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虎”是深受中国人喜爱的传统题材。夏山河画虎成癖,是受中国虎文化的影响。
在人们的心目中,虎既是一种自然界的猛兽,也是一种神奇威猛的民俗文化图像。远古以来,中国人寄予这一满身斑纹的猛兽以种种的精神含义,在“山中之王”的称谓里赋予了太多的神秘想象,既是高尚品格的化身,也是勇武精神的希冀,不仅寄托了镇邪驱恶的祈求,而且施以种种艺术形象的表述。与被称作“兽中之王”的狮不同,狮的原产地以及狮崇拜源于异域,东汉年间随佛教东来,与中国仰韶文化时期即已形成的虎崇拜分庭抗礼。
夏山河曾悉心研究过夏商周三代青铜艺术中虎的造型。他觉得,这些远古的与饕餮纹饰一样神秘而诡异,内涵极深,但与当代人的现实情感之间存在很大距离。比较之下,他更欣赏汉代艺术和古代滇文化中的虎形图像。与夏商周三代的虎图像相较,汉代和古代滇艺术遗存中的虎形,是从它的自然属性中直接观察、提炼、概括而创作出来的。它们是鲜活的、灵动的、有生命的,因而也是极具感染力的。就连那些被简约地塑造在器皿上的小浮雕,虽然没有细节描写,仅有大体轮廓,然而它们与野猪、熊罴、牯牛相搏杀的威猛态势却威风凛然。霍去病墓大型石雕中的伏虎是静态的,然而它射电一般的目光、潜伏的爪牙、屏息的腹肌、盘曲于脊梁的虎尾,极其典型地刻画了一只已经锁定猎物、全神贯注、蓄势待发、即将呼啸而出的斑斓猛虎的态势;它寓动于静,比张牙舞爪者更具有内在威力而令人生畏,使人直接感受到飞将军李广误以为莽中伏虎,引羽急射而中石没簇的真切情境。古滇人和汉代艺术家一样,置己身于大自然之中,近距离地直接观摩虎的各种真形,从而显示出他们非凡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艺术塑造能力。步其后尘者,深入深山,架木为巢,直接观察虎的自然生态,体现出艺术家只为画出真虎性的勇气和探索精神。这些生动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实践成果令夏山河十分钦佩,觉得这一笔艺术传统财富不可丢失,遂师事之。
然而,当今的画家遇到了一个十分尴尬的时代,虎已从山林中远远地遁去,几近绝迹,再架木为巢已无所济。无可奈何,夏山河只得向动物园里讨生活。可是,当看到饲养员向笼中之虎丢去现成肉块的时候,他懊丧极了。因为在这里见到的,是虎性早已失去大半之唯存其皮相者。虎之为虎,原本是在它领有的山林中,在它追杀奔鹿、与野猪搏斗的过程中才显现的天下独雄的威猛。正如虎贲之士的威猛只显现在冲锋陷阵、所向披靡的白刃格斗中,其落魄之态何以忍睹?
他期望能像汉代人那样在大自然中亲自观察虎性的自然显现,是由于他信奉“美在生活”的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原则,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寻求“美”的典型性和真实性。他反对那种不研究生活、只会按照僵化程式画些头上写着“王”字、张着血盆大口的虎的皮相的做法。画家认为,虎一旦失去了它的真性,也就失去了它的灵魂和震慑人心的力量,只剩一张花哨的、摆着一副张牙舞爪虚假架势的虎皮,哪里还有虎所特有的审美价值呢?
