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克莱资本公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黄海洲
在经过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十年来投资环境的改善之后,中国有可能变成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大国。但如果中国不能成为全球性的重要金融中心之一,中国难以成为真正的一流经济大国。在此,我想先讲一下全球金融中心的含义,并进一步阐述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使中国成为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
如何理解全球金融中心。中国经济经过持续发展,已是全球第四大经济体,这给中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中国有可能变成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因此必须积极追赶纽约和伦敦这样的顶级金融中心。世界金融中心当然也包括法兰克福和东京,但最顶级的中心是伦敦和纽约。顶级中心有几方面的东西值得大家关注,一方面就是金融改革和创新的能力最强,另一方面就是金融开放程度最大,资产国际化的程度最高。全球第三、第四、第五大中心跟纽约和伦敦的差距很大。
几十年前,中国关键的问题是农民问题,现在中国关键的问题是金融问题。为了保证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利益,并改进中国的经济运行,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非常重要。这也给国家宏观环境提出挑战,比如如何保证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目前,全球经济中心正从以大西洋为中心转到大西洋和太平洋双中心并重。以此两个中心为基础,亚洲有可能出现非常大的金融中心。亚洲现在可以看到的比较大的金融中心是东京、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中国内地也应该有一席之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有几方面的事情可以做。第一,应该在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和保证金融稳定的前提下,积极争取和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汇率基本稳定的含义是广义的。汇率基本稳定应该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减少外部失衡,并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第二,要鼓励资产国际化。中国已在推动一些政策,比如说QFII,但QFII的份额并不是很大。金融开放应是双向的,一方面中国的投资公司或大的机构投资者在海外持有资产,同时也允许国外的公司到中国来投资,持有大量的人民币资产。在这一点上,日本给我们提供一个有益的观察:日本的投资者在海外持有的资产非常大,但海外投资者持有较少的日本资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要把东京变成纽约或者伦敦那样的金融中心,日本仍面临不小的挑战。
从1997年到现在,中国金融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比如银行改革从去年开始有突破性的增长;汇率改革有实质性进展;资本市场经过了一定程度修整,今年也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另外,机构投资者成为资本市场发展的重点,保险业也得到了快速增长。中国已经做了相当多的金融创新,但要做的工作还是相当的多。一是在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方面的创新,二是金融衍生品创新,三是金融市场创新。金融市场方面近来有重大的进展,比如新成立的上海的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心。
如果把中国发展目标定为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怎么做到呢?第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资产的国际化。我们知道QFII和QDII是双向通道,在这上面的改革力度可以进一步加大。第二,从资产国际化的角度来看,有正向和反向的FDI投资。我们欢迎外国人到中国投资,也鼓励我们自己的机构走出国门,以达到一定的平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材料进口国,也是全球非常重要的石油进口国。这些大宗商品都是以美元进行定价,但我认为在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前提下,现在有必要积极推进以人民币作为定价的交易。中国要继续保持高速经济增长,就有必要在石油和原材料进口方面争取定价权。比如鼓励进口合约以人民币计价。如果每年人民币5%的升值,出口商有5%的收益,但我觉得从长期利益来看,这是值得做的。
另外,可以做的就是如何进一步改善上海、北京等地的投资和生活环境,吸引大的投资者。这涉及其他的政策,包括教育,甚至社会政策。如果外国机构投资者到中国签证移民很困难,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会限制他们的投资积极性。新加坡在积极推进把自己变成金融中心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新加坡的移民和签证比香港宽松得多。
从过去两年来看,汇率改革有突破性的进展。如果按照2006年9月份的升值的幅度计算大概一年的升值幅度是13%。当然我不是说人民币在未来一年一定会有这么大的升值幅度,但一个合理的升值幅度,会有益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创新。
目前金融创新可以做的工作有很多方面,眼前一个重要的方向是进一步改善中国外汇储备管理,这非常重要。另外,要更快地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中国的股市目前发展苗头较好。中国的债市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中期看,商品市场的人民币定价权问题,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问题等三方面非常值得大力推进。
