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内的“暖心闺女”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m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婷,1986年出生,2009年大学毕业,作为南京市第一批“大学生社工”,来到南京鼓楼区热河南路街道,开启了社区工作生涯。此后的9 年时间里,她先后在热河南路街道下辖的姜家园社区、姜圩路社区、白云亭社区、清江花苑社区、新和园社区担任社工、党总副支书,直到党委书记。2018年年底,她来到南京江北新区沿江街道京新社区,从头干起,成为一名专职网格员。
  社区党委书记,是一份眼见着有前途的职业,而社区网格员,却是新兴职业,但陈婷说:“这都是适合我的工作,因为都是为老百姓做事,这也是我参加社区治理工作的初心,任何时候,在任何岗位上,都不会变。”
  “大学生社工”的助人情怀
  从工作之初,选择成为一名“大学生社工”,服务居民,帮助居民解决问题,这样的情怀是陈婷从小就建立起来的。
  小学三年级时,老师布置了一篇看图作文,那四幅图的主题是“红领巾扶老奶奶过马路”。这是一个常见主题,但当时对于小小的陈婷却带来极大的震动。她一幅幅仔细看过去,老奶奶要过马路,但不敢;戴红领巾的小朋友上前询问、帮忙;小朋友扶老奶奶过马路;小朋友扶老奶奶过了马路,老奶奶致谢,小朋友满面笑容,胸前的红领巾高高扬起。
  陈婷对于小朋友的笑容特别有感触,她深刻体会到图中小朋友助人之后的快乐。她顺利写好了作文,也在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我也要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此后,她在乘坐公交车去学校和回家的路上,经常主动为老人让座,并且真的从中体会到了极大的快乐。
  这也与陈婷的父母对她的教育有关。陈婷的父亲是单位的领导,但为官清廉。有一次,有人过来送礼,将礼物装在苹果箱里,敲开门放下就走了。陈婷父亲让她和母亲一起赶紧追出去,把礼物还回去。陈婷和母亲追出去两条街,才追上那人,还回礼物。
  陈婷父亲说:“做人一定要清白。”这话深深留在了陈婷的心中,也成了她做人的标准。
  大学毕业后,得知社区正在招“大学生社工”,了解到这是一份可以帮助人的工作,她立即报了名。
  初做社区工作,虽然陈婷自认是一个开朗、随和的人,但因为要不停跟人打交道,还是有些不适。尤其是这些跟人打交道的工作,常常是伴随着鸡飞狗跳、各种矛盾。重大文明城市检查,她要去跟居民沟通衣物随意晾晒问题;居民之间产生矛盾,她要去沟通、调解;为一些低保户服务时,有些低保户既想要享受政策,又不愿意提供材料,还时常出言不逊。
  起初陈婷是难受的,后来她虚心向老同事、前辈们请教学习,坚定自己的信念,她做的任何工作都是为了居民,不是为了她个人,所以她沟通、表达起来就顺畅了,不再有心理压力。
  有一次碰到一处居民楼整栋楼下沉,居民集体与开发商沟通出现矛盾,场面混乱,陈婷和同事多次去现场了解情况,后来发现有位老爷子,买了五六本法律、地基方面的书,自学相关知识。陈婷和同事请他作为居民代表,帮他们理顺诉求,与开发商代表协商解决问题。
  陈婷和同事的做法有一个核心宗旨,那就是:社区是居民的家,不是居民的对立面,居民遇到问题,社区、政府一定会管他们,帮助他们。
  经历了几个月,这件事情得到妥善解决。陈婷家人有时候笑她说:“看你每天忙这些婆婆妈妈、鸡零狗碎的事情,还干得这么起劲。”
  可陈婷觉得,当她帮助居民解决掉问题,得到他们的认可,他们的喜悦让她很有成就感,很高兴又为居民办成一件事,这就是她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全科网格员”的“敲门砖”
