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关乎成败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j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55自行火炮第一期培训班结业典礼暨实弹射击,将于2000年8月2日依照计划进行。
  打炮的前一周,开始进行全连射击指挥系统联调训练。简单地说,就是将全连的8门火炮与指挥车、侦察车等作战装备用有线与无线方式组成一个射击指挥网,模拟实战条件,进行作战训练。这套射击指挥系统是我国最先进的数字化射击指挥系统,自动化程度很高,技术含量也很高。训练共安排了三个白天一个夜间。
  七月份是该国最热的天气,白天气温高达50℃。在这三天里,我们的教官、技服人员与外方官兵一起,顶着烈日,冒着酷暑,从占领阵地、电台架设、定位定向、上报坐标、上报目标参数、发布气象通报、下达射击诸元、以至下达射击命令等一整套射击指挥流程,逐一进行实习演练。但遗憾的是,三天里训练从来没有一次从头到尾完完整整、顺顺当当地完成过。
  第四次合练安排在7月26日夜间,这天不但气温高,而且湿度特别大。虽然已是夜晚,但仍然闷热难忍。然而更烦心的是,我们的组网联调工作还是不顺利,一次次联试,一次次失败。技服人员、教官们在茫茫夜幕下,在凹凸不平的沙地里,来回穿梭于指挥所、炮阵地、侦察车之间,查找原因,排除故障,个个挥汗如雨,心急如焚。他们承受着天气闷热与联调受挫的双重煎熬。午夜12点了,此次夜间训练无果而终。外方官兵埋怨情绪很大,我们的心理压力更重。
  问题在哪里呢?从现象上看,一是数据通信不畅,有时信息发不下去,数据调不上来。二是诸元计算出错,高程有时出现负数。三是8门炮联动时总有个别炮不同步。
  
  为了排除这些故障,三天来,我们技服人员白天与士兵一起训练,晚上加班查找原因,修改程序,常常通宵达旦,但始终查不出来问题之所在。几天之后部队就要开赴靶场进行实弹演习了,指挥系统还是这么个状况,怎么能行?这可是155自行炮交付之后的第一次打炮,外方十分重视,副首相、国防大臣和高级将领都要来参观,我们能在这个时候掉链子吗?
  夜训结束的第二天,技术服务组立即成立了联调攻关小分队,动员大家奋战三天,千方百计,攻克难关,确保演习打炮顺利成功。
  三天的时间已过去了一半,攻关仍没有进展,悲观的情绪占满了大家的心田。这时南京理工大学的弹道学赵教授提出了一个设想,他认为弹道解算出错,可能是因为原来把弹道计算精度指标设定为误差小于十万分之一,而规定的迭代次数只有8次,如果在这8次迭代中仍没有达到这个精度要求,计算机将出现死循环,从而报出错误的计算结果。赵教授建议将这个指标放宽为万分之一,这样的精度既可以满足实际需要,又有可能降低8次迭代达不到指标要求的概率。现场指挥立即组织研究,决定采纳这个意见,修改软件,立即验证。没想到赵教授这一招真灵,经过反复试算,证明改进成功,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故障。
  错算问题的解决给了大家很大鼓舞,数据通信攻关组更加紧锣密鼓紧张工作。他们将8门火炮上的数话控制器逐台进行交叉换位试验,想通过这样的办法,将有故障的设备定位,可是结果故障现象仍是随机出现,找不出规律。他们开始怀疑是不是设计线路本身有问题,于是又把线路图调来反复推敲,可怎么也找不出设计方面的错误。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去,办法一个又一个被否定,脑汁绞尽,水尽山穷,虽然正是火热的夏天,但现场的气氛却几乎降到了冰点,笑容已经从每个人的脸上悄悄地消失,留下的仅仅是紧锁的双眉、深沉的思索。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期待着有人能打破这个僵局。
  这时年轻的女工程师小刘急中生智,她想到模拟训练器上的数话控制器与这批火炮不是同一批产品,为什么前者没有这样的故障?于是她悄悄地将模拟训练器上的数话控制器拆下,装到炮上进行试验。结果令人喜出望外,指挥车与炮车的通信通畅了,类似故障再也没有出现。于是可以肯定问题就出在这批数话控制器上。认真对比这两台数话控制器后,终于找到了病根,一根接地线没有接地。
