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爱的同学,你有没有发现:当你听故事时,那个讲故事的人,有时是你根本不认识的人,有时又似乎是一个你很熟悉的朋友,有时还觉得就是你自己。这是怎么回事呢?
你一定会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啊,讲故事的人就是写故事的人啊。”
嗯,没错,讲故事的人就是写故事的人。可是,你知道吗,能写出好故事的人都有一面“魔镜”呢。通过这面“魔镜”,我们能看到故事里每个人做的事、说的话、想的心思。
不相信的话,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无所不知的故事人
有个叫埃米莉?阿诺德?麦卡利的美国作者,她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小女孩米瑞和她的妈妈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巴黎,她们的家是一个小旅店,客人有演员、杂耍艺人和特技高手。一天,旅店来了一位瘦高的陌生客人,他叫贝利尼。米瑞发现这位客人会在绳索上行走。
你一定很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吧。作者埃米莉能满足你的好奇,她会告诉你米瑞决定要学习在绳索上行走,她还会告诉你贝利尼可不是一个普通的杂耍艺人。不仅如此,就连米瑞和贝利尼心里有什么想法,作者埃米莉都很清楚,并且她还把这些想法一一地告诉你。
读完这个名叫《天空在脚下》的故事,你会觉得故事里的每个人都成了你的朋友。你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知道他们经历的事情,懂得他们内心的情感。
作者埃米莉就是一个无所不知的故事人,她把故事里的每个人、每件事、每个环境、每个细节都讲出来给你听,让你不知不觉就走入故事中,等故事结束了,你还觉得自己和主人公们在一起呢。
还有好些故事,比如《高空走索人》《图书馆狮子》《一寸虫》,它们的作者就是这样讲故事的呢。
讲故事的人是“我”和“我们”
有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是一个和你差不多大的小男孩。母亲节就要到了,小男孩给妈妈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就是我们读到的故事《妈妈你好吗?》
日本作者后藤龙二可不是一个小男孩,他已经七十岁了。那么,这个故事里的“我”是谁呢?
这个“我”对妈妈说:
“我不再是小宝宝了,不要一天到晚都对我说‘明白了没有’。”
“你把我的宝贝说成垃圾堆,还把它们统统扔掉了。”
“我逃课了,我以为你肯定要骂我。可是,你连班都没上,找到我,还给我买了冰棍儿。”
“妈妈,我的零花钱花光了,只能送你一朵康乃馨,祝你节日快乐。”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和这个小男孩有点像呢?你是不是觉得,好像自己就是那个“我”呢?
另外一个故事《欧先生的大提琴》,讲的也是一个和你差不多大的小女孩,她和她身边的人们正经历着一场战争。
这个小女孩,也就是故事里的“我”。爸爸去打仗了,家里只剩下“我”和妈妈了。欧先生是“我们”的邻居,他会拉大提琴。
整座城市快被炮弹轰炸成一片废墟了。每个星期三下午四点,有救济车开来给大家发救济品。有一天,救济车也被炸掉了。没有救济品,“我们”不知道依靠什么坚持下去。
在救济车被炸掉的第二个星期三下午四点,“我们”看见欧先生带着他的大提琴来到广场中央,他开始拉琴,音符充满了力量,让人安心。
后来,炮弹又来了。欧先生没有受伤,但是他的大提琴被炸成了碎片。
同学们,你们一定像故事中的“我”那样,心想,“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接下来,每天下午四点,欧先生又出现在广场,带着他的口琴,把音乐和温暖送给城市里的每个人。
你感觉到了吗,这本书的作者,美国的珍妮?卡特,让你成为了故事里的“我”,让你有了欧先生这样一位伟大的邻居,还让你经历了这么一段难忘的时光。
这些故事,都是“我”或者“我们”在讲述的。那么,亲爱的同学,你现在知道“我”或者“我们”是谁了吗?
“你”正在讲故事
当一本书放在你手里,你会相信这个故事是你在讲吗?
不相信吧?但是,这是真的!
