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与假:以《中论颂》第24品第18颂为中心

来源 :哲学分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82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论颂》第24品第18颂这一重要颂文中,龙树揭示了几个关键概念之间的紧密关系:缘起、空性、依托施设和中道。在这些概念中,中观派自身似乎很喜欢其中两个,即“空性”和“中道”。因此,他们被称为“空宗”或“中观派”。“缘起”则是所有佛教流派都接受的基本概念。相比之下,“施设”或“依托施设”很少被视为重要概念。但正如龙树所宣称的那样,对于中观派而言,“依托施设”与其他三个概念一样根本。可以通过研究佛教众多学派中关于“施设”的丰富理论来解释这一概念。
其他文献
以文化人是高校促进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实践方向。时代变革背景下,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诸多发展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对此,应当以思想道德塑造为内核,以知识文化传授为基础,以审美文化涵育为追求,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不断提升以文化人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培养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龙树、提婆、佛护所代表的中观思想体系可被称为“中观古学”,以区别于清辨之后的“中观今学”,主要区别在于后者依托二谛框架承认了世俗假有.龙树、提婆的著作主要以偈颂传
抽象、普遍或一般等词的区别仅是用语喜好问题,实际指代了立法的效力范围不特定性与权利义务未完结性两大特征.只要不满足这两大特征的任何一种,都可以称之为具体法或个别法."立法应当抽象"并非具有普适性.法国是立法抽象性思想的发源地,其理由是平等原则.德国直到魏玛后期才产生了以抽象性教义制约立法权的主张,其主要目的是维护权力分立.立法的抽象性从来就不是英美法上的传统与要求.通过分析我国实定法规范与事实可以看到,针对特定人、特定事项等的效力范围特定性立法具有正当性,无需对其特别约束.只有出于对作为公民基本权利的程序
“缘起性空”可能是当代中国人最“耳熟”但未必“能详”的一个佛教术语,一般理解为由“缘起”和“性空”两个词语组合而成。“缘起”表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由因缘和合而生起;
2020年修改的《著作权法》第17条用“视听作品”的名称取代了“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并将其分为“电影作品、电视剧作品”和“其他视听作品”,分别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