虽然离自己的理想条件甚远,但他还是认为应该经常去直接观察真正的老虎,哪怕是笼中之虎。于是,他成了动物园里虎舍旁的常客,日复一日地熟视默察,大量速写,对照着书籍上绘制的解剖图,熟识虎的造型结构与其每一条斑纹的具体特征,以及虎的各种动态和角度的变化,每有所得便熟记于心。在此过程中,他尤其珍惜并敏锐地抓取被囚禁的山中之王的偶然兽性发作,或许只是一瞬间的咆哮、一眨眼的腾跃、一刹那的狂傲,虽远不及山林中的极致,却往往是虎性的真实闪现。
他特别感激探险者们在丛林里抓拍的印度孟加拉虎、西伯利亚的东北虎和在非洲草原上拍摄的雄狮、豹和猎豹等大型猫科动物的种种潜伏与搏杀姿态;他从录相资料中得以如临其境地观察猛兽的特性,在比较虎与其它猛兽的共性与差异的过程中准确地掌握了虎的原始情态特征。
于是,夏山河笔下的墨虎呼啸欲出了,他的作品被生猛的虎气所充实了。
夏山河对艺术虽有悟性,而他却不属于那种生而知之的天才型画家,他的本领全来自苦学,来自几十年的苦练。他像他的父辈一锄一锄地耕耘、收获一样,耕耘着、收获着他的艺术田地与硕果。
看,他铺开洁白的宣纸,饱蘸浓墨的毛笔毫不犹豫地作龙蛇舞,仔细看,每一笔落下去都在要害处,庖丁解牛一般精准而游刃有余。正当观者惊讶不已之时,一只斑斓猛虎出世了,紧接着又一只猛虎出世了……此时此地,画家已无需参照素材,可以无尽地塑造出各种情态的墨虎:一只、两只、三只,乃至百只;或伏、或立、或奔、或饮、或犬坐、或咆哮、或寻觅、或抚幼、或嬉戏、或涉水、或正对、或背离……或聚或散,各具情态。其造型之精准,情境之真切,若再造之自然。然而它们既是写实的虎,更是艺术想象中的虎。苏东坡说要“胸有成竹”,夏山河则“胸有成虎”。他完全步入了一种随心所欲而决不逾矩的自由境界,步入了一种熟能生巧、左右逢源的奇妙境界。
从表层形态上看,夏山河笔下的墨虎,是虎性的精彩展现;然而透过墨虎的表象,欣赏者可以真切地体味到虎画后面的人性,与虎的凶相相反,那是一种以独特的审美角度所显现的充实、平和、优美与正气。画虎之外,夏山河也画喜鹊、仙鹤、飞鸽、奔马、人物、山水,同他画的墨虎一样,风格是充实优美、中正平和的,那正是画家的心性与人格的表征。
人如斯,心性迹化于图画,亦如斯。
夏山河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诗书画研究院研究员、陕西书画院副院长、西安中国画院画家。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1997年有中国画作品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97迎香港回归全国书画大奖赛优秀作品展览”,1998年有中国画作品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展”,2002年有中国画作品参加在郑州举办的“全国名家百虎精品国画展”,2009年有中国画作品参加由陕西美协主办的“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国画展览”,2010年有中国画作品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百年百虎国画精品展”,2011年有中国画作品参加在印度新德里举办的“虎趣—中国水墨画精品展”。出版有《夏山河中国画集》(2010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案头画范·夏山河画虎》(201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等个人画集。
在人们的心目中,虎既是一种自然界的猛兽,也是一种神奇威猛的民俗文化图像。远古以来,中国人寄予这一满身斑纹的猛兽以种种的精神含义,在“山中之王”的称谓里赋予了太多的神秘想象,既是高尚品格的化身,也是勇武精神的希冀,不仅寄托了镇邪驱恶的祈求,而且施以种种艺术形象的表述。与被称作“兽中之王”的狮不同,狮的原产地以及狮崇拜源于异域,东汉年间随佛教东来,与中国仰韶文化时期即已形成的虎崇拜分庭抗礼。
夏山河曾悉心研究过夏商周三代青铜艺术中虎的造型。他觉得,这些远古的与饕餮纹饰一样神秘而诡异,内涵极深,但与当代人的现实情感之间存在很大距离。比较之下,他更欣赏汉代艺术和古代滇文化中的虎形图像。与夏商周三代的虎图像相较,汉代和古代滇艺术遗存中的虎形,是从它的自然属性中直接观察、提炼、概括而创作出来的。它们是鲜活的、灵动的、有生命的,因而也是极具感染力的。就连那些被简约地塑造在器皿上的小浮雕,虽然没有细节描写,仅有大体轮廓,然而它们与野猪、熊罴、牯牛相搏杀的威猛态势却威风凛然。霍去病墓大型石雕中的伏虎是静态的,然而它射电一般的目光、潜伏的爪牙、屏息的腹肌、盘曲于脊梁的虎尾,极其典型地刻画了一只已经锁定猎物、全神贯注、蓄势待发、即将呼啸而出的斑斓猛虎的态势;它寓动于静,比张牙舞爪者更具有内在威力而令人生畏,使人直接感受到飞将军李广误以为莽中伏虎,引羽急射而中石没簇的真切情境。古滇人和汉代艺术家一样,置己身于大自然之中,近距离地直接观摩虎的各种真形,从而显示出他们非凡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艺术塑造能力。步其后尘者,深入深山,架木为巢,直接观察虎的自然生态,体现出艺术家只为画出真虎性的勇气和探索精神。这些生动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实践成果令夏山河十分钦佩,觉得这一笔艺术传统财富不可丢失,遂师事之。
然而,当今的画家遇到了一个十分尴尬的时代,虎已从山林中远远地遁去,几近绝迹,再架木为巢已无所济。无可奈何,夏山河只得向动物园里讨生活。可是,当看到饲养员向笼中之虎丢去现成肉块的时候,他懊丧极了。因为在这里见到的,是虎性早已失去大半之唯存其皮相者。虎之为虎,原本是在它领有的山林中,在它追杀奔鹿、与野猪搏斗的过程中才显现的天下独雄的威猛。正如虎贲之士的威猛只显现在冲锋陷阵、所向披靡的白刃格斗中,其落魄之态何以忍睹?
