观点、稀奇古怪的想法、让人费解的“火星文”等,我逐步和他们打成一片。接下来的事情就变得顺其自然多了,几个对音响兴趣浓厚的学生在课外跟着我学起了音响,几个对计算机颇有研究的学生随我在课外捣鼓起了维修计算机的事,在这将近三年的时间里,他们在维护学校音响和计算机的事情上做出了不少贡献;为了一步步接近学生,课外我还和他们学起了手游,一边进入学生丰富多彩的世界中,一边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正确的利用手机和网络资源。
如何接近学生,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我觉得班主任要摆正自己的身份,随机应变,正视他们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不同场合扮演好不同角色。慈母的角色,班主任应犹如博爱的母亲,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位学生,不仅仅要在学生取得好成绩时感到自豪与快乐,多看看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优点“小事化大,夸大其词”,还要在他们犯错时容忍他们一次次的“旧病复发”,即使批评,也必顾及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语重心长,粗细谈心。严父的角色,“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班主任在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关心他们进步与成长的同时,要严格要求他们,“无规矩不成方圆”,但是要“严之有理”“严之有度”,只有奖惩得当,才能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积极向上的导向。朋友的角色,“蹲下来看孩子”,只有与学生保持同样的高度,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可能主动地创造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学生,他们才可以与班主任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术”。法官的角色,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戴“有色眼镜”看待差生,相反,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
是的,在学生面前,我作为一名班主任,一名教师,愿做学生眼中的一课大树,用责任与爱扎根,用树干般强壮的权威立信于学生心中,把自己的心像细长的树枝深入学生的世界,用犹如叶子沐浴阳光雨露般和学生一起分享三年中職生活的酸甜苦辣,愿学生这些小树苗在经历阳光和风雨后茁壮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经验;班集体;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8.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17-0052-02
人人都说教学苦,在古代有“家有五斗米,不做孩子王”的说法。确实,做一个老师挺苦挺累的,做一个好教师就更苦更累了,做一个好的新生班主任就难上加难了。这种苦、累、难,不仅仅是“教书”上的备课、授课、批改作业、开展课外活动等方面,还是“育人”上的学生心理调整、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觀)的正确引导等,最大困难之处莫过于我的“权威”与学生的“逆反”之间的抗衡。从2014年9月至2017年7月,带了第一届学生,这段历程,说起来就是由原来的“盲人摸象”到“窥一叶而知秋”。三年所做所思所想,觉得对学生进行管理,班主任须犹如一棵树般,责任与爱是大树之根,稳稳扎在学生心中;班主任的权威须像大树主干一样坚定,出现纷扰之际才能控住学生;班主任的心要像树枝一样,融入学生群体中,班主任的情怀与内涵就如葱郁的叶子般,随风而动,可活泼,遇狂风暴雨,可遮挡,遇风和日丽,可共浴。我把它归纳为“大树管理法”。
1 大树之根:责任与爱
冰心曾说过“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爱”与“责任”是教育的主旋律,而这句话恰恰诠释了教育的根本。年纪尚轻如我,即使无法用父亲般的心去把我的学生看做自己的孩子,但我愿用兄长的照顾、朋友的相知理解,用如此相处之道去履行我作为一名班主任的职责。
我带的14级电气2班,共45个学生,全部是男生,俗称为“和尚班”,刚入学时,面对着讲台下一张张青涩的脸庞,虽然有着些许手足无措,但一种作为班主任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接下来的三年,尽管他们自我意识强烈,缺乏学习动机,偶尔还失去自控力,惹事生非,但同时他们是一群思想意识活跃、时刻表现自己并渴望得到认可的学生。他们给过我很多惊喜:几乎全体通过电工证考试,自发组织了一场又一场的班会活动,宿舍卫生评比优良等等,也带给我不少麻烦:旷课、打架、吸烟等等。作为他们的班主任,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自然心中高兴不已,对他们犯的错,我坚持“不抛弃、不放弃”。弟弟们犯错了,朋友们惹麻烦了,作为兄长和朋友的我,有责任去引导他们,给予他们真诚的爱。中职生的生源构成比较特殊,大多数学生是基础教育中被忽视的弱势群体,他们不仅在学校承受了老师的指责和同学的歧视,还承受了家长对他们“恨铁不成钢”的责骂,甚至有家长对我说过:我的孩子学习成绩不行,人非常调皮,不指望你这个班主任带出个优秀成绩,只要帮我在学校管住他就好。对这些态度不端正的家长,我经常对他们说起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好学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班主任这份责任,必须取得家长的认同和合作,形成教育的合力,学生才会有信心和动力。
作为班主任,老师的责任与爱还要渗入到学生理想与职业的指导与规划中。开学伊始,我就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对将来从事的专业要有明确的目标。没有目标,如有帆船没有帆,就容易在大海中失去方向与动力。新生入学班会课上,我就对他们提到过一个调查报告:哈佛大学曾经在某一年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做了一份调查,看学生是否有目标,57%的学生有着模糊的目标,40%的学生没有确立目标,只有3%的学生有着清晰长远的目标。25年过去了,哈佛大学在对这些学生回访的时候,他们发现这3%有着清晰长远目标的学生,这25年时间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另外97%学生创造的价值总和,这其中就包括比尔·盖茨。这些学生,考入中职学校,因为社会的偏见,有着不易察觉的自卑感,我们要给学生希望和机会,让学生张扬个性,体验成功——这对我们教师只是一瞬,但对学生却是一种永恒。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是我们用青春和誓言浇筑在职业中的——“爱与责任”。
