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地安居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3421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海子的抒情短诗以村庄、麦地、大海等意象建构起了一个内涵丰富的生态世界,他在对自然崇敬般的赞美中思考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延伸到人与人之间本源状态下的人性关系,以及以大地为载体的万物如何显现出它们的本真存在。同时,海子的生态思想又不是简单的关于自然生态的言说,而是在万物中重置人的位置以达到天地神人的合一,从而使人可以诗意地安居。
  关键词:海子 村庄 麦地 生态思想
  
  海子抒情短诗的生态思想有着很清晰的脉落:从对自然的亲近到对人性生态的建构,从对人类本源存在的思考到面朝大海的诗意安居。
  一、 村庄——自然生态
  在以城市为载体的现代文明对乡村的呑并过程中,不但破坏了以农耕方式为主的人与土地的原始关系,生态遭遇了大面积的破坏,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势利和浮躁。于是,海子开始关注到精神桃源的村庄开始有了一些质的转变,“村庄,在五谷丰盛的村庄,我安顿下来/我顺手摸到的东西越少越好!/珍惜黄昏的村庄,珍惜雨水的村庄/万里无云如同我永恒的悲伤”。[1]114(《村庄》)对人的生存来讲,五谷丰盛就是天地最大的眷顾,在这样的地方安顿,甚至有着诗意栖居的渴望成份,人在大地上的知足化解了人性中贪婪的一面,便会懂得珍惜村庄的宁静和自足。然而,海子却以“永恒的悲伤”作为诗歌的结尾,显然是对村庄所面临的现状的担忧。安顿在五谷丰盛的村庄,还有什么可悲伤的呢?珍惜一词的出现,正说明了安居的来之不易。在海子另一首诗中有这么一句:“城市,最近才出现的小东西/跟沙漠一样爱吃植物和小鱼”。[1]24(《印度之夜》)至此可以看出,城市对乡村摧枯拉朽式的征服,已经使人宁静地处于自然的母性怀抱成为奢侈。所以才有诗人在珍惜村庄的呼吁中产生了无法排解的永恒悲伤。在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全国大张旗鼓地搞经济建设的同时,生态或多或少地被必然地沦为经济发展的代价,海子以诗性的敏感远瞩性地写下这样的担忧乃至村庄远逝所带来的疼痛,实在是承担起了一个先知的任务,体现出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和责任。他高呼:“请放出鸥群/和关在沼地里的绿植被”。[1]32(《东方山脉》)这种警告式的诗句和倡议,显然走在了环保战士的前列,不但有洞察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瞻胸怀,也体现出了振臂一呼的先锋勇气和王者风范。这种情怀与他后来决心成为太阳诗系的“诗歌王子”,是一脉相承的。如刘艳梅所说:“海子用诗歌建立了自己的感性宗教:领悟自身的人性及其承担的使命,继承自然的宗教精神,唤起人们重新对自然的注意、对自然的敬畏,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同自然建立起友好的关系,纠正人在天地间被错置的位置。”[2]60而村庄不但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也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村庄的赞美也就是对自然和人性的赞美。所以海子对故乡的记忆不但有理想的成份,而且有诗意的追认:“村庄里住着/母亲和儿子/儿子静静地长大/母亲静静地注视//芦花丛中/村庄是一只白色的船/我妹妹叫芦花/我妹妹很美丽”。[1]39(《村庄》)
  二、麦地——人性生态