  2018年11月,母亲罹患眼疾,此时,陈婷的孩子一岁多,既要照顾母亲,又要照顾孩子,陈婷分身乏术,就辞了职,回家照顾母亲和孩子。此后,母亲眼睛经过手术,恢复不错。这时,在沿江派出所当民警的老公告诉陈婷,沿江街道正在招聘网格员,他觉得这份工作适合陈婷,可以去试试。陈婷了解到网格员的工作内容,也有同感。就这样,这年12月份,她经过笔试、面试,成为了一名全科网格员。
  2016年,沿江街道不断拓宽大数据时代的社会治理新路径,探索“网格+网络”治理模式,自主创新“爱i社区”综合服务体系智治平台,建立起沿江街道独有的大数据平台,形成网上流转与线下办理同步操作的立体管理模式,以大数据为有效支撑,建立起沿江街道社会治理“一站式”智慧平台。
  作为一名全科网格员,一个“全”字说明了问题,全科就是意味着不管什么条口的事情,你都要了解度很高,居民找到你,你什么事都可以解决,不能一问三不知。陈婷和同事们笑称自己是“百宝箱”,居民要什么,就能给什么。
  原本陈婷有一部专门用于工作的手机,她要时时熟悉里面的内容,跟私人手机分开使用。可是用着用着,她的私人手机也成为工作手机,工作信息全方位覆盖了所有手机。
  初做网格员,陈婷首先要做的就是上门采集她所负责的网格内的居民信息。在过去,人们对于社区的印象是“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现在却反过来了,因为居民们的自我防护意识、隐私意识增强,网格员们开始怕居民的脸难看,怕进不了门,怕事情办不了。
  解决这个问题,陈婷的解决办法是——带“敲门砖”去敲门。这“敲门砖”是什么?就是真正可以帮助到居民的惠民政策。
  周奶奶和段爷爷是社区内的一对80多岁的空巢老人,儿女都不在南京。陈婷第一次上门走访时,老人半掩着门,对她的身份半信半疑。后来陈婷从由小区热心居民和楼栋长组成的信息员口中了解到,周奶奶即将过80岁生日,便再次上门,告诉老人,满80岁后可以领取南京市政府的“尊老金”。内心存疑的老人說:“生日还有一个月时间,不急。”
  陈婷没有因为老人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而放弃对他们的关心,她隔三差五给老人打电话,了解到酷暑时节,老人的空调出不了冷风,她当即上门帮他们拆洗空调滤网。老人看着忙碌的陈婷,享受到空调吹出的凉风后,相信了她,当即拿出户口本、身份证、银行卡,让陈婷现场通过手机平台为其办理了手续。当月,周奶奶就领到了“尊老金”,老人彻底信任了陈婷。   平常,陈婷只要看到他们手拉手去买菜,就很放心。如果有几天没看到,她就要上门去看看。老人们称陈婷是“暖心闺女”。
  网格员的多重角色
  2020年年初,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大家都隔离在家,社区的工作变得繁重而严格起来。
  2月9日这天,陈婷正在社区门口值班,接待了一名从湖北宜昌自己开车回来的居民。陈婷和同事详细登记了他的情况,叮嘱他居家隔离,注意防护。谁知,这名居民下午就报告自己发烧了,去发热门诊检查,拍了片子,片子呈毛玻璃状,是普通肺炎,还是新冠肺炎,还有待核酸检测结果,等待的时间是三天。得知消息的陈婷嘱咐他在家隔离,不要出门。当天下午,陈婷的同事开车为这名居民送去生活物资,以让他可以安心在家隔离。
  陈婷和同事将消息上报,得到通知,因为他们接触过这名居民,也要回家隔离。当时,陈婷的老公工作在防疫一线,多天未回家,得知消息,他们让陈婷的父母带着孩子不要再过来。因为是春节期间,他们都是去父母家吃饭,自己的小家庭里啥也没有准备,冰箱都是空的。陈婷老公买了8大包共40袋方便面,再加一些火腿肠,匆匆送给陈婷,就又返回了工作岗位。
  那三天,陈婷一個人在家吃着方便面度日。三天后,那名居民报来消息,核酸检测结果显示他没有问题,只是普通轻微肺炎。
