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婷,1986年出生,2009年大学毕业,作为南京市第一批“大学生社工”,来到南京鼓楼区热河南路街道,开启了社区工作生涯。此后的9 年时间里,她先后在热河南路街道下辖的姜家园社区、姜圩路社区、白云亭社区、清江花苑社区、新和园社区担任社工、党总副支书,直到党委书记。2018年年底,她来到南京江北新区沿江街道京新社区,从头干起,成为一名专职网格员。
社区党委书记,是一份眼见着有前途的职业,而社区网格员,却是新兴职业,但陈婷说:“这都是适合我的工作,因为都是为老百姓做事,这也是我参加社区治理工作的初心,任何时候,在任何岗位上,都不会变。”
“大学生社工”的助人情怀
从工作之初,选择成为一名“大学生社工”,服务居民,帮助居民解决问题,这样的情怀是陈婷从小就建立起来的。
小学三年级时,老师布置了一篇看图作文,那四幅图的主题是“红领巾扶老奶奶过马路”。这是一个常见主题,但当时对于小小的陈婷却带来极大的震动。她一幅幅仔细看过去,老奶奶要过马路,但不敢;戴红领巾的小朋友上前询问、帮忙;小朋友扶老奶奶过马路;小朋友扶老奶奶过了马路,老奶奶致谢,小朋友满面笑容,胸前的红领巾高高扬起。
陈婷对于小朋友的笑容特别有感触,她深刻体会到图中小朋友助人之后的快乐。她顺利写好了作文,也在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我也要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此后,她在乘坐公交车去学校和回家的路上,经常主动为老人让座,并且真的从中体会到了极大的快乐。
这也与陈婷的父母对她的教育有关。陈婷的父亲是单位的领导,但为官清廉。有一次,有人过来送礼,将礼物装在苹果箱里,敲开门放下就走了。陈婷父亲让她和母亲一起赶紧追出去,把礼物还回去。陈婷和母亲追出去两条街,才追上那人,还回礼物。
陈婷父亲说:“做人一定要清白。”这话深深留在了陈婷的心中,也成了她做人的标准。
大学毕业后,得知社区正在招“大学生社工”,了解到这是一份可以帮助人的工作,她立即报了名。
初做社区工作,虽然陈婷自认是一个开朗、随和的人,但因为要不停跟人打交道,还是有些不适。尤其是这些跟人打交道的工作,常常是伴随着鸡飞狗跳、各种矛盾。重大文明城市检查,她要去跟居民沟通衣物随意晾晒问题;居民之间产生矛盾,她要去沟通、调解;为一些低保户服务时,有些低保户既想要享受政策,又不愿意提供材料,还时常出言不逊。
起初陈婷是难受的,后来她虚心向老同事、前辈们请教学习,坚定自己的信念,她做的任何工作都是为了居民,不是为了她个人,所以她沟通、表达起来就顺畅了,不再有心理压力。
有一次碰到一处居民楼整栋楼下沉,居民集体与开发商沟通出现矛盾,场面混乱,陈婷和同事多次去现场了解情况,后来发现有位老爷子,买了五六本法律、地基方面的书,自学相关知识。陈婷和同事请他作为居民代表,帮他们理顺诉求,与开发商代表协商解决问题。
陈婷和同事的做法有一个核心宗旨,那就是:社区是居民的家,不是居民的对立面,居民遇到问题,社区、政府一定会管他们,帮助他们。
经历了几个月,这件事情得到妥善解决。陈婷家人有时候笑她说:“看你每天忙这些婆婆妈妈、鸡零狗碎的事情,还干得这么起劲。”
可陈婷觉得,当她帮助居民解决掉问题,得到他们的认可,他们的喜悦让她很有成就感,很高兴又为居民办成一件事,这就是她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全科网格员”的“敲门砖”
2018年11月,母亲罹患眼疾,此时,陈婷的孩子一岁多,既要照顾母亲,又要照顾孩子,陈婷分身乏术,就辞了职,回家照顾母亲和孩子。此后,母亲眼睛经过手术,恢复不错。这时,在沿江派出所当民警的老公告诉陈婷,沿江街道正在招聘网格员,他觉得这份工作适合陈婷,可以去试试。陈婷了解到网格员的工作内容,也有同感。就这样,这年12月份,她经过笔试、面试,成为了一名全科网格员。
2016年,沿江街道不断拓宽大数据时代的社会治理新路径,探索“网格+网络”治理模式,自主创新“爱i社区”综合服务体系智治平台,建立起沿江街道独有的大数据平台,形成网上流转与线下办理同步操作的立体管理模式,以大数据为有效支撑,建立起沿江街道社会治理“一站式”智慧平台。
作为一名全科网格员,一个“全”字说明了问题,全科就是意味着不管什么条口的事情,你都要了解度很高,居民找到你,你什么事都可以解决,不能一问三不知。陈婷和同事们笑称自己是“百宝箱”,居民要什么,就能给什么。
原本陈婷有一部专门用于工作的手机,她要时时熟悉里面的内容,跟私人手机分开使用。可是用着用着,她的私人手机也成为工作手机,工作信息全方位覆盖了所有手机。