  就在这近乎唯美的村庄,有一个意象在海子诗中不断出现,那就是“麦子”或是“麦地”。“麦子:阴性的表征。”[3]131她不但代表了养人性命的母性特质,而且代表着一个农耕民族的原乡情结。自然与人的同一似乎在麦地里找到了温床,“看麦子时我睡在地里/月亮照我如照一口井/家乡的风/家乡的云/收聚翅膀/睡在我的双肩”。[1]117(《麦地》)海子在这里虽然书写的风和云是家乡的,但人们可以深刻地意识到这个故乡不仅仅是出生意义上的地理标识,而是与人的灵魂融为一体的精神原乡。它们所表现出来的亲切而又毫无物性的状态,达到了天地与我并生的境界,就这样,麦子、土地、月光、风、云和诗人(人类形体和灵魂合一的代表)浑然一体。海子执著地诗意言说的就是自然的村庄,就是原生态的麦地,就是村庄与麦地构成的一幅人与自然都在本我状态中存在的澄明境界。可见,海子所表征的“麦子”意象有着特殊的含义,“是诗人对故乡,诗人自身的苦难命运的抒写,带有血与火的热情。”[3]131故乡和诗人的苦难命运,显然是在文明冲击下村庄和诗意的体无完肤,虽然在其后的长诗写作中海子将其上升到人类本质存在的拷问层面,但短诗中或隐或显地体现出来的生态关注,是不容忽视的。诗人反复言说“麦地”的同时也赋予了其丰富的内涵,如上所述的养人性命的母体象征,故乡的家园象征,灵魂归宿的存在本体象征等等。但更有意义的是,“麦地”在海子笔下还成为人类共同的栖居地,即人性滋生的土壤,诗意安居的建基:“全世界的兄弟们/要在麦地里拥抱/东方,南方,北方和西方/麦地里的四兄弟,好兄弟/回顾往昔/背诵各自的诗歌/要在麦地里拥抱”。[1]409(《五月的麦地》)这样,不但是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在诗人的言说里得到追崇,人与人之间本真相处的人性生态也得到了质的追认。于是,海子又说:“愿麦子和麦子长在一起/愿河流与河流流归一处”。[1]528(《黎明和黄昏》)不管是麦地上人与万物的水乳交融,还是麦地上人与人兄弟般的交往,亦或是麦子与麦子、河流与河流本我的显现,“海子在这里表达的是这样几个哲学观念:‘浑’——物我一体的浑化;‘返’——朝着人类初始状态的归返;‘一’——从自然万物此在千姿百态的呈示状态,归入包罗万象的始端。”[4]123诗人就是在哲学的高度上完成了他从自然生态到人性生态的诗性思考。
  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意地安居
  海子在对人类文明反思的同时,建构着他的生态思想,其深刻内涵上文已作分析。但有一点必须要注意的是,在他的诗意言说中,又很明显地融入了中国乃至东方元素。虽然在后来的长诗写作中海子明确提出了对中国诗人的文人写作风格的反感,但他对《荷马史诗》、《摩罗衍那》、《浮士德》的推崇又是因为其史诗风格及气魄,并不是其所蕴含的思想。海子一再强调的还是东方思想中万物有灵的感性思维,从对自然的崇敬到宇宙秩序的重建,从抒情短诗及《河流》《传说》《但是水、水》等长诗中“水”的无处不在,正是东方柔性元素的渗透,即使是《太阳·七部书》中的火,也是使万物呈现本源状态的意象。在对叶赛宁的无限崇敬中,他强调自己“是中国诗人/稻谷的儿子/茶花的女儿”。[1]379(《诗人叶赛宁》),这又与前面提到的他诗歌中的主要意象“麦地”和“村庄”达到了质的统一。也就是说,海子的生态思想之所以能从自然到人性再到宇宙的大飞跃,正是中国文化的影响使然。或许正是“道”的无为无不为思想,使他在考虑人与自然关系的同时,自觉地追寻人诗意安居的途径:“我称山为兄弟、水为姐妹、树林是情人”。[1]382(《诗人叶赛宁》)在对自然的灵性书写中,在还乡旅程中对本质存在的追问中,在对人诗意栖居的思考中,海子成就了一首家喻户晓的杰作:“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1]504(《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如诗题所示,这简简单单的八个字,竟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原乡,成为人乃至万物走向本源存在的途径。从这首诗带给人的震撼及灵魂慰藉来说,诗本身就是诗意安居的前提。恰如海德格尔所说:“诗首先使安居成其为安居。诗是真正让我们安居的东西。”[5]89而人诗意地安居或许正是生态的最终诉求。
  
  参考文献:
  [1]海子.海子诗全集[M].西川编.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2]刘艳梅.海子诗歌之“自然的复魅”[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7(10).
  [3]谢伶俐.海子诗歌中的“麦子”意象解读[J].鸡西大学学报,2009,9(2).
