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子三:鲜血铸就永恒的“学生魂”

来源 :杭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醒醒,要开始行动了!”
  被粗暴地推搡着,耳边传来嘶哑的催促声,我一个激灵,睁开了眼睛,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坐在家中据案而写,享受着空调吹来的习习凉风,反而蜷缩在一个潮湿闷热的房间里,身边还有几只花脚蚊子正贪婪地盘旋环绕。
  穿  越
  这,这里是?
  借着一盏样式老旧的煤油灯,我这才发现这间不大的房间里竟然挤着七八个人。为首一人拎着手枪,打开屋门,带着其他人冲了出去,我茫然地跟在后面。
  记得在入睡前,我正在搜集整理历史上著名学生运动“于子三事件”的相关资料。难道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让我来到这里?我此时此刻的身份似乎是一个跟班的小特务,如此充满嘲讽意义的身份代入,却让我分不清什么是现实,什么是梦幻,又或是命运。
  沿着宽阔却并不平坦的大路跌跌撞撞地走了一个多小时,这才钻进一条名叫直大方伯的小巷子里,进入了一家名叫大方的旅馆,那些身着黑色制服,打着绑腿,背着枪的人立刻将整条巷子封锁了起来。
  屋内有人在喝道:“……你只是一个学生,何必受这个苦呢,只要老实交代,不仅能平安回去,还能得到賞钱……你不用怕,政府会保护你……说啊!来人,给他上家伙……”
  客房内有好几个人正在对那四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轮番威逼利诱,传出来的声音和动静让我心惊肉跳。
  信  笺
  就在这个时候,门一推开,几个精疲力竭的人骂骂咧咧地走了出来,往地上吐了几口唾沫,似乎一无所获。
  特务头子周组长忽然向我望来,扯着嗓子吼道:“替我去买包烟,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去!”
  对方将在四个学生身上积累下来的郁闷之气全撒在我的身上。我敢怒不敢言,但是转念一想,这却是个帮助可怜学生的好机会,连忙装模作样地一路点头哈腰跑了出去。
  天色已经放亮,许多铺子开门做起了生意,如果没有猜错,这具年轻瘦弱的身体原主人应该是临时从哪里抽调过来的小特务,参加行动只不过是为了方便跑腿打杂,就像现在这样买早饭和香烟。或许是因为从我的衣着打扮上猜到了什么,行人对我的询问带有明显的不安和惧色。烟铺老板无论如何也不肯收我的钱,看我的目光就像看到了蛇蝎,我没有在乎这些,借了一支笔和一张纸,匆匆写了几个字,便折好带着香烟,并没有急着回去,装作寻找早点铺子,便在街上游荡起来。
  我很快发现了一个学生的身影,悄然摸了过去。学生文质彬彬的气质和普通百姓的麻木凄苦迥然不同,十分容易辨认。我借机一个箭步冲了上去,飞快地在对方左肩一拍,同时将折好的纸插进他的领子里,随即趁着对方习惯性向左转头,又立刻从右侧钻进阴暗的巷子里,左右两三转,连自己都不知道跑到了哪儿。
  短短百余米,一下子抽空了全身的体力,听到后面没有脚步声传来,靠在杂草丛生的无人角落里,我大口大口喘着粗气,一颗心狂跳不止。
  待那个刚刚被拍的学生反应过来,没有看到人影,只听到飞快远去的急促脚步声,他疑惑地摸了摸自己脖颈处的异样,却摸到一张折好的信笺纸。展开那张信笺,看清上面的一行字,学生脸色骤变,紧张无比地左右看了看,小心翼翼原样折好收入怀中,脚步如飞小跑而去。绕过巷口看到对方展开信纸的一幕,我暗地里松了一口气。
  将香烟和早餐带回大方旅馆,那些特务又开始精神抖擞地继续折腾那四个学生。威逼利诱、恐吓拷打等手段再次连番使将出来,屋内的于子三等人依旧死咬着牙关,起初还有呵斥之声,最后只剩下强忍痛苦的闷哼,审问他们的特务却得不到半个字的回答。
  临近午饭时分,特务们灰头土脸地走了出来,依然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我再次被打发去订饭菜。趁着那些特务正在大快朵颐,我无心用餐,味如嚼蜡地胡乱扒了几口,悄悄拿了几个包子准备溜进房间里。
  交  流
  “小伙子,小伙子!”