初做网格员,陈婷首先要做的就是上门采集她所负责的网格内的居民信息。在过去,人们对于社区的印象是“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现在却反过来了,因为居民们的自我防护意识、隐私意识增强,网格员们开始怕居民的脸难看,怕进不了门,怕事情办不了。
解决这个问题,陈婷的解决办法是——带“敲门砖”去敲门。这“敲门砖”是什么?就是真正可以帮助到居民的惠民政策。
周奶奶和段爷爷是社区内的一对80多岁的空巢老人,儿女都不在南京。陈婷第一次上门走访时,老人半掩着门,对她的身份半信半疑。后来陈婷从由小区热心居民和楼栋长组成的信息员口中了解到,周奶奶即将过80岁生日,便再次上门,告诉老人,满80岁后可以领取南京市政府的“尊老金”。内心存疑的老人說:“生日还有一个月时间,不急。”
陈婷没有因为老人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而放弃对他们的关心,她隔三差五给老人打电话,了解到酷暑时节,老人的空调出不了冷风,她当即上门帮他们拆洗空调滤网。老人看着忙碌的陈婷,享受到空调吹出的凉风后,相信了她,当即拿出户口本、身份证、银行卡,让陈婷现场通过手机平台为其办理了手续。当月,周奶奶就领到了“尊老金”,老人彻底信任了陈婷。 平常,陈婷只要看到他们手拉手去买菜,就很放心。如果有几天没看到,她就要上门去看看。老人们称陈婷是“暖心闺女”。
网格员的多重角色
2020年年初,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大家都隔离在家,社区的工作变得繁重而严格起来。
2月9日这天,陈婷正在社区门口值班,接待了一名从湖北宜昌自己开车回来的居民。陈婷和同事详细登记了他的情况,叮嘱他居家隔离,注意防护。谁知,这名居民下午就报告自己发烧了,去发热门诊检查,拍了片子,片子呈毛玻璃状,是普通肺炎,还是新冠肺炎,还有待核酸检测结果,等待的时间是三天。得知消息的陈婷嘱咐他在家隔离,不要出门。当天下午,陈婷的同事开车为这名居民送去生活物资,以让他可以安心在家隔离。
陈婷和同事将消息上报,得到通知,因为他们接触过这名居民,也要回家隔离。当时,陈婷的老公工作在防疫一线,多天未回家,得知消息,他们让陈婷的父母带着孩子不要再过来。因为是春节期间,他们都是去父母家吃饭,自己的小家庭里啥也没有准备,冰箱都是空的。陈婷老公买了8大包共40袋方便面,再加一些火腿肠,匆匆送给陈婷,就又返回了工作岗位。
那三天,陈婷一個人在家吃着方便面度日。三天后,那名居民报来消息,核酸检测结果显示他没有问题,只是普通轻微肺炎。
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陈婷即刻向社区书记申请,返回工作岗位。当时,陈婷完全没有想过,防疫工作繁重,她完全可以趁机歇一歇。她只是想着,大家都在忙着,她也要出去工作。
“三天吃了 10 袋方便面,剩下的现在还放在家里呢!”陈婷笑说。
疫情防控期间,陈婷曾创下“3天时间打了800多个电话”的纪录。她管辖的网格内共有541户居民,虽然陈婷加了每户的微信,建立了微信群,但她仍然一个电话一个电话打出去,了解网格内居民的生活情况,向他们宣传防疫要点,提醒他们需要做的防护工作。疫情防控之初,大家都有些不知所措,网格员的电话是送给他们的“定心丸”。有些居民换了电话,陈婷找到正确号码后重新拨打。
陈婷从事社区工作10多年,虽然如今工作方式越来越智能化,但她仍然保持着用本子记录工作情况的习惯。如今她已记满5本笔记本、2000多页文字,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的全是辖区内每家每户的走访情况。
这一次,她也一样,拿出一个本子,把打出的每一个电话情况都记录下来。同时也顺便记录下了居民的情况,常住人口、老龄人口、空巢老人、残疾人、低保人口等,这样做的目的是,以后的工作中,她可以有针对性地将惠民政策宣传到位了。
一次工作总结报告会上,陈婷介绍网格员是“困难帮扶员”,无论是生活、就业或是其他困难,第一时间为困难群众提供帮扶;是“隐患排查安全员”,通过走访排查、网格巡查,及时处理问题,让网格更加平安;是“信息情报员”,将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反馈给上级部门,让社情民意更加通畅;是“温暖传递员”,经常性地开展各类针对性活动,为网格内的居民送去温暖,传递党和政府的关爱。
对话
《风流一代》:你觉得网格员是一个怎样的工作?如果有机会,你还想做什么工作?