  [4]燎原.海子评传[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
  [5]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海德格尔语要[M].郜元宝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Abstract:It is recognized that language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culture. It reflects the cultural contents and connotation. Namely,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And the impact of culture upon l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我们形成正确有效的思维方式的重要理论和具体工作的指导原则,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一观点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也要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角思考,在实践视域中分析矛盾探寻对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大学生 社会实践  作为我党的优良传统,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根本方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逐步接受社会生活的方式、规范与
期刊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低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起始点,。而低年级儿童集中注意的时间短,一节课有效注意时间一般只能保持十几分钟甚至更少,且不稳定,很非常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哪怕是一声音,他们都会转移注意的目标。那如何让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人生学习的奠基石呢?因些,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活学生的快乐因子,提高其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真正掌握学习的
期刊
Abstract: Dickens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greatest English novelists of the Victorian period. David Copperfield published in 1849-1850,was written when Dickens creative power reached his height
期刊
摘要:贞节牌坊作为古徽州女性品德的标志物,在徽州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因为贞节牌坊过分的宣扬"守贞节这份品质,造成现今人们一种认知上的误区,认为这是徽州女子的象征,从而忽略掉徽州女人的其他品质。本文就是对真实的古徽州女子的一种还原,并分析贞节牌坊树立的原因和重贞节这一品质的原因。  关键词:贞节牌坊 徽州 女人 还原    牌坊的树立是古代徽州女子的荣耀,同时又是加重她们受封建礼教束缚的枷锁
期刊
摘要:《大公报》是清末中等社会的重要活动空间,而《大公报》的反缠足是中等社会的使命之一。《大公报》采取各种途径引导国民不缠足,然而事实上取得的效果却并不如人意。  关键词:《大公报》 清末 不缠足 中等社会    一、中等社会之使命  到二十世纪初年,社会关系发生变动,为反映这一变动,新型知识分子开始用“中等社会”一词标示自己。他们把当时的社会分为三等:上等社会、中等社会和下等社会。他们写道:“中
期刊
摘要: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的态度是复杂的,有激烈批判的一面,但也同样存在着注重传统的倾向,本文罗列了一些新文化运动时期各个派别显示出来的不同程度的保守思想,有些保守思想甚至出现在比较激进的人物身上,这些保守思想的出现,在当时中国的国情和所面对的国际形势来看,影响比较深刻。  关键词:保守思想 传统 新文化运动    一、清末民初的保守思想进程及其演进  (一)从清末的论战看其中的保守思想  清末
期刊
摘要:李欧梵是一位海外华人学者,他以独特的学术方法去观照中国现代文学,不拘一格地采用了史传叙述,文化阐述,文本解读的方法,把现代性问题贯穿始终,也体现出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他处在边缘地位,能够以更为广阔的的角度去看待这些文学现象,从多元的角度把握文学的根本问题,具有很大价值的。为现代文学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  关键词:边缘化 文本细读 浪漫 现代性    李欧梵是一位海外华人学者,在拜读过他的著
期刊
摘要: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是中国爱情史上不可不说的故事。从唐代开始民间便开始流传着不同的故事版本,本文重点从《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中对杨贵妃的解读,来探讨李杨爱情故事的演变。  关键词:杨贵妃 爱情演变 长恨歌 梧桐雨 长生殿    中国古代历史上流传着一首首动人的爱情史诗,只是美好的爱情在掺杂了政治之后就变得不那么美好,褒姒有“烽火戏诸侯”,陈圆圆有“冲冠一怒为红颜”……李隆基与杨玉
期刊
摘要:在1849年10月复会的国民议会上,波拿巴宣布解散巴罗内阁。巴罗内阁是路易·波拿巴就任总统后随即任命的内阁,并且和波拿巴在镇压国内民主力量、清除共和派的过程中曾经"精诚合作",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被解散了。笔者以独到的见解深入分析巴罗内阁被解散的原因。  关键词:巴罗内阁 路易·波拿巴 秩序党 权力    引言  在1849年10月复会的国民议会上,波拿巴突然宣布解散巴罗内阁,组成以多特普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