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中的扶贫攻坚议题分析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xiaoliyanq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扶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宏伟目标,需调动各方资源,发挥全国力量来共同实现,作为现代化进程之推进器的大众传媒责无旁贷。本文以《人民日报》2018年全年扶贫攻坚议题报道为研究样本,对有关报道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实证分析,期冀对主流媒体加强与完善扶贫攻坚议题报道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主流媒体;扶贫攻坚;《人民日报》;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8-0067-04
  
   一、引 言
   在十二五规划向十三五规划过渡期间,党和国家提出精准扶贫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月访问云南期间指出,扶贫和发展是第一个世纪目标的重点也是最艰巨的任务。同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强调,扶贫工作要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坚定不移走精准扶贫道路,建设好全面小康社会精确扶贫是扶贫和发展工作中必须坚持的一项关键任务。扶贫攻坚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施行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系统布局,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二、研究方法及类目建构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从媒介内容入手运用内容分析方法,综合定性文献研究和定量分析法,根据文本个案数据对文献内容作出客观而系统的分析概括,最后作出关于事实的判断和推论。
   (二)类目建构
   1.媒体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人民日报》,基于其作为我国第一大党报的特殊地位,相较于其他报纸,《人民日报》拥有更多的权利和资源,具有广阔的传播覆盖面和影响力,发挥着党和人民的喉舌作用,在舆论引导上塑造了权威形象。
   2.样本选择
   样本均来自《人民日报》2018年1月1日到12月31日该报关于这一主题内容所有相关报道的电子版,以“扶贫攻坚”为关键词,通过筛选和过滤得到125个有效个案。
   3.变量分析
   (1)报道体裁:分为消息、通讯、评论、深度报道、图片报道五类。
   (2)报道主题:通过对该报扶贫攻坚议题报道的筛选和概括,最后将主题分为政治、经济、生态和社会文化四类。
   (3)报道视角:通过对报道主体的分类将样本中的报道视角分为政府、专家和农民视角,其中政府视角包括主流媒体及媒体人,专家视角包括专家和企业代表等专门研究该行业的人员。
   (4)报道倾向:报道倾向可以说是新闻从业人员的一种态度和选择,分为正面、中性和负面报道。
   三、《人民日报》扶贫攻坚报道内容研究发现
  (一)报道体裁
   本研究的报道体裁为消息、通讯、评论、深度报道、图片报道,经过对样本进行筛选分类,报道体裁数量及比例的统计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看出通讯最多61篇占比49%;其次是评论和消息分别占比21%和16%;再次是16篇深度报道占13%;最后是图片报道占比1%。新闻内容的表达是靠新闻体裁表现出来的,《人民日报》通讯呈现比例最高且以扶贫正面典型为主,如报道《致敬远山的扶贫队员》《用奉献之火温暖群众心窝》,说明其更多关注与扶贫有关的典型人物和工作经验。21%的评论说明媒体不仅注重传播新近变动的事实而且注重对意见的表达,特别是扶贫中思想不端、政治定力不强问题的批评建议,例如报道《以鐵的纪律护航脱贫攻坚》。占比其次的消息说明媒体对攻坚的报道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具有较强时效性。由深度报道的篇数和比例可知,媒体还关注深入且连续的扶贫问题,积极履行引导舆论的功能。其中所占比重最少的图片报道《河南汝阳山萸肉助农增收》关注脱贫农民喜迎丰收。
