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语感;语言图式;陌生场景;相似文本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7-0065-01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专注于对语言的感知、领悟和把握,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的全过程,直接决定着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低。说、写,相对于听、读这两类输入型语感来说,属于输出型语感,必须生成于听、读的基础上。叶圣陶指出:“多思索,多观察,必将有所见;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
1.破译语言图式,传达“形式语感”。
北京西城教育研修学院徐云知老师指出:“人们在表达思想感情时,之所以会这样说而不那样说,之所以是这样写而不那样写,是因为言语表达者总是听别人这样说而不那样说,看别人这样写而不那样写。而这些都是对言语内容和形式的认知、模仿和选择的结果。”所以,在指导学生说写的时候,提供一定的范例供其模仿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一年级的学生学写话时,指导其用“有的……有的……个个……”说话时,可以先出示一个例句:“操场上,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踢球,个个玩得满头大汗。”然后,去掉例句中的部分内容,让学生仿说,如:“公园里,小朋友们有的( ),有的( ),个个( )。”最后,把例句内容全部去掉,让学生自由发挥。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学生会说得比较好。教材中有许多可以模仿的句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
2.策划陌生场景,传达“生活语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本插图,文本补白,文本续写,都是源头活水。另外,我们还可以另辟蹊径,如:把一些“客人”请进课堂:水果、盆栽、小动物、鸡蛋等。儿童是天生的猎奇者,稍微打破一下常规的模式,他们的兴趣更浓,表达欲望更强烈。教学苏教版二下口语交际“学写一种喜欢的水果”时,笔者让学生带一种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到课堂。结果,他们的那次说话练习精彩纷呈。他们不仅很快学会了“我喜欢……,但我最喜欢……”“我爱吃……,但我最爱吃……”的句式,而且表述得非常生动:“草莓红艳艳的果肉上布满了一粒粒黑黑的、比芝麻还小的籽儿,像是穿着红底黑点的公主裙的小姑娘,美极了!”“这绿色的叶子就像草莓姐姐的披肩,鲜红的裙子配上它,真好看!”……
儿童的表述之所以如此鲜活,是因为加进去的一些元素给学生的言语提供了充实的材料,他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能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联,教师再加以顺时引导,学生的语言就会伴随着他们的童真、童趣灵动地表达出来。
3.开发相似文本,传达“角色语感”。
课堂上的说话和写话训练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常见的有根据老师的要求说或者写一段话,还有复述、讲故事等,都是学生练习说话的过程。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采用一些比较灵活的方式拓宽说写途径,使得说写的形式和内容更为丰富。如:苏教版二上《放小鸟》这一课,小作者把小鸟放回了大自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电话连线的方式来进行说话。教师提示学生可以从询问小鸟的近况、表达对它的思念、叮嘱小鸟等几个方面来说。电话那头的“小鸟”也要针对小朋友的说话内容做出相应的回应。“电话”的介入,一方面使学生找到一种角色感,另一方面也创设了一种语境,学生的语气、语言、神情都会随着对角色的体验加深而与之相匹配,从而增强了语感。
课堂教学的这些细节其实是一个“过程”,在课堂的环境中发生并延伸着,但它又不仅仅是一个过程,更是师生生命活动的状态。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时,教师应敏锐地抓住它,深入地挖掘它,精心地打磨它。那么,学生心底的语文世界一定会郁郁葱葱、繁花似锦,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7-0065-01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专注于对语言的感知、领悟和把握,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的全过程,直接决定着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低。说、写,相对于听、读这两类输入型语感来说,属于输出型语感,必须生成于听、读的基础上。叶圣陶指出:“多思索,多观察,必将有所见;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
1.破译语言图式,传达“形式语感”。
北京西城教育研修学院徐云知老师指出:“人们在表达思想感情时,之所以会这样说而不那样说,之所以是这样写而不那样写,是因为言语表达者总是听别人这样说而不那样说,看别人这样写而不那样写。而这些都是对言语内容和形式的认知、模仿和选择的结果。”所以,在指导学生说写的时候,提供一定的范例供其模仿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一年级的学生学写话时,指导其用“有的……有的……个个……”说话时,可以先出示一个例句:“操场上,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踢球,个个玩得满头大汗。”然后,去掉例句中的部分内容,让学生仿说,如:“公园里,小朋友们有的( ),有的( ),个个( )。”最后,把例句内容全部去掉,让学生自由发挥。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学生会说得比较好。教材中有许多可以模仿的句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
2.策划陌生场景,传达“生活语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本插图,文本补白,文本续写,都是源头活水。另外,我们还可以另辟蹊径,如:把一些“客人”请进课堂:水果、盆栽、小动物、鸡蛋等。儿童是天生的猎奇者,稍微打破一下常规的模式,他们的兴趣更浓,表达欲望更强烈。教学苏教版二下口语交际“学写一种喜欢的水果”时,笔者让学生带一种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到课堂。结果,他们的那次说话练习精彩纷呈。他们不仅很快学会了“我喜欢……,但我最喜欢……”“我爱吃……,但我最爱吃……”的句式,而且表述得非常生动:“草莓红艳艳的果肉上布满了一粒粒黑黑的、比芝麻还小的籽儿,像是穿着红底黑点的公主裙的小姑娘,美极了!”“这绿色的叶子就像草莓姐姐的披肩,鲜红的裙子配上它,真好看!”……
儿童的表述之所以如此鲜活,是因为加进去的一些元素给学生的言语提供了充实的材料,他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能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联,教师再加以顺时引导,学生的语言就会伴随着他们的童真、童趣灵动地表达出来。
3.开发相似文本,传达“角色语感”。
课堂上的说话和写话训练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常见的有根据老师的要求说或者写一段话,还有复述、讲故事等,都是学生练习说话的过程。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采用一些比较灵活的方式拓宽说写途径,使得说写的形式和内容更为丰富。如:苏教版二上《放小鸟》这一课,小作者把小鸟放回了大自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电话连线的方式来进行说话。教师提示学生可以从询问小鸟的近况、表达对它的思念、叮嘱小鸟等几个方面来说。电话那头的“小鸟”也要针对小朋友的说话内容做出相应的回应。“电话”的介入,一方面使学生找到一种角色感,另一方面也创设了一种语境,学生的语气、语言、神情都会随着对角色的体验加深而与之相匹配,从而增强了语感。
课堂教学的这些细节其实是一个“过程”,在课堂的环境中发生并延伸着,但它又不仅仅是一个过程,更是师生生命活动的状态。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时,教师应敏锐地抓住它,深入地挖掘它,精心地打磨它。那么,学生心底的语文世界一定会郁郁葱葱、繁花似锦,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