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液资源化利用混凝-絮凝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沼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yan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经处理的沼液其悬浮物,氨氮,COD和有机物含量均较高,直接排放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混凝-絮凝作为一种简单、高效、低成本的废水处理技术,在沼液处理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应用前景.文章介绍了我国沼液的来源特点、常见处理方法与资源化利用现状,对壳聚糖、聚丙烯酰胺、聚合氯化铝和微生物絮凝剂为代表的絮凝剂在沼液处理工艺中的去除效果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为沼液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指导.
其他文献
世界能源格局正在发生转变,我国沼气产业正走上转型升级之路,秸秆沼气发酵工艺迎来巨大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存在相应的挑战.该研究综述了秸秆收储运体系、秸秆预处理方法、秸秆混合发酵工艺、秸秆沼气工程产业化和商业化以及政策、资金等,系统介绍了我国秸秆沼气发酵工艺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本试验通过对26例大熊猫新鲜精液进行精子浓度比较分析,评估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CASA)与常规精液分析(SRA)的准确性及应用性.结果 显示,显微镜在10×10倍数下,将每个视野的精子个数控制在50~ 150个范围时,CASA表现出较高的精确性;当精子浓度在<10亿/mL和10亿~20亿/mL时,CASA(自动模式/手动模式)与SRA测定的平均精子浓度的差异均不显著(P<10 =0.412/0.450;P10~20 =0.232/0.235);当精子浓度在20亿/mL以上时,CASA(自动模式/手动模式)
本试验以鲫鱼源维氏气单胞菌为宿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从发病鲫鱼肠道中分离维氏气单胞菌的烈性噬菌体,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噬菌体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同时还对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测定,包括最适感染复数(MOI)、一步生长曲线、热稳定性、pH稳定性等.结果 显示,本试验成功分离获得了1株鲫鱼源维氏气单胞菌噬菌体SJTJYCA01,该噬菌体的噬菌斑圆形透明,边缘清晰整齐,无晕环,其头部直径在45 ~60 nm,尾部长16~26 nm,属于短尾噬菌体科;噬菌体的最适MOI为0.1;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为20 min,
2020年9月有两则新闻,一是报道陕西省西安市近期发生数起儿童喝生羊奶感染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事件;二是甘肃省兰州市卫健委关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布病感染事件的最新通报,即截止9月14日经甘肃省卫健委复核确认,该所及中牧股份兰州生物药厂周围居民共检出3245人布病抗体阳性.如果布病科普工作能够做得早一些、好一些;企业的社会责任心和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再强一些;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督查和公共卫生健康管理部门的工作再细一些,或许这些悲剧都能避免.人类感染布病基本上都是由感染布病的动物或染疫畜产品所传
期刊
根据参加警犬高原集训的工作经历和通过整理警犬高原集训的病例资料,本试验整理出152只平原地区警犬急进高原后发生的390例病例,按疾病种类进行分类;从普通病、传染病和生理性发情等方面阐述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原因;从警犬饲养管理、疾病预防和后勤保障等方面提出12项警犬高原集训的健康保障措施,以期为今后平原地区警犬集结高原后的训练与使用提供工作思路和技术参考.
畜禽养殖圈舍和粪便储存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臭气造成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而通过微生物除臭菌剂的施用可以有效去除粪污中氨气等臭气的排放.该研究以筛选出的一组具有除臭作用的菌株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沸石粉、稻壳粉和玉米秸秆粉3种载体复配为复合菌剂,优化其除臭菌剂制备条件,考察了载体对除臭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粉的载体性能最佳;香料配方3(Ⅱ∶Ⅵ∶Ⅲ=5∶2∶2)制备的液体除臭菌剂效果最好.液体除臭菌剂在使用2天之后,氨气去除率能达到100%,4天之后维持在80%以上.固体菌剂效果要比液体菌剂起效慢4天左右,总
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业不断壮大,随之产生的畜禽粪污成为重要的农业养分来源,其主要的处理方式是厌氧消化.畜禽粪污中含有大量病原菌,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应有效灭活,避免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造成威胁.畜禽粪污厌氧消化主要采用中温全混式发酵工艺,在灭活病原菌方面效果并不显著.为此,文章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分析了病原菌的常见种类及危害,概述了病原菌与人群接触和致人患病的途径,汇总了病原菌相关控制标准.该文重点分析了厌氧消化的多种因素,如发酵底物浓度、挥发性脂肪酸、pH值、发酵温度、氨氮、病原菌种类和生态位等对病原菌灭活
产甲烷潜力测试广泛应用于厌氧消化(沼气发酵)过程的优化、发酵原料产甲烷潜力、污泥活性和原料毒性评价.在产甲烷潜力测试过程中,往往需要取出一定量的发酵料液用于监测其理化指标的变化,以便多角度监测厌氧消化过程性能.但是,从发酵瓶中取出发酵料液往往会使空气进入发酵瓶,影响发酵体系厌氧环境以及气体成分.既能从沼气发酵瓶中取样又不影响厌氧环境和沼气成分,是产甲烷潜力测试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该研究改进了传统产甲烷潜力测试装置,设计了新的测试装置,新装置可实现发酵料液的非开口取样,使发酵过程中取样监测更加方便
厌氧消化过程是通过多种不同功能的微生物协同交互作用将有机废弃物转化成生物能源甲烷,对厌氧发酵系统中微生物种类和功能进行调控是提高厌氧发酵过程效率的重要途径.该研究基于生物菌群强化技术研究了添加厌氧微生物菌群TC-5对半连续秸秆/猪粪发酵体系产甲烷过程和微生物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生物强化菌剂TC-5能够提高日产量和累计产气量,与批次发酵和未接种菌剂组相比,甲烷产量可提高12.47%~15.04%.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落的动态变化,发现发酵型细菌Christensenell
文章通过向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系统的进水中逐步加入10 g·L-1,20 g·L-1,30 g·L-1的NaC1开展盐度对该系统脱氮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厌氧氨氧化系统富集培养超过180天,系统脱氮负荷(NRR)达到0.95 g(NH4++NO2-)·L-1d-1.随着盐度的提高,NH4+-N的去除率始终保持在95%左右而NO2-N去除率由95%降到65%.通过对微生物16 S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分析得出:盐度由0增加到30 g·L-1,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相对丰度从2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