2 大树主干:班主任的权威
一棵树欲稳立天地,除了根要扎得深,还需要主干长得端正,这样树才可以长得高、壮,树枝与树叶才可以尽情抽枝发芽。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与学生年纪相仿,是我的优势,可以用同龄人的视觉与心理理解学生,接近他们,同时,也是我的一大劣势,暂且不提工作经验缺少沉淀,“权威”的树立显得尤为困难。中职生性格上有着非常明显的自主性,学生的自主作用过于强烈或(和)班主任的权威核心地位过于低下时,班级的建设管理和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过于担心“和蔼可亲”的态度会造成学生的“目无尊长”,作为新生班级班主任的第一年,我就时刻有意识地树立和保持班主任的权威。当然,班主任权威的树立与发挥,需要一个适当的“度”,把个人权威化在集体权威中,总结有几点:
(1)以德立威。俗话说“德能够服众,威能够摄顽”。班主任以德立威最有效的渠道莫过于“身教”,需严于律己。嘴上说的天花乱坠,一上战场就丢盔弃甲,永远得不到学生的信服与尊重。教师就像一面镜子,学生能够从中看到自己的化身。故,教师必须以自己的遵纪守法来鞭笞学生,以自己崇高的品德去感化学生。
(2)以才增威。班主任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其本质工作就是“授业传道”。教育学家林崇德教授在他的《教学的才智》一书中指出教师必须具备的以下几点:第一,本体性常识,即通晓专业学科知识;第二,文化常识;第三,实习性常识,即教学经历的堆积;第四,条件性常识,即教学心理学常识。在专业上,教师授课若能浅显易懂,做事有条不紊,就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在非专业的其他领域上,班主任才识渊博,可以为学生解惑,与学生在不同的观点上探讨深究;兴趣广泛,课外时间能与学生热烈互动;内涵丰厚,能正确引领学生。 (3)以情育威。马卡连柯的《教学诗》中有一则故事:学员谢苗逃离文工团后返回,马卡连柯让他到离校较远的财务处取两千卢布,谢苗如数取回。两个星期后,马卡连柯又令谢苗再取两千卢布,他们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要是我取了钱不回来呢?”“少说这种傻话,已经委托于你,你尽管去取。”“你不能够这样信赖我。”“你手轻脚健,马又骑得好,我晓得你做人跟我相同诚笃。”最后谢苗再一次忠诚完成任务。谢苗因为马卡连柯的信赖,增强了进步的决心。后来成为了马卡连柯教学事业的接班人。
作为一名班主任,对待每一位学生,首先要摒弃附加在他们身上的家庭背景、才德、品格等枷锁,怀揣关爱与信任,一视同仁,这样即使严厉批评时,也可以让“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
3 大树枝叶:深入学生
一个好的班主任,除了教师的身份,管理者的身份,还需要作为学生家长、兄弟姐妹和朋友的身份。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可以与学生们共享蔚蓝的天空,清甜的空气,缤纷多彩的花草树木,在狂风暴雨来临之际,用淡然的心带领学生学会迎难而上,学会欣赏另一种在失败中不断尝试、收获果实的美。
2014年,我作为新生班主任,底气不足,班上几个调皮的学生刚开学问题就层出不穷,给我这个年轻班主任不少“下马威”,为了震慑,我俨然扮起了不苟言笑的厉害角色,一段时间,学生对我这个班主任心生恐惧,可是,久而久之,我与学生的交流除了班级事务之外,其他就如紧紧闭锁的大门,我站在门外,看不见也听不见门里发生的一切,而这样的后果就是,新的问题如春后之笋陆续冒尖,最突出的就是我和学生们的沟通日益困难,陷入困境。班主任的工作是千头万绪,面对的是几十个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如何才可以深入学生,打入他们的内心“根据地”?掌握一个时机,我先加入了我们班的微信群。在这个群里,我向学生承诺,班主任这个身份不存在。经过学生们轮番试探,总算站稳了脚跟。在这个群里,学生们畅所欲言,了解了他们新颖的观点、稀奇古怪的想法、让人费解的“火星文”等,我逐步和他们打成一片。接下来的事情就变得顺其自然多了,几个对音响兴趣浓厚的学生在课外跟着我学起了音响,几个对计算机颇有研究的学生随我在课外捣鼓起了维修计算机的事,在这将近三年的时间里,他们在维护学校音响和计算机的事情上做出了不少贡献;为了一步步接近学生,课外我还和他们学起了手游,一边进入学生丰富多彩的世界中,一边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正确的利用手机和网络资源。
如何接近学生,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我觉得班主任要摆正自己的身份,随机应变,正视他们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不同场合扮演好不同角色。慈母的角色,班主任应犹如博爱的母亲,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位学生,不仅仅要在学生取得好成绩时感到自豪与快乐,多看看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优点“小事化大,夸大其词”,还要在他们犯错时容忍他们一次次的“旧病复发”,即使批评,也必顾及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语重心长,粗细谈心。严父的角色,“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班主任在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关心他们进步与成长的同时,要严格要求他们,“无规矩不成方圆”,但是要“严之有理”“严之有度”,只有奖惩得当,才能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积极向上的导向。朋友的角色,“蹲下来看孩子”,只有与学生保持同样的高度,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可能主动地创造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学生,他们才可以与班主任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术”。法官的角色,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戴“有色眼镜”看待差生,相反,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
是的,在学生面前,我作为一名班主任,一名教师,愿做学生眼中的一课大树,用责任与爱扎根,用树干般强壮的权威立信于学生心中,把自己的心像细长的树枝深入学生的世界,用犹如叶子沐浴阳光雨露般和学生一起分享三年中職生活的酸甜苦辣,愿学生这些小树苗在经历阳光和风雨后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