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55自行火炮第一期培训班结业典礼暨实弹射击,将于2000年8月2日依照计划进行。
打炮的前一周,开始进行全连射击指挥系统联调训练。简单地说,就是将全连的8门火炮与指挥车、侦察车等作战装备用有线与无线方式组成一个射击指挥网,模拟实战条件,进行作战训练。这套射击指挥系统是我国最先进的数字化射击指挥系统,自动化程度很高,技术含量也很高。训练共安排了三个白天一个夜间。
七月份是该国最热的天气,白天气温高达50℃。在这三天里,我们的教官、技服人员与外方官兵一起,顶着烈日,冒着酷暑,从占领阵地、电台架设、定位定向、上报坐标、上报目标参数、发布气象通报、下达射击诸元、以至下达射击命令等一整套射击指挥流程,逐一进行实习演练。但遗憾的是,三天里训练从来没有一次从头到尾完完整整、顺顺当当地完成过。
第四次合练安排在7月26日夜间,这天不但气温高,而且湿度特别大。虽然已是夜晚,但仍然闷热难忍。然而更烦心的是,我们的组网联调工作还是不顺利,一次次联试,一次次失败。技服人员、教官们在茫茫夜幕下,在凹凸不平的沙地里,来回穿梭于指挥所、炮阵地、侦察车之间,查找原因,排除故障,个个挥汗如雨,心急如焚。他们承受着天气闷热与联调受挫的双重煎熬。午夜12点了,此次夜间训练无果而终。外方官兵埋怨情绪很大,我们的心理压力更重。
问题在哪里呢?从现象上看,一是数据通信不畅,有时信息发不下去,数据调不上来。二是诸元计算出错,高程有时出现负数。三是8门炮联动时总有个别炮不同步。
为了排除这些故障,三天来,我们技服人员白天与士兵一起训练,晚上加班查找原因,修改程序,常常通宵达旦,但始终查不出来问题之所在。几天之后部队就要开赴靶场进行实弹演习了,指挥系统还是这么个状况,怎么能行?这可是155自行炮交付之后的第一次打炮,外方十分重视,副首相、国防大臣和高级将领都要来参观,我们能在这个时候掉链子吗?
夜训结束的第二天,技术服务组立即成立了联调攻关小分队,动员大家奋战三天,千方百计,攻克难关,确保演习打炮顺利成功。
三天的时间已过去了一半,攻关仍没有进展,悲观的情绪占满了大家的心田。这时南京理工大学的弹道学赵教授提出了一个设想,他认为弹道解算出错,可能是因为原来把弹道计算精度指标设定为误差小于十万分之一,而规定的迭代次数只有8次,如果在这8次迭代中仍没有达到这个精度要求,计算机将出现死循环,从而报出错误的计算结果。赵教授建议将这个指标放宽为万分之一,这样的精度既可以满足实际需要,又有可能降低8次迭代达不到指标要求的概率。现场指挥立即组织研究,决定采纳这个意见,修改软件,立即验证。没想到赵教授这一招真灵,经过反复试算,证明改进成功,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故障。
错算问题的解决给了大家很大鼓舞,数据通信攻关组更加紧锣密鼓紧张工作。他们将8门火炮上的数话控制器逐台进行交叉换位试验,想通过这样的办法,将有故障的设备定位,可是结果故障现象仍是随机出现,找不出规律。他们开始怀疑是不是设计线路本身有问题,于是又把线路图调来反复推敲,可怎么也找不出设计方面的错误。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去,办法一个又一个被否定,脑汁绞尽,水尽山穷,虽然正是火热的夏天,但现场的气氛却几乎降到了冰点,笑容已经从每个人的脸上悄悄地消失,留下的仅仅是紧锁的双眉、深沉的思索。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期待着有人能打破这个僵局。
这时年轻的女工程师小刘急中生智,她想到模拟训练器上的数话控制器与这批火炮不是同一批产品,为什么前者没有这样的故障?于是她悄悄地将模拟训练器上的数话控制器拆下,装到炮上进行试验。结果令人喜出望外,指挥车与炮车的通信通畅了,类似故障再也没有出现。于是可以肯定问题就出在这批数话控制器上。认真对比这两台数话控制器后,终于找到了病根,一根接地线没有接地。
故障那么复杂,原因却如此简单。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毫不费功夫。
