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向,因为工与艺的当代性互动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1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动·倾向”——2009当代国际金属艺术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于2009午3月16口至25日在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行,展出了100余件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挪威和比利时的艺术家的作品,分为金属器物、金属首饰和金属艺术品三类。与展览同期的,是5场关于金属艺术的专题学术讲座,由来自5个国家的艺术家代表分别介绍了本国在当代金属艺术教学、科研和创作中的新潮流和新思路。
  “金属艺术”一词涵盖甚广,然而根据材料和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可以被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作品中,金属作为一种表现载体,是可以被其他媒介所取代的,作品在创作中所使用的技术也相对简单,艺术家手工参与的比例很低。第一二类作品中,所使用的金属材料基本上是不可被其他非金属材料替代,所使用的技法与表现形式之间亦有相当大的关联。并且同时兼顾其艺术性。从现场的参展作品来看,此次的金属艺术展,更强调于第二类作品。关于这个展览的作品,在此不多作介绍,凑者朋友们可以参见图片或雕塑在线网(www.diaosunet.com)。笔者以为,这个展览晟重要的一点,在干向我们提出关于“工”和“艺”如何实现当代化发展的问题。更确切而言,“以正确的态度促使‘工’与‘艺’的互动,并从中创生新的创造力”是一个根本性的命题。这咀面包含了对于继承传统和创新发展的问题,包括了在哲学层面对于工艺的理解和当代性延伸,也包括时代对艺术家发展的要求。
  比利时金属艺术家大卫·胡克在他的演讲中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掌握传统的材料和技巧是否还有必要?这里所说的“材料和技法”,实际上就是“工”,也就是专业技术。在当代艺术对传统进行颠覆之后,这个问题波及到了所有的艺术创作领域。甚至,我们可以说,从更大的视野来看,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时刻都处在传统与当代的矛盾之中。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工艺系教授饭野一朗在演讲中介绍了日本雕金的历史和传统技法。并提出“为了进行更好的艺术表现,就必须不断地努力掌握好扎扎实实的专业技术。继承传统的技术精神,在此基础上构筑新的个性,并且做好发出新信息的准备,这·点不管在任何时代都是不变的”。我们可以认为“为旧技法寻找新用途”或者“努力从旧材料中挖掘新品质、新寓意,寻找新思路、新阐释和新表达”和“运用新材料,研究新技法”同样重要。
  而创新也并不是凭空而来,恰恰是建立“既独立于传统,又不丧失原有经典思想”的要求之上。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副教授劳伦一马科斯·德·库克说道:原创性在于个人的诚实发展,而不是新材料本身,这和使用新技术的情况一样,与我而言,使用旧技术也是一样,如果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进而得出个人的新观点并带来新结果,那么旧技术也可以变成是新颖原创的。
  然而,对于工艺哲学本质的深入探讨和理解,更是从“匠”上升为“艺”的转折点。这也是很多民间艺人的瓶颈之处。韩国的独立策展人和艺评人张东光在展览画册韩国部分的导言中提及:“不要把工艺单纯定性为风格和技术,应该在工艺特有的哲学语境中重新评估当代工艺实践的价值。要深刻触及工艺的根基,认识到工艺是源自生活世界的艺术,是一种哲学思考,是富于社会意义的活动。”对于上述这一点,挪威奥斯陆国立艺术学院副院长因耶尔·哈内巫德认为“工艺美术作品构成了对日用品和物质文化的批判性反省”。而对这一问题作出更实际解释的是劳伦马科斯·德·库克。他有一件首饰作品是在戒指里面使用黄金,而在外面使用了更为廉价的银。要知道,世上的人们还是更愿意展示他们的财富。而这位艺术家却把更为贵重一点的黄金包裹在银里面,正如他所言:“最精美的金属只接触身体而没有必要示于人前,配戴者能感受金属的珍贵就够了”。或许这样的思考可以给我们的创作者一些启示。
  当代,艺术的发展处于一种多学科交叉的语境之中,“艺术的纬度和可能性逐渐增多,催生出富于表现力的见识和更多的艺术的参量,如色彩、形状、材料、技术、意义、历史内容等等,于是我们在新信息和原有信息之间建立起意想不到的新联系”(大卫·胡克)。当代的艺术家也不仅仅是将自己的思维局限在一个狭窄的门类里,而应该是具有满腹的实践和理论知识、广泛的兴趣和灵感、兼容自己和他人的艺术实践。
  中国的金属艺术悠久,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和唐代金银器,创造了金属艺术的巅峰。然而中国现代金属艺术的发展,相对其余参展国家还是比较晚。所以,日本、韩国、挪威、比利时,无论是对工艺传承问题的思考、对新技法、新材料的探索还是教学体系的建设上,都显得比我们更为成熟和深入。金属艺术的发展正是当代的所有艺术发展的一个缩影,希望这些学者的真知灼见,可以为我们的读者提供启示和心灵的触动。