陈婷:网格员是社会治理的“小细胞”,它可以及时发现信息,反馈给“大脑”。它的工作很细,但是很重要。如果不做网格员,我可能想开一家可以看书的奶茶店,因为看书、喝奶茶都是我喜欢的事。
《风流一代》:最近在看什么书?
陈婷:最近在看的是《大国治理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社区治理创新观察报告集》《上海社区治理创新案例调研与分析》等管理方面的书籍,这些书有的是专业理论,有的有很好的案例。做网格员工作,必须要自主学习,学习好的工作方法,再把这些好方法带到自己的网格中,婆婆妈妈、鸡零狗碎的工作也要用现代化思维去做。
《风流一代》:如今你的工作得到了肯定,取得了荣誉,未来有什么新的工作计划吗?
陈婷:荣誉既是对我个人工作的肯定和鞭策,也是对网格员这个队伍的认可和激励。我当时考网格员时,父母不了解这个工作是做什么的,还不太同意,现在得到了肯定,家里人都很高兴。以后,我想提炼更好的工作方法,形成社区品牌,有可复制性,能够向更多社区推广。
社区党委书记,是一份眼见着有前途的职业,而社区网格员,却是新兴职业,但陈婷说:“这都是适合我的工作,因为都是为老百姓做事,这也是我参加社区治理工作的初心,任何时候,在任何岗位上,都不会变。”
“大学生社工”的助人情怀
从工作之初,选择成为一名“大学生社工”,服务居民,帮助居民解决问题,这样的情怀是陈婷从小就建立起来的。
小学三年级时,老师布置了一篇看图作文,那四幅图的主题是“红领巾扶老奶奶过马路”。这是一个常见主题,但当时对于小小的陈婷却带来极大的震动。她一幅幅仔细看过去,老奶奶要过马路,但不敢;戴红领巾的小朋友上前询问、帮忙;小朋友扶老奶奶过马路;小朋友扶老奶奶过了马路,老奶奶致谢,小朋友满面笑容,胸前的红领巾高高扬起。
陈婷对于小朋友的笑容特别有感触,她深刻体会到图中小朋友助人之后的快乐。她顺利写好了作文,也在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我也要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此后,她在乘坐公交车去学校和回家的路上,经常主动为老人让座,并且真的从中体会到了极大的快乐。
这也与陈婷的父母对她的教育有关。陈婷的父亲是单位的领导,但为官清廉。有一次,有人过来送礼,将礼物装在苹果箱里,敲开门放下就走了。陈婷父亲让她和母亲一起赶紧追出去,把礼物还回去。陈婷和母亲追出去两条街,才追上那人,还回礼物。
陈婷父亲说:“做人一定要清白。”这话深深留在了陈婷的心中,也成了她做人的标准。
大学毕业后,得知社区正在招“大学生社工”,了解到这是一份可以帮助人的工作,她立即报了名。
初做社区工作,虽然陈婷自认是一个开朗、随和的人,但因为要不停跟人打交道,还是有些不适。尤其是这些跟人打交道的工作,常常是伴随着鸡飞狗跳、各种矛盾。重大文明城市检查,她要去跟居民沟通衣物随意晾晒问题;居民之间产生矛盾,她要去沟通、调解;为一些低保户服务时,有些低保户既想要享受政策,又不愿意提供材料,还时常出言不逊。
起初陈婷是难受的,后来她虚心向老同事、前辈们请教学习,坚定自己的信念,她做的任何工作都是为了居民,不是为了她个人,所以她沟通、表达起来就顺畅了,不再有心理压力。
有一次碰到一处居民楼整栋楼下沉,居民集体与开发商沟通出现矛盾,场面混乱,陈婷和同事多次去现场了解情况,后来发现有位老爷子,买了五六本法律、地基方面的书,自学相关知识。陈婷和同事请他作为居民代表,帮他们理顺诉求,与开发商代表协商解决问题。
陈婷和同事的做法有一个核心宗旨,那就是:社区是居民的家,不是居民的对立面,居民遇到问题,社区、政府一定会管他们,帮助他们。
