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赵先平《穿过密林》中的民俗事象*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jiea875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赵先平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穿过密林》呈现出鲜明的桂西南民俗特色,蕴含丰富的民俗事象。本文试从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及语言三方面就小说的民俗事象及其在文中作用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穿过密林》;民俗;地域文化
  民俗事象是指“创造于民间,流传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袭的传承性事象(包括思想和行为),是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也是现实进程中的具体生活事件。”[1]著名的民俗学家钟敬文曾把它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四大类。民俗事象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关于生产、生活、文娱、信仰等方面的民俗活动和民俗现象的总称,亦可表示单一的民俗活动。
  文学的产生离不开民俗活动,或者说文学起源于民俗活动,正如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所言:“艺术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2]处在特定民族及特定区域的作家,民俗事象对文学作品的渗透是多角度的,如对当地“农事”与“人事”等展示,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地域风格。作为桂西南的本土作家,赵先平的文学创作蕴含着丰富的民俗事象因子。本文以其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穿过密林》为例,简要分析小说中各类民俗事象的具体表现及作用。
  一、《穿过密林》中的民俗事象
  小说《穿过密林》主要讲述了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左江流域,以林月亮为代表的壮乡人民,立足边境投身革命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感人故事。作家围绕“左江地域”这一特定地理空间,不仅歌颂了壮民族地区人民的斗争精神,大量民俗事象的描摹更使作品呈现出鲜明地域文化色彩。
  (一)物质生活民俗
  在小说中,作家主要对桂西南的生产民俗、饮食民俗、居住建筑民俗几个方面着墨较多。这些生产生活的民俗事象与现实生活大体一致,旨在反映桂西南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小说的主人公林月亮一家以烧炭卖炭为生,在第二章中作家详尽介绍了炭的选材及制作工序,“要烧成上好的木炭,要有一座好窑,好窑要有好位置。土窑一般是在山坡的土崖上挖出来的,口小肚子大,只能钻进一人,窑的后面开一个烟洞通到崖上地面,窑里留一个进风道。烧木炭的第一道工序是采木,在树木伐下之后,将树干锯成段,每段1米多长,根据树木的粗细分类,归在一起。第二道工序是装窑,装窑十分有讲究:截下的树干窑一根挨一根立在窑中,最粗的堆在下面,最细的堆在上面。木和木的空隙,不能太大,否则空气流通过多,通风太好,木头得到充分的燃烧,就会烧成灰烬;堆得太密,空气流通不够,木头得不到适当的燃烧,也不会变成炭。第三道工序是烧窑。木头一堆好,就封上窑口。窑口留4寸直径大小,然后开始点火,火从洞门送进炭窑之内,……”。[3]6-7接下来的第四道开窑也是技术活,需要许多人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工作量之大,工序之复杂,要求之严格,让人惊叹。还有对土榨糖作坊……等描写,道出了当地人民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桂西南的壮民族非常好客,为人质朴、直爽,喜欢吃糍粑、包粽子、蒸糯米饭、杀鸡宰鸭,这些也是他们逢年过年和招待客人的主要食材。小说中对饮食的描写与现实壮民族的生活习性大体一致。