其他文献
自从中国近代出现有学院教育背景的女性雕塑家至今,经历了无数的变革(包括社会历史的和艺术思潮的)这些女性雕塑家的创作风格也越来越多样化,远非单一风格可以涵盖。由于她们分别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因而,她们的创作,更多的具有每一历史时期的烙印。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的女性雕塑家群体,在雕塑创作的诸多方面,具有显著的共性。为了便于研究,在本文中,将中国学院女性雕塑家,以分别所处的历史时期,划分为以下四个群体:
人们不是每天都有机会脱离躯壳,再拿菜刀往自己胸前猛刺。  但对瑞典卡洛林斯卡学院的神经科学家埃尔生而言,这种体验在实验室里屡见不鲜。他利用幻觉探索、描绘与排除人们的自我意识,今天只用一架摄影机、一副目镜与两根棒子,他就让我相信自己飘浮在身体后方几米之外,看着刀子插进自己虚拟的胸膛,不禁感到害怕。指尖两个电极记录皮肤自动渗出的汗,一旁的计算机则将暴增的恐惧感绘制在图表上。   出窍体验只是埃尔生擅
My creative journey centers on the search for and affirmation of manifestations of universal connections between mankind and nature. In their seeminly random encounters, I seek to find something beyon
城市是靠记忆而存在的——爱默生  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储存容器,各个时代的创造物、艺术品、人与事,都存留在这里,特别是对于那些崇尚文化,追寻理想的乌托邦之都。它们是用艺术与视觉精心布置的博物馆,依循时间与空间的线索,向市民、向游客、向后代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史诗。  也许是因为悉尼的历史并不长,城市的容貌还没有历经事件的反复洗刷,公共艺术得以顺着这条依稀可见的文脉,从海上走来,深入雨林,由复制开始,重寻身
作品:《躯干》  规格:50×45×80cm  材质:坭兴陶、气烧、坑烧  雍韬点评:  钦州陶器运用极强可塑性的泥质,在器皿坯体上雕刻诗文、绘画,在单纯古朴中透露出一种浓醇的人文雅趣,尤其是“窑变”技术更是一绝,农帮敏一直对此情有独钟。经过“国内—国外—国内”的学习与创作,农帮敏在艺术轨迹回归到原点的同时,艺术创作也回到了最初的兴趣敏感点——钦州坭兴陶。不同的是,经过了一系列具有国际视野的学习、
大约在十岁那年秋,我家附近那条常年不干“消水洞”的水干了,我们正是长假,那天我便和小伙伴启英一起相约去里面看看,是她提议的。我和她走到洞口,我抬头看看洞顶,感觉阴气森森,挺恐怖的,于是对她道:“我们还是不进去了吧?在洞口我就觉得挺吓人的!”  启英:“你怕鬼?”  我:“我知道没鬼,可是自己还是怕。”  启英:“我女孩子都不怕,你男子汉还怕什么?你看,那洞顶的石头,多象一只挂在炕上的猪脚啊……里面
4月24日,由韩国造型设计学会主办的“2010年春季国际学术大会”在首尔弘益大学工学馆举办。此学术大会共有400多名教授、评论家、艺术家、研究生等参加。本次大会的主题是“21世纪文化融合与对东亚造型设计的理解和前瞻”,与会学者就“韩中日三国工艺(craft)在现代社会应该重新塑造一个什么样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探讨。  大会主持人为弘益大学禹宽壕教授。弘益大学顾问教授崔乘千、首尔市副市长兼首尔设计总
[摘 要]备受争议的“80后”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他们从一出生就开始经历几乎与他们同龄的一次重要的社会转型,这种转型的时代特征造就了他们身上的诸多个性,而这些个性又必然会影响其未来的政治参与,甚至未来中国民主政治的走向。  [关键词]“80后”;心理;民主政治  [中图分类号]D0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7)06-0042-02    所谓“80后”是指上
【编者按】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019年系列国际展览的序幕是由两个雕塑展开启的。它们分别是“沉默的邂逅一一布鲁诺-瓦尔波特”和“马克·奎恩一一皮相之下”。前者是2019年3月5日-2019年5月11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三层的A展厅展出,而后者是2019年3月8日-5月1号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同样是三层的B展厅展出,两个展览首尾相连,好不壮观!本期《雕塑》杂志专门辟出篇幅来关注这两个展览不仅仅是因为
当看到怀有9个月身孕的沙米玛·贝居姆头戴黑纱,身穿黑色罩袍,满脸绝望地说出“我只想回英国”时,人们的心很难不被这个19岁的少女所触动。   因此,英国内政大臣贾维德表示“会动用一切力量阻止贝居姆回国”,并取消她的英国国籍后,英国政府陷入了舆论的漩涡。   贝居姆的姐姐直接致信贾维德,称其剥夺了贝居姆“唯一的希望”。贝居姆的律师塔斯尼姆·阿肯吉则公开谴责英国政府缺乏人道主义精神,违反《欧洲人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