  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陈婷即刻向社区书记申请,返回工作岗位。当时,陈婷完全没有想过,防疫工作繁重,她完全可以趁机歇一歇。她只是想着,大家都在忙着,她也要出去工作。
  “三天吃了 10 袋方便面,剩下的现在还放在家里呢!”陈婷笑说。
  疫情防控期间,陈婷曾创下“3天时间打了800多个电话”的纪录。她管辖的网格内共有541户居民,虽然陈婷加了每户的微信,建立了微信群,但她仍然一个电话一个电话打出去,了解网格内居民的生活情况,向他们宣传防疫要点,提醒他们需要做的防护工作。疫情防控之初,大家都有些不知所措,网格员的电话是送给他们的“定心丸”。有些居民换了电话,陈婷找到正确号码后重新拨打。
  陈婷从事社区工作10多年,虽然如今工作方式越来越智能化,但她仍然保持着用本子记录工作情况的习惯。如今她已记满5本笔记本、2000多页文字,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的全是辖区内每家每户的走访情况。
  这一次,她也一样,拿出一个本子,把打出的每一个电话情况都记录下来。同时也顺便记录下了居民的情况,常住人口、老龄人口、空巢老人、残疾人、低保人口等,这样做的目的是,以后的工作中,她可以有针对性地将惠民政策宣传到位了。
  一次工作总结报告会上,陈婷介绍网格员是“困难帮扶员”,无论是生活、就业或是其他困难,第一时间为困难群众提供帮扶;是“隐患排查安全员”,通过走访排查、网格巡查,及时处理问题,让网格更加平安;是“信息情报员”,将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反馈给上级部门,让社情民意更加通畅;是“温暖传递员”,经常性地开展各类针对性活动,为网格内的居民送去温暖,传递党和政府的关爱。
  对话
  《风流一代》:你觉得网格员是一个怎样的工作?如果有机会,你还想做什么工作?
  陈婷:网格员是社会治理的“小细胞”,它可以及时发现信息,反馈给“大脑”。它的工作很细,但是很重要。如果不做网格员,我可能想开一家可以看书的奶茶店,因为看书、喝奶茶都是我喜欢的事。
  《风流一代》:最近在看什么书?
  陈婷:最近在看的是《大国治理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社区治理创新观察报告集》《上海社区治理创新案例调研与分析》等管理方面的书籍,这些书有的是专业理论,有的有很好的案例。做网格员工作,必须要自主学习,学习好的工作方法,再把这些好方法带到自己的网格中,婆婆妈妈、鸡零狗碎的工作也要用现代化思维去做。
  《风流一代》:如今你的工作得到了肯定,取得了荣誉,未来有什么新的工作计划吗?
  陈婷:荣誉既是对我个人工作的肯定和鞭策,也是对网格员这个队伍的认可和激励。我当时考网格员时,父母不了解这个工作是做什么的,还不太同意,现在得到了肯定,家里人都很高兴。以后,我想提炼更好的工作方法,形成社区品牌,有可复制性,能够向更多社区推广。
其他文献
1  “为什么你报夏令营前都不与我商量一下?”正坐在书桌前写作业的小志猛地抬起头来,瞪着妈妈。  “咦,难道云南不是你一直想去的地方吗?”妈妈很诧异。  “可是这个夏令营是亲子营,而我只想参加孩子可以单飞的夏令营,可以吗?”小志说。  “你!”妈妈一时激动起来,声音高出八度,“你翅膀硬了,想要离开妈妈单飞了,开始嫌弃妈妈了。”  “我没有嫌弃妈妈,我只是想一个人去参加夏令营,我已经14岁了。”小志
期刊