   (二)报道主题
   对主题的划分是为更好知晓《人民日报》在向社会传递扶贫信息的方向,因此对主题类别占比的统计是为了更直观清晰地了解当前扶贫工作的重点,如图1所示。
   从图1可见政治类议题报道最多占总量46%,此类议题包括中央及各级政府对扶贫工作发布的方针和领导干部的讲话等,如报道《打铁必须自身硬擦亮惩恶扬善的利剑》《智观两会丁元竹谈政府工作报告几大亮点》,这一议题突出干部谈政府工作的讲话;其次是经济类议题占总量27%,包括与政府扶贫拨款和社会企业在经济上对贫困地区的支持以及各类产业扶贫,如报道《灌溉无忧改出奔头》《海南供电不“卡脖”火了农家乐》;再次是22%的社会文化类包括文化扶贫、社会保障、公益志愿服务等,如报道《我国注册志愿者超7000万人》《文化活动点染生活》;最后是生态类议题占总量5%,此类报道主要展现贫困地区生态规划及治理,例如报道《一个贫困县的生态扶贫探索》。
   (三)报道视角
   图2显示扶贫攻坚的报道样本中政府视角报道占总数79%,其次是专家视角占比15%,该视角多为专家对扶贫问题及社会团体支持援助扶贫的评论,相比之下农民视角的报道较少,仅占6%。这说明媒体在扶贫议题报道中对农民主体性和话语权重视和体现不够。
   (四)报道倾向
   本研究将报道倾向分为正面、中性和负面报道。正面报道多展现扶贫过程中的成果,即多为扶贫业绩宣传;中性报道是一种对扶贫工作不褒不贬的客观报道;负面报道主要集中于扶贫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或违法乱纪问题。
   从图3可见正面报道比例最大占79%,体现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上与国家新闻立场保持一致,确保媒介引领主要舆论导向。中性报道传播的扶贫信息无任何倾向性,因此在召开扶贫会议或活动时中性报道较多,占比18%。比例仅为3%的负面报道说明新闻人员对扶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了关注和监督,同时也说明因种种原因导致关注度不高、监督不够的现象,如扶贫表面化、扶贫标准单一、扶贫精确度不够现象时有发生,媒体对这些问题的批评报道不足、不够深入。    四、《人民日报》扶贫攻坚报道的问题
   经过对《人民日报》扶贫攻坚报道内容的分析,发现《人民日报》扶贫攻坚报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扶贫攻坚题材选择不够全面
   新闻的衡量标准应属其价值,而新闻价值由新闻选题直接决定,因此新闻选题才是媒体首要紧抓的环节。从《人民日报》扶贫主题内容分布来看,政治类扶贫报道比例约占总体的一半,其选题表现为政策导向第一,然而过度的政策本论会导致媒体对扶贫资金形式管理、扶贫腐败牵连等现实信息的遮蔽,农民对扶贫政策缺乏反思意识,同时也会限制记者发挥创造性思维。对主流媒体而言首先必须坚持导向原则,在扶贫攻坚议题上遵循政策为首的同时也需兼备农民需求,缺乏展现农民主体意识的选题是片面提炼事件的报道。
   (二)典型报道偏多,深度报道等体裁形式偏少
   主流媒体的通病大多是典型报道多、深度报道少,过多扶贫典型人物或事件的报道易使受众产生厌烦心理。从《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攻坚队长扶贫一线新作为》这几篇典型报道可看出《人民日报》对扶贫工作干部或扶贫一线人员的关注度较高,这样的报道与社会普通群众的日常稍显不入。深度报道集中于深化对某一新闻事件的跟踪和巩固媒体发挥监督的功能,但在《人民日报》这一年的报道中可看到深度报道数量不足、力度不够,如此不利于扶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展开。
   (三)对农民群众在扶贫攻坚进程中主体性作用呈现不足
