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经过近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依托省级示范实验室建设平台,对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教学理念、课程定位、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构建了符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工程特色的实验教学新体系。
关键词:工程特色 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新体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19-0082-03
计算机基础课程有两大特点,一是课程的内容更新快,二是课程的实践性强。目前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把“工程背景”引入高校的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但是在大量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又往往忽视了学生工程素质的训练,实验教学内容和手段只停留在验证理论和简单模拟阶段,导致学生大学四年中有限的计算机实践教学环节与计算机实际应用脱节。因此构建具有工程特色的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新体系,是应用型高校全面进行教学和实践改革的需要,是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体现,是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省级示范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
计算机基础示范实验室建设是在“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基础上,从知识、素质和能力三个方面,建立一切为了学生,适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实验教学体系。该体系从机制上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激发学生个性的张扬,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激励,敢于竞争,主动学习,不断进步。
通过示范实验室建设逐步树立教师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仪器设备完善、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进而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创新型实验实习教学基地,从而起到一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是我院的重点建设课程,经历了多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CAI课件实行多媒体、网络化教学。[2]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对实践教学环节不够重视
随着计算机基础教育逐步进入中小学和计算机应用日益普及,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由原来的零起点变为非零起点。因此,我们果断地将教学起点定位在“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基础”,将教学内涵、层次进行较大提升,而把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不再作为独立的内容讲解,而是交给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大学计算机基础”和“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精品课程网站、网络互动教学平台及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为学生自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保障,使学生自学成为可能。
(2)面向实际应用,以需求为导向
适应企业需求,以应用为目的,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是该系列课程改革的核心。通过对现实工作实际需求的调研和分析,把企事业单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提出的需求制作成仿真教学案例,给学生营造出一种仿真的实际办公环境,使学生在完成案例的过程中能真正提高应用计算机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处理事务的条理性、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3)突出计算机技能培养
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取更多的计算机知识,更关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3.构建具有工程特色的实验教学新体系
我们根据新的教学定位和教学原则,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摒弃过去以知识点的层次递进为体系的传统教学设计,而是以一系列来自实际应用中的典型仿真案例,构建以“工程基本能力、动手处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实验教学体系。[3]
(1)筛选教学重点,构建新的内容体系
通过对大量企事业单位走访和调研发现,在计算机的基础应用中,需求最多的是利用计算机处理各种复杂办公信息,如:文档的编辑管理、各种数据的统计分析(数据库技术基础)、简单的图形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以及网络应用等。为此,从实际应用出发,筛选出五方面的教学重点,构建了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如图1所示。
(2)精选仿真案例,构成新的教学布局
要做到具体教学内容能够覆盖新的教学体系,关键在于精选案例。我们根据当今社会和企业实际需求精选出一系列仿真教学案例,实现了“以案例群覆盖知识面,以项目体系构建教学布局”。仿真教学案例的设计既考虑到实用性和趣味性,又兼顾到知识的逻辑性,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现实工作的实际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将案例的设计分成基本需求和高级需求,以满足分层次教学的需求。在每个案例完成后,进行总结,并由教师提出信息的需求给出素材,课后由学生通过登录教学网站独立完成上交。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使学生真正变成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很多同学提出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表现出了很高的创新能力。目前教学中选择的仿真案例如表1所示。
(3)延伸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采用层次递进、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将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四部分:①基础知识②主体内容③综合作业④创新设计。其中①④部分由学生通过教学网站自学完成,②③部分分为课堂教学内容,从而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如图2所示。
传统的理论教学三部曲是: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我们在计算机应用课程中采取了新的三部曲∶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提高。具体方法是∶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零散到系统。不是“先基础,后应用”的金字塔模式,而是直接面向应用,按应用需要组织课程。很多应用型课程内容,比如文字处理、办公软件、网页设计等,本来就不存在什么理论基础的问题。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精讲多练”,注重启发,事实证明,这样做取得很好的效果。归纳起来:我们以模块教学为主导,以“案例”带动知识点贯穿整个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课程组织形式中增加一些“创新设计”的环节,“创新设计”为学生拟定了几个可供选择的专题,目的是在于抛砖引玉,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4)改革教学手段
为达到“精讲多练”,突出基础知识的掌握,着重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我们改变传统的“放羊式”实践教学方法,在实验室中采用极域电子广播系统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局域网的作用,通过实时演练教学,学生可以同步感受软件的运行过程,真正实现了“用计算机教计算机”,使教学更具直观性和互动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此外,我们组织技术人员研究并开发网上教学系统,构建了一个自主学习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平台。以“校园网”为依托,构筑一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生态圈”,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四、结束语
新的实验教学体系较好地解决了“非零起点”问题,更符合我院的办学特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动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精神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但在教改过程中我们也深切地体会到教改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但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改革,还需要在组织、管理、考试模式、教学资源优化、硬件环境等多方面配套实施改革,这样才能保障教学改革成功的实施,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为民.建构主义在大学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教学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6(9):43-45.
[2]高为民,贺卫红等.校园网环境下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教育科学,2005(1):37-39.