小说讲到当梅青听说儿子、何丽、黄谷流和城里的小客人要来,一大早起来就张罗着蒸糯米饭、做糍粑、弄芝麻炒料,来招待客人。壮民族的春节“食事”更加丰富多彩,作家在小说中做了细致入微的描绘。有可口丰盛的美食:糕点、粽子、米花糖、糯米饼等等。除夕那天食物最為丰盛,要杀鸡杀鸭,蒸制扣肉、粉蒸肉,制作叉烧等,晚饭要有“白切鸡”,还要煎鱼。初一则要喝新茶,姑娘们喝“伶俐水”。[3]57在作家笔下,这些“食事”已不是单纯的食物,而是一种与传统壮乡习俗联系在一起的符号。我们知道,某种物事一旦进入传统习俗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其社会承载就会自然增加,也就具备了强大的功能。壮民族食事的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浓的乡间真情。
  桂西南的居住屋室、院落布局也有别于它地,呈现出明显的地方特色。小说中关于林月亮家的房屋做了充分的展示:“一间三厢两边用土砖砌成的木质瓦屋,上下结构,中间用一寸来宽的长木板铺隔着,上面住人,下面圈着牛猪鸡鸭和杂物……隔板右侧设个门,进入门里,就是后厅。后厅连接着厨房。厨房不是上下结构,而是四周用石片砌成,中间填上土,最后用三合土夯实使之平坦。厨房中间用青砖砌起三个火灶,分别为煮饭、炒菜、熬煮猪食所用。一边放置水缸、石磨、石舂、木磨等。”[3]37 这与现实中桂西南边陲许多壮族物宅的结构布局一样,是先辈们为了对付高温潮湿天气和蛇虫猛兽以及洪水的侵害、方便生活与生产而合理设置的布局。
  (二)社会生活民俗
  小说对社会生活民俗的描写主要集中在对春节等节日习俗、娱乐活动及婚俗的描写上。让人印象最深的是莫过于春节习俗了。《穿过密林》中,作家如数家珍地描写了壮民族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尤其是除夕那天最热闹,“壮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杀鸡杀鸭等。晚饭要有剩余,寓示富裕,要煎一条大鱼,不能吃完,象征年年有余。大年初一有煮新茶的习俗,据说喝新茶会使人万事如意:老人喝了健康长寿、小孩喝了聪明能干,夫妻喝了恩爱和睦。而姑娘们要喝去泉边喝“伶俐水”,大年初一的伶俐水寄托着姑娘们对向未来的期盼:寓意新的一年会聪明伶俐,找到称心如意的郎君。接待客人时则要共饮“交臂酒”,唱祝酒歌。[3]75-77 节日习俗的世代延续,体现出壮族乡民对生活的热爱,承载着人们美好的期待、愿望和满满的回忆。对节庆习俗的描写,体现出作家对生活的态度。
  桂西南壮民族的民间娱乐活动同样是丰富多彩的,尤擅唱山歌。除了三月三的歌圩节,小说对春节的舞狮、舞鸡、舞春牛等娱乐也进行详细的描绘。为增添春节的喜庆气氛,这里的人世代流传有舞鸡、舞春牛的庆祝活动。“舞鸡的年轻人提着用木头、木瓜做出的两只斗鸡,打折锣到村中各家各户去贺年。舞鸡歌吉庆幽默,主家喜笑颜开,送贺年的舞鸡者红包,又从斗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以祈求六畜兴旺。”舞春牛更为有趣,“春牛用竹片巧妙编制而成,牛头、牛角糊上绵纸,粘上牛眼,牛身是一块黑布或灰布。舞牛人敲锣打鼓在村中表演,钻进布底的两人,一人在前撑牛头,一个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跟着的是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3]78这种活动从初一持续到元宵节,为农家增添了无限的生活情趣,同时也寄托着对农家丰收、祥和的祝愿。   婚嫁礼仪,为人生仪式中的一种大礼,也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个人、家庭乃至社会的高度重视。除了通常的婚嫁习俗外,桂西南黑水河一带的民间还存在像“入赘和童养媳”古老而陈旧的婚嫁习俗。小说的主人公林月亮就是入赘到何家做上门女婿。林家靠卖炭维持生计,上有兄长,下有幼弟,不得已把林月亮过继给何记布店老板何建昌当儿子,其实就是“入赘”的意思。不过与别处不同的是,在当地,入赘的后生哥,在家庭、在社会上,都同样受到人们的敬重,“享有和本地后生的同等地位。婚后如妻子过早去世,其有家产继承权,家人必须给他另娶媳妇”。可以看出,入赘的青年并未收到不公平的对待,反而像林月亮这样的优秀后生还受到厚待。正是在何家的默默支持下,林月亮才能继续接受教育,思想得以启蒙,成长为一名英勇的革命战士。在梁月亮走向革命之路过程中,给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与理论指导的中共党员梁大琪,他的妻子就是童养媳。民俗中有陋习恶俗,而更多的民俗事象呈现出中性色彩,很难从道德、伦理等方面进行简单分析和评价。赵先平对此应该是保持中立的态度,故对小说中的梁大琪与童养媳的婚姻并未进行批判,而是客觀公正的描述了两人青梅竹马、情投意合,婚姻美满的幸福生活。