经历了几个月,这件事情得到妥善解决。陈婷家人有时候笑她说:“看你每天忙这些婆婆妈妈、鸡零狗碎的事情,还干得这么起劲。”
可陈婷觉得,当她帮助居民解决掉问题,得到他们的认可,他们的喜悦让她很有成就感,很高兴又为居民办成一件事,这就是她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全科网格员”的“敲门砖”
2018年11月,母亲罹患眼疾,此时,陈婷的孩子一岁多,既要照顾母亲,又要照顾孩子,陈婷分身乏术,就辞了职,回家照顾母亲和孩子。此后,母亲眼睛经过手术,恢复不错。这时,在沿江派出所当民警的老公告诉陈婷,沿江街道正在招聘网格员,他觉得这份工作适合陈婷,可以去试试。陈婷了解到网格员的工作内容,也有同感。就这样,这年12月份,她经过笔试、面试,成为了一名全科网格员。
2016年,沿江街道不断拓宽大数据时代的社会治理新路径,探索“网格+网络”治理模式,自主创新“爱i社区”综合服务体系智治平台,建立起沿江街道独有的大数据平台,形成网上流转与线下办理同步操作的立体管理模式,以大数据为有效支撑,建立起沿江街道社会治理“一站式”智慧平台。
作为一名全科网格员,一个“全”字说明了问题,全科就是意味着不管什么条口的事情,你都要了解度很高,居民找到你,你什么事都可以解决,不能一问三不知。陈婷和同事们笑称自己是“百宝箱”,居民要什么,就能给什么。
原本陈婷有一部专门用于工作的手机,她要时时熟悉里面的内容,跟私人手机分开使用。可是用着用着,她的私人手机也成为工作手机,工作信息全方位覆盖了所有手机。
初做网格员,陈婷首先要做的就是上门采集她所负责的网格内的居民信息。在过去,人们对于社区的印象是“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现在却反过来了,因为居民们的自我防护意识、隐私意识增强,网格员们开始怕居民的脸难看,怕进不了门,怕事情办不了。
解决这个问题,陈婷的解决办法是——带“敲门砖”去敲门。这“敲门砖”是什么?就是真正可以帮助到居民的惠民政策。
周奶奶和段爷爷是社区内的一对80多岁的空巢老人,儿女都不在南京。陈婷第一次上门走访时,老人半掩着门,对她的身份半信半疑。后来陈婷从由小区热心居民和楼栋长组成的信息员口中了解到,周奶奶即将过80岁生日,便再次上门,告诉老人,满80岁后可以领取南京市政府的“尊老金”。内心存疑的老人說:“生日还有一个月时间,不急。”
陈婷没有因为老人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而放弃对他们的关心,她隔三差五给老人打电话,了解到酷暑时节,老人的空调出不了冷风,她当即上门帮他们拆洗空调滤网。老人看着忙碌的陈婷,享受到空调吹出的凉风后,相信了她,当即拿出户口本、身份证、银行卡,让陈婷现场通过手机平台为其办理了手续。当月,周奶奶就领到了“尊老金”,老人彻底信任了陈婷。 平常,陈婷只要看到他们手拉手去买菜,就很放心。如果有几天没看到,她就要上门去看看。老人们称陈婷是“暖心闺女”。
网格员的多重角色
2020年年初,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大家都隔离在家,社区的工作变得繁重而严格起来。
2月9日这天,陈婷正在社区门口值班,接待了一名从湖北宜昌自己开车回来的居民。陈婷和同事详细登记了他的情况,叮嘱他居家隔离,注意防护。谁知,这名居民下午就报告自己发烧了,去发热门诊检查,拍了片子,片子呈毛玻璃状,是普通肺炎,还是新冠肺炎,还有待核酸检测结果,等待的时间是三天。得知消息的陈婷嘱咐他在家隔离,不要出门。当天下午,陈婷的同事开车为这名居民送去生活物资,以让他可以安心在家隔离。