[3]蔡晓君等.依托教学实验基地构建工程实验教学新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9):125-127.
关键词:工程特色 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新体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19-0082-03
计算机基础课程有两大特点,一是课程的内容更新快,二是课程的实践性强。目前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把“工程背景”引入高校的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但是在大量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又往往忽视了学生工程素质的训练,实验教学内容和手段只停留在验证理论和简单模拟阶段,导致学生大学四年中有限的计算机实践教学环节与计算机实际应用脱节。因此构建具有工程特色的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新体系,是应用型高校全面进行教学和实践改革的需要,是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体现,是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省级示范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
计算机基础示范实验室建设是在“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基础上,从知识、素质和能力三个方面,建立一切为了学生,适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实验教学体系。该体系从机制上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激发学生个性的张扬,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激励,敢于竞争,主动学习,不断进步。
通过示范实验室建设逐步树立教师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仪器设备完善、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进而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创新型实验实习教学基地,从而起到一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是我院的重点建设课程,经历了多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CAI课件实行多媒体、网络化教学。[2]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对实践教学环节不够重视
随着计算机基础教育逐步进入中小学和计算机应用日益普及,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由原来的零起点变为非零起点。因此,我们果断地将教学起点定位在“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基础”,将教学内涵、层次进行较大提升,而把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不再作为独立的内容讲解,而是交给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大学计算机基础”和“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精品课程网站、网络互动教学平台及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为学生自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保障,使学生自学成为可能。
(2)面向实际应用,以需求为导向
适应企业需求,以应用为目的,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是该系列课程改革的核心。通过对现实工作实际需求的调研和分析,把企事业单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提出的需求制作成仿真教学案例,给学生营造出一种仿真的实际办公环境,使学生在完成案例的过程中能真正提高应用计算机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处理事务的条理性、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3)突出计算机技能培养
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取更多的计算机知识,更关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3.构建具有工程特色的实验教学新体系
我们根据新的教学定位和教学原则,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摒弃过去以知识点的层次递进为体系的传统教学设计,而是以一系列来自实际应用中的典型仿真案例,构建以“工程基本能力、动手处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实验教学体系。[3]
(1)筛选教学重点,构建新的内容体系
通过对大量企事业单位走访和调研发现,在计算机的基础应用中,需求最多的是利用计算机处理各种复杂办公信息,如:文档的编辑管理、各种数据的统计分析(数据库技术基础)、简单的图形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以及网络应用等。为此,从实际应用出发,筛选出五方面的教学重点,构建了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如图1所示。
(2)精选仿真案例,构成新的教学布局
要做到具体教学内容能够覆盖新的教学体系,关键在于精选案例。我们根据当今社会和企业实际需求精选出一系列仿真教学案例,实现了“以案例群覆盖知识面,以项目体系构建教学布局”。仿真教学案例的设计既考虑到实用性和趣味性,又兼顾到知识的逻辑性,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现实工作的实际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将案例的设计分成基本需求和高级需求,以满足分层次教学的需求。在每个案例完成后,进行总结,并由教师提出信息的需求给出素材,课后由学生通过登录教学网站独立完成上交。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使学生真正变成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很多同学提出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表现出了很高的创新能力。目前教学中选择的仿真案例如表1所示。
(3)延伸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采用层次递进、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将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四部分:①基础知识②主体内容③综合作业④创新设计。其中①④部分由学生通过教学网站自学完成,②③部分分为课堂教学内容,从而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如图2所示。
传统的理论教学三部曲是: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我们在计算机应用课程中采取了新的三部曲∶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提高。具体方法是∶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零散到系统。不是“先基础,后应用”的金字塔模式,而是直接面向应用,按应用需要组织课程。很多应用型课程内容,比如文字处理、办公软件、网页设计等,本来就不存在什么理论基础的问题。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精讲多练”,注重启发,事实证明,这样做取得很好的效果。归纳起来:我们以模块教学为主导,以“案例”带动知识点贯穿整个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课程组织形式中增加一些“创新设计”的环节,“创新设计”为学生拟定了几个可供选择的专题,目的是在于抛砖引玉,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4)改革教学手段
为达到“精讲多练”,突出基础知识的掌握,着重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我们改变传统的“放羊式”实践教学方法,在实验室中采用极域电子广播系统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局域网的作用,通过实时演练教学,学生可以同步感受软件的运行过程,真正实现了“用计算机教计算机”,使教学更具直观性和互动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此外,我们组织技术人员研究并开发网上教学系统,构建了一个自主学习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平台。以“校园网”为依托,构筑一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生态圈”,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四、结束语
新的实验教学体系较好地解决了“非零起点”问题,更符合我院的办学特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动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精神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但在教改过程中我们也深切地体会到教改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但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改革,还需要在组织、管理、考试模式、教学资源优化、硬件环境等多方面配套实施改革,这样才能保障教学改革成功的实施,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为民.建构主义在大学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教学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6(9):43-45.
[2]高为民,贺卫红等.校园网环境下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教育科学,2005(1):37-39.
[3]蔡晓君等.依托教学实验基地构建工程实验教学新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9):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