  从文化审美意义上看,在赵先平笔下,边地社会生活民俗既是人物形象活动的背景,又是人物行为的心理渊源: 喝米酒,吃糯米饭、糍粑、粽子等,这些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凝固的物质民俗具有强大的文化功能。
  (三)语言民俗
  语言民俗是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它包括两大部分: 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4]《穿过密林》中的语言民俗集中表现在民间故事和山歌上,其中,民间传说在小说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比如小说开篇时,作家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烧炭的典故。提到了木炭的发明者是战国时代的孙膑,他与庞涓是师兄弟,同在鬼谷子门下学艺。后来师傅为考验二人智力,命他们进山寻找一种“不冒烟”的火。“孙膑在山中伐木,而后用火焚烧,烧至一半,用土复埋。第二日进山,将土翻去,取出烧黑了的木头,重新点燃,就是不生烟的木炭。”后来,孙膑就成为了安平村烧炭人家的祖师爷。这里,作家让故事传说介入文本叙述,调节了叙事的节奏,还借此交代林月亮生活环境、出身和家庭境况,为后面的故事发展做一个铺垫。
  赵先平还利用民间故事的隐喻意义塑造人物、构建故事情节。小说里穿插的故事一方面调着节叙事的节奏,另一方面在意义上和人物命运及故事内容形成一种前后呼应的关系。林月亮即将过继给何家去龙州中学读书的前夜,想起了小时候妈妈曾经给他讲的故事《马勒寻天边》。故事大意是:一群村民在讨论天边是什么样子,最后决定派人去看个究竟。其中一孕妇也自告奋勇,希望完成村民的这个愿望。理由是,天边很远,可能要走很长时间,倘若在有生之年走不到天边,可以让肚里的孩子接着去完成这个任务。最后,在她老得走不动时,就停了下来,让自己的儿子继续往前走,去探访遥远的天边。壮语中“马勒”是“母”与“子”的意思。该故事的呈现,写出了林月亮对母亲的不舍,对自己的“天边”的迷茫与憧憬,是作为小说的一个情节参与了作品的叙事。
  壮族人爱唱山歌,常常以歌传情、以歌代言。用壮话唱出的山歌,内容丰富,形式活泼,韵律和谐,节奏感强。在这种“民间歌谣”生活环境的熏陶下,赵先平即便不是民歌创作或研究者,但当以文学的方式记述边疆壮族生活时,不由自主的把一些山歌嵌入到作品中去。譬如:小说写到壮族人家待客时,主客共饮“交臂酒”,唱祝酒歌,歌词甚美:
  锡壶装酒白涟涟,
  酒到面前你摸嫌。
  我有真心敬贵客,
  敬你好比敬神仙。
  锡壶装酒白瓷杯,
  酒到面前你莫推。
  酒虽不好人情酿,
  你是神仙饮半杯。
  山歌的呈现,既让人知晓了壮民族的这种“文化遗留物”,也能看到民俗自身的演化和变异。在小说接近尾声,作家写到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那一刻,人群中有会唱山歌的,现编现唱一首新歌:“来了共产党,桃城第二春。人民做主人,幸福到乡村。”反映新时代新面貌的山歌,赋予这古老的习俗以新的内涵。
  二、民俗事象在《穿过密林》中的重要作用
  民俗事象在《穿过密林》中有着丰富多元的表现,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对作家叙事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通过西南边陲的民俗事象自身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增强了作品的民族个性和地域色彩,另一方面为文学故事的发生、发展提供真实的社会背景,为人物形象塑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提供文化支持。不论是展示风俗,还是强调人物,都将广西西南边陲乃至中国特定年代的革命历史预置其中,这样既排除了对地域风情的简单呈现,又使林月亮等人的活动在这预置背景的烛照下,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一)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民俗,作为民族文化之根,是反映历史的一面镜子,体现着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性格。