陈婷和同事将消息上报,得到通知,因为他们接触过这名居民,也要回家隔离。当时,陈婷的老公工作在防疫一线,多天未回家,得知消息,他们让陈婷的父母带着孩子不要再过来。因为是春节期间,他们都是去父母家吃饭,自己的小家庭里啥也没有准备,冰箱都是空的。陈婷老公买了8大包共40袋方便面,再加一些火腿肠,匆匆送给陈婷,就又返回了工作岗位。
那三天,陈婷一個人在家吃着方便面度日。三天后,那名居民报来消息,核酸检测结果显示他没有问题,只是普通轻微肺炎。
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陈婷即刻向社区书记申请,返回工作岗位。当时,陈婷完全没有想过,防疫工作繁重,她完全可以趁机歇一歇。她只是想着,大家都在忙着,她也要出去工作。
“三天吃了 10 袋方便面,剩下的现在还放在家里呢!”陈婷笑说。
疫情防控期间,陈婷曾创下“3天时间打了800多个电话”的纪录。她管辖的网格内共有541户居民,虽然陈婷加了每户的微信,建立了微信群,但她仍然一个电话一个电话打出去,了解网格内居民的生活情况,向他们宣传防疫要点,提醒他们需要做的防护工作。疫情防控之初,大家都有些不知所措,网格员的电话是送给他们的“定心丸”。有些居民换了电话,陈婷找到正确号码后重新拨打。
陈婷从事社区工作10多年,虽然如今工作方式越来越智能化,但她仍然保持着用本子记录工作情况的习惯。如今她已记满5本笔记本、2000多页文字,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的全是辖区内每家每户的走访情况。
这一次,她也一样,拿出一个本子,把打出的每一个电话情况都记录下来。同时也顺便记录下了居民的情况,常住人口、老龄人口、空巢老人、残疾人、低保人口等,这样做的目的是,以后的工作中,她可以有针对性地将惠民政策宣传到位了。
一次工作总结报告会上,陈婷介绍网格员是“困难帮扶员”,无论是生活、就业或是其他困难,第一时间为困难群众提供帮扶;是“隐患排查安全员”,通过走访排查、网格巡查,及时处理问题,让网格更加平安;是“信息情报员”,将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反馈给上级部门,让社情民意更加通畅;是“温暖传递员”,经常性地开展各类针对性活动,为网格内的居民送去温暖,传递党和政府的关爱。
对话
《风流一代》:你觉得网格员是一个怎样的工作?如果有机会,你还想做什么工作?
陈婷:网格员是社会治理的“小细胞”,它可以及时发现信息,反馈给“大脑”。它的工作很细,但是很重要。如果不做网格员,我可能想开一家可以看书的奶茶店,因为看书、喝奶茶都是我喜欢的事。
《风流一代》:最近在看什么书?
陈婷:最近在看的是《大国治理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社区治理创新观察报告集》《上海社区治理创新案例调研与分析》等管理方面的书籍,这些书有的是专业理论,有的有很好的案例。做网格员工作,必须要自主学习,学习好的工作方法,再把这些好方法带到自己的网格中,婆婆妈妈、鸡零狗碎的工作也要用现代化思维去做。
《风流一代》:如今你的工作得到了肯定,取得了荣誉,未来有什么新的工作计划吗?
陈婷:荣誉既是对我个人工作的肯定和鞭策,也是对网格员这个队伍的认可和激励。我当时考网格员时,父母不了解这个工作是做什么的,还不太同意,现在得到了肯定,家里人都很高兴。以后,我想提炼更好的工作方法,形成社区品牌,有可复制性,能够向更多社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