  故障那么复杂,原因却如此简单。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毫不费功夫。
  原因找到了,大家如释重负。一场紧张的改造工作展开了,一台台数话控制器被拆下,一台台焊好又装上。这里不需要动员,也不需要组织,攻关组的、非攻关组的同志们一起上阵,拆的拆,焊的焊,传的传,装的装,紧张而有节奏,自觉而又欢快。全部改造完成之后,已快到下班时间,但此时大家忘记了饥饿,忘记了疲劳,联调小分队顶着仍然火辣辣的烈日又都钻进了晒得蒸笼似的炮车、指挥车、侦察车,开始了新的组网试验。苍天不负有心人,这次试验出乎意料的连贯顺畅。天黑下来了,大家迈着轻松的步伐回到了驻地,晚上美美地睡了个好觉。
  7月29日我们又冒着酷暑连续进行了4次重复试验,每次都很顺利,达到了预期目的。
  7月30日,野营出发的那天上午,我们请来了外方炮校的领导,为他们专门进行了一次8门联动试验表演。当8门炮在指挥车的统一指挥下,炮塔齐转齐停,炮身齐起齐落时,外方军官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8月2日汇报射击试验十分成功,该国领导人给予高度评价,各大报纸都整版地报道了这次试验。
  半个月下来,天天“桑拿浴”,大家脸晒黑了,胳膊蜕皮了,手上烫起了泡,那些带金属框眼镜的人,眼睛四周留下了黑色的烙印。这一切的一切,如今全被抛到了脑后。我们的心血没有白费,汗水没有白流,为了155的成功,为了祖国的荣誉我们更甘于沉浸辛苦后的喜悦。
  这两个小故事,一个是设计中的参数匹配不当,一个是生产中的小小质量问题,都没有什么了不得,更算不上什么复杂的技术问题。然而,就这么个小问题就把那么多人折腾了那么长时间,让你尝足了山穷水尽的苦恼,当然也让你享受了柳暗花明的喜悦。真是出错容易,查错难。
  上述两个疵病,在兵器工业科研生产中,应该说是纠错成本是比较低的。如果一个小细节引发了膛炸、弹道早炸等重大故障,那问题就复杂多了。这些故障的再现概率往往很低,有的甚至根本无法再现。因为,爆炸现场有价值的痕迹极少,所以查找故障的确切原因非常困难。为此就不得不扩大查找的范围,将相关因素逐一列出,逐个分析。当确切原因实在找不出时,往往不得不祈求于增加强度余量与安全余量,提高冗余度等办法,结果成本大大增加,花费了大量精力物力,花费了不少冤枉钱。科学就是如此的不讲情面,经验不足就得付出代价,粗心大意就要受到报复。
  国防科研与军品生产都是关系国家安全的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需要的是求真务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与严谨而缜密的工作作风。
  抓大不能放小,细节关乎成败。
  (图片由岳峰、胡永业提供)
   [编辑/王瑾]
其他文献
2015年岁末,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帕姆代尔首次向媒体展示了下一代空中优势战斗机(NGAD)的全新设计概念,旨在替代美国空军的“猛禽”和美国海军的“超级大黄蜂”。这两种可选有人驾驶的无尾战斗机设计概念重点突出了使用激光武器摧毁目标的能力,引发了外界的高度关注。  诺·格公司的设计概念显示,这种无尾、超声速战斗机采用了后掠翼,有可能在战斗机的机动性、速度和隐身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不同于
在空战题材电影中,永远都少不了青春与热血。年轻的心澎湃而激昂,如果是为了世界的和平与人类的幸福,那么付出鲜血和生命又当如何?2006年9月上映的《空战英豪(Flyboys)》讲述了一群热血青年为了能够早日结束战争,使人们的生活回归平静,毅然走向战场,驾驶战鹰飞向蓝天的故事。一部史诗级空战影片  这部电影同样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由于之前很少有一部电影如此真实而准确描述空战惊险,再加上资深演员让·雷