原因找到了,大家如释重负。一场紧张的改造工作展开了,一台台数话控制器被拆下,一台台焊好又装上。这里不需要动员,也不需要组织,攻关组的、非攻关组的同志们一起上阵,拆的拆,焊的焊,传的传,装的装,紧张而有节奏,自觉而又欢快。全部改造完成之后,已快到下班时间,但此时大家忘记了饥饿,忘记了疲劳,联调小分队顶着仍然火辣辣的烈日又都钻进了晒得蒸笼似的炮车、指挥车、侦察车,开始了新的组网试验。苍天不负有心人,这次试验出乎意料的连贯顺畅。天黑下来了,大家迈着轻松的步伐回到了驻地,晚上美美地睡了个好觉。
7月29日我们又冒着酷暑连续进行了4次重复试验,每次都很顺利,达到了预期目的。
7月30日,野营出发的那天上午,我们请来了外方炮校的领导,为他们专门进行了一次8门联动试验表演。当8门炮在指挥车的统一指挥下,炮塔齐转齐停,炮身齐起齐落时,外方军官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8月2日汇报射击试验十分成功,该国领导人给予高度评价,各大报纸都整版地报道了这次试验。
半个月下来,天天“桑拿浴”,大家脸晒黑了,胳膊蜕皮了,手上烫起了泡,那些带金属框眼镜的人,眼睛四周留下了黑色的烙印。这一切的一切,如今全被抛到了脑后。我们的心血没有白费,汗水没有白流,为了155的成功,为了祖国的荣誉我们更甘于沉浸辛苦后的喜悦。
这两个小故事,一个是设计中的参数匹配不当,一个是生产中的小小质量问题,都没有什么了不得,更算不上什么复杂的技术问题。然而,就这么个小问题就把那么多人折腾了那么长时间,让你尝足了山穷水尽的苦恼,当然也让你享受了柳暗花明的喜悦。真是出错容易,查错难。
上述两个疵病,在兵器工业科研生产中,应该说是纠错成本是比较低的。如果一个小细节引发了膛炸、弹道早炸等重大故障,那问题就复杂多了。这些故障的再现概率往往很低,有的甚至根本无法再现。因为,爆炸现场有价值的痕迹极少,所以查找故障的确切原因非常困难。为此就不得不扩大查找的范围,将相关因素逐一列出,逐个分析。当确切原因实在找不出时,往往不得不祈求于增加强度余量与安全余量,提高冗余度等办法,结果成本大大增加,花费了大量精力物力,花费了不少冤枉钱。科学就是如此的不讲情面,经验不足就得付出代价,粗心大意就要受到报复。
国防科研与军品生产都是关系国家安全的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需要的是求真务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与严谨而缜密的工作作风。
抓大不能放小,细节关乎成败。
(图片由岳峰、胡永业提供)
[编辑/王瑾]
打炮的前一周,开始进行全连射击指挥系统联调训练。简单地说,就是将全连的8门火炮与指挥车、侦察车等作战装备用有线与无线方式组成一个射击指挥网,模拟实战条件,进行作战训练。这套射击指挥系统是我国最先进的数字化射击指挥系统,自动化程度很高,技术含量也很高。训练共安排了三个白天一个夜间。
七月份是该国最热的天气,白天气温高达50℃。在这三天里,我们的教官、技服人员与外方官兵一起,顶着烈日,冒着酷暑,从占领阵地、电台架设、定位定向、上报坐标、上报目标参数、发布气象通报、下达射击诸元、以至下达射击命令等一整套射击指挥流程,逐一进行实习演练。但遗憾的是,三天里训练从来没有一次从头到尾完完整整、顺顺当当地完成过。
第四次合练安排在7月26日夜间,这天不但气温高,而且湿度特别大。虽然已是夜晚,但仍然闷热难忍。然而更烦心的是,我们的组网联调工作还是不顺利,一次次联试,一次次失败。技服人员、教官们在茫茫夜幕下,在凹凸不平的沙地里,来回穿梭于指挥所、炮阵地、侦察车之间,查找原因,排除故障,个个挥汗如雨,心急如焚。他们承受着天气闷热与联调受挫的双重煎熬。午夜12点了,此次夜间训练无果而终。外方官兵埋怨情绪很大,我们的心理压力更重。
问题在哪里呢?从现象上看,一是数据通信不畅,有时信息发不下去,数据调不上来。二是诸元计算出错,高程有时出现负数。三是8门炮联动时总有个别炮不同步。
为了排除这些故障,三天来,我们技服人员白天与士兵一起训练,晚上加班查找原因,修改程序,常常通宵达旦,但始终查不出来问题之所在。几天之后部队就要开赴靶场进行实弹演习了,指挥系统还是这么个状况,怎么能行?这可是155自行炮交付之后的第一次打炮,外方十分重视,副首相、国防大臣和高级将领都要来参观,我们能在这个时候掉链子吗?