  那张曾经在照片上有些模糊的脸此时此刻无比清晰地出现在眼前,我轻轻推了推他。对方抬起头,缓缓睁开眼睛,目光有些迷茫,看向我的眼睛先是有些漠然,随即带上了警惕。于子三,曾经留在历史资料上的人物,竟活生生地出现在了我的眼前。
  他被单独审讯,此时衣衫破烂,隐约可见条条血印和大块瘀青,精神萎靡不振,原本戴着的眼镜不知去向。换作普通人,在车轮战式的刑讯拷打下,恐怕早已经招了,但是他却没有,依然在坚持。我用力眨了眨眼睛,却是抿去了眼中的湿意。
  于子三却死死地盯着我,很明显是在戒备,我倒是能够理解他的反应,特务们手段迭出,在对方看来,我说不定又在施什么阴谋诡计。
  “你放心,什么也别说,我不会问你的话,先吃点东西。”我拿出了包子,递了过去,格外压低了嗓子,只有两个人才能听见。闻到肉包子的香气,于子三本能地咽了咽口水,看了看我,犹豫一下,还是大口大口狼吞虎咽起来。“我已经将消息递了出去,其他的,我会想办法。” 虽然早已经知道答案,我还是不甘心,或许会有转机。
  于子三一怔,停止了咀嚼,抬起头望着我,犹豫着该不该相信我,或许我在他眼中,就是一个狡猾的小特务。
  最终他什么都没有说,却还是点了点头,我心头一暖,在这样的群狼环伺下,还能得到一丝信任,异常难能可贵。
  审问依旧在继续,巷外一切很平静,我又去买了几次烟和饭菜,心中暗暗焦急,还想故伎重施,但是街上却看不到一个学生的身影。虽然明知道浙江大学内已经开始酝酿着某种风暴,但是我却希望这场风暴来得更快一些,更猛烈一些。
  一天过去,闭眼,睁眼,我并没有回到原来的地方,依旧在这个光明与黑暗交锋的年代。
  第二天傍晚时分,事态有了变化。
  假借着盯人,刚给遍体鳞伤的四人喂完食物,就听到周组长在院子里叫喊了起来。“把人都带出来,马上转移!消息走漏了。”原本的秘密审问已经有开始公开化的征兆,对于见不得光的特务们来说是个大麻烦。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分开转移,姓黄的和姓郦的送到省警察局,姓陈的送到保安司令部独立大队,还有那个于子三!”周组长咬牙切齿地说道:“给我带到小车桥1号。”小车桥1号是浙江保安司令部监狱,正式名为浙江陆军监狱。
  于子三四人在大同旅馆秘密被捕的消息并没有封锁太久。天亮后,前来营救的葛师竹、周尚汾等人扑了个空,再三逼问茶房,才知道凌晨时分有特务带走了四人。浙大地下党支部得知消息后,迅速作出了反应,一方面寻找于子三等四人的下落,一方面向省政府抗议非法逮捕行为。
  向来爱护师生的竺可桢校长以自己的影响力,为于子三四人奔走,努力营救。来自外界的压力令至今仍无所获的特务们气急败坏,连我也挨了不少训斥。我心里却是十分高兴,再次偷偷故技重施,將消息送了出去。
  告  别
  带着偷偷买来的伤药,我寻了个借口,溜进摆满各色刑具的牢房。“你来了?”于子三看到我,这几日来,他还是第一次与我说话,周组长等人疯狂地拷问他,换来的只有怒斥。
  一边给于子三上着药,我小声说道:“等会儿我带你溜出去,我有枪,浙大竺校长和全校师生正在积极想办法营救你。”我的怀里揣着一支偷来的手枪,中统浙江室派出十个人急于在于子三身上打开缺口,得到浙大地下党及全国学联的情报,以极尽残酷的手段持续审问。
  眼前这个年轻人已经接近油尽灯枯,更让我下定了决心。
  “不,不要,我已经走不了了,会拖累你的,没必要无谓的牺牲,谢谢你这几天的照顾。”于子三勉强笑了笑,说道,“他们什么都不会从我嘴里得到。”语气里充满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意味。
  他似乎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办法幸免,自言自语地念诵起了诗句。“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嘶哑的声音异常坚定。我一个激灵,这是玛克西姆·高尔基的《海燕》,勇敢的海燕面对着可怕的风暴,义无反顾地飞翔。我的眼中含着泪,从怀里摸出了那支勃朗宁手枪,准备不惜一切,也要将这只勇敢的海燕救出去,他不应该牺牲在这里,不应该白白牺牲在白色恐怖的毒手中。
  然而于子三却向我坚定地摇了摇头。“谢谢你,同志!我们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一声同志让我的泪水再也控制不住,涌了出来。
