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学生“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来源 :南北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地理学科的实际教学开展过程中,“区域认知”的素养培养对于学生学科能力的提升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学科素养中“区域认知”的重点培养在于对同学们层次感的培养,学生在这一基础上能够充分利用“区域认知”的素养认知充分掌握区域内部的整体性、层次性、差异性等,并从中探寻地区发展特性和规律,进而为推动环境发展奠定知识基础。在微课技术的充分利用下,学生们能够形象直观地对区域板块知识的学习进行充分认知。本文基于微课基础,针对高中生“区域认知”能力素养的培养进行策略分析。
  【关键词】微课技术  高中地理  区域认知  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2.176
   高中地理的课程教学是以区域和位置为基础的,在此基础上对特定区域和全球范围内的人类活动和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探究。从我国现阶段教育部相关部门对于该学科的培养方案中的要点来看,强调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育,这其中明确要求了对学科人文价值和素养的培养,要对人类与地球的协调观念、综合地理思维、区位地理认知能力、实践能力等进行充分了解掌握。基于此,教师应当不断创新课堂进展模式,将较为抽象的区域认知素养直观生动地讲授出来,并让同学们深刻认知到人类活动、地理环境、区域间的联系等对于特定地区发展的重点所在。
   一、区域认知理论基础分析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进展改革的当下,学科核心素养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在该科目的学习过程中所养成的正确价值观念、科目认知、处理相关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等[1]。基于此,在针对地理科目的“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它是该学科核心素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从笔者实际的教学实践总结来看,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第一,它是一种学科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的体现;第二,它是一种分析地区内部和不同地区之间的手段,重在对区域相关问题中存在的地理环境问题、人类开发利用等的问题分析判断,并制定相关措施等;第三,它是将地理环境进行有效划分,通过不同的标准和尺度等来对现有的环境进行重新认识;第四,从区域认知的意义和作用的角度分析,它对于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基于微课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分析
   (一)微教学设计的深入分析
   以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三为例,由于该教材的教学重点在于对学生区位意识的培养,并通过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来让同学们对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等的作用进行综合分析,因此教师应当首要重视课堂的微课教学设计。以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二章节的《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这小节的微课教学设计来看,微课的教学设计应当囊括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教学方法分析”,在这些内容得到完善之后,实际的教学活动的展开就可以以视频导入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播放我国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发生沙尘暴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其后果和所处的区位特点。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就可以依托微课件、互联网等手段向学生展示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问题,并让学生对海陆位置不同的呼和浩特地区存在的干旱性天气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阅览等分析具体的现象和原因所在。除此之外,课堂后的练习巩固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对巩固其知识储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
   (二)微课件技术的使用分析
   微课件的制作使用更加重视对老师能力的考察,在经过具有体系性的微课程教学设计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微课件的方式来对课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媒体技术进行充分展示,以期通过文本、声音、画面、影像等的素材拼接和逻辑排列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从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微课件能够充分融合地理学科必不可少的图表展示性,通过动画等的演示步骤刺激同学们的视觉记忆。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这一节来看,可以将亚马孙热带雨林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行展示,并通过图片放映的方式体现其景观特点,结合我国西北地区和刚果雨林的区位进行海陆位置的对比分析,从气候的角度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意识。除此之外,微课件的利用也能够贴合教学设计,通过课前导入、地理位置描述、景观图对比、海陆位置对比、气候對比分析、降水量对比分析等内容对课程原本的内容进行探究,在这些地理图表之外,老师也可以通过制定课堂内容总结、课程练习巩固、学习信息反馈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进而不断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微视频技术的使用分析
   微视频的使用能够将课堂中的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并对同学们的深入学习、反复观看提供平台[3]。以人教版必修二地理课程中的内容为例,《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这一节的微视频内容重在对区域位置进行直观体现,并联系其成因以影片的方式进行展示,结合课后练习让同学们对区域认识的意义、方法进行了解掌握;以人教版必修二《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一节来看,微视频制作的侧重点在于对区域资源的开发条件进行展示,并联系教材的知识点来对课程知识进行直观展示,这对于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布置课后练习,从而让其学会迁移运用、分析案例。
   三、结束语
   作为依托互联网科技不断发展起来的教学辅助工具,微课技术的使用能够帮助地理学科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自己的课堂开展模式。它一方面能够不断提高学生在“区域认知”板块素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入课堂氛围之中;它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形象的展示来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的学习方式,进而为同学们区域意识的形成,认识区域的方法和背后隐藏的原理探索提供学习方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更要重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其掌握具有体系性质的“区域认知”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章莉.面向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主题教学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2]徐畅.基于翻转课堂的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9.
   [3]徐玉群.基于主题探究的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初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6):40-42.
其他文献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要想干好班主任,则必须有爱心。爱心要远大,给学生目标定位,树立远大理想。爱心要公正,利用规章制度管理学生,要打造有战斗力的班干部团队。爱心要
不少学生常为写作发愁,作者认为其根源是传统作文教学局限于学生必须根据命题,立意、表达,而不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来写作.如何走出困境?叶圣陶先生提出:“生活如泉源,文章为溪
期刊
培养高素质人才,实施素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应运而生,这也是高校团组织的必然选择与新的载体。本文从实施素质拓展的必然性,组织及载体几个方面阐述
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下开放式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新课改指导下进行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呢?
【摘 要】“深度学习”是教育界前沿所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旨在以提升学习深度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培养和养成,鼓励学生以多元化、本质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但是当前很多数学教师还不能够将这样的教学理念运用自如,本文将对“深度学习”的应用方法展开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 深度学习 教学策略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
高层建筑在工程质量及安全方面有它的特殊性,从加强质量控制及确保安全角度出发,结合在实践中的一些经验,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供同行参考。 High-rise buildings in enginee
阅读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为此作者倡导教师优化教学方法,跟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之所以用“建立”两个字,我们的理解是,我国的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基本没有,或者说刚刚起步,
期刊