小时候,妈妈喜欢牵着我的手,带着我去旅行,走遍山川河流,但我卻一直没有机会牵着她的手,带她去旅行。  我上小学六年级的暑假,妈妈因为过度劳累进了医院。几天后,妈妈回来了,只是面如土色,精神差到了极点。看到妈妈这样,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于是,我做了一个决定。  第二天一早,等妈妈吃完早饭后,我便牵起了她的手,带她走出了家门。妈妈问我去干什么,我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微微一笑,示意她跟着我走就行。感谢妈
期刊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慧见。近来广大中小学生陆续回归校园,结束网课,上缴电子产品,有人产生种种不适,时有极端事件发生。当此之际,回温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理性反思"网络教学模式"。事实上,教育活动自古以来就是行与知紧密结合的一体化工程。互联网工具丰富、便捷的今天,我们如何具足智慧合理运用这些工具来获得幸福生活?不妨做些深度思考。古人学文,是"行有余力"的
期刊
韩浩月,男,生于上世纪70年代,现居北京。评论人,为多家媒体撰写文化、娱乐评论。专栏作家,出版有多部个人作品集。  “我要从所有的天空夺回你”,来自茨维塔耶娃的诗,原诗是这样的:“我要从所有的大地、所有的天空夺回你”“我要从所有的时代、所有的黑夜夺回你”“从所有的金色旗帜下、所有的宝剑下夺回你”……茨维塔耶娃的这首诗算是情诗。把情诗写得这么波澜壮阔,所以她才被那么多人喜欢。  天空意味着什么?泰戈
期刊
陪三岁不到的小外甥在院子里找四叶草,终于找到一枚,他好开心。拿着那枚四叶草他高兴地说:“你好!”要离开了,他对那些没被选中的三叶草们说:“再见!”  走出院子,去开栅栏门,他先说“你好!”转身把栅栏门关好,他说:“再见!”  关好栅栏门,回到家门口,对着家里的大门,他说:“你好!”转身,他对身后的院子和栅栏门挥挥手:“再见!”  不仅如此。吃饭的时候,他端起碗说:“碗你好!米饭你好!青菜你好!大肉
期刊
第一次被文字震撼,以至于全身冰凉、无以言状的感受,至今记得。  在初识字的年纪,看到一篇短篇童话,大意是讲吸血鬼为了让女孩逃脱,拿起十字架燃烧了自己。现在想来,那是本极为劣质的童话故事集,有着色彩过于饱和的封面和印刷略显随意的内页。然而在那个时刻,眼泪没有来由地夺眶而出,酸涩、湿润。小小的我根本无法理解当时的状况,只觉得整个身体的血液都凝固了,眼前浮现着那个牺牲自己的形象和不断燃烧的火光。  从惊
期刊
公交车上的座椅  热乎乎的  是因为有人刚刚坐过  那个人下车去了  随身携带的东西  一样也没落下  他什么也没落下  只把他的体温  留在刚坐过的椅子上  下一個坐上去的人  不觉得凉
期刊
你坐在月光里  琴声便明澈了一切  闭上双眼 照样  可以荡漾许多心事  其实 幽静的心情  倒远比任何夜色沉重  长长的叹息 迈步  从二胡声里踉跄走来  有一些时候  最宜寻一块静地  听你无语长谈  看悠悠的泉水  怎樣流过漫长苦难  以及一双失明的慧眼
期刊
一再被深埋,直至化为一截石头  错过的绿,折叠成一卷史书  你像一个无处安放的叹号  木纹依旧,清晰如岁月的指纹  却不敢触碰早已风化的虫洞  那只啄木鸟,还在大森林  飞来飞去,敲击远古的回音  而你站在红木底座上,像一位  沉默的证人,满身嶙峋的伤口  仿佛还在发出断裂的脆响  一些人从你的脚下走过,表情凝重  就像遇到了一身封塵的自己
期刊
雨是一场馈赠  在一个时间段  我会移步到窗口作某種守候  然后 看着密密的雨  就见到了戴望舒诗里的人  她就撑着一顶红色雨伞  经我家屋山的小路去学校  她是新来的乡村教师  我叫不出她的名字  可我记住了艳红的一抹朝霞  记住了她眼眸里传递出的笑靥  记住了雨是有情怀的  我有了思念  渴望哪一天与那个女子  合一把雨伞  用脚步弹奏大地的琴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