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一学生的自卑心理及教育对策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k12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秋季开学不久,高一学生刘xx在给班主任的信中说:“我的内心充满矛盾。在初中,我是班上的优等生、干部,是同学们心目中的榜样。但是,现在却变成了差生……我害怕老师、同学们看不起我,因此上课不敢发言,怕说错了遭别人笑话。班、团活动时,我独自躲在一边……我觉得前途似乎变得黯淡了。”这封信立刻引起了我的深思:别的学生可能也存在着这种心理状况。于是,我迅速对全班进行调查,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54名学生中有32名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情绪,其中自卑感较重者12名,令人震惊!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那么,自卑呢,必然是失败的重要原因!
  自卑,是人受到挫折而产生的一种轻视自己的消极情绪。长期存在这种情绪,必然形成自卑的性格,其危害很大。有自卑感的学生,往往无精打采,心情抑郁,少言寡语,闷闷不乐,总认为自己天资不好,能力较低,比别的同学笨……自卑,导致部分学生的上进心不足,缺少青少年应有的蓬勃朝气,自卑,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过分的自卑等于自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对于部分高一学生来说,自信心不足,自卑感较强,是他们存在的突出的不良心理。
  
  一、高一学生自卑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
  
  1.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易使学生产生自卑情绪
  升入高中后,高一学生面对的是新老师、新同学或新学校。过去朝夕相处的同窗学友大多各奔东西。有的高中又实行集体住宿制,学生离开家庭,不再时刻受到家人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全靠自己料理生活。高一新生面对的一切,都是新鲜的、陌生的,当然不可能马上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他们有可能在班集体中被忽视、冷落,得不到全面的照顾和尊重。这恰恰会引起多愁善感的15岁左右的少年人自然而然地感到孤单、寂寞,甚至伤心落泪,自卑感也会油然而生。特别是作为重点中学的高一新生,大多数是来自普通中学的“尖子生”。昔日,他们是母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足学校的“宠儿”或老师的“掌上明珠”。而今在优等生“林立”的新集体里,相比之下,过去的“尖子生”,有的成为中等生,甚至后进生了。也有过去是“调兵遣将”的班干部,在新集体中却变成了“一介平民”。因此,这部分过去的“尖子生”、“学生贵族”,失去了往日的优越地位,心理的平衡被打破了……脆弱稚嫩的心中涌起了强烈的失落感,逐渐滋生了自卑情绪。
  2.高中考试成绩不理想也会引起自卑
  高中学科多、难度大,更加注重理性思维,强调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这些都不可避免地会加重学生的学习困难。另外,高考选拔制度增强了高中生学习的压力和竞争意识,升入高中时的欢乐和喜悦,逐渐被对学习、生活的忧虑和烦恼所代替。在高一的入学摸底考试、学科测验中,部分学生“出师不利”,刚上阵就打了败仗。过去,初中的考试成绩总是在90分以上,经常“捷报频传”,而今,好不容易才挣个及格……这些都会使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产生怀疑,自信的“河堤”开始崩溃。
  正如一位女学生袁xx在周记中所写的那样:“第一次数学考试就不及格,我在震惊之余,更多的恐怕是灰心和沮丧了……接下来便是一连串的失败,每次测验、考试,我都无法想像那可怜的分数。环视一下四周的同学,看到他们取得一个又一个的好成绩,就更觉得自己渺小、懦弱了……”
  3.家庭条件相对较差也易引起自卑
  父母亲工作单位不好,家庭经济状况差,吃、穿、住等方面不如别的同学;家庭的不幸:失去双亲或其他亲人的沉重打击;家庭不和,父母离异;城乡差别,特别是农村学生极易产生自卑情绪;个别学生由于父母亲犯罪,自己的思想压力大,或受到歧视,更容易形成很强的自卑心理。
  4.自身某些条件相对较差也易引起自卑
  如身体有残疾,个子矮小、太瘦或太胖,疾病缠身,相貌不俊美,爱好和特长较少或没有等等都易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5.自尊心连续受到伤害会引起自卑
  有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受到老师或班干部的批评,导致“越批评越笨”的现象,这些学生总感到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以致羞怯、慌张,不知如何是好,有的干脆“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
  高一学生自卑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以上谈到的仅仅是高一学生产生自卑的客观原因。我们也应注意到,挫折和逆境可以制服人,也可以被人制服!如果一个自我概念稳定、思维方式客观且符合实际、乐观而无私的人,遇到以上的客观不利条件,是不会自卑的。这就说明,自卑的产生,除了外部因素的作用之外,还有自身的原因。例如不能辩证地思考、认识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在形成了消极的自我概念后,在消极的自我概念指导下去认知生活中的事物并做出反应。
  高一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情绪波动较大,自卑心理的存在,更使其烦恼忧愁不断,容易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导致心胸狭窄,脾气暴躁。更叫人痛心的是,别人越是看不起自己,自己就越自卑,如此恶性循环,在苦闷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二、高一学生自卑心理的教育对策
  