文学以塑造人物为中心任务,必然要对人物进行民俗文化的塑造,而民俗文化又是通过特定的环境来展示。文学创作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就和民俗化的地域环境关系密切,民俗事象描写多被作家借以用来塑造、完整人物性格、思想风貌,成为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不同的民俗场面烘托出不同的环境气氛,构成文学作品典型环境的重要方面。赵先平在小说《穿过密林》中,非常细致地对故乡桂西南边陲传统的节庆活动、民间故事传说、民居建筑等民俗事象进行描绘,为塑造林月亮等人物提供一个相对真实的典型环境,对其性格形成、发展、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说中,作家通过对林月亮家房屋的描绘告诉我们:他与许多桂西南边陲壮族孩子并无不同,是卖炭翁之子,家境贫寒。如果没有“入赘”何家,林月亮的人生轨迹也许跟他的哥哥林太阳一样,伐木烧炭,子承父业。然而作家又细致入微的向读者介绍家乡“入赘”的婚俗,然后讲到林月亮“入赘”到何家,为林月亮走出家乡,接触新事物——“革命”做好预设。在林月亮即将离开原生家庭去何家、去龙州中学读书的前夜,作家穿插了一个民间故事《马勒寻天边》,来表现其对父母不舍、对前途迷茫又憧憬的复杂心情。为后面在何家的支持下得以完成学业,认识革命并走上革命的道路又做了精心铺垫。小说中民俗的展示对林月亮这一人物形象塑造及性格完成起着关键作用。   (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情节是叙事型小说的生命,能体現小说的思想和精神特质。作家对民俗事象的描写并非简单的场景堆砌,而会有所取舍,或强调或淡化,很大程度上是为故事情节发展服务的。赵先平在 《穿过密林》 中对桂西南边疆壮民族民俗事象的描写,不单是为了向读者展现家乡的地域文化,更是将民俗嵌入小说的故事情节中,使之成为情节发展的纽带或桥梁。在小说情节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民俗事象起到了重要的“助推器”作用,使叙事节奏曲折跌宕。
  《穿过密林》中有两个民俗事象构成了小说的主干情节,年轻一代(林月亮等)和父辈(林老三等)在这些民俗事象的陪伴下,完成了各自的使命。笔者认为两个民俗事象分别为“丧葬”和“入赘”,这其中暗含着两条线索,共同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为杨忠仁办“丧事”为暗线,主要讲述了父辈们尽心尽力地保护着红军时期留下一批军火,杨忠仁为此献出了自己的性命,几位老同为他办丧事,这里已交代出故事发生的背景及环境。明线则是林月亮“入赘”何建昌家做上门女婿后,围绕着他求学求知、接触革命、投身革命等活动完成了性格的塑造。可以说,主人公林月亮的性格养成跟“入赘”的身份分不开的。两条线索相互交织共同完成故事的叙事:几位老同厚葬杨忠仁后,主动承担照顾遗孤及保护军火的重任。林月亮他们寻找并发现武器,林老三移交武器,最后发动武装起义,两代人的使命就此圆满完成。
  赵先平把许多富有地域特色的民俗事象嵌入情节发展之中,作为推动故事发展的纽带,既让人感受到了壮乡民俗文化的魅力,又使故事情节的发展顺理成章,水到聚成。
  参考文献:
  [1]张紫晨.民俗学讲演集?中国民俗概况[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
  [2](法)丹纳(Taine,H.)艺术哲学[M].傅雷译.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
  [3]赵先平.穿过密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8.
  [4]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5]张云虹.文本细读:《三家巷》中民俗描写的作用[J].鸡西大学学报,2011,11(03):103-105.
  [6]王自合,郑磊.浅析民俗文化在莫言小说中的作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01):83-85.
  [7]陈继会.中国乡土小说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8]张志忠.莫言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9]姜峰.民俗事象的文化含义——以现代乡土小说为解读文本[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01):129-132.