他期望能像汉代人那样在大自然中亲自观察虎性的自然显现,是由于他信奉“美在生活”的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原则,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寻求“美”的典型性和真实性。他反对那种不研究生活、只会按照僵化程式画些头上写着“王”字、张着血盆大口的虎的皮相的做法。画家认为,虎一旦失去了它的真性,也就失去了它的灵魂和震慑人心的力量,只剩一张花哨的、摆着一副张牙舞爪虚假架势的虎皮,哪里还有虎所特有的审美价值呢?
虽然离自己的理想条件甚远,但他还是认为应该经常去直接观察真正的老虎,哪怕是笼中之虎。于是,他成了动物园里虎舍旁的常客,日复一日地熟视默察,大量速写,对照着书籍上绘制的解剖图,熟识虎的造型结构与其每一条斑纹的具体特征,以及虎的各种动态和角度的变化,每有所得便熟记于心。在此过程中,他尤其珍惜并敏锐地抓取被囚禁的山中之王的偶然兽性发作,或许只是一瞬间的咆哮、一眨眼的腾跃、一刹那的狂傲,虽远不及山林中的极致,却往往是虎性的真实闪现。
他特别感激探险者们在丛林里抓拍的印度孟加拉虎、西伯利亚的东北虎和在非洲草原上拍摄的雄狮、豹和猎豹等大型猫科动物的种种潜伏与搏杀姿态;他从录相资料中得以如临其境地观察猛兽的特性,在比较虎与其它猛兽的共性与差异的过程中准确地掌握了虎的原始情态特征。
于是,夏山河笔下的墨虎呼啸欲出了,他的作品被生猛的虎气所充实了。
夏山河对艺术虽有悟性,而他却不属于那种生而知之的天才型画家,他的本领全来自苦学,来自几十年的苦练。他像他的父辈一锄一锄地耕耘、收获一样,耕耘着、收获着他的艺术田地与硕果。
看,他铺开洁白的宣纸,饱蘸浓墨的毛笔毫不犹豫地作龙蛇舞,仔细看,每一笔落下去都在要害处,庖丁解牛一般精准而游刃有余。正当观者惊讶不已之时,一只斑斓猛虎出世了,紧接着又一只猛虎出世了……此时此地,画家已无需参照素材,可以无尽地塑造出各种情态的墨虎:一只、两只、三只,乃至百只;或伏、或立、或奔、或饮、或犬坐、或咆哮、或寻觅、或抚幼、或嬉戏、或涉水、或正对、或背离……或聚或散,各具情态。其造型之精准,情境之真切,若再造之自然。然而它们既是写实的虎,更是艺术想象中的虎。苏东坡说要“胸有成竹”,夏山河则“胸有成虎”。他完全步入了一种随心所欲而决不逾矩的自由境界,步入了一种熟能生巧、左右逢源的奇妙境界。
从表层形态上看,夏山河笔下的墨虎,是虎性的精彩展现;然而透过墨虎的表象,欣赏者可以真切地体味到虎画后面的人性,与虎的凶相相反,那是一种以独特的审美角度所显现的充实、平和、优美与正气。画虎之外,夏山河也画喜鹊、仙鹤、飞鸽、奔马、人物、山水,同他画的墨虎一样,风格是充实优美、中正平和的,那正是画家的心性与人格的表征。
人如斯,心性迹化于图画,亦如斯。
夏山河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诗书画研究院研究员、陕西书画院副院长、西安中国画院画家。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1997年有中国画作品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97迎香港回归全国书画大奖赛优秀作品展览”,1998年有中国画作品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展”,2002年有中国画作品参加在郑州举办的“全国名家百虎精品国画展”,2009年有中国画作品参加由陕西美协主办的“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国画展览”,2010年有中国画作品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百年百虎国画精品展”,2011年有中国画作品参加在印度新德里举办的“虎趣—中国水墨画精品展”。出版有《夏山河中国画集》(2010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案头画范·夏山河画虎》(201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等个人画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