  通过这种诡异的方式,我以厌恶的身份和于子三相识短短数日,彼此间的对话也只有寥寥数句,但是我却从他身上感受到了一颗至纯至粹的赤子之心和坚定不移的革命精神。只有对祖国和人民的无比热爱,才能让他超脱一切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
  1947年10月29日晚,丧心病狂的中统特务们使用了电刑,夺走了于子三同志年轻的生命,年仅22岁。
  我在西湖边茫然走了一夜,不知不觉来到了浙江大学的校门前。许多学生正在那里集合,他们已经知道了噩耗。突然有人指着我大叫起来:“打特务!”学生们一下子涌了过来。我却没有逃跑的意思,反而微笑起来,张开双手,拥抱这些学生的愤怒。
  一片黑暗吞没了我,却没有感到任何疼痛。当我疑惑地重新睁开眼睛,却发现自己正伏在书桌旁,一道黎明的曙光透过米黄色的窗帘,正温暖地洒在身上。
  我似乎只是做了一个漫长的梦。未曾关闭的电脑显示屏上,是于子三的生平简介,那张黑白色的照片上,戴着黑色圆框眼镜的他,静静地看着我,耳边隐约传来一个声音:“我们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于子三事件”就像一颗火种,引发了全国性的学生运动,让更多的年轻人觉醒,投入到革命大业中。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从未像今天这样全面、长远、深刻。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本刊特与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携手,推出多名网络作家创作的杭州党史经典故事,在充分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用全新的视角生动再现杭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光辉史诗。
其他文献
“创伤”作为一种特定的美学范畴与文学“母题”,出现在大量文艺理论、文学文本中.源于社会现实问题的国产悬疑剧近几年发展迅速,在影视表达上有着凝练的方式与路径.以现代都市传说为载体,悬疑剧对中国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中的焦虑进行了文化映射.当然,作为一种审美文本,国产悬疑剧掺杂着社会意识形态的规避与张扬,对“创伤”的复原仪式建构与伦理表达,有着完备的经验,体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不过,其复原仪式建构与伦理表达路径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误区.
红心向党争先锋rn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注重党员干部的日常政治思想教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永葆红心跟党走.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把党建融入贯穿于规划资源中心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深化“党建双强双优”培育和“季度之星”评选活动,并建立起“揭榜挂帅、亮榜晒绩、用榜奖惩”的“三榜联动”机制,即重大工作任务由局领导“挂帅”领办、处室单位一把手具体负责、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定期通报督办工作进度,从“德能勤绩廉”等多个维度建
期刊
从厨师到农场主rn“上帝关上了一扇门,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听觉的损伤,让徐文娥在其他感觉上,比一般人更加敏感,其中就包括味觉.在杭州某公司食堂做厨师的时候,徐文娥尝过很多蔬菜和肉,但是总是找不到儿时那种味道.“那种跟着时令种下,在地里慢慢生长的农作物,味道是不一样的.我想让我的孩子能吃到这样自然生长的食物.”承包一个农场,种出符合大自然规律的农作物的梦想,就这样在徐文娥心里埋下了种子.