在经过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十年来投资环境的改善之后,中国有可能变成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大国。但如果中国不能成为全球性的重要金融中心之一,中国难以成为真正的一流经济大国。在此,我想先讲一下全球金融中心的含义,并进一步阐述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使中国成为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
如何理解全球金融中心。中国经济经过持续发展,已是全球第四大经济体,这给中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中国有可能变成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因此必须积极追赶纽约和伦敦这样的顶级金融中心。世界金融中心当然也包括法兰克福和东京,但最顶级的中心是伦敦和纽约。顶级中心有几方面的东西值得大家关注,一方面就是金融改革和创新的能力最强,另一方面就是金融开放程度最大,资产国际化的程度最高。全球第三、第四、第五大中心跟纽约和伦敦的差距很大。

几十年前,中国关键的问题是农民问题,现在中国关键的问题是金融问题。为了保证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利益,并改进中国的经济运行,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非常重要。这也给国家宏观环境提出挑战,比如如何保证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目前,全球经济中心正从以大西洋为中心转到大西洋和太平洋双中心并重。以此两个中心为基础,亚洲有可能出现非常大的金融中心。亚洲现在可以看到的比较大的金融中心是东京、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中国内地也应该有一席之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有几方面的事情可以做。第一,应该在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和保证金融稳定的前提下,积极争取和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汇率基本稳定的含义是广义的。汇率基本稳定应该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减少外部失衡,并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第二,要鼓励资产国际化。中国已在推动一些政策,比如说QFII,但QFII的份额并不是很大。金融开放应是双向的,一方面中国的投资公司或大的机构投资者在海外持有资产,同时也允许国外的公司到中国来投资,持有大量的人民币资产。在这一点上,日本给我们提供一个有益的观察:日本的投资者在海外持有的资产非常大,但海外投资者持有较少的日本资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要把东京变成纽约或者伦敦那样的金融中心,日本仍面临不小的挑战。
从1997年到现在,中国金融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比如银行改革从去年开始有突破性的增长;汇率改革有实质性进展;资本市场经过了一定程度修整,今年也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另外,机构投资者成为资本市场发展的重点,保险业也得到了快速增长。中国已经做了相当多的金融创新,但要做的工作还是相当的多。一是在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方面的创新,二是金融衍生品创新,三是金融市场创新。金融市场方面近来有重大的进展,比如新成立的上海的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心。
如果把中国发展目标定为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怎么做到呢?第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资产的国际化。我们知道QFII和QDII是双向通道,在这上面的改革力度可以进一步加大。第二,从资产国际化的角度来看,有正向和反向的FDI投资。我们欢迎外国人到中国投资,也鼓励我们自己的机构走出国门,以达到一定的平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材料进口国,也是全球非常重要的石油进口国。这些大宗商品都是以美元进行定价,但我认为在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前提下,现在有必要积极推进以人民币作为定价的交易。中国要继续保持高速经济增长,就有必要在石油和原材料进口方面争取定价权。比如鼓励进口合约以人民币计价。如果每年人民币5%的升值,出口商有5%的收益,但我觉得从长期利益来看,这是值得做的。
另外,可以做的就是如何进一步改善上海、北京等地的投资和生活环境,吸引大的投资者。这涉及其他的政策,包括教育,甚至社会政策。如果外国机构投资者到中国签证移民很困难,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会限制他们的投资积极性。新加坡在积极推进把自己变成金融中心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新加坡的移民和签证比香港宽松得多。
从过去两年来看,汇率改革有突破性的进展。如果按照2006年9月份的升值的幅度计算大概一年的升值幅度是13%。当然我不是说人民币在未来一年一定会有这么大的升值幅度,但一个合理的升值幅度,会有益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创新。
目前金融创新可以做的工作有很多方面,眼前一个重要的方向是进一步改善中国外汇储备管理,这非常重要。另外,要更快地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中国的股市目前发展苗头较好。中国的债市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中期看,商品市场的人民币定价权问题,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问题等三方面非常值得大力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