   “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媒体作为社会的公器来服务受众是责任也是义务,因此做到为扶贫主体农民发声极为重要。《人民日报》作为党和人民传声的桥梁,意识形态报道是其坚守的第一原则,但是替人民出声、增强农民主体性地位也需做到。该报对农民主体形象的塑造略显不足,多以政府视角进行官方报道并且从农民视角开展的报道少之又少,缺乏与农民之间扶贫情感的认同,“没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积极的脱贫意识,就调动不了脱贫攻坚的主观能动性”[2],从而导致农民对政府产生依赖感,这不仅影响扶贫的效果也限制议程平台作用的发挥,返贫现象也会由此频发。
   五、《人民日报》扶贫攻坚报道的对策调整
   (一)全方位反映扶贫攻坚进程及议题,营建更贴近现实的拟态环境
   扶贫攻坚作为当下热点议题,主流媒体应顺着时势发展,依据热点做好选题报道,全方位反映扶贫攻坚进程及议题,在遵循新闻本质真实性的基础上贴近农民生活、服务农民受众,营建更贴近现实的拟态环境。同时选题策划中需细挖扶贫过程中价值大、有深度、传播范围广的选题,如《脱贫户传经验贫困户照着干》《一个战场两场攻坚战(提高脱贫质量)》旨在突出贫困地区脱贫的措施及经验,将经验传授给各深度贫困地区的农民,致力全国脱贫摘帽。从扶贫客观事实出发突出扶贫工作过程中的议题,展现农民的实际需要才能真正讲好扶贫故事,传播扶贫好声音。
   (二)突破扶贫报道套路模式,优化议程设置效果
   对于反腐倡廉、食品安全等报道皆有一定的报道套路和模式,这种模式化报道在内容上欠缺一定的求真性,编排上较节省时间,但是在形式上较为固定和单一,在创新方面新颖性不强。从《人民日报》对扶贫干部的报道来看,这种按部就班的扶贫报道模式较为明显。诚然,媒体想更快、更便捷地实现对新闻的报道和舆论的引导,使用一定的报道模板亦合理,但是精准扶贫政策上可以减少或不用套路模板。因为该政策针对全国贫困地区的农民,在情況迥异的致困原因面前,受众想要了解不一样的扶贫应对措施和脱贫进度以及农民对相关部门扶贫的真实想法。故媒体应突破套路局限和竞争压力,把社会注意力和社会关心引导到扶贫工作上,优化议程设置效果,为今后类似扶贫议题的报道提供参考依据。
   (三)尊重农民主体地位,赋予农民群众更多话语权
   对主流媒体来说,亲民、为民是应履行的义务,而就实际来看媒体对这一义务的执行表现出一定的困难,原因是对扶贫主体农民的话语权赋予不够。农民本身主体性认识较弱、文化水平低,政府过度主导扶贫会使农民发挥空间小,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足,这直接影响脱贫进程和建成小康的进度。在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3],脱不脱贫取决于农民,媒体有责任助力农民提高劳动效率,尊重农民主体地位,重塑农民自主、能动和创造性,赋予农民主体更多话语权,增强农民感情认同,促使其以积极饱满的心态创新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农民自我管理和生产的能力。
   (四)增强扶贫问题意识,提升精准监督效能
   问题意识往往决定媒体报道的深度和价值。只有在扶贫攻坚中不断发现和分析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如扶贫数据乱编、脱贫考核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皆需媒体给予更多关注和更精准的监督,增强扶贫问题意识提升精准监督效能。例如,媒体对扶贫重点县村户进行报道时,要善于融入当地基层发现扶贫重点问题、贫困地区特征问题,如山区环境艰险恶劣不利于开发;扶贫对象自身问题,如农民缺乏主动参与;扶贫过程责任问题,如关系扶贫等。发现问题后需进行针对持续的监督报道,为行政部门提供创新扶贫监督机制的可行性参考建议,这样有利于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扶贫政策以点带面联动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打赢脱贫攻坚战。
  
   参考文献:
   [1] 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5-01-28(01).
   [2] 赵秀华.论“精神扶贫”的知行渊源及本质内涵[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6(6):72-80.
   [3] 杨敏.要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N].江西日报,2016-08-12(06).