夜训结束的第二天,技术服务组立即成立了联调攻关小分队,动员大家奋战三天,千方百计,攻克难关,确保演习打炮顺利成功。
三天的时间已过去了一半,攻关仍没有进展,悲观的情绪占满了大家的心田。这时南京理工大学的弹道学赵教授提出了一个设想,他认为弹道解算出错,可能是因为原来把弹道计算精度指标设定为误差小于十万分之一,而规定的迭代次数只有8次,如果在这8次迭代中仍没有达到这个精度要求,计算机将出现死循环,从而报出错误的计算结果。赵教授建议将这个指标放宽为万分之一,这样的精度既可以满足实际需要,又有可能降低8次迭代达不到指标要求的概率。现场指挥立即组织研究,决定采纳这个意见,修改软件,立即验证。没想到赵教授这一招真灵,经过反复试算,证明改进成功,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故障。
错算问题的解决给了大家很大鼓舞,数据通信攻关组更加紧锣密鼓紧张工作。他们将8门火炮上的数话控制器逐台进行交叉换位试验,想通过这样的办法,将有故障的设备定位,可是结果故障现象仍是随机出现,找不出规律。他们开始怀疑是不是设计线路本身有问题,于是又把线路图调来反复推敲,可怎么也找不出设计方面的错误。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去,办法一个又一个被否定,脑汁绞尽,水尽山穷,虽然正是火热的夏天,但现场的气氛却几乎降到了冰点,笑容已经从每个人的脸上悄悄地消失,留下的仅仅是紧锁的双眉、深沉的思索。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期待着有人能打破这个僵局。
这时年轻的女工程师小刘急中生智,她想到模拟训练器上的数话控制器与这批火炮不是同一批产品,为什么前者没有这样的故障?于是她悄悄地将模拟训练器上的数话控制器拆下,装到炮上进行试验。结果令人喜出望外,指挥车与炮车的通信通畅了,类似故障再也没有出现。于是可以肯定问题就出在这批数话控制器上。认真对比这两台数话控制器后,终于找到了病根,一根接地线没有接地。
故障那么复杂,原因却如此简单。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毫不费功夫。
原因找到了,大家如释重负。一场紧张的改造工作展开了,一台台数话控制器被拆下,一台台焊好又装上。这里不需要动员,也不需要组织,攻关组的、非攻关组的同志们一起上阵,拆的拆,焊的焊,传的传,装的装,紧张而有节奏,自觉而又欢快。全部改造完成之后,已快到下班时间,但此时大家忘记了饥饿,忘记了疲劳,联调小分队顶着仍然火辣辣的烈日又都钻进了晒得蒸笼似的炮车、指挥车、侦察车,开始了新的组网试验。苍天不负有心人,这次试验出乎意料的连贯顺畅。天黑下来了,大家迈着轻松的步伐回到了驻地,晚上美美地睡了个好觉。
7月29日我们又冒着酷暑连续进行了4次重复试验,每次都很顺利,达到了预期目的。
7月30日,野营出发的那天上午,我们请来了外方炮校的领导,为他们专门进行了一次8门联动试验表演。当8门炮在指挥车的统一指挥下,炮塔齐转齐停,炮身齐起齐落时,外方军官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8月2日汇报射击试验十分成功,该国领导人给予高度评价,各大报纸都整版地报道了这次试验。
半个月下来,天天“桑拿浴”,大家脸晒黑了,胳膊蜕皮了,手上烫起了泡,那些带金属框眼镜的人,眼睛四周留下了黑色的烙印。这一切的一切,如今全被抛到了脑后。我们的心血没有白费,汗水没有白流,为了155的成功,为了祖国的荣誉我们更甘于沉浸辛苦后的喜悦。
这两个小故事,一个是设计中的参数匹配不当,一个是生产中的小小质量问题,都没有什么了不得,更算不上什么复杂的技术问题。然而,就这么个小问题就把那么多人折腾了那么长时间,让你尝足了山穷水尽的苦恼,当然也让你享受了柳暗花明的喜悦。真是出错容易,查错难。
上述两个疵病,在兵器工业科研生产中,应该说是纠错成本是比较低的。如果一个小细节引发了膛炸、弹道早炸等重大故障,那问题就复杂多了。这些故障的再现概率往往很低,有的甚至根本无法再现。因为,爆炸现场有价值的痕迹极少,所以查找故障的确切原因非常困难。为此就不得不扩大查找的范围,将相关因素逐一列出,逐个分析。当确切原因实在找不出时,往往不得不祈求于增加强度余量与安全余量,提高冗余度等办法,结果成本大大增加,花费了大量精力物力,花费了不少冤枉钱。科学就是如此的不讲情面,经验不足就得付出代价,粗心大意就要受到报复。
国防科研与军品生产都是关系国家安全的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需要的是求真务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与严谨而缜密的工作作风。
抓大不能放小,细节关乎成败。
(图片由岳峰、胡永业提供)
[编辑/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