  作者简介:
  任玉玲(1981-),女,河南上蔡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相当代文学。
  *基金项目: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17年度左江流域民族文化研究中心项目“民俗文化背景下的桂西南民族文学研究”(项目编号:2017ZJZX07)之系列论文。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的提高,而农村经济也受到了大环境的影响,要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经济市场,从而有效提高农村民众的生活质量和环境。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成熟度与农村经济发展是相互依靠、相互扶持的,所以,成熟的金融市场能够有效的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即将针对农村金融市场成熟度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问题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农村金融市场;成熟度;农村经济  在农村
期刊
摘 要:信息化时代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也带来更大的挑战,尤其是电力行业,作为影响全社会运行的重要因素,电力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基于此种背景,本文将着重阐述在信息化背景下,目前电力大客户业扩工程项目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切实可落地执行的完善优化策略,希望能够真正对该行业的发展发挥出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关心这一领域的人们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
期刊
摘 要:耐磨板气割后表面出现裂纹,分析原因钢板内部应力大,在气割过程中应力释放导致裂纹延伸,所以采用热处理回火方法降低残余内部应力,同时保证有效硬度,本文通过对阶梯温度回火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及残余应力检测及分析,确定钢板回火工艺参数。  关键词:应力;回火;残余应力;应力检测;硬度  1、引言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刮板输送机主要用于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煤炭运输,根据使用情况,保证主要部件强度,重要零件
期刊
摘 要:陈某-32井是陈某6块一口设计定向井,自上而下钻遇多套不同岩性的地层,施工条件复杂,存在井塌、井漏和井喷的风险。因为保证陈某-32井的安全快速钻进,并有效完成钻探目的,通过邻井钻井情况对比、施工难点预判和正对性预防措施制定,完成了该井防漏、放喷的钻井施工方案研究。同时制定了施工进度计划表和钻井、完井质量目标。陈某-32井防漏、防喷钻井施工方案的细致研究,对该井钻井过程的安全实施和钻探目的的
期刊
摘 要:随着人类的发展,由于各种因素所引起的空气污染已经越来越严重。为了能够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需要测试我们生活环境的空气质量,使我们的生活达到一个更健康的标准。传感器已逐渐成为检测应用中的重要应用技术。基于此,本文对空气检测系统原理进行分析,并对空气质量的传感器进行主要分析,并展望了传感器在空气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应用  一、空气检测系统原理简介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我国建筑业大发展的时代背景出发,分析了我国建筑电气工程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如何提高建筑电气工程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要注重会审与施工细节的把关,实行精益建造施工管理制度,建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体系等策略,以期为建筑电气工程的相关管理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管理;质量控制  前言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下,建筑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建筑电
期刊
摘 要:高含H2S天然气输送机组长期受到腐蚀、振动及高噪声等的困扰,在运行时具有很高的风险,控制不当可能导致重大安全事故。本研究应用有关理论、标准及规范、实践调研成果,主要针对天然气输送过程中H2S氣体对整个系统可能造成的风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估,找出了相关风险源与识别方法,建立起了监测技术体系与管理应对体系。  本文首先介绍了输气站的系统组成及其设备的工艺用途;接着对高含H2S气体对本系统的腐蚀
期刊
摘 要:因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使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发展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发达国家为维护其自身利益,也在不断进行着相关的贸易保护政策。这些政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十分严峻,它使我国加工贸易的比重一再下降。国际上的商品价格不断下跌,经济上出现了通货紧缩的现象。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失速问题受到了各界的重视。因此,本文从经济形势入手,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失速问题进行了一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综采工作面瓦斯涌出来源及规律,通过比较分析邻近工作面走向高抽巷和9813工作面走向高抽巷配合大直径钻孔在初次来压老顶破断之前的瓦斯抽采效果,证明大直径钻孔配合高抽巷可以有效解决综放工作面初采期间的瓦斯问题。  关键词:走向高抽巷;大直径钻孔;瓦斯治理  1工作面概况  开元公司9813工作面位于9#煤二水平八采区,标高776~794m,煤层埋藏深度347~426m,煤层厚度5.
期刊
摘 要:电力物资配送作为物资管理重要环节,物资配送管理得当与否,不仅关系着库存的周转率、仓储费用、物资供应成本,还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决定着电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对此,电力企业加大物资配送管理力度,探究电力物资配送现状,分析配送管理不合理现象,并制定电力物资配送合理化管理措施具有重大意义,急需解决。本文在掌握物资配送概念、作用、模式等基础上,分析电力物资配送不合理现状及探讨电力物资配送合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