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初中英语老师指明了更为明确的教学方向,即把握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学习英语的主渠道,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素质、能灵活运用学到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问题的人才。在教学实践中,我着重在以下几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运用激励机制提高教学质量
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极大的学习潜能,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教师应该与学生做朋友,相互沟通,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在教学上我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学习空间,运用激励机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满足感和成功感。通过长期的实践,我认为运用好各种激励机制能更好提高教学质量。
1.目标激励能唤起学生探求目标的兴趣与求知欲。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是师生共同活动的指向。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具体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求知欲。初中学生往往对篇幅较长的课文缺乏耐心,难以认真研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认真思考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学生只有明确了学习目标,才能产生探求目标的动机与兴趣。这就是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
2.质疑激励能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教师应多角度、多方位设置思考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发散思维,使学生不只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的表层,还能够利用现学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探索。这样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3.情感激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积极的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内驱力。有些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內容学起来津津有味,而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则听而不闻。还有些学生,出于对教师的某种成见干脆放弃其所教学的课程;相反,出于感激或敬佩,又常常对某教师所教学的课程产生一种莫名的学习动力。由此可见,情感是教育不可缺少的中介,是教学效果的制约因素。师生间只有情感相通、和谐,学生的学习心理才能处于最佳状态,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所以,英语教师应利用各种手段来积极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吸引、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知识、训练技能。因此,教师应尽量让每堂课都充满欢声笑语,使优等生因成功而笑,使后进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克服困难、积极进取。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新教材要求我们能灵活地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敢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勤于质疑、善于质疑。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
1.在对话课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英语对话课一直以学生反复操练课本中的对话内容为重点,以期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机械和单调,有的较简单,有的过于复杂,且语言背景又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如,在电话用语这一语境的教学中,我就要求学生改成“自己打电话”。让学生进行“pair work”,再与partner一起设计出不少于8句的电话对话。15分钟后,学生们都争着上台演示他们“创作”的“作品”。虽然,学生在“创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语言障碍,也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语言错误,但学生的兴奋点却被激活了,他们的创作欲得到了开发,表现欲得到了满足,并且体会到了学英语的乐趣。
2.在课文讲授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现行新教材的特点是阅读量大、词汇量大、信息量大。如果要求学生机械地记忆和背诵课文,不仅加重学生的负担,也不够现实。复述课文内容是一种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所以,我在课文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抓住文中重要词汇、短语和句型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对相关词语、句型进行替换或改写后按照一定的线索把课文口述出来。这样对语言的再加工过程,不仅是强化记忆、前后联系、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同时,这种方式又不拘一格,无固定的标准答案,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个性发展的空间,在分层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我们的教学实践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采用激励式等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勤于动手动脑、乐于学习、倾力创造,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运用激励机制提高教学质量
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极大的学习潜能,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教师应该与学生做朋友,相互沟通,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在教学上我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学习空间,运用激励机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满足感和成功感。通过长期的实践,我认为运用好各种激励机制能更好提高教学质量。
1.目标激励能唤起学生探求目标的兴趣与求知欲。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是师生共同活动的指向。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具体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求知欲。初中学生往往对篇幅较长的课文缺乏耐心,难以认真研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认真思考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学生只有明确了学习目标,才能产生探求目标的动机与兴趣。这就是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
2.质疑激励能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教师应多角度、多方位设置思考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发散思维,使学生不只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的表层,还能够利用现学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探索。这样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3.情感激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积极的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内驱力。有些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內容学起来津津有味,而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则听而不闻。还有些学生,出于对教师的某种成见干脆放弃其所教学的课程;相反,出于感激或敬佩,又常常对某教师所教学的课程产生一种莫名的学习动力。由此可见,情感是教育不可缺少的中介,是教学效果的制约因素。师生间只有情感相通、和谐,学生的学习心理才能处于最佳状态,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所以,英语教师应利用各种手段来积极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吸引、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知识、训练技能。因此,教师应尽量让每堂课都充满欢声笑语,使优等生因成功而笑,使后进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克服困难、积极进取。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新教材要求我们能灵活地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敢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勤于质疑、善于质疑。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
1.在对话课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英语对话课一直以学生反复操练课本中的对话内容为重点,以期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机械和单调,有的较简单,有的过于复杂,且语言背景又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如,在电话用语这一语境的教学中,我就要求学生改成“自己打电话”。让学生进行“pair work”,再与partner一起设计出不少于8句的电话对话。15分钟后,学生们都争着上台演示他们“创作”的“作品”。虽然,学生在“创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语言障碍,也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语言错误,但学生的兴奋点却被激活了,他们的创作欲得到了开发,表现欲得到了满足,并且体会到了学英语的乐趣。
2.在课文讲授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现行新教材的特点是阅读量大、词汇量大、信息量大。如果要求学生机械地记忆和背诵课文,不仅加重学生的负担,也不够现实。复述课文内容是一种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所以,我在课文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抓住文中重要词汇、短语和句型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对相关词语、句型进行替换或改写后按照一定的线索把课文口述出来。这样对语言的再加工过程,不仅是强化记忆、前后联系、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同时,这种方式又不拘一格,无固定的标准答案,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个性发展的空间,在分层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我们的教学实践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采用激励式等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勤于动手动脑、乐于学习、倾力创造,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