期刊
1906年,江墅铁路破土动工,这是杭州市乃至浙江省的第一条铁路,杭州这座城市的铁路篇章由此徐徐展开。往后,铁路建设与经济增长、产业发展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迈向全新的征程,杭州的铁路建设有了更多的内涵。近日,《杭州》杂志社与省市十余家媒体走进湖杭铁路、杭温铁路二期和建衢铁路段等多个在建项目,见证轨道上的杭州。  赋能亚运盛会  作为迎接亚运的杭州新门户、服务保障亚运盛会的重要交通配套工程,杭州西站
期刊
“国家不幸诗家幸”,中国的这一著名诗句曾指在中国古代,内忧外患和国破家亡之际,往往会有更多的优秀诗人和诗作因此被激发和成批涌现。其实国外也一样,比如1832年一场霍乱疫情席卷巴黎,仅仅几月就有2万多人死于这场大流行病。他们主要是挣扎在底层的贫穷工人,早就因为又脏又乱的生活环境而心怀强烈不满。最终,一个愿为民众利益说话的拉马尔克将军也丧生大流行病,他的葬礼引发了反政府游行和在被封锁街道上出现的大暴乱
期刊
外商投资法律变革是实现制度型开放的客观要求.沿循开放的脉搏,外商投资立法经历了以引资规模为导向、以引资效率为导向与以引资质量为导向的三个发展阶段.与“外资三法”和《外国投资法(草案)》相比,《外商投资法》在立法宗旨、调整对象和主要内容上变化较大,是对改革开放40多年来外商投资法律制度的系统性变革和创新.基本范畴不明晰、衔接不足和投资政策的干扰是掣肘《外商投资法》良性运行的三大重要因素.为更好发挥《外商投资法》对于促进制度型开放转型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需要厘清外商投资的认定标准,统筹三个维度的协调衔
迟子建的长篇小说《烟火漫卷》是一部描述底层人物伤痛和苦难的作品.小说围绕主人公刘建国寻找孩子这条主线开始,对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展开描写,将苦难人生的叙事贯穿始终.通过对这些小人物现实苦难和精神苦难的描写,展现了苦难对个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种苦难叙事的原因离不开两个方面:一是文学与苦难的密切联系,二是作家个人的主观选择.迟子建在《烟火漫卷》中苦难叙事的写作方式,既彰显其文化意义,又暴露了她的创作局限.
蜿蜒的山路,总是需要勇敢的探路人。如何让乡村变得更美好,村民变得更富裕,是乡村振兴的必答之题。这几年,浙江省委、省政府部署实施“资金进乡村、科技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行动,一些新理念、新项目随着“新农人”走进乡村,成为共富路上的亮丽风景。在杭州市临安区,记者走访了多位新农人,记录他们给乡村带来的改变。  回归大山的“放牛女孩”  在临安清凉峰镇大山深处,大鹄村的90后陈柳是一名“放牛女孩
期刊
河长制作为流域水环境治理的制度创新,其本质上是政府环境负责制在水环境治理领域的落实.河长制的功能表现在组织领导方面,对各涉水职能部门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由此形成了流域水环境治理新格局,而严格的考核问责机制将河长责任层层落实,通过河长责任追究推动河长对各涉水职能部门施以压力,从而倒逼各涉水职能部门履责.但是,河长制在应对流域水环境治理时仍存在政策依赖与立法滞后的抵牾、跨界流域治理的应对空白、部门合作化治理的实质疏离、河长考核的外部监督缺失等困境,需要通过河长制的制度完善以促进流域水环境的良治与长治.
教育场域中文化资本和文化权利是教育场域运作的原动力.从教育场域这一概念的相对性和层次性出发,将职业启蒙视为不同层次的教育场域.通过分析教育场域的特征以及文化资本和文化权利在此类场域中的作用和地位,审视当前职业启蒙发展现状中存在的文化资本匮乏、文化权利主体单一以及场域内发展不均衡等现实困境,借助教育场域理论为视角,从文化资本和文化权利的角度出发,解释和探寻我国职业启蒙发展的突破路径,为实现职业启蒙教育的稳步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