翻开《要是你给小老鼠吃饼干》,作者是美国的劳拉?努梅罗夫,她就能做到让你来讲故事哟。在你面前,有一只肚子很饿的小老鼠,你会怎样做呢?你可能会给它一块饼干。你以为你给了一只肚子很饿的小老鼠一块饼干,故事就和你没有关系了吗?错了,那只小老鼠会找你要一杯奶的。然后,你就给了它一杯奶。小老鼠喝了牛奶,还会找镜子照,看看嘴边有没有牛奶胡子……
怎么样,累了吧?作者劳拉就有这样的本事,让你讲故事,还让一只小老鼠把你累得想赶紧跑到故事外面来。
这样的故事,作者邀请你进入到他(她)写的世界里,令你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让你觉得作者在引导你一步一步地走进一个神奇的空间。
想再感受一回吗?那你就去找一本叫《书中书》的书吧,希望你最后能从书中的书中快乐地走出来啊。
读完这些不同角度讲述的故事,你想试一试讲一个故事吗?用一种无所不知的角度,或者用“我”和“我们”的角度,或者,用“你”的角度。相信你的故事一定会非常非常有趣的。
你一定会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啊,讲故事的人就是写故事的人啊。”
嗯,没错,讲故事的人就是写故事的人。可是,你知道吗,能写出好故事的人都有一面“魔镜”呢。通过这面“魔镜”,我们能看到故事里每个人做的事、说的话、想的心思。
不相信的话,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无所不知的故事人
有个叫埃米莉?阿诺德?麦卡利的美国作者,她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小女孩米瑞和她的妈妈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巴黎,她们的家是一个小旅店,客人有演员、杂耍艺人和特技高手。一天,旅店来了一位瘦高的陌生客人,他叫贝利尼。米瑞发现这位客人会在绳索上行走。
你一定很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吧。作者埃米莉能满足你的好奇,她会告诉你米瑞决定要学习在绳索上行走,她还会告诉你贝利尼可不是一个普通的杂耍艺人。不仅如此,就连米瑞和贝利尼心里有什么想法,作者埃米莉都很清楚,并且她还把这些想法一一地告诉你。
读完这个名叫《天空在脚下》的故事,你会觉得故事里的每个人都成了你的朋友。你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知道他们经历的事情,懂得他们内心的情感。
作者埃米莉就是一个无所不知的故事人,她把故事里的每个人、每件事、每个环境、每个细节都讲出来给你听,让你不知不觉就走入故事中,等故事结束了,你还觉得自己和主人公们在一起呢。
还有好些故事,比如《高空走索人》《图书馆狮子》《一寸虫》,它们的作者就是这样讲故事的呢。
讲故事的人是“我”和“我们”
有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是一个和你差不多大的小男孩。母亲节就要到了,小男孩给妈妈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就是我们读到的故事《妈妈你好吗?》
日本作者后藤龙二可不是一个小男孩,他已经七十岁了。那么,这个故事里的“我”是谁呢?
这个“我”对妈妈说:
“我不再是小宝宝了,不要一天到晚都对我说‘明白了没有’。”
“你把我的宝贝说成垃圾堆,还把它们统统扔掉了。”
“我逃课了,我以为你肯定要骂我。可是,你连班都没上,找到我,还给我买了冰棍儿。”
“妈妈,我的零花钱花光了,只能送你一朵康乃馨,祝你节日快乐。”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和这个小男孩有点像呢?你是不是觉得,好像自己就是那个“我”呢?
另外一个故事《欧先生的大提琴》,讲的也是一个和你差不多大的小女孩,她和她身边的人们正经历着一场战争。
这个小女孩,也就是故事里的“我”。爸爸去打仗了,家里只剩下“我”和妈妈了。欧先生是“我们”的邻居,他会拉大提琴。
整座城市快被炮弹轰炸成一片废墟了。每个星期三下午四点,有救济车开来给大家发救济品。有一天,救济车也被炸掉了。没有救济品,“我们”不知道依靠什么坚持下去。
在救济车被炸掉的第二个星期三下午四点,“我们”看见欧先生带着他的大提琴来到广场中央,他开始拉琴,音符充满了力量,让人安心。
后来,炮弹又来了。欧先生没有受伤,但是他的大提琴被炸成了碎片。
同学们,你们一定像故事中的“我”那样,心想,“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接下来,每天下午四点,欧先生又出现在广场,带着他的口琴,把音乐和温暖送给城市里的每个人。
你感觉到了吗,这本书的作者,美国的珍妮?卡特,让你成为了故事里的“我”,让你有了欧先生这样一位伟大的邻居,还让你经历了这么一段难忘的时光。
这些故事,都是“我”或者“我们”在讲述的。那么,亲爱的同学,你现在知道“我”或者“我们”是谁了吗?
“你”正在讲故事
当一本书放在你手里,你会相信这个故事是你在讲吗?
不相信吧?但是,这是真的!
翻开《要是你给小老鼠吃饼干》,作者是美国的劳拉?努梅罗夫,她就能做到让你来讲故事哟。在你面前,有一只肚子很饿的小老鼠,你会怎样做呢?你可能会给它一块饼干。你以为你给了一只肚子很饿的小老鼠一块饼干,故事就和你没有关系了吗?错了,那只小老鼠会找你要一杯奶的。然后,你就给了它一杯奶。小老鼠喝了牛奶,还会找镜子照,看看嘴边有没有牛奶胡子……
怎么样,累了吧?作者劳拉就有这样的本事,让你讲故事,还让一只小老鼠把你累得想赶紧跑到故事外面来。
这样的故事,作者邀请你进入到他(她)写的世界里,令你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让你觉得作者在引导你一步一步地走进一个神奇的空间。
想再感受一回吗?那你就去找一本叫《书中书》的书吧,希望你最后能从书中的书中快乐地走出来啊。
读完这些不同角度讲述的故事,你想试一试讲一个故事吗?用一种无所不知的角度,或者用“我”和“我们”的角度,或者,用“你”的角度。相信你的故事一定会非常非常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