足球,是世界上最令人着迷的运动之一,而它的最顶尖盛会——世界杯更是汇集了全球的目光,而航空,也是全球最令人着迷的领域之一,它不仅缩短了世界的距离,更将多元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2014年,我们又迎来了全球瞩目的世界杯,现在我们就把足球和航空这两者结合起来,请大家共同来欣赏这一道美丽的风景。  飞机作为最快捷的交通工具,它不仅每天在全球运输大量的人员和货物,而且飞机在天空中飞行时,本身就是优秀的流动
相当重视武器信息自主权的俄罗斯人在后苏联时期便开始尝试建立球状雷达视野。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出现前视X波段相控阵雷达,口径较小的X波段后视雷达,以及可安装于前缘襟翼的微型X波段相控阵雷达。至此,以高精度的X波段雷达建立球状主动雷达视野已具备可行性,甚至在老苏-35上已开始测试前后视雷达的共享。但这种设计使得主雷达视野以外的部分探测距离难免较小,为此俄罗斯人想到以机械辅助扫描来拓展主雷达视野。Ir
2016年1月9日,受启行工作坊之邀,78岁的资深航空科普专家汪耆年爷爷又一次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生动而精彩的讲座——《飞行的奥秘》,从风筝到竹蜻蜓,从飞鸟到纸飞机,将孩子们引入了一个奇妙的飞行世界。当孩子和家长们拿着自己做的纸飞机进行“飞跃银谷”的比赛时,现场的大小朋友们都high翻了天……  一张纸、一根竹签、一块小泡沫、两根碳纤维、一个小珠子,你能做什么?这些看似普通的材料,在汪耆年爷爷的手里
电磁脉冲(EMP)和高功率微波(HPM)武器能以其瞬间功率骤增而对电子设备产生巨大的破坏力。该武器能在很短时间内产生高能脉冲,并进而产生瞬间数千伏电压聚增以破坏半导体设备。传统的电磁脉冲和高功率微波武器能在有效作用距离内使无屏蔽乃至任何现代电子设备失能。  电磁脉冲装置的效能由其产生的功率和脉冲特性所决定。像微波一类更短的脉冲波形对付电子设备更为有效,要想强化电子设备则更为困难。目前致力于将爆炸弹
[编者按]2006年10月9日上午11时左右,朝鲜成镜北道地底深处的一声闷响,让朝鲜的核试验瞬间化作了现实。在亦喜亦悲的百年历程之后,核武再一次给世界带来了忧虑与沉重,此次的核试验也几近成了东亚地区安全的不可承受之重。    在19世纪以前,科学和技术是分离的,科学理论一般落后于传统技术,生产是由人的经验技能推动的,一切创造发明都源于经验。例如瓦特在1768年发明了蒸汽机,是他凭借多年修理机器的经
记:最近很多读者对圆形机翼比较关心,此次就谈谈这方面的问题。圆形机翼到目前为止极少看到被飞行器采用过,倒是充斥在人类对UFO的描述和想像中,这是什么原因?  阮雄:人们对UFO的描述确实多为圆盘状。UFO的争论很多。它的来源约可分三类:一类是军、民方试验或放飞新飞行器,被人看见了但不是很清楚,因此给人印象多为圆盘。一个物体影像包括照片中的物体轮廓虚到一定程度后往往接近圆盘状。这里还包括一些不宣布的
DC-3运输机是美国道格拉斯公司生产的一种固定翼螺旋桨运输机,于1935年问世。它的问世极大地改变了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全球航空运输业,并对随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了强大而持久的影响。这一切,使它成为航空运输机发展史上的不朽丰碑。身世起源  DC-3的问世,可以追溯到1931年的一场空难,这就是美国航空史上著名的“1931年空难”。1989年,一架曾服务于斯堪的纳维亚航空的DC-3飞越瑞典
9月22日,美国国防部负责采购、技术和后勤的副部长弗兰克·肯德尔正式批准了MQ-4C无人机系统发展计划的“里程碑C”评审结果,标志着“海神信使”(Triton)海上监视无人机获准进入低速初始生产(LRIP)阶段。时隔不到一周,美国海军在9月27日宣布,授予诺格公司一项价值2.553亿美元的合同,将首批采购3架无人机、1座主控制站、1座前方控制站、相关的训练课程和保障设备。  作为RQ-4“全球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