  [责任编辑:武典]
其他文献
摘要:互联网以强大的覆盖性连接世界各国,使麦克卢汉所言的“地球村”成为现实。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加快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是我国在跨文化传播中亟需思考的重要命题。传统的报道宣传意味过重,使得主流媒体时常陷入传播的困境,这就需要官方色彩向民间诉求转变,促进民间参与。自媒体潮流之下,国内视频博主李子柒走红于海外社交网站,引起海外网友对东方田园牧歌般生活的向往。李子柒作为网络中的
期刊
摘要:近年来,短视频的发展使得传播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在科学传播领域中,以“回形针PaperClip”为代表的科普创作者已借助这一媒介崭露头角。本文通过分析“回形针PaperClip”系列短视频的科学传播路径,得出了其精准定位受众,打造独特性;保证内容核心生产力,发挥短视频优势;直面广告,探索传播新形式三大传播策略。并从制作者、平台、政府部门三方面探讨如何助力“短视频+科学传播”,以期为短视频科普
期刊
摘要:近年来,城市题材纪录片的创作观念不断迭代和更新,在叙事层面显现出一些重要转向,尤其在叙事风格、叙事深度和叙事意图方面呈现出一定的纪实美学特点和人文关怀倾向。主要表现为由制造奇观转向聚焦生活、由制造符号转向解析城市、由宣传说教转向思想启迪三个方面。本文以近年来国产优秀城市题材纪录片《城市24小时》和《我的城》为研究样本,从城市内涵、受众的移情和期待视野角度分析上述转向出现的原因,并论述其对城市
期刊
摘要: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环境急剧变化,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大学生文化的变化和延展。本文采用调查研究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宜宾市五所本专科院校的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当代青年对待“佛系”亚文化的认知情况、情感态度,以及“佛系”亚文化对他们学习生活方面的影响程度。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大学生社会化场所的“五维文化引导合力”的大学生亚文化引导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亚文化;“
期刊
摘 要:网络隐私作为人格权的一部分,其相关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界研究的热点与重点。自2010年《侵权责任法》颁布以来,学界对网络隐私侵权的归责原则适用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但至今我国仍没有针对隐私权的专门立法,这不利于我国网络隐私侵权的治理。鉴于此,本文对所搜集到的网络隐私案例法院判决书进行文本分析,探究我国网络隐私案例归责的现状与难度。   关键词:网络隐私;网络侵权;归责原则;文本分析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微信已成为大多数人获取资讯的重要端口,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服务思政教育,创新党建工作,既顺应了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需求,又为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探索了新的发展方向。高校党建工作一直是国家重要的党建阵线之一,为推进高校党建工作发展,利用微信平台加强思想引领作用是重要途径。“临床先锋人”公众号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优质思想信息,推进了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发展,让微信思想建
期刊
摘要:本研究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较方法对新冠肺炎疫情中谣言的传播效果进行分析。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认为单一变量并不是谣言传播高强度的条件,在多种因素伴生的影响下,传播媒介与信源的关系以及权威性缺位是谣言高强度传播的核心条件。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定性比较分析;谣言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20)11-0152-05  一、研究背景  针对网络谣言
期刊
摘要:自2018年年底,Vlog掀起了新的视频拍摄风潮,2019年是国内Vlog腾飞的一年,有业内人士称之为短视频之后的“下一个风口”。作为一股传媒业正在发展的新兴势力,学术界对Vlog拍摄者——Vlogger的研究并不多,本研究以国内最具影响力的Vlogger之一的@你好_[KG-2.5mm]竹子为例做个案分析,运用内容分析法,从传播者、用户生成内容、营销策略三个维度探究Vlogger、Vlog
期刊
摘要: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江苏高校微信公众号作为高校信息传播、资讯通知、服务受众的重要平台,具有凝聚人心、宣导使命、回应关切的传播特色。但其在微信公众号内容、互动、定位等多方面还存在一些有待改善的缺陷,对此笔者提出了凸显高校特色、完善推送体系以及加强潜在受众推广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江苏高校微信公众号;传播特色;存在问题;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
期刊
摘 要:本文视角聚焦2019年两会新媒体报道,以相关案例为基础,从多维度的内容、分发、技术和融合四个方面出发,整体勾勒出两会期间新媒体报道的变化与趋势,为业界提供新参考。总体上看,新闻创新与媒体融合是本次两会的着重点,特点观察主要呈现在两方面:一是智媒技术加持两会报道,使得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再度创新升级,展现出平台化、媒体化、智能化的趋向;二是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四全媒体”格局初步形成,结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