  1.认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积极进行心理辅导
  《学记》中指出:“知其心然后救其失。”要做好高一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就必须做好调查研究。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应通过细心观察、个别谈话以及与学生座谈、家访等多种途径,探求学生产生自卑的不同原因。当然,调查了解学生心理状况这项工作是比较复杂和繁琐的,需要有耐心,才能够“知其心”。每一位有自卑感的学生,其产生自卑的原因是不一样的。老师要对收集到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类,建好班级学生个人档案,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有的放矢地“救其失”打下基础。教师一旦发现学生有自卑的苗头,应立即对症下药,做好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把自卑消灭在萌芽状态。
  2.努力改善学生的自我概念,帮助他们找回自信
  自我概念对学生的生活态度和学习行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一般来说,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与其自我概念有密切联系。自卑感较强的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才能和长处认识不足,没有自信心。老师要充分认识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其巨大的潜能和长处、优点,要用多把尺子和标准来衡量评价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发现并肯定学生的才能和长处,让每个学生都对自己充满信心,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改变消极的自我概念,形成并维持积极的自我概念,增强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
  3.教师要注意自身的心理健康,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他人”,他们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概念。教师在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其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教师对生活、工作及对学生的热爱,会给自卑的学生无声的教育和帮助。教师要以自己良好的心理状态影响、感染和教育学生;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教师要克服专制作风,争当民主型教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坏境中,乐观向上地成长。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要把锻炼的机会提供给每一位学生。教师不但不能歧视有自卑感的学生,反而要偏爱、关心和鼓励有自卑感的学生,对他们要始终给予高期待,逐步让自卑感较重的学生提高自我价值感,更加自尊、自信、自强。
  高一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之际,产生自卑心理也是一种正常现象。教育工作者应当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待这个问题,既不能惊惶失措,也不能麻痹大意,放任不管。否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应当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努力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其他文献
对企业公民的号召由来已久,就是要提倡企业公民不但要有公民的权利,同时要履行公民的义务.
针对货物仓库位置优化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实现仓位优化的具体要求,其次根据这些要求,结合现代信息识别、读取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设计出了仓库优化四个步骤,其中包括了仓位大小
中国房地产界最著名的夫妻潘石屹和张欣,现在又增添了一个新身份:包租公和包租婆.rn2011年8月16日,他们通过一系列的发布会宣布,他们的房地产公司SOHO中国将告别散售模式,全
会计电算化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在会计行业中的应用,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出于生产与发展需要,加大了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我国的中
天高云淡的秋季,爬山赏秋的人日益增多.有的人是抱着放松和游玩的态度登高,更多人则是把爬山当成一种健身活动.尤其一些老年人乐此不疲,有些甚至达到了一天不爬心里痒的地步.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社会制度趋于自由、开放,越来越发达的科技也就导致了人们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新的时代,如何将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已经成为了各
摘 要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指导方针,目前在我国经济社会中主要是通过发展绿色金融来落实这一战略,促使自然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从而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是可持续发展观推动下、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传统金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做出的战略决策。与传统金融模式相比,绿色金融更加符合可持續发展战略与环境保护的切实要求。但是由于绿色金融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实际
如果说东南亚的海啸是我掀起的,没有一个人会相信,只能当作一个笑料,或者说我是一个吹牛家,不予理睬。但我要说,社会腐败与我有关,也有大部分人不会相信,更多的人持怀疑态度,要问我:你是哪一级的官?你是实权派吗?怎么与你有关?我可以坦率地说,我是一个极普通的公民,既不是官,又不是实权派,在一家三口中,我还是第三把手呢。那么你为什么说社会腐败与你有关?多少当官的人或实权派者,都避开这个问题,谁也不敢说社会
在当前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使得我们国家很多行业领域的发展均不断朝向智能化、数字化等方面不断推进.并且在人们生活水平以及价值追求不断提升的社会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